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水华的特征是什么

水库水华的特征是什么
水库水华的特征是什么

水库水华的特征是什么

水库是供给大家饮水的主要来源,如果水库出现污染,那么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那么水库水华的特征是什么?今天其中水库蓄水所形成的缓流态是水华发生的直接诱因,而水温、枯水季节低水位则对水华发生时段和表现类型等有一定影响。尽管长江干流部分江段氮、磷含量水平较高,但因其水量充沛、流速较急、水体浑浊度较高的特点,尚不充分具备富营养化发生条件。无论蓄水前、后,在长江干流和支流绿藻和硅藻始终是构成藻类的主要类群。

从2003年6月三峡水库135m蓄水起,库区的部分支流局部河段与库湾每年均有程度不同的水华发生,并呈现如下特点:

1、水华发生的敏感区段随着蓄水位的抬升,向支流的上游河段推进,每次蓄水的新增回水河段是水华发生的最敏感区。

2、形成水华的优势种群基本稳定,另有硅藻型、硅藻一蓝藻型、硅藻一绿藻型、甲藻型等。

3、水华的高发期为每年的春夏季,3—7月为主发期。

4、在156m蓄水期,个别支流曾出现反季节性水华,如2008年春季,大宁河、小江出现蓝藻水华。

水库水华特征上面都有讲解,让大家对其水库水华出现的特征都有详细的了解,如果你想好了解水华现象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可以关注,这里有很多海洋灾害小知识可供了解。

06至10年中国重大水污染事件

在国家水利部网上公告中了解到06,07,08三年中国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6年: 1、协同防控牤牛河水污染事件 牤牛河是第二松花江的支流,于吉林市九站附近注入第二松花江,其下游距河口10km处有吉林市第五水厂,为吉林市江北区约10万人服务。 起因:2006年8月21日凌晨,吉林省蛟河市境内的吉林长白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异地处理生产废液的运输途中,将含有二甲基苯胺的废液倾入牤牛河中,致使牤牛河约2~5km的河段受到污染。

处理过程:19时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接到电话报告后,即组成调查组赶赴现场。经过工程技术人员和近300名消防、武警官兵一夜的连续奋战,22日凌晨3时30分,一道主吸附坝和两道分流坝全部建成,污染水头被成功拦在了距松花江干流8公里的地方。 8月23日,经对牤牛河11个点位取样分析,监测结果显示,牤牛河入江口N-N-二甲基苯胺浓度为0.001mg/L(前苏联地表水标准为0.1 mg/L,检出限为0.001mg/L),其他10个点位未检出特征污染物,水质符合水功能标准;第二松花江的3个监测断面未检出两种污染物。8月25日上午,经各方专家论证和研究,吸附坝被及时拆除,确保不会对松花江造成二次污染。吸附坝拆除后,环境监测部门仍坚持每4小时一次的水质检测。据吉林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郑庆子介绍,从目前监测结果看,松花江干流从未检出这两种特征污染物。在吉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吉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科学的防控应对措施,使牤牛河水污染事故在进入第二松花江前得到有效控制,沿岸未发生饮水中毒事故。 2、黄河支流洛河发生水污染事故,黄委启动应急机制进行妥善处置 2006年1月5日,中国中部河南省巩义市一座电厂发生柴油泄漏事故,有6吨左右柴油进入黄河支流伊洛河。当天下午5点,黄委接到河南省关于油污染事故的通报,立即启动“黄河重大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两个个紧急处理措施:(1)将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从275m3/s加大到600m3/s;(2)关闭洛河上游故县水库和支流伊河陆浑水库下泄闸门;根据现场指挥部总体部署,接力实施洛河入黄口下游城市供水水源地等重要断面的石油类监测,监测频次为每小时1次。 本次污染事件由于流域机构与地方政府密切配合,采取措施及时得力,没有对黄河下游沿黄饮水安全造成明显影响。根据黄委和环保部门提供的水质监测结果,河南、山东两省分别于1月7日晚和1月11日晨解除警戒状态。黄委在整个事件的应急处置过程中,做到了反应迅速、信息及时、数据准确、处置得当,效果显著。 3、湖南省霞湾港清淤治理工程镉废水污染湘江事件 2006年1月4日17时,湖南省霞湾港清淤治理工程由于施工不当,致使大量含镉废水通过老霞湾港集中排入湘江,造成镉严重超标。事故发生后,湖南省委、省政府和株洲、湘潭、长沙3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紧急处置措施。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当即启动突发事故应急监测预案,对湘江下游各城市供水水源地相应断面实施监测,及时监控湘江水质状况。至1月9日上午,湘江长沙段水质恢复正常。 4、岳阳砷污染事件 9月8日15时,湖南省岳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在对岳阳县城饮用水源新墙河水质进行水质例行监测时,发现砷超标10倍左右。事件发生后,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湖南省政府领导除及时报告外,还就污染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湖南省环保局当即启动了环境应急预案,当地政府及时成立了应急指挥部,确保了各项防控工作的顺利展开;国家环保总局迅速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实施污染防控工作。当地政府暂停对岳阳县荣家湾镇近10万居民饮用自来水供给。经采取有效应急处置措施后,9月12日晚19点,砷污染警报被解除,自来水供应得到恢复。 5、贵州金矿矿渣坝溃坝污染下游水库事件 2006年12月27日,贵州紫金金矿公司贞丰水银洞矿区尾矿废水库发生堤坝垮塌泄漏事故,20余万吨含有砷化物、氰化物及硫化物的矿渣废水涌入下游供5个乡镇数万人饮用水的白汶水库内。 事件发生后,当地省、地县政府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和武警迅速到达事件现场,指挥应急抢险工作;贵州省水利厅、省水文水资源局、水质处等相关部门领导带领技术人员迅速到达现场,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研究了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与措施,并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水质

