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介质的电磁性质

§1.1介质的电磁性质
§1.1介质的电磁性质

§1.1介质的电磁性质

从电学的角度,宏观物质大体可分为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其中,绝缘体一般又称为“电介质”。半导体则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根据研究的需要,常常将它纳入导体或电介质模型,或者两种模型都套用。

磁学则认为,一切物质材料都是“磁介质”,依据磁导率的大小,磁介质仅仅有“铁磁质”和“非铁

磁质”的区分。铁磁质的相对导磁率,它相当于磁场的“导体”;而非铁磁质的相对导磁率,它部分地相当于磁场的“绝缘体”。

通过电磁学课程,已对介质的电磁特性作了详尽的研究和讨论,述及的概念和规律正是电动力学起步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对介质的电磁特性做一个总结性的概述。

1.介质的分类

从材料性质分:各向异性、各向同性介质;线性、非线性介质;均匀、非均匀介质;

从电磁行为分:电介质、导电介质;铁磁质、顺磁质、抗磁质等。

从场的作用分:磁介质、电介质。

介质是一个带电粒子系统,内部存在规则而迅速变化的微观电磁场。真空则被看作一种特殊的介质

(),现代物理认为,真空是“量子场的基态”,它也具有物质性。

2.介质的极化和磁化规律

在电磁场中,介质又可划分为两类情况,即电介质和磁介质。它们在电场和磁场中分别发生极化和磁化。下表虽然不能概括介质在场中行为的详尽情况,却反映了它们的主要特点与规律。从表中罗列的内容我们还可以看出,介质的极化与介质的磁化有着高度的对称性。不仅介质的极化与“分子电流模型描述的介质磁化”对称,而且介质极化也与“磁荷模型描述的磁极化”对称。清楚这种对称对我们的学习记忆是

在现代电磁理论中,实验和推理都赞成诠释磁场起源的“分子电流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典的“磁荷观点”已经失效。虽然迄今还没有在现实中找到“磁单极子”,或许它根本不存在,但是“磁偶极子”却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一个微小的电流环既可以用“磁矩”表述,同时也可用“磁偶极矩”表述,这就是说,电流环可以等效于磁偶极子,即无论从“环流模型”还是从“磁偶极矩模型”计算研究磁场是等效的,殊途同归的。这在赵凯华先生的《电磁学》中有详尽的描写,这里不再赘述。

(1).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实验表明,电介质的极化强度与介质内的合成电场成正比,与电极化率成正比,这就是电

介质极化的极化规律,数学表述为。

交变的电场对介质作用时不但使介质能发生周而复始的极化,而且还使介质中的电荷进行反复的移动

而产生“极化电流”。极化电流常用量度。

(2).磁介质的磁化规律或

磁场的磁化规律与此对应,即(分子电流观点)和(磁荷观点)。两

式都表明,介质磁化后的效果(或)与介质中的合成场成正比。两式还暗示了另外一个关系

,它是“分子电流”和“磁荷”两套观点所使用的公式间的“桥梁”,借助于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将磁荷观点下的某些公式过渡为分子电流观点下的公式。例如

由磁荷与电荷的对称性:

进而从可得出或者其变形。

3.介质的通量和环量

(1).从介质极化的模型可以推出的通量及其微分式

在均匀极化的介质中取一立方体,边长恰为偶极子长度

(图1-1);设n 为介质的分子数密度,

则穿出该立方体的电荷数

对此式取积分得:

从上式不难得出:

(2).从介质磁化的模型可以推出

的环量

及其微分式

从从均匀磁化的介质中取一环路

,在环路上

作一个小柱

体,令其底面积为

,长为

(图1-2);设

为介质的分

子数密度,

为分子电流,则小柱的体积

中心落在小柱内的分子电流数就是环绕

的电流

与环路

链环的总电流

从上式可得

图1—1

图1—2

导论结课论文

地球物理与地球信息科学导论结课论文 地球物理与地球信息科学是我们的事业。 ——题记 步入大学,琳琅满目的学科门类与尚未可知的人生道路使我迷茫与彷徨。虽然自己是以第一专业被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录取,但我对这个专业几乎是一无所知,总是对未知的未来感到无助与恐惧。可是经过八节课的导论学习,接触了地球物理学,我发现这门学科原来充满了乐趣与神秘,并且对我所学的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先生是这样形容地球物理学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都不见”。地球物理学(geophysics)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用物理学的方法和原理研究地球的形成和动力,研究范围包括地球的水圈和大气层。地球物理学研究广泛系列的地质现象,包括地球内部的温度分布;地磁场的起源、架构和变化;大陆地壳大尺度的特征,诸如断裂、大陆缝合线和大洋中脊。现代地球物理学研究延伸到地球大气层外部的现象,甚至延伸到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的物理性质。虽然我现在所知道的只是这一门学科的皮毛,但这至少让我确定了我的兴趣所在,确定了我将来想要发展的方向。八节课的地球物理与地球信息科学导论课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就结束了,但确实使我受益匪浅,现在,我想就几位老师所讲的内容谈一下我的理解与体会。

比较而言,顾老师所讲的地震勘探是我最感兴趣的方面。我所理解的地震勘探,是一种低成本、高精度的钻探方法。准确地说,所谓地震勘探,是指利用仪器检测、记录人工激发地震的反射波、折射波的传播时间、振幅、波形等,从而分析判断地层界面、岩土性质、地质构造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课堂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关野外工作的部分。顾老师在课件中为我们展示的野外工作共分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试验工作——干扰波类型、特点的调查,地表低速带与界面质量等地震地质条件的了解,岩性、药量与方式等激发条件的选择,观测系统与组合方式等记录条件的选择。第二个环节是生产。地震队野外的施工流程为:地方工作→测量工作→低速带调查→钻井→放线工序。其中仪器枢纽的作用为野外现场指挥中心统一协调各个工序,使操作员保持高度精力集中与头脑清醒。第三个环节为数据处理。室内资料处理的任务为加强资料的分辨率。其中反射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为:输入→预处理→实质性处理→输出。预处理包括数据重排、不正常道炮处理与抽道集。实质性处理包括由地层起伏造成的静校正、动校正、水平叠加、滤波、反滤波、偏移。第四个环节为资料解释。地震资料包括构造解释与地层岩性解释。其中构造解释包括反射信息——煤田、油气田勘探与折射信息——工程勘察、能源勘探与低速带调查。 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地下介质弹性和密度的差异,通过观测和分析大地对人工激发地震波的响应,推断地下岩层的性质和形态。我们在地表以人工方法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在向地下传播时,遇有介质性质不同的岩层分界面,将发生反射与折射,然后在地表或井中用检波器接收这种地震波。收到的地震波信号与震源特性、检波点的位置、地震波经过的地下岩层的性质和结构有关。通过对

