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庵谈艺录》一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遐庵谈艺录》一则

王希孟,乃北宋时人。其画传世只有一卷。《人民画报》据故宫所藏真迹付之影印。余曾为略释,其文录下: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现藏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的历史无可考查,仅从蔡京在本卷跋语中,知其在北宋政和中为画院学生,经宋徽宗(赵佶)亲自指授于1113年(政和三年)画成此卷而已。

蔡京《跋》语说希孟年十八岁,后云“昔在画院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昔”者,乃追溯之词。可见希孟之为画院学生,必在十八岁以前。依蔡京《跋》语,尚有由画院学生“召入禁中文书库”一个阶段。因此,希孟之为画院学生,可能系十六岁或十七岁,其早慧可想。

宋牧仲(荦)《论画绝句》有云:

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亲传笔墨精。

进得一图身便死,空教肠断太师京。

自《注》云:“希盂天姿高妙,得徽宗秘传,经年作设色山水一卷进御,未几死,年二十余。其遗迹只此耳。”

希孟之为王姓,只见于此。其年二十余死,亦只见于此。但牧仲当赋诗时,是否别有所据,抑凭记忆,颇难断定。以蔡京原《跋》,今犹在卷中,并无希孟姓王和早死之语,不知何以牧仲如此措辞也。

牧仲《题画绝句》第三首,说及粱清标,有“棠村座上见闻新”句,第五首即说王希孟此卷。今此卷中,梁清标藏印最多。可见牧仲之见此卷,亦必系在粱座上,故诗中联想而及。但是否别有所据,巳无从知之,只可以牧仲诗《注》为凭而已。《石渠宝笈》题作“宋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定为上等,当亦因此。

卷尾有元代溥光和尚(《石渠宝笈》误作金)一跋,略云:“余自志学之岁,获?G此卷,迄今已仅百过。其功夫巧密处,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谓‘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气短。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其推崇可谓达到极点。溥光书画,在元代与赵子昂齐名,当不妄语。但无只字论及希孟身世,恐其时已不能得其详矣。

此卷计长市尺三丈七尺余,用一幅绢所画。此必宣和定制之绢,否,必无此长度。卷中亦无题款。

考赵佶当时建立画学,分别等级,以时考试,定其高下,为升进之阶。计分待诏、只候、艺学、画学正、学生各级。其考试题目,如“落花归去马蹄香”、“万绿丛中红一点”之类,皆皇帝自行命题。且赵佶极重写

实,如孔雀升高,必先左脚,鸟类以漆点睛等。其体物之精、赋色之巧,实超出一般画人,故优秀画家多由其亲自教导。观此卷蔡京《跋》语,即可知之。宜其画风盛极一时,成材日众。观此卷,希孟以髫年入学,即由皇帝直接训诲,不一岁即成此卷而年止十八,虽由其人本具天才,而教导之得宜,师承之得力,概可想见。这也可征画院制度,必有优越之处,惜难以详考矣。

此卷优点,略具于下:

千里江山,一气写成,不重复亦不断续,不粗漫亦不拖沓,无弱笔亦无犷气。水村山郭,幽岩邃谷,市肆舟航,波涛烟霭,草树禽鸟,无所不有即无处不工。而且一点不显复杂凌乱,宛如一张自然风景。这是什么胸襟、学力?我颇疑一切一切,都是赵佶的独出心裁,不过利用希孟的手形诸画面而已。这和《清

明上河图》在构图上有异曲同工之美。上河图地仅二三十里,且意在表现人物之殷阗,民俗之殊异,故尽量于二者加以渲染而略山川风景。因此图中人物虽多,但觉其丰穰,而局势不形其局促。

此图既命名“江山千里”,地形辽阔,故注重山川风景,而以人物、屋宇、舟车等互相映带,令观者等于卧游而不觉其空廓。其实,寸人豆马,皆穷极工巧,则二者相同。不过,此因千里之大,一切皆须压缩,故尤觉因难见巧耳。

又余旧藏燕文贵(北宋)山水长卷,细入豪芒,而笔笔精到,无一懈处,可云独步。但究竟气势不够浩瀚,韵昧亦嫌平澹。此卷之精密处,可云与燕文贵抗衡,而气势仍然活泼,韵味亦够深浑,似乎绝非十八岁的画徒所能办到。故我颇疑此直为赵佶所为,但托之于希孟,或希孟仅供设色和钩勒,故以名属之,

均难臆断。要之,此为北宋,乃至南宋第一件大着色的写实山水画,则无可疑者。至于局部的优点,则见仁见智,固各不同。言之亦累幅不能尽。

即以所着的青绿色而论,其中有青、有绿。有树的青绿,有山与水的青绿,有天空的青绿,其法各自不同,效果亦各不同,非细心体会不能明白。又如,树干用没骨法,而枝叶又各不同,房屋本用界画,而有时亦带写意。人物极为精细,几于衣褶和动作均能表现,但仍绝不平板。此其技巧殆臻绝顶。宜乎溥光和尚云;“睹此卷百过,其功夫巧密处,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也。

此卷本藏故宫,后入“赏溥杰数”内。今辗转仍归故宫,实为天壤至宝。故为叙述如此。然未周悉之处,必尚不少。深愿同志们深入精研,再加详阐,使这样的优良传统,得以流传不绝。尤愿一般青年美术后进,

知古代青年画家,有如此精能作品,一致兴起效法其创作精神,则不徒此画之幸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