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内容和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金冲及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一直有着不同的议论。
作者认为,过去的估计常常过低。
辛亥革命虽然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问题,但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为此后的革命打开了通道。
这是辛亥革命的巨大功绩。
对反动的清朝政府,是像革命派那样抛头颅洒热血去推翻它,还是像立宪派那样维护它?这是根本的道路问题。
在这点上立宪派的方向是错了;但对它所起的某些积极作用,也不能予以否定。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强烈地激动过一代人心的辛亥革命,离现在已经整整七十年了。
随着岁月的消逝,当年种种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可是,对这场革命的功过得失,在国内以至国外一直还有着不同的议论。
这篇文章,不准备全面地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只想就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老亲身参加过辛亥革命。
他这段语重心长的话,说得何等中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条。
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
这是一个沉重得可怕的因袭重担!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
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
“国不可一日无君”。
君主成了代表天意、站在封建等级制度顶颠的最高代表。
每个人在这种制度面前,必须诚惶诚恐地遵守“名分”,不容许有丝毫逾越。
这就是所谓“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辛亥革命刚刚过去一百年,其历史意义我们并不太容易看得清,尤其是这场革命直接后果还在今天继续发酵的情形下,我们能够概括出的主题似乎就是革命、共和,我们能说的意义,也就是终结了清朝,终结了帝制,各方势力知进退知妥协,有坚持有让步,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牺牲和持续性的动荡。
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值得张扬,值得肯定。
辛亥革命将清朝送进了历史如同中国历代王朝结束时的大部分情形一样,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并不意味着清朝末年就是那样的不堪,真的是政治上腐败,经济上危机,统治者无法照旧统治。
其实真实的情形或许相反,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辛亥革命之所以走到那一步,既基于一系列突发事件,又有其必然的历史关联,既是清廷的宿命,又是历史的必然。
其实,如果从历史进程上说,辛亥革命的发生主要导源于两个事情,一个是清廷将责任内阁弄成了皇族内阁,另一个是铁路国有化政策导致全国性骚乱。
而面对这两个事情,清廷不知退让不知妥协,或者退让迟了妥协晚了,效果也就没有了。
按照清廷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走向立宪国家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个具有有限责任的政府,只有这个责任政府宣布成立了,从皇帝那里分享了权力,君主立宪体制才算走出了第一步。
清廷在后来确实是这样做的,只是清廷错误理解了宪法大纲的精神,将这个事情给做砸了。
在清廷宣布的十三个内阁成员名单中,皇室和皇族的成员竟然占了九名,这当然引起了立宪党人的不满。
立宪党人多年来的政治追求就是希望通过政治改革分享权力,现在清廷公然堵塞了这条路,怎能不让这些改良主义者彻底失望怒火中烧?立宪党人的愤怒并没有引起清廷的足够重视,清廷援引宪法大纲强调任命百官是皇上的专权,现在君主立宪了,满汉平等了,为什么还一定刻意强调满汉出身不同呢?清廷的解释当然具有法理上的依据,只是很难由此说服立宪党人。
第一,宪法大纲那样规定皇权至上有具体的背景,因为那时的皇上是年富力强的英明君主,现在的小皇上怎能与光绪大帝比?第二,责任内阁宣布前,中央部院实行的满汉首长双轨制,汉大臣虽然比满大臣略少,但也不至于少到现在这个比例,既然说满汉平等了,不分种族和出身了,那为什么满汉比例不能随人口比例颠倒过来呢?如果说责任内阁变成皇族内阁阻断了立宪党人在政治上的路,那么与此相联的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则是从经济上剥夺了立宪党人和那些民族资本家在经济上的机会,略有“国进民退”的意思。
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岳麓版必修一)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前提)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思想准备——①宣传革命理论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内容(方式: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
政体:要不要共和政体)
影响(思想解放) 实质: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革命派:共和制;改良派:君主立宪制
(3)军事准备——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1)组织准备——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
名称 时间 地 点 性 质 其 他
中国第一个 标志着资产阶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 资产阶级革 级民主革命运 命团体 动的兴起 同盟会 1905 东京 第一个全国 总理: 性的资产阶 纲领: 级革命政党 机关刊物:
(2)思想准备——①宣传革命理论
平创恢驱同 均立复除盟 地民中鞑会 权国华虏纲 。,;,领 :
辛 亥 革 命 的 背 景 资 料 :
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 从 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 , 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 1万元 以上的 工矿企业有 50余家 ,即平均每年新设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 厂约为2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 的壮大 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由背景1、2、分析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 1895—1913 年 , 资 本 在 10 万 元 以 首要反封建,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政府; 上 的 新 建 工 矿 企 业 全 国 有 549 家 。 核心是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政治民主化。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 速度为15%
辛亥革命失败了 1、表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原因: 主观: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3、认识(教训):
辛亥革命

【内容摘要】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由传统社会跨入现代社会过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尽管辛亥革命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民主共和的思想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从此流传广远,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它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探讨。