福建省三明市新高二下学期地理综合题大全含解析

福建省三明市新高二下学期地理综合题大全 综合含答案有解析 1.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乌兹别克斯坦是“新丝绸之路”上的内陆囯,铁路运输在对外联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 2013年中国承建的“安格连一帕普”铁路开工,采用中国技术、装备,其中卡姆奇克隧道工程有“中亚第一长隧”之称,跨越三条山脉,穿过地下岩爆区(施工活动等因素导致岩层内部储存的能量突然释放,岩块猛烈弹射出来的一种现象,对工程施工安全危害极大)。项目全球招标时,欧美竞标公司给出的施工期是5年,中国公司承诺3年完工而获得承建权,并且提前100天打通了隧道,这一项目得到乌政府高度评价,全线2016年6月建成通车,将乌东部人口密集的费尔干纳盆地与西部连在一起,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意义。铁路建成以前,乌东部与内地各大城市间的铁路运输需要绕行邻国塔吉克斯坦。 材料三下左图为中亚铁路分布图,下右图为左图中甲盆地(费尔干纳盆地)放大图。 (1)简述甲盆地北部种植长绒棉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安格连一帕普”铁路建设的主要困难。 (3)简述“安格连一帕普”铁路建成,对乌兹别克斯坦社会经济产生的重要意义。 (4)概括“安格连一帕普”铁路的建成对我国“走出去”战略产生的积极意义。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加拿大温哥华岛上的布查德花园所在的地区原来是一个石灰岩矿区。20世纪初,这里的石灰岩逐渐开采殆尽,在露天石灰岩采矿坑上,人们营造出5个不同风格的花园,此外还配备有游客服务中心、园艺咨询中心、种子和礼品店以及餐厅等基础设施。花园由专业设计师设计和专业园艺师负责进行,随着季节不同布查德花园的观赏内容有着不同的内容、主题和季相特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这里已是一个世界著名的花卉展示园。下图所示该花园位置及景观。

关于意大利饮用水水源地水华事件应急处置的思考

国际 70水华是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异常增殖的一种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含有丰富碳、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污废水大量排入水体之中,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这些营养元素则成为了蓝藻等藻类生长的物质基础,在缓流以及静水水域,充分日照和适宜水温使藻类迅速生长,大量繁殖并聚集,最终爆发水华。水华的产生一般是爆发式的,来势凶猛且影响范围较大,会使水体的颜色及味道发生明显的改变,导致水体水质显著降低。 饮用水源是保证居民供水安全和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公共基础设施,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多为水体交换缓慢的水域地区,导致水华事件频频发生,威胁城镇居民的用水安全。饮用水水源地水华事件一旦发生,将会引起该水源地供水地区居民饮用水安全失去保障,更为严重的是会引起社会恐慌,造成更大的损害。因此,针对水华事件发生后的应急处置工作尤为重要。意大 利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出现过此类环境问题,其在这方面的处理方式为我国应对水华事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意大利饮用水水源地水华爆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案例 2009年,意大利Occhito 水库曾爆发严重的蓝藻水华事件。该水库主要向Finocchito 水厂供水,是普利亚大区重要的饮用水源。蓝藻水华爆发不仅造成水质下降,还释放出内源性藻毒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毒害作用。自2009年2月首次在Occhito 水库中观测到水华现象后,水库及时上报到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环保部门的协调下,成立了联合应急小组。该小组成员包括地方卫生部门、环保部门、水库管理委员会、地方政府、国家卫生部门、国家研究院、水厂和市民代表等。应急小组由普利亚大区政府领导,协同开展库区水体的应急工作,控制水体水华,检测水体藻毒素含量,评估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以保障该地区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应急小组首先开展水体中藻毒素化合物的监测,每1~2周进行一次库 区水体、水厂和饮用水供水管网的采样工作,采用快速、高通量的ELISA 方法检测水样中藻毒素化合物,筛选可能含有藻毒素化合物的样品。对检测呈阳性的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进一步检测,以确定样品中藻毒素化合物的浓度。 Finocchito 水厂根据测试结果对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加强对水体中藻毒素化合物的去除,采用了包括增加取水口的深度,选用备用水源对水库取水进行稀释、优化氧化处理工艺、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形成新的处理流程等一系列的措施,有效控制了藻毒素。经过工艺改造,Finocchito 水厂具备了对含藻毒素来水的安全处理的能力,处理后的水质可以达到供水要求,保障了该市近百万人口的供水需求。 应急小组在水华事件爆发后紧急改用备用水源进行城市供水,同时在水库内开展原位修复,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水库水华的现状和供水情况最新信息。政府在网页上发布蓝藻的检测数据并进行实时更新,还提供蓝藻应急处置相关的技术报告。应急小组及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积极就水体 ■文/关鑫 王树堂 郭昕 王金生 Thoughts on Emergency Disposal of Water Bloom in Italy Drinking Water Source 摘 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华成了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常见的环境问题之一。饮用水水源地水华的爆发会造成水源地水质显著下降,威胁公众身体健康。意大利也曾经历过饮用水水源地的水华事件,其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为我国类似事件的应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本文旨在研究分析意大利类似事件处理案例和经验、从部门联防联动、水质监测预警、流域综合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为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华应急处置体系提供对策建议。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水华;应急;意大利 关于意大利饮用水水源地水华事件应急处置的思考 DOI:10.14026/https://www.360docs.net/doc/c92721610.html,ki.0253-9705.2016.11.013

