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大学计算机access作业答案

同济大学大学计算机access作业答案
同济大学大学计算机access作业答案

同济大学大学计算机a c c e s s作业答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有一个数据库Test-5.mdb,其中有表Teachers和Students,他们的结构如下表所示,请写出有关的SQL命令。

点击下载Test-5.mdb数据库

第一题:在表Teachers中插入一条新的记录:

600001 杨梦女 64 1966/04/22 YES 1660 210

要求:日期的格式为#4/22/1966#

答案:分数:10.00

INSERT INTO Teachers (教师号,姓名,性别,年龄,参加工作年月,党员,应发工资,扣除工资)

VALUES ("600001","杨梦","女",64,#4/22/1966#,YES,1660,210)

第二题:在表Teachers中删除年龄小于36且性别为“女”的记录。

答案:分数:10.00

DELETE FROM Teachers WHERE 年龄<36 AND 性别="女"

第三题:用对表中工龄超过25年的职工加20%元工资。

答案:分数:10.00

UPDATE Teachers SET 应发工资=应发工资*1.2

WHERE(Year(date())-Year(参加工作年月))>25

第四题:查询1990年之前(包括1990年)参加工作的所有教师的教师号、姓名和实发工资,查询结果按实发工资从高到低排序。

答案:分数:10.00

SELECT 教师号,姓名,(应发工资-扣除工资) AS 实发工资 FROM Teachers

WHERE YEAR(参加工作年月)<=1990

ORDER BY 应发工资-扣除工资 DESC

第五题:查询教师的人数和平均实发工资。请参阅下图(仅供参考)。答案:分数:10.00

SELECT Count(*)AS 教师人数,AVG(应发工资-扣除工资) AS 实发工资FROM Teachers

第六题:查询男女职工的最低工资、最高工资和平均工资(工资是指实发工资)。请参阅下图(仅供参考)。

答案:分数:10.00

SELECT 性别,Min(应发工资-扣除工资) AS 最低工资,Max(应发工资-扣除工资) AS 最高工资,Avg(应发工资-扣除工资) AS 平均工资

FROM Teachers

GROUP BY 性别

第七题:分组查询党员和非党员教师所教学生的人数以及平均成绩,查询结果按平均成绩从大到小排列。请参阅下图(仅供参考)。

答案:分数:9.55

SELECT Teachers.党员,Count(*) AS 学生人数,Avg(分数) AS 平均成绩FROM Students,Teachers

WHERE Students.教师号=Teachers.教师号

GROUP BY Teachers.党员

ORDER BY 平均成绩 DESC

第八题:查询党员和非党员的人数和平均年龄。请参阅下图(仅供参考)。

答案:分数:10.00

SELECT 党员,Count(*) AS 教师人数,avg(年龄) AS 平均年龄

FROM Teachers

GROUP BY 党员

第九题:请查询每一个学生的学号、姓名,以及任教教师的教师号、姓名和性别,查询结果按学号从大到小排序。请参阅下图(仅供参考)。

答案:分数:10.00

SELECT Students.学号,Students.姓名 AS 学生姓名,Students.教师号,Teachers.姓名 AS 教师姓名,Teachers.性别

FROM Teachers,Students

WHERE Teachers.教师号=Students.教师号

ORDER BY Students.学号 DESC

第十题:查询每一个教师的教师号、姓名以及所教学生的最低分、最高分和平均分。请参阅下图(仅供参考)。

答案:分数:9.09

SELECT Teachers.教师号,Teachers.姓名,Min(分数) AS 最低分,Max(分数) AS 最高分,Avg(分数) AS 平均分

FROM Teachers,Students

WHERE Teachers.教师号=Students.教师号

GROUP BY Teachers.教师号,Teachers.姓名

同济大学研究生历年考试试卷回忆

同济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请在答题纸上 做答,试卷上做答无效,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交通工程适用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 本卷满分:150 分共 4 页第1 页 一、(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题正确请在括号“()”中打“√”,错误请打“╳” 1、一人送货去某单位,送完货又去商店购物,然后回家,则其完成了一次出行。() 2、道路交通最基本的三要素是人、车、路。() 3、交通标志视认性的决定要素是交通标志的形状、颜色和图符。() 4、道路通行能力是指在一定的道路、交通状态和环境下,单位时间内(良好的天气情况下),一条车行道或道路的某一断面上能够通过的最大车辆或行人数量.亦称道路容量、交通容量或简称容量。() 5、在同一车道上,车辆突然遇到前方障碍物,如行人过街、违章行使交通事故以及其他不合理的临时占道等,而必须及时采取制动停车所需要的安全距离停车视距。这一过程包括:停车视距、制动距离和安全距离。() 6、交通标线按功能分为禁止标线和警告标线。() 7、地铁系统中,驾驶员的作用在于导向和控制车辆的行驶速度,而轨道仅仅起着支承车辆的作用。() 8、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道路设计中平面线形的组成要素。() 9、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中供公众乘用的、经济方便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是由公共汽车、电车、轨道交通、出租汽车、轮渡、索道等交通方式组成的客运交通系统。() 10、山城或丘陵地区的城市交通干道的非直线系数一般建议控制在1.4之内。()第2 页

