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跨文化沟通与护理实践汇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xt
信息 途径 反馈
context 信息接受者
context
沟通的类型
1、语言性沟通(35%) 2、非语言沟通(65%)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
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表情
(三) 语言沟通的跨文化差异
• 1、词汇 • 2、语用规则 • 3、交际风格
➢ 价值取向 • 中国人:群体观念、尊人卑己、重“面子”
– 突出集体,强调个人依赖社会对其社会地位与声誉 的认同和社会对其需求的认可
– 认为最好的美德:仁、义、礼、智、信 • 西方人:个体观念、 独立精神、重“隐私”
– 强调个人行动的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 – 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 认为最好的美德:勇敢、节制、公正、刚毅、诚实
4.文化架构理论
• 荷兰管理学家强皮纳斯提出的文化构架理论,认为 国家与民族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七大维度上: ①普遍主义一特殊主义; ②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 ③中性一情绪化; ④关系特定一关系散漫; ⑤注重个人成就一注重社会等级; ⑥长期一短期导向; ⑦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跨文化沟通
(一) 跨文化沟通的概念:指跨文化组织中拥有不同文 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知识和情感的相互传递、交 流和理解的过程。
3.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 由美国学者蔡安迪斯提出。在他出版的著作《个体 主义与集体主义》中强调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一个 文化综合体,包括许多方面: ①个体对自我的定义; ②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的相对重要性; ③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要 性; ④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 ⑤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程度。
五、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 文化定势
定义:定势也称作定型,指的是人们对另一群体成 员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
主要原因:
✓ 由于过度泛化而导致,即断言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具有整 个群体的文化特征;
✓ 由于忽视文化具有动态性和变迁性而引起。
避免文化定势: 一定程度的文化定势也是不可避 免的;然而这些定型对于差异的”过分概括”或” 标签化”又可能人为地制造屏障,妨碍文化间的交 流和理解。
跨文化沟通与护理实践
第—节 跨文化与跨文化沟通 (Transculture And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一、跨文化的概念与跨文化理论
(一)跨文化的概念:指在社会实践中,考虑文 化因素的影响,集合多种文化的智慧开展社会 活动。
(二)跨文化理论
• 1.价值取向理论 • 2.文化维度理论 • 3.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 4.文化架构理论
– 重经验,以感觉、直觉、表象为依据进行分析,忽 视问题的个性和偶然性
– 思维模式:倾向于由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如地 址的写法)
• 西方人:偏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 条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强(如科幻小说、侦探小说) – 注重微观量化、精密度高 – 思维模式:由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
五、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1.价值取向理论
• 由两位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与斯乔贝 克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问 题: ①对人性的看法; ②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 ③人们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 ④人的活动导向; ⑤人的时间观念。
2.文化维度理论
• 由荷兰管理学者郝夫斯特提出,有5个维度能够区分 民族文化对雇员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的影响。 ①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 益); ②权力距离(人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 的接受程度); ③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 ④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人际关 系和谐)。 ⑤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 来)。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
• 1、沟通发生的背景或情景(context) • 2、信息发出者(sender) • 3、信息(message) • 4、信息传递途径(channel) • 5、信息的接受者(receiver) • 6、反馈过程(feedback)
(二)沟通过程的基本要素
context 信息发出者
五、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 文化迁徙 定义:指跨文化沟通中,人们下意识地用本民族的 文化标准和价值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 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
主要原因:
✓文化迁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在于对文化差 异的不了解;
✓文化迁徙也可能是有意识的,这主要是由于文 化中心主义。
避免文化迁徙的重要方法: ✓避免文化中心主义 ✓预设差异
4.面部表情
自然
快乐
惊讶
愤怒
悲哀
五、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 1.思维模式 • 2.价值取向 • 3.文化迁徙 • 4.行为规范 • 5.文化定势
五、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 思维模式 •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 受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 中国人:偏向形象思维、综合思维(如中医)
(四)非语言沟通的跨文化差异
• 1、语音语调 • 2、眼神接触 • 3、空间距离 • 4、面部表情 • 5、手势、触摸、身体导向
3.空间距离
• 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0—15cm) • 私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0.5m左右) • 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nce):(3.7m以上)
第二节 文化休克 Culture Shock
一、文化休克的概念