近年国内重大水污染事件

近年国内重大水污染事件 近年重大重金属污染事件: 2010年03月22日湖南郴州29名儿童血铅中毒住院事件(新京报)2010年广东北江中上游河段发现铊等重金属超标事件、 2010年“7?3”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导致汀江遭到污染,紫金矿业污水中主要含有重金属铜事件等 近年重大藻类污染事件: 2007年6月太湖蓝藻水华污染是多因素所致突发事件 2009年广东韶关市南水水库蓝藻污染事件 1、2010年4月2日,成都水污染事件:位于郫县三道堰的市自来水六厂发现水质异味,怀疑水源被污染。水压不足,成都市主城区开始陆续报告用水困难。4月2日都江堰市崇义镇境内柏木河污染,系牌号为川U-23880的江淮牌货车违法倾倒垃圾所致。倾倒垃圾为约4吨废旧塑料、有机玻璃熔炼残留物,从涉案车辆提取的残留物与事发地现场提取样品化验比对,所有理化指标完全吻合。 2、2010年7月12日下午福建省环保厅通报称:紫金矿业集团公司旗下紫金山铜矿湿法厂污水池发生渗漏,污染了汀江,部分江段出现死鱼。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直至12日才发布公告,隐藏事故9天。 3、2010年7月30日,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2005 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车间发生爆炸事故。事故产生的约100吨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污染物流入松花江。由于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因而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哈尔滨市政府随即决定,于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哈尔滨市的各大超市无一例外地出现了抢购饮用水的场面。 2005 北江镉污染事故

