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楼及地下车库施工方案汇总

住宅楼及地下车库施工方案汇总
住宅楼及地下车库施工方案汇总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

2、设计图纸:由建学建筑与工程设计所有限公司提供的建筑、结构初步设计图纸电子版。其中初步设计图内不含结构配筋、防水做法、变形缝做法等细部做法。

3、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XXXX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

4、简要说明: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的施工工期是根据施工合同要求及现有施工环境,按正常施工条件经细致分析和计算进行编制的。

第二章工程概况

1、工程主要情况

1.1工程名称:XXXX回迁区(XXXX)X标段工程

三标段总建筑面积:55566.89㎡,其中:

2#楼:建筑面积8986m2,高度43.67米,层数15层

3#楼:建筑面积8981m2,高度43.67米,层数15层

6#楼:建筑面积9193.97m2,高度52.67米,层数18层

7#楼:建筑面积9193.97m2,高度52.67米,层数18层

地下室A-1至K-1(不含K-1轴):建筑面积约19210.95m2,层数1层。

1.2工程用途:住宅楼及地下车库

1.3工程地质:

1.4建设单位:

1.5监理单位:

1.6设计单位:

1.7勘测单位:

1.8施工单位:

1.9开竣工日期:计划开工日期:2014年5月7日

计划竣工日期:2016年6月30日

第三章基础及地下室施工方法

施工顺序

首先施工地下车库2#楼、3#楼、5#楼、7#楼主楼部分(下图A区域)之后施工与四标段较为接近的B区域,最后施工地下室剩余部分C区域。

两侧剪力墙随区域同时进行施工。

施工工序为

测量放线―――地下室筏板垫层施工(第一遍)―――地下室底板防

水施工―――地下室筏板垫层施工(第二遍)―――筏板基础施工―――地下室钢筋模板砼―――地下室外剪力墙防水―――地下室外剪力墙保温层及保护墙―――地下室基坑回填土

3.1混凝土垫层施工

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5,使用商品混凝土,一台47m汽车泵浇筑,已浇筑完的混土垫层,浇水养护,一般养护不得少于7d 。局部无法覆盖范围采用人力双轮车水平运输。

3.2基础局部砖模砌筑

筏板局部基础模板采用370mm厚砌筑灰砖模,M7.5砌筑砂浆,MU10灰砖。砖模内侧及顶部1:2水泥砂浆抹灰30mm厚。筏板基础四周及基础存在高低差部位(包括电梯基坑、集水坑基坑等)均采用砌筑砖模。砖模下浇筑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

3.3地下室防水工程

地下室底板采用1厚水泥基渗透结晶,外墙为混凝土自防水及300g卷材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6。

3.3.1外墙及后浇带设置止水钢板

(1)负二层及负一层外墙在底板上返300mm处设置通长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中心为混凝土施工缝。

(2)所有后浇带两侧设置通长止水钢板。

(3)止水钢板规格为300mm宽,2m长,3mm厚。止水钢板搭接采用焊接,搭接宽度10mm。

(4)后浇带做法

钢筋混凝土板及剪力墙后浇带采用1.5×1.5毫米筛网隔离,筛网与筏板钢筋采用20#绑线绑扎固定。

为了方便底板后浇带清理,防止浇筑底板混凝土时水泥浆进入后浇带,在底板后浇带处下卧100mm。

外墙后浇带砌筑370mm厚灰砖挡墙,MU10红砖,M7.5砌筑砂浆。外侧1:2水泥砂浆抹灰。外墙防水施工完成后回填土。

后浇带筛网固定

注:后浇带做法以设计图纸及建设单位提供方案为准。

3.3.2特殊部位的防水做法

(1)预埋铁件和墙筋拉钩与箍筋的防水做法可参照下图

墙体拉钩、箍筋的防水做法预埋铁件的防水做法

(2)穿墙套管的防水做法可参照小图,钢管与带止水环的钢套管之间用沥青麻丝填严,封口钢板与钢管、止水环焊严,并做好防腐处理。

穿墙套管防水做法

3.3.3抗渗混凝土浇筑

底板及外墙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施工缝留设在预设止水钢板中心线上。浇筑时留置混凝土试块(抗压、抗渗)。混凝土振捣密实。

浇水养护七天。

3.4木模板工程

所有筏板基础、墙、梁、板、柱、电梯井等均采用1.5mm厚木胶合板模板。

3.4.1 筏板基础支模

基础柱模板由侧模、柱箍、支撑组成安装前应先将基础柱内及钢筋上的杂物清理干净,先安装侧模再安装柱箍将其固定,为了保证柱模的稳定,柱模之间要用水平撑、剪刀撑等互相拉结固定。基础侧模60x90木方橫用即90面紧贴侧模,立方及剪刀撑竖用。加固方法见下图