岩石物理课外作业1

岩石物理学课外作业一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岩石物理学? 2、岩石物理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3、岩石物理学在油气勘探中的桥梁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岩石物理学的许多研究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岩石的基本特性 1、沉积岩中有那些常见的岩石和矿物,至少列出三种。 2、岩石结构是指什么? 3、什么是岩石的尺度,有那几种?地球物理勘探主要研究哪几种尺度?

4、为什么岩石的物理性质与尺度有关? 5、粘土矿物中较有代表性有那几种? 6、压力、地应力、孔隙压力等力的国际单位是什么?列出几个还有常用的单位? 7、什么是有效压力 8、什么是岩石的骨架、基质和岩石的结构? 9、从岩石构造上一般怎样区分泥岩和砂岩? 10、最常用的测量砂岩颗粒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表示砂岩颗粒的分布?

11、岩石的比面是什么,为什么要研究岩石的比面? 12、砂岩中胶接物的胶接方式有几种类型? 13、粘土矿物中的水按其存在状态有几种,特点是什么? 14、岩石的孔隙结构是指什么?有那几个孔隙结构参数? 15、当砂岩颗粒是等径简单立方堆积时,用简单的作图法计算这种结构的孔隙度。 16、描述岩石孔隙结构主要有那几个参数, 17、孔隙度有几概念,它们的大小分别? 18、描述岩石密度时,会用到几种密度概念? 19、设岩石孔隙中含有水和油,其中水的饱和度为35%,油的密度是 0.92g/cm3,水的密度1.04 g/cm3,求孔隙中流体的密度。

20、实验室最简单测试岩石孔隙的方法用什么?写出相应的计算公 式,并说明公式中每个量的含意。 21、什么是地层水、矿物水?地层水中分几种状态,它们的特点是什 么? 第三章岩石的电磁学性质 1、为什么要进行岩石导电性的研究? 2、岩石的导电特性与储层的那些特性有关? 3、岩石导电性由那两个因素决定(岩石的电性主要由谁决定),可分成那两类? 4、简述岩石的电阻率及其影响因素(岩石电阻率主要取决于那些因素)?

第三章 材料的磁学性能

一,一,基本概念 1. 1.磁畴:在未加磁场时铁磁金属内部已经磁化到饱和状态的小区域。 2. 2.磁导率:磁导率是磁性材料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表示磁性材料传导和 通过磁力线的能力,用μ表示,其中μ=B/H.单位为亨利/米(H·m-1). 3. 3.自发磁化:在未加磁场时铁磁金属内部的自旋磁矩已经自发地排向了同 一方向的现象. 4. 4.磁滞损失:磁滞回线所包围的面积相当于磁化一周所产生的能量损耗。 5. 5.磁晶各向异性: 6. 6.退磁场:非闭合回路磁体磁化后,磁体内部产生一个与磁化方向相反的磁场。 第三章材料的磁学性能 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属和合金磁性材料,由于它的电阻率低、损耗大,已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尤其是高频范围。 磁性无机材料除了有高电阻、低损耗的优点以外,还具有各种不同的磁学性能,因此它们在无线电电子学、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信息存储、激光调制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磁性无机材料一般是含铁及其它元素的复合氧化物,通常称为铁氧体(ferrite)。它的电阻率为10~106Ω·m,属于半导体范畴。目前,铁氧体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本章介绍磁性材料的一般磁性能,着重讨论铁氧体材料的性能与应用。 7.1磁矩和磁化强度 7.1.1磁矩 (1)定义 在磁场的作用下,物质中形成了成对的N、S磁极,称这种现象为磁化。与讨论电场时的电荷相对应,引入磁量的概念,并把磁量叫做磁极强度或磁荷。将一对等量异号的磁极相距很小的距离,把这样的体系叫做磁偶极子。 在外磁场的影响下,磁偶极子沿磁场方向排列。为达到与磁场平行,该磁矩在力矩 T=Lq m Hsin (7.1) 的作用下,发生旋转。式中的系数Lq m定义为磁矩M(Wb·m)。 磁矩这一物理量是磁相互作用的基本条件,是物质中所有磁现象的根源。磁矩的概念可用于说明原子、分子等微观世界产生磁性的原因。 (2)原子磁矩 物质是原子核和电子的集合体,要理解物质的磁性起源,就要考虑原子具有的磁矩。现在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原子中的磁矩。 ①电子轨道运动产生的磁矩 ②电子自旋产生的磁矩 ③原子核的磁矩 7.1.2磁化强度 磁化强度的物理意义是单位体积中的磁矩总和。设体积元△V内磁矩的矢量和为∑M,则磁化强度M为 (7.2) 式中M i的单位为Wb·m,V的单位为m3,因而磁化强度M的单位为Wb·m2,即与磁场强度H的单位一致。