【关键词】辛亥革命社会转型民主共和现实意义辛亥革命引领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具有现实意义,辛亥革命虽未能实现革命目标,其中的经验教训是值得总结的,也为认识中国国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历史依据。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及进程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并在强迫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以后,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政治控制,多方扩展在华经济势力,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了。
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入不敷出,于是,各种新税层出不穷,各级官员中饱私囊,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在中外反动派的严重压迫下,20世纪初各阶层人民的斗争不断,革命酝酿之际,正是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之时,清末“新政”的破产致使革命已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的发展,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另外,中国和外国的交往和关系在进一步地扩大,留学生的思想当中要求改革中国政治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使这部分人成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开放的领先者,而后以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军事将领为首的新军成了辛亥革命的一个主要的军事力量。
于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由于革命形势已经成熟,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辛亥革命》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一场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辛亥革命必考知识点1.帝国主义的支持。
(一)原因2.革命派的妥协及对袁世凯认识不清。
3.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加压力。
(二)结果:1.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2.12—13)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前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发动和领导了这次革命。
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
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它的主要历史功绩。
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民主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
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
3.作为革命政党的同盟会,组织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
既无严密的组织,也无统一的纪律。
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派别活动和组织分裂的现象。
1.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更没有彻底的革命实践,他们想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而获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
经验教训:2.不敢发动还依靠广大的农民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重要知识点1.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为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尤其是中国同盟会的出现为革命提供了组织基础;三民主义的提出提供了纲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革命提供了起义经验;革命党人在武汉新军的长期动员工作2.过程(1)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总结
辛亥革命的成败与否是一个永久的政治命题。无论
我们怎样去评价它,它留给我们的意义是无穷的。
政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它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
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 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思想上:它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成功Or失败?
成功
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
失败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
治
打击帝国主义侵略势
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
力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
的历史任务
软弱性和妥协性造成
展
袁世凯复辟 没能实现 理想中的民主共和
国民党解读
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了,是一个重要的政治命题。
1930年双十纪念日中,何应钦对此做了一个比较简洁的 说明,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挂上了一个民国的空 招牌,并没有建设民国的实际,由推翻满清一点而论, 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论,究不能不谓 为失败。革命的目的不只在推翻满清,不只在获得中 华民国的虚名,而在造成一个三民主义自由平等的新 中国”,明确了实现三民主义为辛亥革命的最终目标。 从此意义上看,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可以自圆其说 了。
共产党解读
20年代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对辛 亥革命也有切合时代特点的解读
1938年10月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
文,指出 “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 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 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 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对辛亥革 命中各政治力量的联合,促成革命成功,给予充分肯定。