二、(每小题2分,共10分)名词解释,并说明其用途。 1. 高峰小时系数PHF。 2. 设计车速(Design speed)。 3. 车流密度。 4. 道路通行能力。 5. 延误 四、(每小题6分,共30分)简答题。 1. 影响道路交通行车速度的有关因素是什么? 2、单向交通的利弊及其实施条件是什么? 3、如何确定一般行车道的宽度? 4、什么是道路服务水平?划分依据是什么? 5、交通规划一般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和工作步骤? 五、(每小题12分,共60分)计算题。 1、一个周长为2公里长的圆环形车道上有三辆车分别以每小时100、120、140公里的速度不停地匀速行驶。假设可以自由超车,忽略超车时的距离和时间变化,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如下基本交通特性参数: 1)计算环道车流密度; 2)在环路上一个固定点P观测1小时,求断面流量; 3)对整个环路进行瞬时观测,求空间平均速度; 4)求时间平均速度。第4 页

2019年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原理的设计思想是。(B) A. 程序设计 B. 程序存储 C. 程序编制 D. 算法设计 2. 计算机的逻辑判断能力决定于(C) A. 硬件 B. 体积 C. 编制的软件 D. 基本字长 3. 构成计算机物理实体的部件称为(C) A. 计算机软件 B. 计算机程序 C. 计算机硬件 D. 计算机系统 4. 微型计算机的微处理器芯片上集成了(A) A. 控制器和运算器 B. CPU和RAM C. 控制器和RAM D. 运算器和I/O接口

5. 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C) A. 代数和四则运算 B. 代数和逻辑运算 C. 算术和逻辑运算 D. 算术和代数运算 6. 将十进制数93转换为二进制数为(D) A.1110111 B.1110101 C.1010111 D.1011101 7. 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通常都配有CD-ROM,这是一种 (D) A. 只读内存储器 B. 只读大容量光盘 C. 只读硬盘存储器 D. 只读光盘存储器 8. 在Windows XP中,可以同时运行多少个程序。(D) A)1 B)2 C)10 D)多个 9. 在Windows XP中,如果进行了多次剪切操作,则剪贴板中的内容是 ( B ) A.第一次剪切的内容 B.最后一次剪切的内容 C.所有剪切的内容 D.什么内容也没有 10. 在Windows XP中,下面关于文件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A.文件夹中可以包含子文件夹和文件 B.文件夹中只能包含子文件夹 C.文件夹中只能包含文件 D.文件夹中不能包含子文件夹和文件 11. 当已选定文件夹,下列操作中不能删除该文件夹的是( D )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了解) 1、计算机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 1、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1623-1662):在1642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式加法机。该机由齿轮组成,靠发条驱动,用专用的铁笔来拨动转轮以输入数字。 2、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在1673年发明了机械式乘除法器。基本原理继承于帕斯卡的加法机,也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但它能够连续重复地做加减法,从而实现了乘除运算。 3、英国数学家巴贝奇:1822年,在历经10年努力终于发明了“差分机”。它有3个齿轮式寄存器,可以保存3个5位数字,计算精度可以达到6位小数。巴贝奇是现代计算机设计思想的奠基人。 英国科学家阿兰 图灵(理论计算机的奠基人) 图灵机:这个在当时看来是纸上谈兵的简单机器,隐含了现代计算机中“存储程序”的基本思想。半个世纪以来,数学家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计算模型都被证明是和图灵机等价的。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 诺依曼(计算机鼻祖) 计算机应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 应采用二进制简化机器的电路设计; 采用“存储程序”技术,以便计算机能保存和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七十多年来,现代计算机基本结构仍然是“冯·诺依曼计算机”。 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1、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2、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 1.1.4 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存储容量大 4、具有逻辑判断能力 5、按照程序自动运行 应用领域:科学计算、数据处理、过程与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远程通讯与网络应用、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1.1.5 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同济大学 电子商务 重点 期末

