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道德冲突协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协调

“第三者遗赠继承纠纷案”中四川一先生于遗嘱中将个人财产

赠与曾与其长期非法同居的第三者,该先生妻子控制遗产并拒绝依遗嘱履行赠与,第三者与死者妻子因此产生纠纷。若是依《继承法》和《婚姻法》判案,原告依法能获得遗赠,但是这必将与人们的基本道德观念发生冲突。最终该案的一审和二审法院根据民法原则,认为死者的遗嘱部分违反公序良俗原则判定该部分无效。

案件的结果虽然大快人心但是该案的判决以及它选择判依据的

方式是否有利于我国的法治发展和司法公正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

问题。当法律与我们的道德观念发生冲突、存在脱节或有种种其它不协调的其它状况时,我们将何去何从。

本文主要想论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并阐述个人的一些看法。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一)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1、道德及其约束力

人类以社会的方式存在,形成共同生活的群体。在群体生活持续的过程中产生对他人及自身行为进行调整的特定规范和价值观。人们习惯于将这种调整体系称之为”道德(moral)”或与之语义相同的”伦理(ethic)”,也即是道德。①魏德士将道德定义为建立在文化、宗教或哲学观念基础上的调整人们行为的体系。

道德的有效性取决于人们对它的内心认同感以及道德所能产生

的约束力。

法律与道德都是实现社会控制的手段,两者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之上的。在魏德士的逻辑中任何法律秩序都是以道德的价值秩序为基础的。在这个意义上,被认为具有约束力的社会道德对法而言即使是不充分的,也是必要的基础和条件。②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调整对象不同

法律的重点在于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道德的重点在于人们的内心。道德希望人们能因内心和认同感以及对惩罚的畏惧而约束自己的行为,以达到规范社会秩序的目的。

2、调整范围不同

道德的调整范围大于法律。道德是法律产生及存在的必要基础和条件。道德不止是法的条件,也是法的目标:法为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服务。

在自由宪政国家,法律与道德无法统一。因为统一的结果是法律不再仅仅约束人的外部行为,它还将涉及人的内心事件,将公民的良心、共同体的意识形态以法的形式加以约束,导致极权主义。在这样的国家,只有社会伦理的核心部分(即伦理的最低限度)才能得到法的保护,由法律强制实施。③

3、调整手段不同

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调整主要依靠他律。它对社会生活中不法行为人作用主要表现为惩罚和禁止。法律的实施需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以国家暴力和公权力为后盾,对违法者实施有形的、实在的制

裁。道德对人们行为的调整则主要依靠自律。道德的效力首先作用于行为人的内心,通过社会舆论倡导。

二、道德与法律的冲突表现

(一)法与理的冲突

法理指形成某一国家全部法律或某一部门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学理。法律无论如何详尽,也不可能把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社会现象都毫无遗漏地加以规定。法理可以补充法律的不足,所以有些国家把法理作为最后适用的法源,例如台湾民法典第一条:民事,法律所未规定者,依习惯;无习惯者,依法理。

法律与法理的冲突多体现为法容但理不容。为实质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冲突。

(二)法律与人情的冲突

人情主要指人伦常情,人之常情。例如于人之常情,我们不反对同亲相为隐;但于刑法上设有窝藏、包庇罪以对明知是犯罪的人帮助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进行惩罚。

三、法律与道德的冲突原因

(一)外来移植法律与本土道德的冲突

法律移植一直是我国法律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但是,法律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维护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移植过来的法律纵使经过我国的改造与融合,也难免出现疏漏,与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发生冲突。在现代化法制建设中,我们引进西法律制度,

这些法律有其自身的经济、历史和精神背景,难免与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发生冲突。

(二)两者在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异

法律和道德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不同的,两者的价值取向是存在差异的。道德基于人的内心,把人定位为良善之人,进行的是事后的非强制性的惩戒。法律基于人的外在行为,将人定位为人性本恶,对恶行采取的是事前预防的策略。与道德相比较,法律更加追求稳定、效率以及运用上的便利。因此,道德上提倡的行为,法律不一定加以规定。比如道德上要求见义勇为,但是法律却不会判没有见义勇为者的法律责任。

(三)两者的发展步调不一致

法律具有滞后性。法律作为调整社会生活的重要依据要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不能朝令夕改。如果法律变动频繁,不仅会增加司法的困难,也将导致人们无所适从。道德是集体意识和价值观的体现,它因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并实实更新,必容易与相对追求稳定的法律发生冲突和矛盾。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新事物层出不穷,法律却难以及时洞悉事物的发展或者及时地对新的事物产生反应,作出相关的规定。这种状况也会使许多新的事物、现象处于无法律规制的状态。如果这些事物尚有利可图,引众人趋之若鹜,那其混乱将可想而知。此外,现代法治追求程序正义,就可能忽视实质正义;两者评价体系不一样等等都可能引起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三、寻求法律的发展与道德的平衡

(一)法律的移植与制定

1.法律的移植应注重本土化

法律移植作为一种有效的法律发展模式具有实验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有助于及时调整改革与发展所产生的新的社会关系,防止改革中出现法律滞后的现象,最大程度地参考国际惯例及各国普遍做法,避免国际间不必要的个性差异而人为地增加交易成本。④

一种法律制度产生和存在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要进行成功的法律移植,法律制度的背景是我们必需予以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的法律可能会形成迥异的立法、司法等环境。盲目移植或许会导致法律制度的相互冲突而无法为社会生活服务。要想获得法律移植的成功则需注意外来法律与本土民众价值观

念的协调,其中尤为重要的是法律与道德的协调。

2.法律的制定应符合社会的群体价值观

如富勒所说,道德分为义务的道德和愿望的道德,前者是道德底线,必须人人遵从;后者是道德的高标准要求,只有高尚的人才能做到。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法律的制定依据的是义务的道德,即道德的底线,人人必须遵守。因此制定法律时应该考虑法律的道德基础,做到法律与道德的协调。比如,不偷窃是一种道德,但盗窃之物价值有大小,有可能所盗之物价值连城,也有可能不过值一元人民币。法律不应也不可能将所有的偷窃行为定为犯罪,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