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怎样评价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不少学者对这场革命的成败颇有争议,那么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呢?一、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开展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当时清政府对外卖国投降,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已经成为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巨大障碍。
辛亥革命将清政府推翻,是中国人民在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中所取得的一个重大进展。
第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我国国家体制的一次重大转变,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中国自秦以来实行的都是君主专制制度,对于中国的封建制度来说,专制君主是它的“头”,而封建地主阶级、官僚体系等是它的“身”,封建君主专制的覆灭,使中国封建制度变得残缺不全,失去了正统地位。
从此,封建旧势力要实行专制统治,也只能在“民主共和”的幌子下进行。
这就为中国人民高举民主主义旗帜,彻底推翻封建统治翻开了一个缺口。
第三,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公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它吸取了近代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根本原那么,并把这些原那么在中国第一次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建立了共和制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块里程碑,从而使民主的价值观深入人心。
而这一点恰是中华民族跟上世界潮流,实现政治制度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这为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展开辟了道路。
第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开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一系列保护奖励工商业的政策、法令,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
办工厂、开银行蔚然成风,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几年内有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具体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呢?下面就和店铺一起来看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吧!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人民革命”,肇始于19世纪末期,正是西方侵略势力大举渗入中国的时候,也是传统中国的制度与秩序被摧残破坏最严重的时期。
清政府由盛转衰,国人不断在各方面要求改革或适应无效后,许多内部冲突不能解决,进而延宕积习成弊,造成封建统治的政权发生动摇,终于激起孙中山革命。
其背景因素大致归纳有三,兹胪陈于后:一、清政府严厉统治与社会反清思潮清朝建立政权之后,表面上以“定胤民安,共享太平”为号召,其实用以(一)笼络(二)高压(三)屠杀(四)奴化[注1]等政策与手段,交兼并用,达成专制统治的目的:(一)笼络人心,利诱手段清朝统治者为笼络人心,乃采行下列措施:例如,为明思宗帝后发丧,以帝王之礼,宗室大臣罹难均以题谥。
朱氏贵族依旧恩养,文武衣冠悉维旧制,改订官制,汉满参用,收拾人心。
另外,钳制才士,奖励文学,优礼儒臣,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借以名诱、利诱、官诱,麻醉人心,防止加剧民族矛盾。
(二)高压政策,恩威并用清政府安定明朝人心后,采用高压,工于心计,严令薙发,禁除明制,改衣旗服,以测汉族人心之顺逆。
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警人之语。
尤有甚者,侵占田地,圈以标志,谓之“圈地”。
扫除反抗势力,用以严刑峻法,诛戮王族和忠实于明朝皇室的人士。
各省要隘驻扎重兵监视人民,人民之愤懑久蛰于心。
(三)屠杀处决,惨不忍睹清朝统治者为了巩固北方局势,进兵长江流域,希冀摧毁明朝最后挣扎。
“扬州十日”惨遭屠杀者有80余万,被掳与投井、投河、焚缢者亦不在少数。
“嘉定三屠”连屠三日,城内死者约9700余人,城外则在7500人以上。
“文字狱”杀戮无辜,尤为惨酷。
计有康熙时代,庄廷■《明史稿》,戴名世《南山集》,方孝标《滇黔纪闻》。
辛亥革命内容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事件之一,标志着中国历史
上封建帝制的结束。
辛亥革命发生在清朝时期,旨在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背景
19世纪末,清朝政府日益腐败,国力衰弱,社会动荡。
外国列强侵略,民族
危机深重。
中国社会呼唤改革,民族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件经过
辛亥革命的序幕可追溯至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的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引起
了更多人对清朝政府的不满。
1905年开始,中国各地开始掀起起义活动,许多雄
心勃勃的政治家和爱国士绅开始积极策划行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正式爆发。
武昌起义成功后,武昌首义军开始
向南京进发,随后全国各地相继响应,清朝政府节节败退。
辛亥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被迫退位。
影响
•辛亥革命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民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的决心与勇气。
•辛亥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辛亥革命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对后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民主
自由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斗争。
我们应该铭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名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语句

名人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语句
嘿,你知道吗,辛亥革命那可是中国历史上超级重要的大事呀!好
多名人都对它有深刻的评价呢!
孙中山先生就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这就好像在说,辛亥革命就像是顺应潮流的一艘大船,带着我们
驶向新的方向。
这不就是在告诉我们,要跟着时代的步伐前进嘛!
黄兴也讲过:“丈夫不为情死,不为病死,当为国杀敌而死。
”哇塞,这得多有豪情壮志呀!这就如同战场上的呐喊,激励着人们为了国家
的未来奋勇向前,就像战士们为了胜利不顾一切地冲锋一样。
梁启超则表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这就好像在提醒我们,世
界是不断变化的,辛亥革命不就是这种变化的体现吗?它打破了旧的
束缚,带来了新的希望。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
去之。
”这多直白呀,不就像是直接告诉我们,有问题就用革命来解决,有不好的习俗就靠革命来除掉嘛!