(1)电子商务的定义: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整个商务过程。 另,电子商务定义:指以数字化电子手段实现整个商业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商业信息的发布与检索,电子广告,电子合同签署,电子货币支付和售前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过程。【注:“商务”解决做什么;“电子”解决怎么做。】 (2)电子商务的类型: ①、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Customer),即B2C。 ②、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Business),即B2B。 ③、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onsumer to Consumer),即C2C。 ④、企业与政府方面的电子商务(Business to Government),即B2G。 另,电子商务类型: 1)按照交易对象分类:B2C,B2B,C2C,B2G 2)按照网络类型分类:EDI,互联网商务,内联网商务 3)按照商业活动运作方式分类:完全的电子商务,非完全的电子商务 4)按照所采用的技术分类:P2P电子商务,移动商务 5)其他电子商务模式:ASP,X2X,G2B,B2E模式 (3)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 ①、互联网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技术基础。 ②、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③、网络的普及和成熟 ④、信用卡的普及应用 ⑤、安全电子交易协议的制定 ⑥、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注:①②两点是具体的基础、②③④⑤⑥归为重要条件】 (4)电子商务发展历经的阶段: 第一阶段:基于EDI的电子商务(始于80年代中期) 第二阶段:基于因特网的电子商务(始于90年代初)=>①、电子邮件阶段 ②、信息发布阶段 ③、电子商务阶段 (5)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买卖双方各承担的义务与责任 买卖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实质上表现为双方当事人的权力和义务。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卖方的义务就是买方的权力,反之亦然。 (1)卖方的义务。在电子商务条件下,卖方在应当承担三项义务: a. 按照合同的规定提交标的物及单据。 b. 对标的物的权利承担担保义务。 c. 对标的物的质量承担担保义务。 (2)买方的义务。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买方同样应当承担三项义务: a. 买方应承担按照网络交易规定方式支付价款的义务。

同济大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 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 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 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A.有下级子菜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docx

大学计算机基础模拟题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 标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C)。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 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 )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最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超详细知识点高手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及信息技术概述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①1946年2月由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的ENIAC是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一个电子的大脑”致命缺陷:没有存储程序。 ②电子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电子计算机发展时间: ?第一代 1946-1958 电子管计算机,主要应用科学计算和军事计算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计算机,主要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第三代 1964-1971 集成电路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可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 1971年以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深入到各行各业,家庭和个人开始使用计算机 2.计算机的类型 按计算机用途分类: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计算机规模分类:巨型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嵌入式计算机 按计算机处理的数据分类: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3.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计算机是一种能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含义)

A.运算速度快运算速度用MIPS(百万条指令每秒)来衡量,是计算机性能的 指标之一 B.计算精度高应用于数值计算 C.具有逻辑判断能力信息检索、图形识别 D.记忆性强 E.可靠性高、通用性强应用于数据处理、工业控制、辅助设计(CAD)、辅 助制造(CAM)办公自动化。 应用领域:1)数值计算(主要是科学研究等数学计算问题) 2)数据及事务处理(非科技方面的数据管理和计算处理) 3)自动控制与人工智能(多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4)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5)通信与网络 4.计算机发展趋势: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1、光计算机 2、生物计算机 3、量子计算机 5.常用的数制 基数:R进制的基数=R 位权:在数制中,各位数字所表示值的大小不仅与该数字本身的大小有关,还与该数字所在的位置有关,我们称这关系为数的位权。