某水库2016年春季水华暴发案例分析

某水库2016年春季水华暴发案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7-10-11T16:20:09.86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6期作者:李智豪 [导读] 本次水华中的优势种为粘质鱼腥藻(Anabaena spp.);TN浓度最大值为2.27mg/L,TP浓度最大值为0.067mg/L;推断本次水华的主要原因是水温回升、水体稳定性增强、氮磷营养水平超出水华发生阈值等。 广州拓泰环境监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某水库是重要的饮用水源地,2016年春季出现蓝藻水华,给居民饮水带来安全隐患。本文对本次水华过程的水质和水温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水华中的优势种为粘质鱼腥藻(Anabaena spp.);TN浓度最大值为2.27mg/L,TP浓度最大值为0.067mg/L;推断本次水华的主要原因是水温回升、水体稳定性增强、氮磷营养水平超出水华发生阈值等。 关键词:水库;春季水华;水质参数;水质在线监测浮台 前言 水华是指在富营养化水体中,一些具有浮力或运动能力的浮游植物过度生长,从而使其生物量显著高于一般水体的平均值(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达到10μg/L,或者藻类细胞数达到2×107cell/L),并在合适的水文气象条件下大量聚集于水体表面,最后形成肉眼可见的藻类聚集体,进而导致水质下降等一系列严重的水环境问题。水华不仅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降低生物多样性,还影响到渔业生产和生态景观等。有些水华藻类还能释放出毒素和异味物质等次生代谢产物危及饮用水安全和人类健康,因此该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如太湖、滇池、巢湖等常年暴发水华的水体,国家投入了数以亿计的资金去进行整治修复。 水华的形成、优势维持乃至消退是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物理因子:光照、温度、风速与水动力等,化学因子营养盐、重金属等,生物因子包括浮游动物、鱼类、微生物等,以及浮游植物本身的因素。当然,不同时空条件下影响水华的主导因子也不尽相同。水库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一座大型水库,集水面积为1022km2,设计库容为11.5 m3,是当地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自上世纪80年代末,由于水库流域经济迅速发展及流域土地不合理开发利用,水土流失严重,水库水质下降,水库局部曾一度发生水华。随着人们对蓝藻水华成因的深入研究,逐渐认为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可人为控制的因素之一,在探索水华成因时,还需要提前关注蓝藻群体的形成、蓝藻在春季的复苏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并逐步成为湖泊水库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有文献报道,该水库水华优势种之一为我国鱼腥藻的新记录种,新藻种的出现给蓝藻水华的防治带来更大的挑战。 本文对某水库2016年春季蓝藻水华资料进行分析,对水华成因做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期为某水库蓝藻水华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事件描述 2016年4月中旬,水库发生蓝藻水华事件,对水库的水质造成影响,同样也对该市的生活用水安全造成威胁。为了探讨蓝藻水华暴发前后对水质在线监测浮台系统监测参数的影响,分析水华事件前后浮台监测参数的变化,以便为用户在日后浮台的使用过程中提供可靠的文档支撑。 1.2站点介绍 为了实时监测某水库水质状况,实现水质监测在线化、数字化、快速化,进而更加准确快速的应对突发事件的出现,水库中投放有水质浮台,投放至今已安全运行多年,为水库的管理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1.3监测参数 该水库水质浮台用于在线监测水库水质,意在实现水质数据在线监测,为水库的管理提供可靠、快速的数据支持。水质在线监测浮台系统(图1)安装有水质多参数安装于海平面以下1m的保护套筒内,包括水温、电导率、pH、溶解氧叶绿素等5项水质参数。水质在线监测浮台系统采用GPRS的通讯方式进行监测数据的不间断传输。此外,水质在线监测浮台系统还安装了航标灯等安全保护设施和霍尔锚系留系统,保障浮台安全。为了后续增设其他参数的监测,我司在现有浮台的结构中预留有仪器扩展位置,有助于获得更加全面的监测数据。 1.4数据与处理 温度、电导率、pH、溶解氧和叶绿素的数据来源于水质在线监测浮台;总氮(TN)和总磷(TP)数据来源于实验室月度监测。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治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治理的文献综述 引言 近年来,我国水华频频暴发,2007年5月太湖暴发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蓝藻水华事件,引起国内外的极度关注,也敲响了饮用水安全的警钟。水体富营养化与水华是全球普遍现象,近几十年来,在全球变暖与人类活动干扰下,流域氮、磷营养盐排放负荷日益增加,河流湖库水体趋于富营养化,在合适的气象水文条件下极容易产生水华。水华时某些藻类暴发性繁殖,致使水质恶化、缺氧、产生腥臭等异味物质,甚至产生藻毒素并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和水生生物造成毒害,继而破坏河流生态的稳定性,会严重影响城市供水和饮用水安全,因此,本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目前水体富营养化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的分析,提出已解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总结水华过程和机理,找出规律和发展趋势,提出正确且有效的预防和管理措施,为以后的学者解决富营养化与水华问题提供积极的帮助。 正文 早在20世纪初期,水体富营养化就开始引起了国内外部分生态学家,湖泊学家的注意并开始进行了对其成因的初步探讨,在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全球出现的海洋和淡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不断加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OECD) 等众多国际组织以及世界各国都相继开始了富营养化形成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实践与探索。 早期的富营养化研究主要是探讨水体中营养盐负荷与浮游藻类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这也是揭示湖泊富营养化形成机理的主要途径,尽管对于不同的水域,由于区域地理特性、自然气候条件、水生生态系统和污染物特性等诸多差异,会出现不同的富营养化表现症状,但是,从历年发生水华的共同现象来看,影响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主要因素基本是一致的,即温度、营养盐和水流流态这三个因素。温度对于水华藻类的生长影响有两方面的研究,即高温和低温胁迫,

徐阳沟水库特征水位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92721610.html, 徐阳沟水库特征水位选择 作者:张澎辉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30期 摘要:为了解决合水县城常年缺水状况,提高合水县供水保证率,保障饮水安全,并且减少地下水大量开采,以及给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建设徐阳沟水库。徐阳沟水库位于固城川支流徐阳沟上,主要任务是城镇供水,设计总库容211.2万m3,正常蓄水位1165.6m,死水位1156.5m,设计洪水位1167.5m,校核洪水位1168.7m,多年平均供水量89.96万m3。为了论证以上规模,文章对徐阳沟水库特征水位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水库;特征水位;径流调节计算;洪水调节计算 1、工程概况 徐阳沟水库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固城乡东南部,子午岭西麓,距合水县城约30km,距庆阳市80km,距甘肃省会兰州市530km。坝址位于固城河支流上,已建新村水库下游600m 支流沟口处。工程任务是为合水县县城部分区域供水。徐阳沟水库坝址处以上流域面积为52.1km2,河长14.9km,河道比降12.3‰,坝址多年平均流量为0.0406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8万m3。[1] 2、特征水位选择 2.1 死水位选择 考虑坝址处多面平均输沙模数,以及坝址处流域控制面积,并充分考虑取水水质、进水口安装高程、淹没深度以及安全超高等因素的条件下,复核确定死水位高程。 徐阳沟水库输沙模数65t/km2计算入库沙量。坝址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0.339万t,多年平均入库推移质沙量0.0678万t。水库运行30年,得到泥沙淤积高程为1154.30m。考虑进水口管径、安装高程、淹没安全深度,最终确定死水位为1156.5m,对应死库容为10.18万 m3。 2.2 正常蓄水位选择 2.2.1 比选原则及方案拟定 徐阳沟水库的主要任务为向合水县城供水,由于徐阳沟的水量有限,徐阳沟水库建成后也不能保证合水县整个县城的供水要求,所以再考率工程尽可能的利用水资源的情况下,进行单方水造价比较,选出最优方案。本次计算根据徐阳沟天然来水情况、坝址条件、淹没损失等条

