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忧患可以兴国”“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国情,了解我党的基本路线。
【能力目标】认识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情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读名言引入主题
1.呈现教科书第17页《孟子》中的名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帝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学生阅读这句话并尝试进行解释。
2.教师:这句话的原意是,一个国家内部没有执法严明的世臣和直谏之士,外部没有抗衡的邻国和受侵袭的忧虑,往往会走向灭亡。由此可见,忧难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则会导致灭亡。
现在,我国与新中国成立前比,与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有了保障,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时时不能忘记的就是“忧患”两个字。
这句名言是本部分内容的最好诠释,用此引入主题极为恰当
教学环节一:忧患可以兴国1.教师:在当前我们为什么还要树立忧患意识?
2.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充分讨论后,再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把学生的看法和意见写下来。
3.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树立忧患意识有两个原因:其一,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因为生活富足而变得毫无理想,整天沉浸在享乐之中,就必然会堕落;对于国家来讲,如果满足于自己的现状,则会走向灭亡。其二,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才刚刚起步。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社会政治制度还很不完善,公民的素质还比较低。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不足,否则,必然会落后。
4.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7页的主题文字,懂得树立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阅读有关柏耀平的阅读资料,并交流对“文章反映了柏耀平怎样的精神”问题的认识。
5.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或者阅读本备课系统提供的两篇阅读资料《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科技差距》《我国劳动力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用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讨论,使学生对树立忧患意识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识让学生通过事实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从而树立忧患意识
教学环节二: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教师:我们前面说到“树立忧患意识”,那么,谁应该树立忧患意识?(学生回答:我们大家。)确实,我国每个中华儿女都应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特别是我们青少年,祖国的未来属于你们,建设祖国未来的责任也属于你们。青少年肩负着怎样的建设祖国的重任呢?
2.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页的第一段正文,把其中反映先人忧国忧民、自觉承担建设祖国重任的名句找出来。
3.教师解释名句。其具体解释见本教学案例后的附文。
4.学生就名言名句谈读后感,说说这些先辈高尚的思想境界。
.学生查找资料,寻找“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人物或有关的故事,也可以查找当代的人物或者自己身边的普通人及其故事。
6.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页左后一段主题文字,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建设祖国的重任
通过解释名句,让学生了解一些爱国志士的胸怀,激发学生为国家民族的兴旺而担当重任的热情
教学环节三:谱写自己的毕业歌
结合教科书第19页的“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谱写自己的“毕业歌”
总结
学生齐读教科书第20页的主题文字,作为本节课的结束。如果有条件,可以组织开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主题班会或演讲会。
第一单元巩固习
第一单元历史的足迹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世界遗产中属于中国的是
①长城②金字塔③都江堰——青城山④秦始皇陵及兵马佣⑤峨眉山——乐山大佛
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2.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
①民族文明的创造史②民族精神的生长史③民族发展的探索史④涵盖一切文明成果的文明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据此回答3——4题:
3.其主要目的是
A.掠夺我国宝贵的财富B.让中国人了解西方、接受西方
C.实行平等的贸易机制D.强迫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4.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后果是
A.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B.加强了东西方的友好合作
C.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人民经受了百年屈辱
D.实现了平等贸易机制
5.杨叔子院士讲过一句话:一个国家,没有先进的科技,一打就垮;没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中华民族精神
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②是中华民族之魂③以团结统一为核心④是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下列行为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的是
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眷恋②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③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企盼④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捍卫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两首不同的诗篇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A.艰苦奋斗B.改革创新C.团结统一D.渴望独立
8.鲁迅先生曾说:“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觊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
①是一个好战的民族②强烈的爱国心③是一个虚伪骄傲的民族④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精神的民族
A.①②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9.一百年来,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各种各样的理论和运动,都在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但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
A.缺乏艰苦奋斗精神B.没有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C.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D.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
10.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坚持
A.独立自主的闭关外交政策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霸权主义外交政策D.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
1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D.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具有很强的执政能力
12.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了“长征精神”,新时期出现了“航天精神”,对这两种精神认识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