2021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之前有人问我经验,我就会讲一讲自己的小方法,最近经常会有人问我,干脆写一篇经验帖子吧 初试 英语不用说了,单词量要够,我的单词量还是够的,就做了做真题,但是!如果英语基础不好的人,要记住背单词是很管用,但是不能瞎背,这里有个小技巧,比如一天背一到两百个,不要觉得多就不付出努力,不努力永远记不住,单词不要求完全记住词性意思,只要知道大概就行,只是为了看懂阅读。还有就是一天不能全部记住这200个,确实很多,但是没关系,第二天再复习,直到会了为止,千万别一天只背个十来个,那只会心理上安慰自己,并不能帮助到你。单词我推荐用一个单词软件,这样第二天不会的他会提醒你,还挺方便的,软件的话随便哪个都行,但是每天选择的单词量一定要大一点,相信自己,你能做到,只要词汇量够多,文章也就能猜出个大概,成绩也就能上去了,写作的话最后背几篇作文心里有个模板,选几个比较常用的,到时候考试套就行了,这样下来差距也不会太大。语感的话平时学累的时候看看美剧加强一下还可以放松心情。书我推荐《一本单词》考研词汇 +蛋核高分写作+ 《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我每天早上会先刷一篇英语阅读即能复习加深印象,又能学习提高能力。能稳过六级的话英语70+问题不大。 再说政治,我考的时候除了马哲可以推理一下,剩下的都不会,马哲的视频要看还是要看的,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理解的,剩下的靠记忆。李凡的《政治新时器》,第一遍李凡的配套题刷了一遍,第二遍做第一遍的错题并总结,第三遍重头复习,不要怕,有了第一、二遍,这次熟练很多,最后一遍还是做错题,反复做。 再就是数学,可以考虑报一些网课,然后要理解,不能单纯求速度,复习资料用李永乐的线代讲义,线代讲义要搞明白每一道题,做到精益求精。概率论也是用李永乐的,还有就是上课要认真记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下自己做练习题,不明白的在问老师。然后明白了再做研数盒子《研数800题》就行了。最后再刷一遍套题,整个数学我把买的五十套真题都刷了四遍;然后复习资料又刷了好几遍,总而言之,数学在前期就是打地基的节段,地基打稳了才能往上盖高楼,所以同学们不能急,复习还是要一点一点来,平时的基础也很重要,不能光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

1.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可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下列答案中正确的是()。C (A)计算机辅助教学、专家系统、人工智能 (B)工程计算、数据结构、文字处理 (C)实时控制、科学计算、数据处理 (D)数值计算、人工智能、操作系统 2.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不包括()。B (A)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 (B)播放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中各种数字音频和视频文件 (C)为用户提供友善的人机界面 (D)为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运行提供一个高效率的平台 3.下列不属于()通信三要素。D (A)信源(B)信宿(C)信道(D)电信 4.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必不可少的系统软件之一,在下列有关操作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A)计算机只有安装了操作系统之后,CPU才能执行数据的存取和处理操作 (B)最早的计算机并无操作系统 (C)通常称已经运行了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为“虚计算机” (D)操作系统可以为用户提供友善的人机界面 5.计算机中组成二进制信息的最小单位是()。A (A)比特(B)字节(C)字(D)位组 6.能将高级语言源程序转换成目标程序的是()。A (A)编译程序 (B)解释程序 (C)调试程序 (D)编辑程序 7.设一个数值311,与十六进制C9相等,则该数值是()数。B (A)二进制(B)八进制(C)五进制(D)十六进制 8.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组成成分有()。A (A)数据、运算、控制、传输 (B)外部、内部、转移、返回 (C)子程序、函数、执行、注解 (D)基本、派生、定义、执行 9.计算机的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内容()。A (A)只能是数据 (B)只能是程序 (C)可以是数据和指令 (D)只能是指令 10.下列几种高级语言中,被称为第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的是()。B (A)C语言(B)PASCAL (C)LISP (D)Fortran 11.RAM具有的特点是()。C (A)海量存储 (B)存储在其中的信息可以永久保存 (C)一旦断电,存储在其上的信息全部消失且无法恢复 (D)存储在其中的数据不能改写

大学计算机基础 重点笔记

大学计算机基础 重点笔记 工商管理一班 郑沛琪 1. 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 EMIAC ,标志着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81年IBM 推出PC ) 2. 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或:CPU 、存储器、I/O 设备) 软件 3. 存储器:包括主存(内存)和辅存(外存)两种。 内存:①特点:相对快、小、带电储存(易失性) ②举例:CPU 内存元件、内存条、高速缓存 外存:①特点:相对慢、大、不带电储存 ②举例:硬盘、光盘、MP3(4,5)、U 盘、磁盘等 4. ROM (只读存储器)与RAM (可读写存储器) 5. (1)键盘键区分布 (2)正确的打字方法 (3)一些键的描述: 例如:组合键 Ctrl ,Alt ; 上档键 Shift ; 奇偶键 Num Lock ,Caps Lock, Insert (插入/替换) 6. 显示器 7. 打印机 击打式打印机 例如:点阵式,高速宽行 非击打式打印机 例如:喷墨,激光 8. 总线:各种公共信号线的集合。 AB :地址总线—传递地址功能 DB :控制总线—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 CB :数据总线—传递数据信息 9. 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OS (操作系统),DVMS (数据库管理系统) (2)应用软件 10. 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性征):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根据其对计算机和用户使用的危害/干扰程度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两种。 11. 计算机的数字和单位 系 统 总 线 C P U AB DB CB RAM ROM I/O 接口 外设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单选题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C)。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归纳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 1.196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计算机分类(6):巨型,小巨型,大型主机,小型机,工作站,PC 3.1到4代计算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4.发展趋势:巨型,微型,多媒体,网络,智能 5.运算速度,MIPS衡量 6.计算机特点(6):精度高,记忆力强,有逻辑判断能力,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7.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 8.软件:程序,数据,技术资料 9.软件:系统(WINDOWS,VB),支撑(杀毒),应用 10.诺依曼原理:五个部分,用二进制,存储程序 1 / 35

