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逆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的抗逆性
植物的抗逆性是指植物具有的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如抗寒,抗旱,抗盐,抗病虫害等。

自然界一种植物出现的优良抗逆性状,在自然界条件下很难转移到其他种类的植物体内,主要是因为不同种植物间存在着生殖隔离。

抗逆性的形成原因
自然界抗逆性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

植物受到胁迫后,一些被伤害致死,另一些的生理活动虽然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它们可以存活下来。

如果长期生活在这种胁迫环境中,通过自然选择,有利性状被保留下来,并不断加强,不利性状不断被淘汰。

这样,在植物长期的进化和适应过程中不同环境条件下生长的植物就会形成对某些环境因子的适应能力,即能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抵抗各种胁迫因子。

植物对各种胁迫(或称逆境)因子的抗御能力,称为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简称抗性。

抗逆性的分类
植物的抗逆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避逆性(stress avoidance)和耐逆性(stress tolerance)。

避逆性指在环境胁迫和它们所要作用的活体之间在时间或空间上设置某种障碍从而完全或部分避开不良环境胁迫的作用;例如夏季生长的植物不会遇到结冰的天气,沙漠中的植物只在雨季生长等。

耐逆性指活体承受了全部或部分不良环境胁迫的作用,但没有或只引起相对较小的伤害。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植物可能有多种抗逆方式,并由于植物处于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的生理状态,不良环境胁迫作用的不同强弱或几个环境因子的共同作用,植物的抗逆性方式是可变的,而且相互间的界限也不清楚。

耐逆性又包含:避胁变性(strain avoidance)和耐胁变性(strain
tolerance),前者是减少单位胁迫所造成的胁变,分散胁迫的作用,如蛋白质合成加强,蛋白质分子间的键结合力加强和保护性物质增多等,使植物对逆境下的敏感性减弱;后者是忍受和恢复胁变的能力和途径,它又可分为胁变可逆性(strain reversibility)和胁变修复(strain repair)。

胁变可逆性指逆境作用于植物体后植物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当环境胁迫解除后各种生理功能迅速恢复正常。

胁变修复性指植物在逆境下通过自身代谢过程迅速修复被破坏的结构和功能。

概括起来,植物有4种抗逆形式:避逆性,避胁变性,胁变可逆性和胁变修复。

抗逆性的应用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转基因技术发展迅猛,转基因研究正在全球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热潮。

转基因技术被应用于各个领域,在农业领域主要是向农作物导入各种靶标基因,如抗虫、抗病、抗杂草等抗逆性基因,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8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了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如中国农业大学的耐贮转基因蕃茄;中国水稻研究所的转基因水稻;北京大学的抗病虫害蕃茄、甜椒等。

2.利用植物的抗逆性来分解重金属污染。

由于人类对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及商业制造活动日益增多,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中,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

比如说蔬菜,前一段时间就有新闻报道说某些地方的蔬菜重金属污染超标,但是某些植物对于重金属有分解作用。

在一些富含重金属的矿山附近,往往会生长着一些植物,这些植物对于重金属污染已经有了分解能力,人类可以通过模拟矿山或使用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培育一些植物,然后观察它们对重金属的抗逆性,根据它们的变化来选择出可以分解重金属的物种进行研究,然后培育出可以分解重金属或者是抵抗重金属的植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