物探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与研究

物探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与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物探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因此,探索与发展新的物探技术手段,更好地服务于深部矿产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标签:地质勘探物探应用 1物探原理与分类 1.1物探原理 地球物理勘探又称物探,其原理就是应用物理学勘查和探索地球本体以及近地空间地下矿产资源、地质结构组成及形成与演化的一种方法与理论。它在资源勘探、工程建设、环境保护以及地质研究和灾害预测方面应用相当广泛。地球物理勘探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利用地质仪器对研究区域进行测量、接收测量区域的全部物理信息,通过适当有效的处理方法从这些信息中提取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并根据地下矿体构造和围岩的物性差异,再结合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推测探测对象在地下的具体位置、分布范围和储量大小,以及反映相应物性特征的物理量等,作出相应的解释推断的图件。物探是地质调查和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1.2物探的分类 物探按探测空间不同可以分为地面物探、航空物探、海洋物探和地下物探。其中地面物探应用最为广泛。根据探测物物性参数的不同,物探又可划分为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和放射性勘探。这些方法在固体矿产与油气资源勘查方面应用很广。 2物探方法分析 物探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更新,在多个行业领域中应用,如今,物探技术在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考古等领域中已经成为重要的应用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在矿产能源的勘察中,在金属矿产和地下水的勘探中也成为必不可少的技术,占据重要的地位 2.1大地电磁测深 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矿产勘察领域开始应用。大地电磁测深的方法的场源为天然的交变电磁场,被动场源电磁测深法。此种方法能够打破高阻层的屏蔽对较大的深度进行探测,探测深度可达到上地慢的位置,同时具有很强的分辨能力,能够对良导介质进行良好的分辨。大地电磁测深方法应用成本不高,使用方了更,便于在野外进行工作。该方法对地下低阻层敏感度

1 电磁波基础知识

1 电磁波基础知识 1.1电磁场基本定义 交变电磁场的性质 在某空间内,任何电荷由于它本身的存在,受有一种与电荷成比例的力,则这空间内所存在的物质,也就是给电荷以作用力的物质称为电场。如果电场的存在是由于电荷的存在,则这种电场是符合库仑定律的,称为库仑电场。静止电荷周围所存在的电场,则称为静电场,它是库仑电场的一种特殊情形。运动电荷受到作用力的空间称为有磁场存在的空间。而且将这种了称为磁力。 此外,一个变动的磁场产生一个电场,此电场不但存在于变动磁场的范围里,并且还存在于邻近的范围里。同样,一个变动的电场在发生变动的范围和变动附近的范围里产生一磁场。 可见,不仅电荷可以产生电场,变化的磁场也能产生电场,不仅传导电流可以产生磁场,变化的电场(位移电流)也能产生磁场。 电磁波的性质 在空间的一定范围里无论是电或磁的情况有了一个扰动,那么这个扰动就不能被限制在该范围之内。在该范围里变动的场也在它附近的范围里产生场,这些场又在更外围的空间产生场,于是能量便被传播开来。当这种现象连续进行时,即有一含有电磁能量的波向外传播电磁波。 电磁发射:从源向外发射电磁能的现象。 电磁环境:存在于给定场所(空间)的所有电磁现象(包括全部时间和全部频谱)的总和。 电磁兼容:设备或系统在其中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事务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 电磁干扰:电磁骚扰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或系统性能的下降。 近场和远场: 我们知道,静电场、静磁场等静态场中是没有近场和远场之分,有场源就有场。静电荷周围的静电场,是随着与场源距离的增大而成平方反比的关系衰减的;而恒定电流产生的静磁场,则随着与场源距离的增大而成立方反比的关系衰减。当电磁场由静态场过渡到时变场时,电荷、电流周围依然存在电磁场,称为感应场或近场;此外,还出现一种新的电磁场成分,称为辐射场或远场,它是脱离电荷、电流并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电磁场。它一旦从电荷、电流等场源辐射出去,就按自身的规律运动,与场源后来的状态没有关系。感应场或近场是随着与场源距离的增大而成平方反比关系衰减的,而辐射场或远场仅与距离成反比关系衰减。 由于近场离场源较近,其场强要比远场大得多。随着离天线距离的增加,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迅速减少。所以,近场的空间不均匀度较大,是一个复杂的非均匀场。场中包括储存的能量和辐射的能量,有驻波也有行波,等相位面很不规则,电磁波极化不易确定,场强变化梯度大等。 无论场源是电场源还是磁场源,当离场源距离大于λ/2π以后就变成了远场,这里λ为波长。这时电场和磁场方向垂直并且都和传播方向垂直成为平面电磁波。电场和磁场的比值为固定值,即波阻抗为120π,等于377欧姆。 由于远场距离场源远,场强一般较弱。由于电场和磁场随场源的距离成反比衰减,所以比近场的衰减慢的多,因此空间变化梯度小,比较均匀。 总之,近场的电场和磁场之间存在π/2的相位差,由它们构成的平均坡印亭矢量为零,大部分能量在电场和磁场之间,以及场和源之间交换而不辐射,很小一部分能量向外辐射,并在λ/2π距离以

§1.1介质的电磁性质

§1.1介质的电磁性质 从电学的角度,宏观物质大体可分为导体、绝缘体、半导体。其中,绝缘体一般又称为“电介质”。半导体则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根据研究的需要,常常将它纳入导体或电介质模型,或者两种模型都套用。 磁学则认为,一切物质材料都是“磁介质”,依据磁导率的大小,磁介质仅仅有“铁磁质”和“非铁 磁质”的区分。铁磁质的相对导磁率,它相当于磁场的“导体”;而非铁磁质的相对导磁率,它部分地相当于磁场的“绝缘体”。 通过电磁学课程,已对介质的电磁特性作了详尽的研究和讨论,述及的概念和规律正是电动力学起步的基础,因此,我们在这里仅对介质的电磁特性做一个总结性的概述。 1.介质的分类 从材料性质分:各向异性、各向同性介质;线性、非线性介质;均匀、非均匀介质; 从电磁行为分:电介质、导电介质;铁磁质、顺磁质、抗磁质等。 从场的作用分:磁介质、电介质。 介质是一个带电粒子系统,内部存在规则而迅速变化的微观电磁场。真空则被看作一种特殊的介质 (),现代物理认为,真空是“量子场的基态”,它也具有物质性。 2.介质的极化和磁化规律 在电磁场中,介质又可划分为两类情况,即电介质和磁介质。它们在电场和磁场中分别发生极化和磁化。下表虽然不能概括介质在场中行为的详尽情况,却反映了它们的主要特点与规律。从表中罗列的内容我们还可以看出,介质的极化与介质的磁化有着高度的对称性。不仅介质的极化与“分子电流模型描述的介质磁化”对称,而且介质极化也与“磁荷模型描述的磁极化”对称。清楚这种对称对我们的学习记忆是