11.存储器容量基本单位,字节(byte) 12.指令,有操作码,地址码 13.指令周期:取指周期,执行周期 14.指令类型(5):数据传送,运算,程序控制,输入出,CPU控制调试 15.计算机工作过程:取指,分析取整,执行 16.最小信息单元,位(bit) 17.信息处理阶段:收集,加工,决策,活动 18.0有唯一编码,补码 19.ASCII码,1个字节;汉字外码,2个字节 20.ASCII,大写字母100,小写110 21.汉字:输入码(外码),机内码,字型码(字模);24*24点阵:占24*24/8=72KB 22.微机=主机+外部设备 23.主板部件(6):芯片组,CPU插座,内存插槽,总线扩展槽,I/O接口,BIOS 2 / 35

24.微机总线:内部,外部,系统 25.内部和系统总线:地址(AB),数据(DB),控制(CB) 26.外部:PCI,AGP 27.内存:ROM,RAM(大于80ns),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15-35ns) 28.外存(5):硬盘,软盘,光盘,磁带,U盘 第二章:计算机软件基础 1.操作系统发展:手工,单道批处理,多道批处理,分时 2.界面分类:命令行,图形用户 3.工作角度分类:批处理,分时,实时 4.设计角度分类:面向进程,面向对象 5.OS特征:并发,共享,虚拟 6.Linux,自由操作系统 3 / 35

计算机网络实验2 文字版

基本网络测试工具及应用工具实验学生姓名:合作学生: 实验地点:试验时间: 【实验目的】 了解和学会使用网络测试工具及应用工具。 【实验原理】 操作系统中也内置了一些非常有用的软件网络测试工具,如果能使用得当,并掌握一定的测试技巧一般来说是完全可以满足一般需求的,有的甚至被黑客作为黑客工具!其实有许多黑客工具软件也是基于这些内置的网络测试软件而编制、改写的。 这些工具虽然不能称之为专业测试工具,但可以简单判断网络的具体实际状况。 【实验设备】 能联网的电脑一台 【实验步骤】 1.运行CMD 2.一次运行以下命令 ping 10.60.37.57 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c93798350.html, ipconfig /all nbstat -n https://www.360docs.net/doc/c93798350.html, Tracert 10.60.37.57 Net view Net user Net time Net start route print ftp -v XServe ftp -d XServe telnet https://www.360docs.net/doc/c93798350.html, 3.另外在宿舍尝试了另一个命令 netsh wlan start hostednetwork 【实验现象】 C:\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ping 10.60.37.57 Pinging 10.60.37.57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0.60.37.57: bytes=32 time<1ms TTL=63 Reply from 10.60.37.57: bytes=32 time<1ms TTL=63 Reply from 10.60.37.57: bytes=32 time<1ms TTL=63 Reply from 10.60.37.57: bytes=32 time<1ms TTL=63 Ping statistics for 10.60.37.57: Packets: Sent = 4, Received = 4, Lost = 0 (0% loss), 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seconds: Minimum = 0ms, Maximum = 0ms, Average = 0ms C:\Documents and Settings\user>p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c93798350.html, Ping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c93798350.html, [119.75.218.77] with 32 bytes of data: Reply from 119.75.218.77: bytes=32 time=28ms TTL=51

同济大学计算机网络考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相结合的产物。> )网络技术 )通信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 )管理技术 一个网吧将其所有的计算机连成网络,这网络是属于> )广域网 )城域网 )局域网 )吧网 不是一个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之一。> )语法 )语义 )同步 )体系结构 在协议分层实现中,当数据分组从设备传输到设备时,在设备的第层加上首部分会在设备的层被读出。> ) ) ) ) 在按标准建造的网络中具有路径选择功能的唯一层次是>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 )传输层 在下列传输介质中,不受电磁干扰或噪声影响的是> )双绞线 )通信卫星 )同轴电缆 )光纤 下面对局域网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局域网拓扑结构规则 )可用通信介质较少 )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 )误码率低