水污染以及危害

水污染以及危害水体富营养化的原理及其危害?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1.概念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不过这种自然过程非常缓慢。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则可以在短时间内出现。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时,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因占优势的浮游藻类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蓝色、红色、棕色、乳白色等。这种现象在海洋中则叫做赤潮或红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长。生活污水和化肥、食品等工业的废水以及农田排水都含有大量的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类。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水体中的藻类本来以硅藻和绿藻为主,蓝藻的大量出现是富营养化的征兆,随着富营养化的发展,最后变为以蓝藻为主。藻类繁殖迅速,生长周期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微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从两个方面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残体在腐烂过程中,又把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释放入水中,供新的一代藻类等生物利用。因此,富营养化了的水体,即使切断外界营养物质

水华的防治对策

环境微生物技术研究综述 ——水化防治对策 从长期的环保实践来看,水华的防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人文、地理、气象、水文、环境、生物、物理、化学等多学科,是水污染控制与治理中最为棘手而又代价昂贵的难题。综合水华成因分析,对水华的防治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1、营养盐浓度控制: (1)政策措施。 严格控制水域周边兴建氮肥厂和磷肥厂及氮磷排放量大的其它化工企业。大力推广和应用生态农业技术,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尽快出台禁用含磷洗涤剂的政策,以减少入库TP排放。政府应该制定保护库区环境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库区环保产业,在税收、许可、政府投入等方面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同时制定一些相应的环保科技发展政策,大力支持各种实体开展如水体富营养化生态修复技术、水库漂浮物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等一系列的库区环保科技攻关研究,确保三峡水库的长治久安,持续发展。 (2)规划措施。 要从根本上遏制水质恶化意识,发挥工程长久效益,必须依靠法律手段加强管理,包括编制水环境保护条例和水土程保护条例,制定流域近期和长远规划,加强上游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流域内人们的法制意识、环保意识与节水意识,落实《水法》、《水土保持法》、《水污染防治法》等各项法律法规,保证库区水质不受污染。 (3)点、面源污染控制。 点源污染物质可以通过污水处理厂和一些生物化学处理手段降低氮磷含量。面源污染分为城市面源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对于城市面源污染采取雨水分流工程,减少城市面源污染对汉江氮磷负荷的贡献率;农村面源污染的控制手段为鼓励和提倡使用有机肥,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 2、水动力学控制: (1)实施补水工程。 对于河流型水库,当气象、水质预报条件符合水华发生的条件时,通过水利调度改变水体流速,限制藻类的生长,从而防止水华的发生。如在枯水期增加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或者减小三峡水库同期下泄流量、引江济汉补水等,通过水库和汉江中下游的调节水量,避免或减轻其不利影响,减少汉江水华形成的水文因素,维持水体环境的正常功能,防止水华的发生。 (2)模型研究。 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分为营养因子、环境因子和水文因子三类。研究表明,水库的面积、容积、水深、岸线系数、入库径流补给系数、换水周期和水位变幅、出库径流、流速等与富营养化关系密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水文、气象等过程对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时空格局影响的研究,在构建水库流场模型的基础上,叠加生态因子场。如针对三峡水库及主要库湾在不同时段的水文、水生态特点,结合防洪、发电、下游航道管理、水库水环境保护,合理进行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水库生态调度,可能是控制或减缓三峡水库水华暴发的一种有效手段。 3、生态修复: (1)人工湿地。

赤潮与水华

赤潮与水华漫谈 杨香涛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江苏扬中221200) 1998年3月下旬香港沿海海域和广东珠江口一带海域发生了一种奇怪的现象,海水泛红色、棕色或绿色,腥臭难闻,海水中的鱼、虾等动物大量死亡,当地沿海各大养殖场损失惨重。据《经济日报》1998年5月3日报到,此次事件,香港渔民损失近1亿港币,广东养殖的珍贵鱼类死亡超过300吨,经济损失超过4000万元…… 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怎样发生的?有没有防治的办法? 一、赤潮和水华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赤潮,赤潮实际上主要是海水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在湖泊、水库、内海、河口等地区的水体,因水流缓慢,停留时间长,既适宜于植物营养元素(主要是氮、磷等元素)的积聚,又适于水生植物的繁殖,当水中这些植物营养物质积聚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水体过分肥沃,在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种现象就称为水体的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如果水生动物如鱼类、虾类等消耗浮游生物的速度赶不上藻类的繁殖速度,水中的藻类就会越积越多,因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水面往往呈现出红色、棕色或绿色等,这种现象发生在海洋上就称为赤潮,发生在江河、湖泊中就称为水华。 赤潮和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水体污染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产生水体富营养的主要原因。据研究表明,藻类等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需要25~30种元素,其中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是碳、氮、磷等元素,碳在自然中存在量多而且易得,而水中氮、磷的含量却较少,因此氮、磷通常是水生植物生长、繁殖的制约因素。而水体污染通常是引起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升高的主要因素。