Culture shock,又译为文化震撼或文化震 惊——特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 进入到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 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 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征。
二、文化休克的原因
• 沟通交流(communication)
• 日常生活活动差异(mechanical difference)
• 孤独(isolation) • 风俗习惯(customs) • 态度和信仰(attitudes and beliefs) • 社交技能不足(deficiency of social
信息 途径 反馈
context 信息接受者
context
沟通的类型
1、语言性沟通(35%) 2、非语言沟通(65%)
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公式:
信息的全部表达=7%语调+38%声音+55%表情
(三) 语言沟通的跨文化差异
• 1、词汇 • 2、语用规则 • 3、交际风格
➢ 价值取向 • 中国人:群体观念、尊人卑己、重“面子”
– 突出集体,强调个人依赖社会对其社会地位与声誉 的认同和社会对其需求的认可
– 认为最好的美德:仁、义、礼、智、信 • 西方人:个体观念、 独立精神、重“隐私”
– 强调个人行动的自由和个人愿望的满足 – 强调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 认为最好的美德:勇敢、节制、公正、刚毅、诚实
4.文化架构理论
• 荷兰管理学家强皮纳斯提出的文化构架理论,认为 国家与民族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七大维度上: ①普遍主义一特殊主义; ②个体主义一集体主义; ③中性一情绪化; ④关系特定一关系散漫; ⑤注重个人成就一注重社会等级; ⑥长期一短期导向; ⑦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跨文化沟通
(一) 跨文化沟通的概念:指跨文化组织中拥有不同文 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信息、知识和情感的相互传递、交 流和理解的过程。
3.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 由美国学者蔡安迪斯提出。在他出版的著作《个体 主义与集体主义》中强调个体主义-集体主义是一个 文化综合体,包括许多方面: ①个体对自我的定义; ②个人目标和群体目标的相对重要性; ③个人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个体行为时的相对重要 性; ④完成任务和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相对重要性; ⑤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区分程度。
五、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 文化定势
定义:定势也称作定型,指的是人们对另一群体成 员所持有的简单化看法。
主要原因:
✓ 由于过度泛化而导致,即断言群体中的每一成员都具有整 个群体的文化特征;
✓ 由于忽视文化具有动态性和变迁性而引起。
避免文化定势: 一定程度的文化定势也是不可避 免的;然而这些定型对于差异的”过分概括”或” 标签化”又可能人为地制造屏障,妨碍文化间的交 流和理解。
跨文化沟通与护理实践
第—节 跨文化与跨文化沟通 (Transculture And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一、跨文化的概念与跨文化理论
(一)跨文化的概念:指在社会实践中,考虑文 化因素的影响,集合多种文化的智慧开展社会 活动。
(二)跨文化理论
• 1.价值取向理论 • 2.文化维度理论 • 3.个体主义——集体主义理论 • 4.文化架构理论
– 重经验,以感觉、直觉、表象为依据进行分析,忽 视问题的个性和偶然性
– 思维模式:倾向于由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如地 址的写法)
• 西方人:偏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 – 条理性、逻辑思维能力强(如科幻小说、侦探小说) – 注重微观量化、精密度高 – 思维模式:由小到大,从微观到宏观
五、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1.价值取向理论
• 由两位美国人类学家克拉克洪与斯乔贝 克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类共同面对的问 题: ①对人性的看法; ②人们对自身与外部自然环境的看法; ③人们对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看法; ④人的活动导向; ⑤人的时间观念。
2.文化维度理论
• 由荷兰管理学者郝夫斯特提出,有5个维度能够区分 民族文化对雇员的工作价值观和工作态度的影响。 ①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着眼于个体还是集体的利 益); ②权力距离(人们对社会或组织中权力分配不平等 的接受程度); ③不确定性回避(对事物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 ④事业成功与生活质量(追求物质还是强调人际关 系和谐)。 ⑤长远导向与短期导向(着眼于现在还是放眼于未 来)。
(二)沟通的基本要素
• 1、沟通发生的背景或情景(context) • 2、信息发出者(sender) • 3、信息(message) • 4、信息传递途径(channel) • 5、信息的接受者(receiver) • 6、反馈过程(feedback)
(二)沟通过程的基本要素
context 信息发出者
五、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 文化迁徙 定义:指跨文化沟通中,人们下意识地用本民族的 文化标准和价值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 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
主要原因:
✓文化迁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在于对文化差 异的不了解;
✓文化迁徙也可能是有意识的,这主要是由于文 化中心主义。
避免文化迁徙的重要方法: ✓避免文化中心主义 ✓预设差异
4.面部表情
自然
快乐
惊讶
愤怒
悲哀
五、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 1.思维模式 • 2.价值取向 • 3.文化迁徙 • 4.行为规范 • 5.文化定势
五、影响跨文化沟通的因素
➢ 思维模式 • 思维: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
– 受不同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 中国人:偏向形象思维、综合思维(如中医)
(四)非语言沟通的跨文化差异
• 1、语音语调 • 2、眼神接触 • 3、空间距离 • 4、面部表情 • 5、手势、触摸、身体导向
3.空间距离
• 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0—15cm) • 私人距离(personal distance):(0.5m左右) • 社交距离(social distancence):(3.7m以上)
第二节 文化休克 Culture Shock
一、文化休克的概念
Culture shock,又译为文化震撼或文化震 惊——特指生活在某一种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 进入到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 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 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征。
二、文化休克的原因
• 沟通交流(communication)
• 日常生活活动差异(mechanical difference)
• 孤独(isolation) • 风俗习惯(customs) • 态度和信仰(attitudes and beliefs) • 社交技能不足(deficiency of 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