在局域网拓扑结构中:所有节点都直接连接到一条公共传输媒体上(不闭合),任何一个节点发送的信号都沿着这条公共传输媒体进行传播,而且能被所有其它节点接收。这种网络结构称为> )星形拓扑 )总线型拓扑 )环形拓扑 )树形拓扑 媒体访问控制方法是> )选择传输媒体的方法 )确定数据在媒体中传输方式的方法 )将传输媒体的频带有效地分配给网上站点的方法 )数据链路的操作方式 在协议中,一个站点有数据要发送时,首先侦听信道:若信道为空,则可以发送;若信道为忙,则等待一随机长的时间,重新开始侦听。> )坚持 )非坚持 )坚持 )传递轮询 下列关于以太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数据以广播方式发送的 )所有节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 )两个节点相互通信时,第个节点不检测总线上的信号 )网络中有一个控制中心,用语控制所有节点的发送和接收 在以太网中,集线器的级联> )必须使用直通电缆 )必须使用交叉电缆 )必须使用同一种速率的集线器 )可以使用不同速率的集线器 有台计算机建成以太网,如分别采用共享以太网和交换以太网技术,则每个站点所获得的数据传输速率分另为 > )和 )和 )和 )和 下列对以太网交换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以太网交换机可以对通过的信息进行过滤 )以太网交换机中端口的速率可能不同 )在交换式以太网中可以划分 )利用多个以太网交换机组成的局域网不能出现环路 以太网交换机中的地址映射表> )是由交换机的生产厂商建立的 )是交换机在数据转发过程中通过学习动态建立的 )是由网络管理员建立的 )是由网络用户利用特殊的命令建立的。 下面对虚拟局域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虚拟局域网是一种全新局域网,其基础是虚拟技术 )虚拟局域网是一个逻辑子网,其组网的依据不是物理位置,而是逻辑位置 )每个虚拟局域网是一个独立的广播域 )虚拟局域网通过软件实现虚拟局域网成员的增加、移动和改变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层可以屏蔽各个物理网络的差异 )层可以代替各个物理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工作 )层可以隐藏各个物理网络的实现细节 )层可以为用户提供通用的服务 在中,路由器可连接多个物理网络,此时的路由器> )具有单一的地址 )具有多个地址,但各地址与各物理网无关 )有多个地址,每个地址与各相连的物理网中具有相同网络号,并占用一个主机号 )具有多个地址,每个地址只在某个物理网中占用多个主机号

2019《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知识总结

2019年《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知识总结 (1)简述计算机五个基本组成部件各自的功能。 a控制器是整个计算机的中枢神经,其功能是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解释。 b运算器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c存储器的功能是存储程序、数据和各种信号、命令等信息,并在需要时提供这些信息。 d输入设备的作用是将程序、原始数据、文字、字符、控制命令或现场采集的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光电输入机、磁带机、磁盘机、光盘机等。 e输出设备把外算机的中间结果或最后结果、机内的各种数据符号及文字或各种控制信号等信息输出出来。微机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终端CRT、打印机、激光印字机、绘图仪及磁带、光盘机等。 (2)简述冯诺依曼思想的三个基本内容。 a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b将指令和数据顺序都存放在存储器中; c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计算机。(3)简述设备驱动程序的作用。 驱动程序是一个小型的系统级程序,它能够使特定的硬件和软件与操作系统建立联系,让操作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启用该设备。 (4)简述语言处理程序的作用。

它是为用户设计的编程服务软件,其作用是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识别的目标程序。 (5)简述指令的执行过程。 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取下一条指令。 (6)简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三者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系统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软件系统又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靠近硬件层次的软件,是用于管理、控制和维护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程序集合。 应用软件是为解决特定应用领域问题而编制的应用程序。 计算机通过执行程序而运行,工作时软、硬件协同工作,两者缺一不可。硬件是软件工作的基础,离开硬件,软件无法工作;软件是硬件功能的扩充和完善,有了软件的支持,硬件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可以说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 (7)简述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作业管理;(2)文件管理;(3)存储管理;(4)设备管理;(5)进程管理 (8)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并分别进行说明。 a批处理操作系统是指用户将一批作业提交给操作系统后就不再干预,由操作系统控制它们自动运行。这种采用批量处理作业技术的操作系统称为批处理操作系统 b分时操作系统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用户服务的一种操作系统。