3.4.1吊模施工

外墙止水板处(负一层)吊模板:模板高度300mm,模板对拉件采用φ14止水螺栓,竖直向两排,水平间距@500mm;模板内楞采用60*90mm木方两排,竖向外楞采用60*90mm木方@500mm两根。并采用双股8#线固定@500mm;模板定位采用φ25@500钢筋与筏板钢筋焊接固定;模板调正采用90*90@700木方固定。详见下图。

集水坑、集水沟、电梯坑等吊模:详见下图。

3.4.2外墙剪力墙模板:外墙外侧模板为清水模板,竖向内楞60×90木方@200,横向外楞φ48钢管两根@400,底部外楞距地150mm高。详见下图。

3.4.3内墙剪力墙及柱模板:采用木胶合板模板,全丝螺栓固定,竖向内楞采用木方,横向外楞采用φ48钢管,模板按两次周转考虑。详见下图。

3.4.4梁板模板:采用15mm厚木胶合板做面模,清水模板。模板内楞采用60×90木方,间距@200mm,外楞采用60×90木方间距@900mm。梁板模板支撑采用钢管扣件式脚手架,上下加托,支撑设置满堂脚手架竖杆间距@900×900mm,水平杆间距@1200毫米。梁底及侧帮模板内楞必须保证间距小于等于200mm。

3.4.5其它要求:

模板工程施工前应与各班组配合编制完成模板组合方案,不合格的模板事先挑出,不能流入是工段。

用于有防水要求的外剪力墙上的止水拉结板应逐个进行检查、挑选并验收,对焊接不合格的焊件必须剔除,不准使用。

3.4.6坡道模板工程:

坡道处梁板工程的模板均采用木模板,15mm胶合板做面模,木方做内外楞,详细构造参见梁板模板工程。坡道底板及梁距地面净尺寸小于700mm的,板下及梁下模板不再拆除,小于1.5m的梁板模板支撑采用60*90木方代替。

3.4.7模板拆除:

(1)模板拆除时,混凝土强度大于1兆帕时可以拆除侧模;梁板模板拆除时间如下:

跨度小于等于2.0米的混凝土板――――50%

跨度大于2.0米,小于等于8.0米板――75%

跨度小于等于8.0米的混凝土梁――――75%

跨度大于8.0米的混凝土梁板―――――100%

(2)模板拆除时应遵循“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部位,后拆承重部位;自上而下”的原则。拆模时,严禁用大锤、撬杠硬砸硬撬。

(3)拆模时,拆模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事故,待该段模板全部拆除后,方准将拆除物运出堆放。

(4)拆下的模板、配件等严禁抛扔,要有人接应传递,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应及时清理、维修、涂刷好隔离剂,备用。

3.5钢筋工程

3.5.1钢筋总体要求:

本工程所使用钢筋均为三级钢。钢筋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出厂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及化验单,严格按图纸要求下料、连接,保护层厚度按规范及设计要求。

由于施工场地狭小,钢筋统一在钢筋作业场制作,然后人工水平运

输,塔吊垂直运输,人工进行绑扎、机械连接或焊接固定。

1)施工中按图下料分别挂牌堆放便于施工。

2)钢筋绑扎按图纸要求的规格、数量、位置、尺寸进行绑扎。

3)钢筋代换要有签证,并等强代换或等面积代换。

4)钢筋验收应由工地管理人员协同现场监理人员作业班长共同按图

进行验收,做好隐蔽记录。

5)钢筋作业场内的钢筋机具要合理摆放便于施工.

钢筋的锚固与搭接: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各混凝土等级不同时锚固

长度也不相同。按施工规范及相关图集施工。

受力钢筋接头位置应在受力较小处,梁上皮钢筋在跨中L/3范围内,

下皮钢筋在支座处,并相互错开,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

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的连接:按设计要求,本工程地下室钢筋主要采用三级钢,水

平钢筋d≥16连接方式均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竖直钢筋d≥16的均采

用电渣压力焊。其余钢筋均采用绑扎搭接。

3.5.2各部位钢筋施工措施:

(1)基础钢筋绑扎:钢筋绑扎时严格按图纸施工,为确保其保护层

达到设计的要求,在钢筋底部垫50×50×底板保护层厚度的砼同标号砂浆

垫块,垫块中埋有22号铁丝,以利于垫块的固定,间距600梅花布置。墙柱插筋按图纸要求放好后用卡位钢筋将其固定在独立基础模板上。基

础上的柱及剪力墙插筋应深入筏板下层钢筋处,末端做15d长直角弯钩。

(2)柱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套柱箍筋→竖向钢筋接长→划箍筋间距线→绑箍筋(拉筋)→布第二道卡位钢筋→(绑梁板筋)→布第一道卡位钢筋

a、为保证柱截面尺寸、柱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准确,在每施工层楼板结构标高以上100mm 布设一道卡位钢筋,如下图所示:(H 为柱截面尺寸)。在浇筑板混凝土之前套上卡位钢筋,待绑扎柱筋之前取下卡位筋周转使用。

b、套柱箍筋: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竖向钢筋上,然后立竖向钢筋。

c、竖向钢筋接长:柱子竖向钢筋Φ≥16 mm 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其余采用绑扎接头,位置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连接时设专人负责,由专业操作人员连接。柱筋均在施工层的上一层留1000mm和2000mm长的柱子纵向筋,连接接头相互错开1000mm。

d、划箍筋间距线:在立好的柱子竖向钢筋上,按图纸要求用粉笔划箍筋间距线。

e、绑箍筋:箍筋的接头要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要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绑扎箍筋时,钢丝扣要相互成八字形绑扎。

f、为确保其保护层设计要求,每边柱侧用电焊机焊上φ12定位钢筋,焊接时一定按轴线固定,φ12钢筋支子长度根据柱的尺寸确定,这样即利于支模又满足了设计保护层的要求。

(3)梁钢筋绑扎:

梁钢筋严格按图纸及施工规范绑扎,对于跨中位置的次梁搭接处必须有3根加密箍筋,底部保护层考虑用25mm厚垫块垫起,二层钢筋用直径25钢筋短头垫起,以各梁为准,比梁窄50mm,间距2000mm一道。本工程凡梁高大于800mm 均应架设马凳[马凳高=梁高-上保护层厚度-顶皮钢筋直径,马凳宽=梁宽-30mm],马凳间距为@1000横向铺设。

3.5.3各部位钢筋辅助加固措施:

(1)1000mm厚及以上筏板铁马设置。筏板上层钢筋网片:采用钢

筋铁马支撑,南北向连续设置,东西向间距@1000(基础筏板处)。铁马做法见下图。或按设计施工。

(2)筏板封头处钢筋加固采用φ16斜撑固定,斜撑钢筋与水平向呈45度角,斜撑间距8米一道,以防止钢筋推排。筏板封头处钢筋采用03-101图集中1号节点,封头构造钢筋为三级钢Φ25@150。

(3)剪力墙钢筋固定采用φ16斜撑固定,斜撑钢筋与水平向呈

45

度角,斜撑间距8米一道,双排钢筋两侧均设置,以防止钢筋推排,设置高度同剪力墙高。

(4)150~500mm(不含500mm厚)厚钢筋混凝土板铁马设置:采用Φ14钢筋铁马设置,间距@500*500网格状布置。铁马详见下图。

(5)150毫米以下钢筋混凝土板铁马设置:采用Φ12钢筋铁马设置,间距

@500*500网格状布置。铁马详见下图。

3.5.4钢筋保护层控制,剪力墙及柱顶端部采用与保护层同厚的预制混凝土顶棍控制,顶棍强度等级与墙柱混凝土等级相同。剪力墙保护层控制间距@500×500,转角及端部均设置;柱保护层每侧两列,竖向间距@1000。

3.5.5地下室结构钢筋绑扎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筏板基础,剪力墙结构。钢筋使用三级热轧带肋钢筋。框架柱、框支柱、暗柱钢筋直径d≥16mm时,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筏板基础水平向钢筋直径d≥16mm时,采用滚扎直螺纹套筒连接。

对进场钢筋必须认真检验,进场钢筋要有出厂质量证明和试验报告

单,每捆(盘)钢筋必须有标牌,在保证设计规格及力学性能的情况下,钢筋表面必须清洁无损伤,不得有颗粒状或片状铁锈、裂纹、结疤、折叠、油渍及漆污等,钢筋端头保证平直,无弯曲。进场钢筋由项目部牵头组织验收。

进场钢筋按规范的标准抽样做机械性能试验,同炉号、同牌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同冶炼方法的钢筋≤60t 为一批;同牌号、同规格、同冶炼方法而不同炉号组成混合批的钢筋≤60t 可作为一批,但每炉号含碳量之差≤0.02%、含锰量之差≤0.15%。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如不合格应从同一批次中取双倍数量试件重做