在现代电磁理论中,实验和推理都赞成诠释磁场起源的“分子电流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典的“磁荷观点”已经失效。虽然迄今还没有在现实中找到“磁单极子”,或许它根本不存在,但是“磁偶极子”却是真实存在的。因为一个微小的电流环既可以用“磁矩”表述,同时也可用“磁偶极矩”表述,这就是说,电流环可以等效于磁偶极子,即无论从“环流模型”还是从“磁偶极矩模型”计算研究磁场是等效的,殊途同归的。这在赵凯华先生的《电磁学》中有详尽的描写,这里不再赘述。 (1).电介质的极化规律 实验表明,电介质的极化强度与介质内的合成电场成正比,与电极化率成正比,这就是电 介质极化的极化规律,数学表述为。 交变的电场对介质作用时不但使介质能发生周而复始的极化,而且还使介质中的电荷进行反复的移动 而产生“极化电流”。极化电流常用量度。 (2).磁介质的磁化规律或 磁场的磁化规律与此对应,即(分子电流观点)和(磁荷观点)。两 式都表明,介质磁化后的效果(或)与介质中的合成场成正比。两式还暗示了另外一个关系 ,它是“分子电流”和“磁荷”两套观点所使用的公式间的“桥梁”,借助于这个关系,我们可以将磁荷观点下的某些公式过渡为分子电流观点下的公式。例如 由磁荷与电荷的对称性: 进而从可得出或者其变形。 3.介质的通量和环量 (1).从介质极化的模型可以推出的通量及其微分式

岩石物理分析

第一篇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在储层预测的应用 Seismic Rock physics Theory and the Application in Reservor Discrimination 摘要 储层预测研究主要在于弄清储层构造特征、岩性特征及储层参数,进而减少勘探开发风险。储层参数包括孔隙度、渗透率、流体类型等,而地震资料提供的是地震波旅行时和振幅信息,再通过反演可得到弹性参数。地震岩石物理学则为储层参数和弹性参数之间搭建桥梁。横波速度是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叠前地震储层弹性参数反演及流体检测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地震横波速度估计技术是根据地震岩石物理建立的目标岩石模量计算模式,利用计算出的模量重建纵波曲线,与实测曲线建立迭代格式修正岩石模量,实现横波速度等关键参数估计。在方法实现上利用了Xu-White模型为初始模型。流体因子是识别储层流体的重要参数,常规流体因子多是基于单相介质理论提出的,而从双相介质岩石物理理论出发可以更好的研究孔隙流体对介质岩石弹性性质的影响,为敏感流体因子的构建提供更好的指导。本文采用了Gassmann流体因子,并分析了其敏感性。 关键词:等效介质模量,孔隙度,横波速度估算,Xu-White模型,Gassmann流体因子。

Seismic Rock physics Theory and the Application in Reservor Discrimination Abstract The study of reservoir prediction is mainly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structure,lithologic features and reservoir parameters,aim to reduce the risk of exploration. Reservoir parameters include porosity,permeability,fluid type,etc,But seismic data only reflects on seismic traveltime,amplitude information,and elastic parameters which can be obtained throuth seismic inversion.Seismic rock physics builds bridges for reservoir parameters elastic.S-wave velocity, an important geophysical parameter,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stack seismic reservoir elastic parameter inversion and fluid detection witch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The seismic shear wave velocity estimation technique is based on the rock mass calculation model established by the seismic rock physics, reconstructs the longitudinal wave curve with the calculated modulus, establishes the iterative pattern with the measured curve to correct the rock modulus, and obtain the key parameters such as the shear wave velocity.The Xu-White model was used as the initial model in the method implementation. Fluid factor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identify reservoir fluid. Conventional fluid factors are mostly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ingle-phase medium. From the theory of biphasic medium rock physics, it can be bett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pore fluid on the elastic properties of fluid The construction of fluid factors provides better guidance. In this paper, the Gassmann fluid factor is used and its sensitivity is analyzed. Key word:Equivalent medium modulus, porosity,Shear wave velocity estimation, Xu-White model, Gassmann fluid factor

岩石及岩体的基本性质[详细]

第一章岩石及岩体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概述 岩石是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由各种造岩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规律(通过结晶或借助于胶结物粘结)组合而成. 一、岩石的分类 自然状态下的岩石,按其固体矿物颗粒之间的结合特征,可分为: ①固结性岩石:固结性岩石是指造岩矿物的固体颗粒间成刚性联系,破碎后仍可保持一定形状的岩石. ②粘结性岩石、③散粒状岩石、④流动性岩石等. 在煤矿中遇到的大多是固结性岩石.常见的有砂岩、石灰岩、砂质页岩、泥质页岩、粉砂岩等. 按岩石的力学性质不同,常把矿山岩石分为: ①坚硬岩石②松软岩石两类. 工程中常把饱水状态下单向抗压强度大于10米Pa的岩石叫做坚硬岩石,而把低于该值的岩石称为松软岩石. 松软岩石具有结构疏松、密度小、孔隙率大、强度低、遇水易膨胀等特点. 从矿压控制角度看,这类岩石往往会给采掘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二、岩石的结构和构造 岩石的强度与岩石的结构和构造有关. 1.岩石的结构指决定岩石组织的各种特征的总合.如岩石中矿物颗粒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颗粒形状、颗粒间的联结特征、孔隙情况,以及胶结物的胶结类型等. 岩石中矿物颗粒大小差别很大,在沉积岩中,有的颗粒小到用肉眼难以分辩(如石灰岩、泥岩、粉砂岩中的细微颗粒),有的颗粒可大至几厘米(如砾岩中的粗大砾石).组成岩石的物质颗粒大小,决定着岩石的非均质性.颗粒愈均匀,岩石的力学性质也愈均匀.一般来说,组成岩石的物质颗粒愈小,则该岩石的强度愈大. 2.岩石的构造是指岩石中矿物颗粒集合体之间,以及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