同济大学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网络 任课教师: 实验项目名称:跨交换机实现VLAN 实验项目名称:静态路由 实验项目名称: OSPF单区域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姓名: 学号: 实验地点:

实验名称:跨交换机实现VLAN 【实验名称】 跨交换机实现VLAN。 【实验目的】 理解跨交换机之间VLAN的特点。 【背景描述】 假设某企业有两个主要部门:销售部和技术部,其中销售部门的个人计算机系统分散连接,他们之间需要相互进行通信,但为了数据安全起见,销售部和技术部需要进行相互隔离,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技术原理】 Tag Vlan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另外一种类型,主要用于实现跨交换机的相同VLAN内主机之间可以直接访问,同时对于不同VLAN的主机进行隔离。Tag Vlan遵循了IEEE802.1q 协议的标准。在利用配置了Tag Vlan的接口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在数据帧内添加4个字节的802.1q标签信息,用于标识该数据帧属于哪个VLAN,以便于对端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进行准确的过滤。 【实现功能】 使在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不能进行相互通信。 【实验设备】 S2126G(两台)、主机(3台)、直连线(4条) 【实验拓扑】 【实验步骤】 步骤1:在交换机SwitchA上创建Vlan 10,并将0/5端口划分到Vlan 10中。 SwitchA # configure terminal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SwitchA(config)# vlan 10 !创建Vlan 10。 SwitchA(config-vlan)# name sales !将Vlan 10命名为sales。 SwitchA(config-vlan)#exit SwitchA(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5 !进入接口配置模式。 SwitchA(config-if)#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 !将0/5端口划分到Vlan 10。 验证测试:验证已创建了Vlan 10,并将0/5端口已划分到Vlan 10中。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卷01c1

06 /07 学年第一学期《大学计算机基础》试卷卷一 课程编号:1401011110 使用班级:06级本科上机试卷 答题时间:100 分钟 一.单选(每题2分,共54分) 1:(2分) 将十进制数0.40625转化为二进制数应是B 。 A) 0.001101 B) 0.01101 C) 0.0011011 D) 0.00111 【所在章节】第一部分:计算机概述; 【知识点】数制和编码系统。 2:(2分) 常采用T来表示 B 。 A) 1024M B) 1024G C) 1024K D) 1024 2 【所在章节】第一部分:计算机概述; 【知识点】各类二进制信息(数据、控制、地址)在计算机内部的处理过程。 3:(2分)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是 D 。 A) 数字化、网络化、巨型化、智能化 B) 网络化、智能化、微型化、通用化 C) 集成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 D) 网络化、智能化、微型化、巨型化 【所在章节】第一部分:计算机概述; 【知识点】计算机未来 4:(2分) 如果按字长来划分,微型机可分为8位机、16位机、32位机、64位机和128位机等。所谓32位机

是指该计算机所用的CPU( A ) 。 A、一次能处理32位二进制数 B、具有32位的寄存器 C、只能处理32位浮点数 D、有32个寄存器 【所在章节】第二部分:微型计算机系统 【知识点】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5:(2分) 微型计算机的性能主要取决于( B )的性能。 A、RAM B、CPU C、显示器 D、硬盘 【所在章节】第二部分:微型计算机系统 【知识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6:(2分) 个人计算机(PC)是除了主机外,还包括外部设备的微型计算机、而其必备的外部设备是( B ) 。 A、键盘和软驱 B、显示器和键盘 C、键盘和打印机 D、显示器和扫描仪 【所在章节】第二部分:微型计算机系统 【知识点】了解常用外设的功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7:(2分)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 A )。 A.以运算器为核心,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 B.以存储器为核心,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 C.以运算器为核心,指令的逻辑顺序和在存储器中存放的物理顺序是一致的。 D.以存储器为核心,指令的逻辑顺序和在存储器中存放的物理顺序是一致的。 【所在章节】第二部分:微型计算机系统 【知识点】知识点:了解微机的组成及发展过程;理解微机各基本部件的功能与主要技术指标;了解计算机基本指令系统的概念;深入掌握微机的各级存储系统;了解常用外设的功能和基本工作原理。 8:(2分) 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采用( A )。 A.树形结构 B. 层次结构 C. 链表结构 D. 图表结构 【所在章节】第三部分:操作系统 【知识点】文件系统功能 9:(2分) 以下各个操作中,不属于系统优化的是(C )。 A)磁盘清理B) 碎片整理C) 禁用注册表D) 调整虚拟内存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同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研室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 1、近三年的教学改革及解决问题 (1)统筹规划、联动改革确立新课程内容体系 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向计算思维进行改革是当今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但如何在我们的课程中实施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整个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体系统筹考虑、联动改革。通过摸底调查、先行试点,以点带面、小步伐快节奏逐步确立新的课程体系内容。将第一门课大学计算机基础按理工类、综合类和人文类进行分层教学,为第二门程序设计课程的联动改革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中,将第二层次的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部分前移到第一层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讲授,既加强了第一门课程中知识传授向思想传授方向的转换,又为第二门课程向更加深入、综合方向发展提供了学时上的保障。 (2)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强化思想传授的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虽也意识到思想传授的重要性,但受学时和教学内容本身的限制,除了注重在算法分析过程中强调算法思想的讲解,基本上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联动改革和新课程内容体系条件下,变知识教学为思想教学成为可能和我们追求的目标。尤其对问题求解和文件管理系统设计等提高内容的引入,在教学中我们强调通过问题驱动引导学生学会用计算思维的思想解决问题;强调问题求解过程的分析、求解方法的对比选择、问题求解与系统设计中异常问题的处理等等,使学生不局限于用某个知识点解决简单问题,而是具备对复杂问题通过自顶向下进行全局把握的能力。 (3)多管齐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我校的C/C++程序设计课程历来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从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过程管理再到考核方式的导向等多方面入手,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措施如下: ①实验定位、限时提交电子文档 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若在实践过程中再放松管理,学生上机实验课的效果便更难保证。为此,我们对上机实验课规定了固定机位、限时提交调试过的电子文档的过程化管理方式,保证了实验课的出勤率和效果。