各项试验,当仍有一个试件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品,不得直接使用到工程上。

钢筋加工过程中如发现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机械性能不正常时,必须进行化学成份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进场后钢筋和加工好的钢筋要根据钢筋的牌号,分类堆放在枕木或砖砌成的高30Ccm 间距2m 的垄上,以避免污垢或泥土的污染。钢筋集中码放,场地必须平整,有良好的排水措施。码放的钢筋应及时做好标识,标识上应注明规格、产地、日期、使用部位等。

电渣压力焊

连接形式

竖向钢筋d≥16mm时,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引弧→电弧→电渣→顶压

引弧

通电后迅速将上钢筋提起,使两端头之间的距离为2~4mm引弧。这种过程很短,当钢筋端头夹杂不导电物质或端头过于平滑造成引弧困难时,可以多次把上钢筋移下与下钢筋短接后再提起,达到引弧目的。

电弧

电弧的高温作用使钢筋端头的凸出部分不断烧化,同时将接口周围

的焊剂充分融化,形成一定深度的渣池。

电渣

渣池形成一定深度后,将上钢筋缓缓插入渣池中,此时电弧熄灭,进入电渣过程。由于电流直接通过渣池,产生大量的电阻热,使渣池温度升高到近

20000C,将钢筋端头迅速而均匀地融化。其中,上钢筋端头融化量比下钢筋大一倍。经融化后的上钢筋呈微凸形,并在钢筋的端面上形成一个由液态向固态转化的过渡薄层。

顶压

在停止供电的瞬间,对钢筋施加压力,把焊口部分融化的金属、熔渣及氧化物等杂质全部挤出结合面。由于挤压时处于熔融状态,所需的挤压力很小,对于各种规格的钢筋仅为0.2~0.3KN。

焊接参数

电渣压力焊的参数主要为:焊接电流、焊接电压和焊接时间等,如下表所示:

钢筋电渣压力焊时的参数

注:1.U1为电弧过程的电压,U2为电渣过程的电压; 2.t1为电弧过程的时间,t2为电渣过程的时间。

质量控制

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头拉伸实验结果,三个试样均不得低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如有一个试样的抗拉强度低于规定数值,应取双

倍数量的试样进行复验;复验结果,如仍有一个试样的强度达不到上述要求,则该接头即为不合格品。滚扎直螺纹连接连接形式

水平向钢筋d≥16mm时,采用滚扎直螺纹连接施工工艺

钢筋端部镦粗—在镦粗段上切削直螺纹—利用连接套筒对接钢筋。钢筋端部的镦粗依靠专门设计制造的镦头机,每个镦头所需时间30-40s,每台班约可镦400-500个。镦头设备自重轻、便于运至工地对钢筋进行现场加工。镦头结束后,在专用套丝机上切削加工螺纹。现场用连接套筒对接钢筋,用普通扳手拧紧。

技术参数和接头性能

技术参数:连接套筒的设计抗拉强度大于等于钢筋设计抗拉强度的

接头性能:按《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中A级接头性能要求,试件应断于钢筋母材,达到与母材等强。

钢筋(剥肋)滚轧直螺纹接头的验收

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的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不足500个的也做为一个验收批。

对每一验收批接头,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进行单向

拉伸试验,当每个试件单向拉伸试验均达到强度要求时,该验收批判为合格。

如有一个试件的强度不合格,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检,复检中有一个试件试验结果不合格,则此验收批判为不合格。

套筒两端拧入连接套的长度应相等,差值不大于一个丝扣。两端钢筋丝头应拧紧,使钢筋丝头端部顶紧。

接头做拉伸试验强度达到JGJ107-2003中1级接头的要求。拧紧的接头做油漆标记

钢筋绑扎

工艺流程:检查钢筋是否偏位并凿毛墙根砼→立竖筋及竖向钢筋定位架→绑扎水平、竖向钢筋→绑扎拉结筋

检查钢筋是否偏位并凿毛墙根砼。如果偏位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一般处理方法是移位小于或等于40mm时,可采取按1:6的比例弯折进行搭接,错位大于

40mm时,应加垫筋或垫板焊接或凿去下部部分砼进行加筋焊接处理,焊缝长度按规范的规定。钢筋弯折的示意图为:

为保证剪力墙墙截面尺寸,竖向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准确,在每一层楼板结构标高以上50mm 设置定位钢筋架,定位钢筋架严格按照墙截面尺寸及钢筋设计要求自制专用,图中:b 为竖向筋间距、h 为墙砼保护层、H为墙厚。定位钢筋与墙钢筋点焊固定,其间距按@800*@800mm ,并且每道剪力墙定位钢筋架不少于3排(竖向)。

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