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构造: 1.整体构造——岩石的颗粒互相紧密地紧贴在一起,没有固定的排列方向; 2.多孔状构造——岩石颗粒间彼此相连并不严密,颗粒间有许多小空隙; 3.层状构造——岩石颗粒间互相交替,表现出层次叠置现象(层理). 岩石的构造特征对其力学性质有明显影响,如层理的存在常使岩石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在垂直于层理面的方向上,岩石承受拉力的性能很差,沿层理面的抗剪能力很弱.受压时,随加载方向与层理面的交角不同,强度有较大差别. 第二节 岩石的物理性质 一、岩石的相对密度(比重) 岩石的相对密度就是岩石固体部分实体积(不包括空隙)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w c d V G γ?=? (1-1) 式中 Δ—岩石的比重; G d —绝对干燥时岩石固体实体积的重量,g; V c —岩石固体部分实体积,厘米3; γw —水的密度,g/厘米3 岩石比重的大小取决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比重,而与岩石的空隙和吸水多少无关.岩石的比重可用于计算岩石空隙度和空隙比.煤矿中常见岩石的比重见表1-1. 二、岩石的质量密度 岩石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包括空隙)岩石的质量. 根据含水状态不同,岩石的密度分为天然密度、干密度、和饱和密度. 天然密度是岩石在天然含水状态下的密度. 干密度是岩石在105~110℃烘箱内烘至恒重时的密度. 饱和密度是岩石在吸水饱和状态下的密度. 干密度、饱和密度和天然密度的表达式如下: V G d d = γ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一.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1.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 磁性材料是由铁磁性物质或亚铁磁性物质组成的,在外加磁场H作用下,必有相应的磁化强度M或磁感应强度B,它们随磁场强度H的变化曲线称为磁化曲线(M~H或B~H曲线)。磁化曲线一般来说是非线性的,具有2个特点:磁饱和现象及磁滞现象。即当磁场强度H足够大时,磁化强度M达到一个确定的饱和值Ms,继续增大H,Ms保持不变;以及当材料的M值达到饱和后,外磁场H降低为零时,M并不恢复为零,而是沿MsMr曲线变化。 材料的工作状态相当于M~H曲线或B~H曲线上的某一点,该点常称为工作点。 2.软磁材料的常用磁性能参数 ?饱和磁感应强度Bs: 其大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它所对应的物理状态是材料内部的磁化矢量整齐排列; ?剩余磁感应强度Br: 是磁滞回线上的特征参数,H回到0时的B值. 矩形比: Br/Bs; ?矫顽力Hc: 是表示材料磁化难易程度的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及缺陷(杂质、应力等); ?磁导率m:是磁滞回线上任何点所对应的B与H的比值,与器件工作状态密切相关; ?初始磁导率mi、最大磁导率mm、微分磁导率md、振幅磁导率ma、有效磁导率me、脉冲磁导率mp; ?居里温度Tc: 铁磁物质的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达到某一温度时,自发磁化消失,转变为顺磁性, 该临界温度为居里温度. 它确定了磁性器件工作的上限温度; ?损耗P: 磁滞损耗Ph及涡流损耗Pe P=Ph+Pe=af+bf2+cPeμf2t2/,r 降低磁滞损耗Ph的方法是降低矫顽力Hc;降低涡流损耗Pe的方法是减薄磁性材料的厚度t及提高材料的电阻率r; ?在自由静止空气中磁芯的损耗与磁芯的温升关系为:总功率耗散(亳瓦特)/表面积(平方厘米) 3.软磁材料的磁性参数与器件的电气参数之间的转换 ?设计软磁器件通常包括三个步骤:正确选用磁性材料;

11.5 电磁波传播特性

实验11.5 电磁波传播特性 Part 1 电磁波参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电磁波在良导体表面的反射。 2. 利用相干波原理,测定自由空间内电磁波波长λ,确定电磁波的相位常数K 和波速v 。 二、实验仪器 (1)三厘米固态信号发生器1台; (2)电磁波综合测试仪1套; (3)反射板(金属板)2块; (4)半透射板(玻璃板)1块。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1. 自由空间电磁波参量的测量 当两束等幅,同频率的均匀平面电磁波,在自由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传播时,由于相位不同发生干涉现象,在传播路程上可形成驻波场分布。本实验正是利用相干波原理,通过测定驻波场节点的分布,求得自由空间中电磁波波长λ值,再由 2K v f K πλλω=?? ==? 得到电磁波的主要参数K 和v 等。 电磁波参量测试原理如图1所示,P T 和P R 分别表示发射和接收喇叭天线,A 和B 分别表示固定和可移动的金属反射板,C 表示半透射板(有机玻璃板)。由P T 发射平面电磁波,在平面波前进的方向上放置成45°角的半透射板,由于该板的作用,将入射波分成两束波,一束向A 板方向传播,另一束向B 板方向传播。由于A 和B 为金属全反射板,两列波就再次返回到半透射板并达到接收喇叭天线P R 处。于是P R 收到两束同频率,振动方向一致的两个波。如果这两个波的相位差为π的偶数倍,则干涉加强;如果相位差为π的奇数倍,则干涉减弱。

移动反射板B ,当P R 的表头指示从一次极小变到又一次极小时,则反射板B 就移动了λ/2的距离,由这个距离就可以求得平面波的波长。 设入射波为垂直极化波 0j i E E e φ-= 当入射波以入射角θ1向介质板C 斜入射时,在分界面上产生反射波r E 和折射波t E 。设C 板的反射系数为R ,T 0为由空气进入介质板的折射系数,T c 为由介质板进入空气的折射系数。固定板A 和可移动板B 都是金属板,反射系数均为-1。在一次近似的条件下,接收喇叭天线P R 处的相干波分别为 12100200j r c j r c E RT T E e E RT T E e φφ--=-=- 这里 ()()()1131 223132 K l l KL K l l K l l L KL φφ=+==+=++?= 其中,ΔL =|L 2-L 1|为B 板移动距离,而1r E 与2r E 传播的路程差为2ΔL 。 由于1r E 与2r E 的相位差为21=2K L φφφ?-=?,因此,当2ΔL 满足 ()20,1,2, L n n λ?== 1r E 与2r E 同相相加,接收指示为最大。 当2ΔL 时满足 图1 电磁波参量测试原理图