最新大学计算机基础 重点笔记

大学计算机基础重点笔记工商管理一班郑沛琪 1.现代计算机发展历程: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 EMIAC,标志着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③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④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81年IBM推出PC) 2.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硬件: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或:CPU、存储器、I/O设备)软件 3.存储器:包括主存(内存)和辅存(外存)两种。 内存:①特点:相对快、小、带电储存(易失性) ②举例:CPU内存元件、内存条、高速缓存 外存:①特点:相对慢、大、不带电储存 ②举例:硬盘、光盘、MP3(4,5)、U盘、磁盘等 4.ROM(只读存储器)与RAM(可读写存储器) 5.(1)键盘键区分布 (2)正确的打字方法 (3)一些键的描述: 例如:组合键Ctrl ,Alt ; 上档键Shift ; 奇偶键Num Lock ,Caps Lock, Insert(插入/替换) 6.显示器 7.打印机 击打式打印机例如:点阵式,高速宽行 非击打式打印机例如:喷墨,激光 8.总线:各种公共信号线的集合。 AB:地址总线—传递地址功能 DB:控制总线—传送控制信号和时序信号 CB:数据总线—传递数据信息 9.软件系统 (1)系统软件:OS(操作系统),DVMS(数据库管理系统) (2)应用软件 10.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病毒的特点(性征):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 (2)计算机病毒的分类:根据其对计算机和用户使用的危害/干扰程度分为良性病毒、恶性病毒两种。 11.计算机的数字和单位

(1)计算机中,"0"或"1"代表的含义为相反的两个方面,比较简单。它们各自占据一比特(Bit )的空间。 (2)1字节(Byte )中包含8个比特(Bits )。 (3)B,KB,MB,GB,TB 之间的换算问题:1024进制。 12. ASCII 码 举例说明:将字母A 编号为65,二进制记作01001001.即用这个8Bit (1Byte )的字符来记录A 。 13.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与十六进制 (1)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化:运用数学计算的方法。 此处注意:二进制与十进制转化的过程中,小数部分的转化方法与整数部分的转化方法恰恰相反。 (2)二进制与八进制和十六进制的转化: 均当作符号而不是计算数字,根据排列组合的方式做对应即可。如表格所示。 B. 二进制与十六进制。 二进制字符串每4位合为一组,一一对应。如下列表格: 14. 计算机如何表示数字 (1)在1字节空间表示的单个数字中,存在以下定则和编码。 A. 当下的认识程度可以理解为计算机中只有补码,补码的出现是为了实现加减法的转换。 B. 在1字节空间表示的单个数字中,如果最高位是1→认为是负数;相反,如果最高位是0→认为是正数。 C. 原码、反码和补码的转换符合以下法则: ①如果所给的数字是正数:则原码、反码和补码相同,不发生变化。 ②如果所给的数字是负数:则原码保留最高位,其他位求反得到反码;反码加1得到补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