这些名人的评价,就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他们用自己的话语,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辛亥革命的伟大
意义和价值。
在我看来呀,辛亥革命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这些名人的评价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它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让我们后人更加懂得了要不断追求进步和变革,才能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呀!。
辛亥革命

3、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主要阵地:上海和日本东京
主要传播者: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是除旧布新的良药,实现 民主共和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邹容的作品:《革命军》当时19岁,章炳麟为其作序。
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以这一年为界,在此以前的时间成为公元前多少年,在此以 后的时间称为公元多少年,注意不是公元后多少年。我们国 家是从1949年起开始采用公元纪年。
2、封建纪年法或者称帝王纪年法 用帝王的谥号、庙号和年号的纪年方法,就是封建纪年方法或者 帝王纪年法。
所谓谥号,是指从西周开始,(秦朝不曾采用),古代帝王、贵 族和大臣等死后,由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和同盟会 同盟会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6、军事基础: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因为四川发生了保路运动,所以,湖北的新军被调去镇压起义, 因此湖北的防务空虚,给革命提供了有利时机 Nhomakorabea辛亥革命
一、几个概念
1、辛亥革命 狭义:就是指1911年的武昌起义。按照传统的干支纪年方法, 1911年是辛亥年,所以叫做辛亥革命,而外文中就把辛亥革命 翻译为1911年的革命。 广义:指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1912年华民国的成立 从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人们真正认 识到清政府的本质,决心要推翻它,所以辛丑条约之后,革命成为 历史的潮流。
四、为什么起义会发生在武昌:
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辛亥革命推翻胡枝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
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2.建好悉立了
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裤
袜敏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刺激了民主资产
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从而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在1912-1919年间
取得进一步的发展;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浅谈辛亥革命论文

浅谈辛亥革命摘要:辛亥革命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变革社会制度的伟大革命。
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这次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辛亥革民、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历史教训、历史评价一、历史意义具体表现在:1、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廷的腐朽统治,对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给以了沉重打击。
3、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以新的推动力。
民国成立后,国内掀起兴办企业的热潮,短短几年内,资本主义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4、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的精神和思想上空前的解放,民主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5、辛亥革命是在20世纪初年半殖民地国家爆发的革命运动,它打乱了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秩序,对于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二、辛亥革命的失败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从客观原因方面来看,可从纲领、农民、政党、军队等四个因素去分析:1、无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反对中华民族的主要敌人帝国主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还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没有认清真正的敌人,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2、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纲领。
三民主义没有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农民的支持。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没有农民的支持就无法战胜强大的敌人。
3、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武装力量。
在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武装斗争都是短期的。
“二次革命”中国民党人虽然掌握了一些军队,但并不是统一的革命力量,护法运动则依靠军阀的力量,因此每当遇到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就不能不失败。
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

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 开始丧失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
辛酉政变后,随着太平天国的失败, 清廷政局逐渐稳定下来,慈禧太后 的统治地位也日趋巩固。1895年中 日战争后,英、俄、美、日、法、 德等国争先恐后地夺取侵华权益, 迅速形成了 瓜分中国的局势 。
孙中山革命威望的建立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 兴中会 。 1895 年 2 月,孙中山在 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 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 1905 年 7 月, 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等 70 余人 在 东 京 集 会 ,决 定 成 立 中国同 盟会 ,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 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同月20日, 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 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 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 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 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 民
武昌起义
南北议和
1911 年 11 月 2 日,在攻下汉口之后, 袁世凯便按兵不动,开始暗中与南 方议和。 12 月 2 日,通过英国驻汉 口领事葛福的斡旋,武汉革命军与 清军达成停战协议。
辛亥革命结果
清帝退位
2月12日,在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等大臣的劝说和逼迫下,宣统 帝溥仪的母后隆裕太后接受清室《优待条件》,发布《逊位诏书》, 宣布清宣统皇帝退位,并授权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
袁世凯上台
宣统退位后,1912年2月13日孙文提出辞呈,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 凯接任。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议决临时政府 仍设在南京,并电袁前来受职;未受任前,政务仍由孙总统继续执行。 3月8日临时参议院又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图通过内阁制对 大总统的权力加以限制。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 二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辛亥革命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欢迎大家阅读。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废除帝制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辛亥革命的领袖们,则认识到要救国必须革命,要想救亡图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权。