水库特征水位与相应库容名词解释

水库特征水位与相应库容名词解释 死水位与死库容: 水库正常运行情况下,允许消落的最低水位称为死水位。死水位以下的库容称为死库容或垫底库容。死库容除遇特殊干旱年份外,一般是不能动用的。 正常蓄水位和兴利库容: 水库正常运行情况下,为满足设计兴利要求在供水期开始时应蓄到的水位,称为正常蓄水位。它与死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兴利库容。它与死水位之间的深度称为消落深度。当水库溢洪道无闸门控制时,溢洪道堰顶高程即为正常蓄水位;当水库溢洪道有闸门控制时,理论上,闸门关闭时的门顶高程即为正常蓄水位,但实际上,门顶略高于正常蓄水位。

防洪限制水位:简称汛限水位。它是汛期洪水来临之前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该水位以上的库容,只有在发生洪水时,才允许作为滞蓄洪水使用。在整个汛期当中,一旦入库的洪水消退,水库就应尽快泄流,使库水位再回到汛限水位。汛限水位比正常蓄水位低,汛限水位与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库容,可兼作兴利与防洪之用,称为结合库容。 防洪高水位:是指在水库下游有防洪要求时,水库遇到相应于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洪水,按下游安全泄量控制进行洪水调节,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它与汛限水位之间的库容称为防洪库容。 设计洪水位:是指当水库遇到枢纽的设计洪水位时,水库自汛限水位对该洪水进行调节,正常泄洪设施全部打开,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它与汛限水位之间的库容,是为调蓄枢纽设计洪水用的,一般称为调洪库容。 校核洪水位:是指当水库遇到枢纽的校核洪水时,水库自汛限水位对该洪水进行调节,正常泄洪设施与非常设施先后投入运用,在泄流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库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所达到的坝前最高水位。它与汛限水位之间的库容,是为调蓄枢纽校核洪水用的,一般也称为调洪库容。

水华

水华 “水华”(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另外,水中出现此现象(一般呈红色)则为赤潮。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所以每次发生水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能释放出毒素——湖靛,对鱼类有毒杀作用。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严重恶臭。而造成水华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含量上升。 导致水华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综述了目前对我国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一般认识.分析了导致蓝藻水华形成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主要环境因素,论述了蓝藻,尤其是微囊藻成为水华优势种的可能原因.认为对水华的形成需要全面认识,营养盐浓度的升高 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人们可以加以控制的因素之一;在探索水华成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夏季蓝藻水华发生时环境特征的研究与观察,而应该提前关注蓝藻的越冬生理生态特征、春季复苏的生态诱导因子及其阈值以及在复苏后,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并逐步成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并需要对蓝藻越 冬的生存对策、蓝藻群体的形成的条件、蓝藻在春季复苏的触发条件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在与其它藻类种群竞争中取胜的生理生化特征有足够的认识.蓝藻水华的"暴发" 是表观现象,其前提还是藻类一定的生物量,且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根据生态学的基 本理论和野外对水华形成过程的原位观测,提出了蓝藻水华成因的四阶段理论假设.即 在四季分明、扰动剧烈的长江中下游大型浅水湖泊中,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生长)、上浮及聚集等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 春节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则决定了水华蓝藻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经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水华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 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理必须寻找导致水华形成的各主要生理阶段的触发因子或特异 性因子,针对不同阶段蓝藻的生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弄清蓝藻 水华的形成机制,并对其发生的每一进程进行预测,寻求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除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之外,水温,洋流,水体的PH值,光照强度等均会对藻类等水华生物的大爆发产生影响,在个别时候甚至是诱发因素。 位于江苏省南部的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中,水华十分平凡,致使太湖的渔业遭遇危机,而当淡水营养化后的太湖,“水华”平凡出现,促使其“水华”面积逐渐加大,导致“水华”时间延年增长。

