怎样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做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诸多弱势群体之一,帮扶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学业能否顺利完成、人格是否健全,还关系着学生工作的稳定和学校整体的和谐发展,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诚然,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正稳健地向小康生活迈进,然而,不能忽视的是经济困难学生在高校中依然存在,而且占有相当比例,据相关数据统计,在我国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占20%,特困生约占8%,而在有些地区或是一些学校的个别专业或班级比例可能更大。因此说,高等学校的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焦点问题。
所谓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解决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等相关费用。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这为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也是各部门开展帮扶工作的总依据。在该文件指导下,各级党政机关和各类院校都从各自职能出发,认真做好帮扶工作,基本上形成了比较成型的当前帮扶体系,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困难生求学路上遇到的难题,比如说:国家实施的各类国家奖、助学金制度,已基本在各高校落实,不仅解决了经济困难,还鼓励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各院校普遍开展的助学借款制度,不论是生源地贷款还是校园地贷款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最主要的学费和住宿费压力;高校内部开展的勤工助学制度,既提供了资金帮助,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个别特困学生的学费减免,减轻了特殊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争取社会力量的帮扶,通过资金或是实物的支持,减轻学生负担。
应该说,当前的这些政策措施和具体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负担,使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学业,走向社会。但是我们也知道,在现存的帮扶体系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了各类政策更好的惠及贫困大学生,是我们要高度重视和亟待解决的,具体包括:第一,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略显简单。很多学校的认定只凭学生自带的表格和家庭所在地主管部门开据的证明,对于家庭的实际收入情况和数据的
真实性难以判断和把握。再有,由于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性,关于困难认定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也给学校的认定工作造成一定影响。主管部门和负责人员麻痹大意把关不严,经常没有审查环节就出据证明,这些因素都影响了证明的真实性,进而导致认定工作和奖助学金发放可能存在漏洞。
第二,帮扶工作以资金、物质帮助为主,忽略了精神层面的关注。当前学校及各级部门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如何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解决物质需求,而忽视了关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等精神层面的关注,如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主动的偿还助学贷款;对于获得的各类资助不用在学习、生活中的必要支出,而是用来吃吃喝喝或乱消费,违背了资助的初衷。
第三,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辅导处于滞后甚至是真空状态。自卑、自闭等心理特征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较为普遍的存在。而各工作的重心都集中在物质帮扶上,很少能关注心理状态,更谈不上针对贫困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培训,给贫困大学生的人格成长埋下隐患,如长期积压,就会形成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
总之,现有的帮扶工作体系虽然已经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大学生遇到的各类困难,但是出于方方面面的原因,还不够完善,还给学生成长和学生教育管理留下了诸多隐患,有鉴于此,结合多年的学生工作经历和新时期帮扶工作的新形势,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从构建和谐校园的大局出发提出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的新思路:
首先,要严把困难学生认定关,全面、细致地做好困难生资格认定工作,增强操作性和实效性,为后续的国家奖助学金发放和其它政策的落实提供真实有效的第一手资料。在新生入校时,就要严格审查各类证明材料,力求材料的真实可靠,同时要通过辅导员深入班级、学生干部座谈及贫困认定小组讨论等方式从不同角度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状态,比如在食堂就餐情况、零钱使用情况、日用品消费情况等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信息进行汇总,形成相对可靠的困难生档案,并对此档案进行动态管理,防止将遭遇家庭突变的困难学生遗漏,同时也是对困难认定工作的监督。
其次,把对学生的帮扶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及时发现并纠正贫困大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品质,正确引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要
帮助他们解决经济上的困难,更要帮助他们走出误区,成长为合格的人才。比如在资助评价体系中可以增加学生在校表现的衡量标准,优先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与德行方面更注重德行,保证学生要先成人,才能成才。宣传表彰在各方面表现优异的贫困大学生,通过榜样的力量,鼓励和引导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奋发向上,心怀感恩,在走向社会后,以实际行动,回报各届的帮助,积极投身到国家建设中,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最坚实的力量。
最后,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他们不因经济上的困难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要根据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心理档案,并通过经常性的谈话、沟通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还可以安排一些相关的心理知识讲座、咨询活动等,向他们普及心理常识,增加对自身状态的认识程度和调节能力。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扩大交际面,更多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减少个人偏见和误解,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积累正能量,感受社会各届的关心和关爱。
做好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工作是高等教育对每一个学生工作者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生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每一名学生工作者都要为贫困大学生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而创造条件,为贫困大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搭建平台。科学健全的帮扶体系必然是将经济上的帮助和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自强意识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既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能把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文关怀渗透到每名学生心中,让每一名贫困大学生都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