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复习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统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开皇之治:
(1)措施: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意义: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皇帝:隋炀帝。
3、开凿时间:从605年起。
4、路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创立(标志):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评价(影响):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四、隋朝的灭亡:
1、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2、隋末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
改年号为“贞观”,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2、唐太宗的主要活动(治国政策和措施):①用人上,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②政治上,进一步完
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
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④军事上,贞观年间,唐太宗
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
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二、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武周(武则天)统治的措施及作用:
(1)措施: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2)作用: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前期)的改革措施与盛世形成:
1、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币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盛世形成: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成为“开元盛世”。
归纳: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
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李隆基——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①与少数民族联姻(和亲);②任用少数民族人士为官;③与少数民族政权友好交往。
3、文成公主入嫁吐蕃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4、“天可汗”的由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1、概况: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表现:①当时的一些妇女……弈棋等活动。②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留学僧等。
2、规模: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
3、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评价:鉴真是唐朝和日本文化交流中最具影响的人物。
2、六次东渡:鉴真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
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
日本。
3、鉴真的贡献: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玄奘西行:
1、概况: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
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2、主要活动及贡献:
(1)在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
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回国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
出重大贡献。
(3)《大唐西域记》:根据他的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
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归纳:唐朝对外交往:官方交往——遣唐使,民间交往——鉴真东渡、玄奘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