水库特征水位

水库特征水位 水库工程为完成不同任务在年内不同时期和各种水文情况下,需控制达到或允许消落到的各种库水位。中国水利电力部1977年颁布试行的SDJ 11-77《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中,规定水库特征水位主要有:正常蓄水位、死水位、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设计洪水位、校核洪水位等。 正常蓄水位(正常水位) 水库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为满足兴利要求应在开始供水时蓄到的高水位,曾称正常高水位、兴利水位、设计蓄水位。它决定水库的规模、效益和调节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水工建筑物的尺寸、型式和水库的淹没损失,是水库最重要的一项特征水位。当采用无闸门控制的泄洪建筑物时,它与泄洪堰顶高程相同;当采用有闸门控制的泄洪建筑物时,它是闸门关闭时允许长期维持的最高蓄水位,也是挡水建筑物稳定计算的主要依据。 死水位 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消落到的最低水位,曾称设计低水位。日调节水库在枯水季节水位变化较大,一般每24h内将有一次消落到死水位。年调节水库一般在设计枯水年洪水期末才消落到死水位。多年调节水库只在连续枯水年组成的枯水段末才消落到死水位。水库正常蓄水位与死水位之间的变幅称水库消落深度。 防洪限制水位(汛限水位) 也称汛期限制水位,是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时的起调水位。防洪限制水位是协调防洪和兴利关系的关键,对工程防洪效益、发电灌溉等兴利效益、库内引水位高程、通航水深、泥沙淤积,以及水库淹没指标等均有直接影响,具体研究时要结合工程开发条件,全面进行分析比较后选定。如汛期内不同时段的洪水特征有明显差别时,可考虑分期采用不同的防洪限制水位。防洪高水位 水库遇到下游防洪保护对象的设计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只有当水库承担下游防洪任务时,才需确定这一水位。此水位可采用相应下游防洪标准的各种典型洪水,按拟定的防洪调度方式,自防洪限制水位开始进行水库调洪计算求得。 设计洪水位 水库遇到大坝的设计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它是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也是挡水建筑物稳定计算的主要依据之一。可采用相应大坝设计标准的各种典型洪水,按拟定的调洪方式,进行调洪计算求得。 校核洪水位 水库遇到大坝的校核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它是水库在非常运用情况下,短期内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是确定大坝顶高及进行大坝安全校核的主要依据。此水位可采用相应大坝校核标准的各种典型洪水,按拟定的调洪方式,进行调洪计算求得。 以上各项水库特征水位的相互关系一般如图所示。该图系相应于防洪和兴利库容部分结合的情况。

防汛培训内容(关于水库防汛)

1、水库特征水位(m)、库容(m3) 1)校核洪水位:水库防御校核洪水到达的最高水位,与之对应的是校核库容即总库容。 2)设计洪水位:水库防御设计洪水到达的最高水位,为防洪等工程设计而拟定的工程正常运用条件下符合指定防洪设计标准的洪水;广义包括工程在非常运用条件下符合校核标准的设计洪水。 3)汛期防洪限制水位(分梅汛和台汛):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与之对应的是汛期防洪限制库容(分梅汛和台汛),水库在汛期要求有部分库容用于削减洪峰,这部分库容称为防洪库容。汛期防洪限制水位可根据洪水特性和防洪要求拟定。这个水位以上的库容,作为滞蓄洪水之用。当洪水消退时,水库应尽快泄洪,使水位迅速降到防洪限制水位。如水库采用不设闸门的自由式溢洪道,防洪与兴利不结合时,则防洪限制水位与正常蓄水位重合,并与溢洪道堰顶高程齐平。如水库溢洪道上装有闸门,防洪与兴利允许部分结合,则防洪限制水位可定在正常蓄水位及以下,二水位间的库容为防洪和兴利的共用库容(结合库容)。 4)防洪高水位:水库遇到下游保护对象的设计标准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5)正常水位: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为满足兴利要求应在开始供水时蓄到的高水位,与之对应的是兴利库容(调节库容或有效库容)即正常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库容。其间的深度,称为水库的消落深度或工作深度。

6)死水位: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消落的最低水位(分发电死水位和灌溉死水位),与之对应的是死库容即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库容,又称垫底库容。除遇特殊干旱年份外,一般不动用死库容的蓄水量。 7)最高库水位:某一阶段水库出现的最高水位。 8)最低库水位:某一阶段水库出现的最低水位。 9)历史最高水位:水库建成后曾经出现过的最高水位。 10)历史最低水位:水库建成后曾经出现过的最低水位。 11)调洪库容——校核洪水位至汛期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库容。 图1 水库特征水位和相应库容 2、流量(立方米/秒,m3/s)