磁性材料特性

磁性材料 一.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1. 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 磁性材料是由铁磁性物质或亚铁磁性物质组成的,在外加磁场H 作用下,必有相应的磁化强度M 或磁感应强度B,它们随磁场强度H 的变化曲线称为磁化曲线(M~H或B~H 曲线)。磁化曲线一般来说是非线性的,具有2个特点:磁饱和现象及磁滞现象。即当磁场强度H足够大时,磁化强度M达到一个确定的饱和值Ms,继续增大H,Ms保持不变;以及当材料的M值达到饱和后,外磁场H降低为零时,M并不恢复为零,而是沿MsMr曲线变化。材料的工作状态相当于M~H曲线或B~H曲线上的某一点,该点常称为工作点。 2. 软磁材料的常用磁性能参数 饱和磁感应强度Bs:其大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它所对应的物理状态是材料内部的磁化矢量整齐排列。 剩余磁感应强度Br:是磁滞回线上的特征参数,H回到0时的B值。 矩形比:Br∕Bs 矫顽力Hc:是表示材料磁化难易程度的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及缺陷(杂质、应力等)。

磁导率μ:是磁滞回线上任何点所对应的B与H的比值,与器件工作状态密切相关。 初始磁导率μi、最大磁导率μm、微分磁导率μd、振幅磁导率μa、有效磁导率μe、脉冲磁导率μp。 居里温度T c:铁磁物质的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达到某一温度时,自发磁化消失,转变为顺磁性,该临界温度为居里温度。它确定了磁性器件工作的上限温度。 损耗P:磁滞损耗P h及涡流损耗Pe P = Ph + Pe = af + bf2+ c Pe f2 t2 / ∝,ρ降低, 磁滞损耗Ph的方法是降低矫顽力Hc;降低涡流损耗Pe 的方法是减薄磁性材料的厚度t 及提高材料的电阻率ρ。在自由静止空气中磁芯的损耗与磁芯的温升关系为: 总功率耗散(mW)/表面积(cm2) 3. 软磁材料的磁性参数与器件的电气参数之间的转换 在设计软磁器件时,首先要根据电路的要求确定器件的电压~电流特性。器件的电压~电流特性与磁芯的几何形状及磁化状态密切相关。设计者必须熟悉材料的磁化过程并拿握材料的磁性参数与器件电气参数的转换关系。设计软磁器件通常包括三个步骤:正确选用磁性材料;合理确定磁芯的几何形状及尺寸;根据磁性参数要求,模拟磁芯的工作状态得到相应的电气参数。 二、软磁材料的发展及种类 1.软磁材料的发展 软磁材料在工业中的应用始于19世纪末。随着电力工及电讯技术的兴起,开始使用低碳

常见岩石的强度性质

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岩块的变形与强度性质/第三节岩块的强度性质 第三节岩块的强度性质 岩块的强度是指岩块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根据受力状态不同,岩块的强度可分为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剪切强度、三轴压缩强度等。 一、单轴抗压强度σc 1、定义 在单向压缩条件下,岩块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简称抗压强度(MPa)。 2、研究意义 (1)衡量岩块基本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2)岩体工程分类、建立岩体破坏判据的重要指标。 (3)用来估算其他强度参数。 3、测定方法 抗压强度试验 点荷载试验 4、常见岩石的抗压强度 常见岩石的抗压强度 二、单轴抗拉强度σt 1、定义 单向拉伸条件下,岩块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简称抗拉强度。 2、研究意义 (1)衡量岩体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2)用来建立岩石强度判据,确定强度包络线 (3)选择建筑石材不可缺少的参数 3、测定方法 直接拉伸法 间接法(劈裂法、点荷载法) 4、常见岩石的抗拉强度 常见岩石的抗拉强度 5、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比较 岩石中包含有大量的微裂隙和孔隙,岩块抗拉强度受其影响很大,直接削弱了岩块的抗拉强度。相对而言,空隙对岩块抗压强度的影响就小得多,因此,岩块的抗拉强度一般远小于其抗压强度。 通常把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脆性度,用以表征岩石的脆性程度。 岩块的几种强度与抗压强度比值

三、剪切强度 1、定义 在剪切荷载作用下,岩块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剪切强度。 2、类型 (1)抗剪断强度:指试件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作用下,沿预定剪切面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 (2)抗切强度:指试件上的法向应力为零时,沿预定剪切面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 (3)摩擦强度:指试件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作用下,沿已有破裂面(层面、节理等)再次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剪应力。 3、研究意义 反映岩块的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用来估算岩体力学参数及建立强度判据。 4、抗剪断强度的测试方法 直剪试验 变角板剪切试验 三轴试验 5、常见岩石的剪切强度 常见岩石的剪切强度

岩石物理学复习提纲2017

岩石物理学复习提纲 2017 一、试卷题型 ?基本概念以填充和名词解释形式考查 一、填充题: 例: 1、岩石物理学主要从()和()上研究岩石特性与其() 性质间相互关系。 2、矿物一般是由无机作用形成的,()和()都是有机作用的 产物,故均非矿物。 二、名词解释: 例: 1、岩石物理学: 2、离子导电岩石:

一、试卷题型 ?简述题与综合题: 三、简述题,主要考查对岩石物理中一些问题的理解 例: 1、简述岩石物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用定性或定量方式列举三个主要岩石特性因素是怎样影响岩石地震 特性的 3、岩石物理模型中公式的定义,物理量的含义,公式等 一、试卷题型 ?简述题与综合题: 四、综合题,与简述题的差别为,一般在综合题中会加入简单的计算, 同时考查对知识的综合应用。 例: 1、阿尔奇公式的基本形式和物理意义,写出各个参量的含意;已知一 些参数后求岩石的电阻率孔隙度和饱和度; 2、 Gassmann方程中需要哪些参数,与空间平均方式建立岩石物理 模型有什么关系,基质体积模量,孔隙内混合流体的体积模量用什么模型计算,已知体积模量怎样计算速度,反之。

一、试卷题型 ?图示说明题和公式推导或证明 五、图示说明题,用图示的方式说明弹性波在固液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并用文字回答基本规律; 例1:在一个液-固介质的分界面上,上层液体介质的波阻抗为Z 1=Vp 1ρ1,下层固体介质的波阻抗为Z 2=Vp 2ρ2,且V 2>V 1。当一个波以α角入射到界面时,在界面上会发生什么现象?用射线、箭头和角度方式图示,并回答问题。 一、试卷题型 ?图示说明题和公式推导或证明 例2:图示岩石基本特性与速度的关系(定性关系)。

电磁波性质部分

1.正弦均匀平面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阵面为平面,且波阵面内各点场强均相等,随时间作正弦变化的电磁波。 均匀平面波:波阵面为平面,且波阵面内各点场强均相等的电磁波。 2.理想介质:理想介质是指线性、均匀、各向同性的非导电媒质。 3.TEM (横电磁波)波:没有电磁场的纵向分量的电场波称为横电磁波(TEM 波)。 横电磁波的特性: (1)在波阵面上,场强处处相等。(2)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相位相同。(3)x y E H TE (横电波)波:电场强度只有横向分量,而磁场强度既有横向分量,又有纵向分量,称这种电磁波为横磁波(TE 波或H 波)。 TM (横磁波)波:磁场强度只有横向分量,而电场强度既有横向分量,又有纵向分量,称这种电磁波为横磁波(TM 波或E 波)。 4.理想介质中均匀平面波沿着电磁波的传播方向振幅不变、相位不断滞后。 5.均匀平面波在无限大理想介质中的特点:(1)振幅不变(2)电场和磁场在时间上同相,在空间上相互垂直且垂直于传播方向;(3)电磁波的速度与频率无关。 导电媒质中均匀平面波的特点:(1)振幅沿传播方向按指数衰减;(2)电场和磁场在时间上不同相,在空间上相互垂直且垂直于传播方向(3)电磁波的速度是频率的函数。 (相位沿传播方向不断落后;在时间相位上电场强度超前磁场强度一个小于π/4的相角.) 6.相速度:等相位面移动的速度。 7.波阻抗:电磁波的电场强度的振幅与磁场强度的振幅之比。 8.传播常数包括哪些? 相位常数;相速度;波阻抗。 9. 导电媒质:具有一定电导率的媒质。 10. 相位常数:在单位长度上的相位变化。 11.色散波:传播常数与频率有关的电磁波称为色散波。 12.良导体:σ>>ωε,不良导体:σ<<ωε 13. 趋肤效应:高频电磁波只能存在于良导体表面的一薄层内,这种电磁波趋向于导体表面的效应称为趋肤效应。 14.透入深度:进入良导体的电磁波场强衰减到原值的1/e 所穿透的距离。 15.电磁波的极化:电场强度矢量在空间的取向。 16、线极化波:(1)定义:电场矢量的端点在空间所描绘出来的轨迹为一直线的电磁波称为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磁性材料的基本特性 1. 磁性材料的磁化曲线 磁性材料是由铁磁性物质或亚铁磁性物质组成的,在外加磁场H 作用下,必有相应的磁化强度M 或磁感应强度B,它们随磁场强度H 的变化曲线称为磁化曲线(M~H或B~H曲线)。磁化曲线一般来说是非线性的,具有2个特点:磁饱和现象及磁滞现象。即当磁场强度H 足够大时,磁化强度M达到一个确定的饱和值Ms,继续增大H,Ms保持不变;以及当材料的M值达到饱和后,外磁场H降低为零时,M并不恢复为零,而是沿MsMr曲线变化。材料的工作状态相当于M~H曲线或B~H曲线上的某一点,该点常称为工作点。 2. 软磁材料的常用磁性能参数 饱和磁感应强度Bs:其大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它所对应的物理状态是材料内部的磁化矢量整齐排列。 剩余磁感应强度Br:是磁滞回线上的特征参数,H回到0时的B值。 矩形比:Br∕Bs 矫顽力Hc:是表示材料磁化难易程度的量,取决于材料的成分及缺陷(杂质、应力等)。 磁导率μ:是磁滞回线上任何点所对应的B与H的比值,与器件工作状态密切相关。 初始磁导率μi、最大磁导率μm、微分磁导率μd、振幅磁导率μa、有效磁导率μe、脉冲磁导率μp。 居里温度Tc:铁磁物质的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达到某一温度时,自发磁化消失,转变为顺磁性,该临界温度为居里温度。它确定了磁性器件工作的上限温度。 损耗P:磁滞损耗Ph及涡流损耗Pe P = Ph + Pe = af + bf2+ c Pe ∝ f2 t2 / ,ρ降低,磁滞损耗Ph的方法是降低矫顽力Hc;降低涡流损耗Pe 的方法是减薄磁性材料的厚度t 及提高材料的电阻率ρ。在自由静止空气中磁芯的损耗与磁芯的温升关系为: 总功率耗散(mW)/表面积(cm2) 3. 软磁材料的磁性参数与器件的电气参数之间的转换 在设计软磁器件时,首先要根据电路的要求确定器件的电压~电流特性。器件的电压~电流特性与磁芯的几何形状及磁化状态密切相关。设计者必须熟悉材料的磁化过程并拿握材料的磁性参数与器件电气参数的转换关系。设计软磁器件通常包括三个步骤:正确选用磁性材料;合理确定磁芯的几何形状及尺寸;根据磁性参数要求,模拟磁芯的工作状态得到相应的电气参数。 磁性材料是一种重要的电子材料。早期的磁性材料主要采用金属及合金系统,随着生产的发展,在电力工业、电讯工程及高频无线电技术等方面,迫切要求提供一种具有很高电阻率的高效能磁性材料。在重新研究磁铁矿及其他具有磁性的氧化物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磁性材料——铁氧体。铁氧体属于氧化物系统的磁性材料,是以氧化铁和其他铁族元素或稀土元素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氧化物,可用于制造能量转换、传输和信息存储的各种功能器件。