随着封建帝制的废除,依附于封建帝制的种种丑恶制度也被次第扫除,例如世袭制度、太监制度、包衣制度等等。
民族平等、民权自由、民生幸福的呼声在中华大地回荡。
空前的民主气象,竞办实业的浪潮,形成了生机勃勃的局面。
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民主共和意识的积聚,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空前高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
思想解放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笼。
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文化,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
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
辛亥革命不但从行动上坚决地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进行鞭挞和批判,极大地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探索救国兴邦的道路打开了新的思想境界。
其次,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思想。
早在兴中会成立前后,孙中山和其他革命志士仁人就重视学习和传播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学,特别是进化论、天赋人权学说、共和政体和自然科学。
他们通过宣传天赋人权的学说,使人民能理直气壮地争取民权;通过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使人们了解“自由、平等”的涵义;通过介绍西方政党制度,倡导发挥新型政党的作用。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有效地历史教学就是利用最少的时间(课堂四十五分钟教学)、最简短的文字(充分体现课本的权威性)来诠释历史发展的变化规律和认知历史事件的一般规律性,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历史上册辛亥革命在讲述中我作了如下尝试:先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的背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革命的经过:辛亥革命的爆发。
结果:中华民国成立。
而临时政府由南京迁往北京则标志着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那么,如何评价辛亥革命呢?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
破题,从标题上看课本编辑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从两方面分析,第一,辛亥革命有成功之处,即具有伟大的历史功绩。
第二、辛亥革命也有不成功之处或者讲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是失败的。
因为成功的是经验,失败的才是教训。
因此我们对这个问题将从三方面分析说明:1、辛亥革命的性质。
2、历史功绩。
3、失败的表现、原因及教训。
第一、辛亥革命的性质关于性质在考查时可作为问答题,也可作为选择题。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毛泽东称它为:“中国近代一场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请回答为什么?a辛亥革命有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
1905年成立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领导机构,创办了《民报》为机关刊物,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c.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进行反封建斗争。
革命派通过与保皇派的论战传播了革命思想,把众多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吸引到革命派一边。
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d.它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约法》,标志着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最高峰。
2.历史功绩:反封建-----反帝----资本主义-----国际意义通过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湖北新军原为张之洞所练的“江南自强军”,中下层军官不少曾官费派日留学,因而遍布革命党人。
当中以共进会及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渗透最广。
保路运动酿成民变后,端方奉命率湖北新军入四川镇压。
此时,武汉新军大部被调入川,武汉的防务非常空虚,革命党人认为这是发动起义的好机会。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会在武昌召开由双方负责人和新军代表60馀人参加的联席会议,会上组建了起义的领导机构——起义总指挥部。
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被推举为总指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被推举为参谋长。
共进会负责人刘公被推举为政治筹备处总理。
起义总指挥部设于武昌小朝街85号文学社机关,正值筹备处设于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
起义机关定为1911年10月6日(旧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后因准备不足,起义日期推迟到10月16日。
10月9日共进会人孙武在汉口俄租界宝善里14号秘密制造炸弹时发生事故,孙武被炸伤。
俄国巡捕前来搜查,受伤的孙武和其他人脱逃,但起义的文件,旗帜等被搜走,并在相邻的刘公住所内带走了刘公的弟弟刘同。
湖广总督瑞澄闻得此事后下令全城戒严,搜捕革命党人。
文学社负责人蒋翊武闻讯后,决定当夜发动起义,并派人给各营送信。
当日晚彭楚藩、刘复基在起义总指挥部被捕、杨宏胜在运送弹药的路上被捕,10月10日晨三人被斩首。
新军工程营后队正目(相当于班长)熊秉坤等人决定提早起义,并拉来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作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参谋长。
1911年10月10日(农历8月19日)晚间八时(此时事发已无可考证,只能确定是日暮以后午夜以前事发),程定国(旧说是熊秉坤较为正确)发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
吴兆麟、熊秉坤率起义部队攻打湖广总督府,在南湖炮队的炮击下,起义军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瑞澄逃走。
10月11日黎明,起义军聚集在湖北谘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商讨组建军政府和推举都督人选。
除革命党人吴醒汉、徐达明等十馀人外,还邀请谘议局议长汤化龙、副议长张囯溶以及议员,还有旧军官吴兆麟参加。
会议请汤化龙主持。
吴兆麟提议由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担任都督,立宪派一致拥戴,部分革命党人也因为黄兴、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孙武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没有更好的人选表示同意,因此会议通过了以黎元洪为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长(一说为总参议)。
11日上午,武昌全部光复。
晚上成立谋略处。
在谋略处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
军政府建立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
以谘议局大楼为办公地,以十八星旗为军旗。
谋略处以军政府名义发布《布告全国电》,《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电全国。
10月12日,革命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光复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
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革命军手中。
直接发起人:新军工程营后队正目(相当于班长)熊秉坤等人决定提早起义,并拉来队官(相当于连长)吴兆麟作为起义军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参谋长。
1911年10月10日(农历8月19日)晚间八时(此时事发已无可考证,只能确定是日暮以后午夜以前事发),程定国(旧说是熊秉坤较为正确)发出武昌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士兵首先发难攻占楚望台军械库,继而深受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影响的大部分新军共同响应。
吴兆麟、熊秉坤率起义部队攻打湖广总督府,在南湖炮队的炮击下,起义军在次日黎明前,占领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瑞澄逃走。
评价;辛亥革命是失败的,是一次不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其失败的原因根源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府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谋求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