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治理思路

城市黑臭水体成因与治理思路 发表时间:2017-07-24T15:08:38.163Z 来源:《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作者:陈旭娈 [导读] 在尊重本底自然条件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 中国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000 摘要:城市河道黑臭问题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水污染防止行动计划的落实和执行,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已经越发受到关注,本文以安徽某市的黑臭水体治理为例,通过实地调差城区内黑臭河道现状,结合黑丑水体特点以及环境条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及相关建议,对城市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维护,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河道黑臭;方案;问题 1黑臭水体治理指导思想与原则 1.1 指导思想 在尊重本底自然条件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为指导,秉承“人―水―城”和谐发展理念,科学规划、统筹推进,以黑臭水体治理为抓手,以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格局构建、水安全措施保障、水文化整合传承、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坚持保护优先、修复为主、科学治理的方针,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幸福指数提升提供更加可靠的基础支撑和安全保障。 1.2治理原则 (1)全面规划,统筹兼顾,遵循城市水系的安全性、生态性、经济性、系统性和特色文化性原则。既要全面考虑防洪、除涝、降渍、供水、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等各项水利目标,也要兼顾水生态修复、交通航运、旅游开发、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要求。注重水资源水环境容量资源、水域与岸线资源等河道相关资源的集约开发、节约利用、管制使用,保证开发利用的合理、高效并与河道保护相协调。(2)畅通水系、发挥效益。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疏浚局部卡口、束窄段,以及现有泵站、闸坝,通过调度手段畅通水流,发挥现有工程效益。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及用地布局要求,适当新增、拓浚河道,合理调整河道功能,完善现有水系布局,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河道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突出重点。突出骨干河道、重点区域的保护和治理,突出饮用水源保护、城市排水、排污口整合方面的研究;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水和谐,彰显城市水文化的传承与鉴赏。创建城市绿色之城、生态之城、健康之城。 2黑臭河道造成原因 2.1 生活废水进入河道 生活废水是指炊事、洗涤、沐浴等,伴随人的生活而向公共水域排放的污水。这些废中都含有大量的P元素,极容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如果不加处理和限制,是这些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中,将会严重使河道污染,这是造成黑臭河道的原因之一。 2.2 初期雨水夹带的污染物质 降雨初期,大量地表上的污染物随着地表径流汇入雨水管网,进而携带雨水管网内沉积的污染物,最终排入水体,形成对河道的污染。 2.3 工业污水排放 工业污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工业废水造成的污染主要有:有机需氧物质污染、化学毒物污染、无机固体悬浮物污染、金属污染、酸污染、碱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热污染和病原体污染等。随着环保意识和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工业污水直排入河道现象逐步减少,但仍存在零星、小规模企业偷排等现象,尤其是分散的食品加工、餐饮、洗衣等企业,无独立的污水处理系统,就近将生产废水排入城市雨水管网,形成对河道水质的冲击。 3治理思路及方案 3.1 物理法 3.1.1人工增氧 有机污染严重的河流由于有机物分解耗氧。河流会变成缺氧或者无氧状态。致使河道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正常的水生生态系统遭到破话。通过在适当位置向河道水体进行人工曝气增氧,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消除黑臭现象。人工增氧的方式有多种,如曝气增氧、跌水增氧等等。 3.1.2河道清淤 长期受到严重污染水体的底泥中沉积由大量的污染物。如N、P等,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污染物会从底泥中释放出来,造成水质恶化。通过实施清淤疏浚,可以将底泥中的污染物移出河道生态系统,能显著降低内源磷负荷。 3.1.3引水补水 引水冲污和换水稀释是湖泊净化经常采用的措施,在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中有应用实例。对污染较严重并且流动缓慢的河流尤其是长期缺乏补充水源的城市内河较为适用。此方法可以在短时间了将河道内的污染物浓度和总量降低,提高河道水体的溶解氧,恢复部分自净能力;并可以置换河道死水区、非主流区的重污染河水。但通过此方法,水体内的污染物仅转移到下游,并末得到有效降解。 3.2化学处理 化学除藻是控制藻类生长的快速有效方法,在滇池治理中得到了应用。城市河道出现严重的水华现象时也可以将其作为应急除藻措施。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除藻效果,提高水体透明度。但此方法不能将N、P等营养物质清除出水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体富营养化。 3.3人工增氧方案 溶解氧的缺乏不仅阻碍了水体中好氧过程对污染物的分解,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更使水体环境转化为缺氧,甚至厌氧环境,使厌

水库的特征水位及库容

水库的特征水位及库容 1.死水位和死库容。死水位是指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消落的最低水位,又称设计低水位。死库容是指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又称垫底库容。一般用于容纳淤沙、抬高坝前水位和库区水深。在正常运用中不调节径流,也不放空。只有因特殊原因,如排沙、检修和战备等,才考虑泄放这部分容积。 2.正常蓄水位和兴利库容。正常蓄水位是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为满足兴利要求应在开始供水时蓄到的高水位,又称正常高水位,兴利水位。兴利库容,即调节库容,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用以调节径流、提供水库的供水量。 3.汛期限制水位和结合库容。汛期限制水位系指水库在汛期允许兴利蓄水的上限水位,在常规防洪调度中是设计调洪计算的起始水位。防洪限制水位与正常蓄水位之间的库容称结合库容,此库容在汛末要蓄满为兴利所用。 4.防洪高水位和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是水库遇到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标准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防洪库容是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用以控制洪水,满足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 5.设计洪水位和拦洪库容。设计洪水位是当水库遇到大坝的设计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它是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设计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称拦洪库容。

6.校核洪水位和调洪库容。校核洪水位是水库遇到大坝的校核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它是水库在非常运用情况下,允许临时达到的最高洪水位,是确定大坝顶高及进行大坝安全校核的主要依据。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称调洪库容,用以拦蓄洪水,在满足水库下游防洪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大坝安全。 7.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的全部静库容。它是一项表示水库工程规模的代表性指标,可作为划分水库等级、确定工程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