电磁波性质的推理

电磁波性质的推理 作者:王鑫 人类对电磁波的研究,积累的知识已经很丰富了,但是至今依然没有搞清楚一些本质性问题,诸如“电磁波为什么会具有波粒二象性?”之类的问题。人类在认识了光的波动性后,又认识了它的粒子性,然后又不得不把两种性质拧结在一起,称作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学说称之为光波,光的量子(粒子)学说称之为光子,光的波粒二象性统一了两种叫法,认为两种叫法都是正确的。那么,如果使用元太粒子的3维空间学该如何来解释光的存在呢? 一、波粒二象性的解释 首先来看一下,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形成过程: 电磁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物质存在形式,它能够在两个阶层空间中穿插运动,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它具有空间运动的特殊性,在量子力学中属于介子范畴。介子是一个很特殊的量子,在维度中所有介子被认为是能够出现在两阶空间中,它们能够在两个阶层的空间中进行能量相互传递或相互转化,并形成波动性。就光介子来说,在3维空间(0阶空间)中它表现出3维粒子性,在1阶空间中表现出磁性,电场是连接两个阶层空间的纽带,通过电场使得两阶空间可以实现 能量相互转化,进而形成了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性来自1阶空间中磁场的运动,因为磁场的方向始终平行于3维空间的所有维度。电磁波在3维空间中的粒子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电场的强度变化而变化,可以说电场是联系0阶空间和1阶空间的纽带,当电场增强时,空间的元太粒子会在电场周围不断聚集,使得电磁波具有了3维粒子特性;当电场消失时,磁场最强,电磁波周围的3维空间中元太粒子就会消散,电磁波此时在3维空间中不具有粒子性。如果把电磁波固定在一个位置上观察,它在3维空间中就会表现出元太粒子不断聚集后又消散并不断重复更替出现的现象,是空间中一个时有时无变化着的点粒子,一个波长内将会完成两次空间元太粒子的聚集和疏散,只是他们的矢量方向存在不同。 其它基本粒子也都有波粒二象性属性,这已经被科学所证实,也就说明基本粒子都在做着聚集和释放元太的过程。 二、空间运动过程的解释 要研究电磁波,应研究电磁波是如何传播的?这个问题可以在下图中寻找答案:光的3维空间的波形图。图中纵轴的电场强度E随横轴时间轴运动,电场强

浅析电法勘探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电法勘探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电法勘探是根据地壳中存在的岩石或矿体所具有的电磁学性质及电化学特性差异,通过观察及研究人工电场、天然电场或电化学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地质构造进行查明,并探究解决相应地质问题的物理性勘探方法。电法勘探可以对不同类型的矿产进行寻找,还能对地下水及深部地质问题进行准确真实分析。因此,在复杂性的矿山勘探中,采用这种勘探方法意义重大,可获取准确的探测性数据。由于地质中岩石所具有的视电阻率大小主要由介质孔隙性及孔隙含水的特性影响,电法勘探则是在基于岩石产生的电性差异下,结合全空间电场理论及数据处理系统,绘制出相应的含水系数剖面图像,进而实现对巷道周围岩层导水及含水构造查明的目的。 标签:煤田勘探;电法勘探;策略 矿山勘探工作是矿山开采工作的前提条件,开展矿山勘察工作主要是了解矿山周围的地质情况,进而保证矿山开采工作的安全性。但是在复杂的矿山地质条件下,采用常规的勘探方法不能实现对地质条件的准确勘探,因此需要选择新型的先进的勘探方法,如电法勘探。电法勘探可以对掩盖区本身的管控疑难进行有效解决,并可以适应层次较深的矿山开采工作。本文主要分析了电法勘探的主要原理,并在分析实例的基础上探讨了复杂矿山地质条件下的电法勘探应用情况,以期为后来的电法勘探复杂矿山地质条件提供指导。 1 电法勘探原理分析 电法勘探的主要原理是由于岩层物质的电性不同,而利用这种差异性,则可开展电法勘探。由于煤田的岩石自身带有的导电性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对岩石进行电法勘探,这是电法勘探得以进行的必要物理属性。通过测量岩层中岩石及矿物质的电阻率,对矿山的异常特性进行查验,并在结合联合剖面的基础上,对矿山实施管控。在测量时,需要沿着剖面开展,通过对勘测点进行挪动,就可以获得相应地质位置上的勘测数据,进而测得电阻率。因此,测量时,还需要对剖面进行合理选择。在剖面上获得剖面曲线,根据电阻率曲线与剖面曲线的交点,对地质情况及岩层分层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还能在不同测区内,实现对岩层地质情况的全面观测,获取出从测量处到确定区域的距离,进而选择出合适的观测位置。另外在电法勘探中,还需要科学选择频率电磁,对待物质不同的交变电场,可实施对电场地下布设情况的探测。这种探测方式的特点在于可穿透岩石高阻层,对矿山内部的岩石地层属性充分反映。而在具体的岩层勘察工作中,通过对偶极的测量,就可以确定相应的发射频率,且这个发射频率十分准确,方便对现今的水平电场进行勘察,并对了解磁场强度有一定意义。根据测量结果,也可以对电场及视电阻率进行计算,进而辨别岩层中未知区域内蕴含的物质属性,确定岩层的物质类别。若勘探区域较偏僻,就可以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测量。而对采空区充水,由于巖石具备较低电阻率,因此,可采用瞬变电磁法对采空区的情况进行探测,若探测时发现探测的矿层结构十分复杂,则需要选用综合框架下电法勘探方式,实现对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及真实性得到提高。高密度电法主要指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