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_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_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_,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为了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设置了以下五个内容系列,供学生自主选择:系列1:美术鉴赏;系列2:绘画·雕塑;系列3设计·工艺;系列4:书法·篆刻;系列5:现代媒体艺术。
4、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行学分管理,通过设定_必修学分__,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选择一个模块,修习18学时可获得1个学分,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美术课程54学时,以获得规定的__3_个基本学分。
5、绘画、雕塑是以一定的材料和工具,运用_造型__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美术创造的活动。
6、设计、工艺活动能帮助学生广泛地接触材料,认识_功能与形式_的关系,提高策划、设计、绘图、制作能力和形成功能与形式创造意识。
7、通过书法·篆刻的学习,学生能够识别三种以上的书体,例如,楷书(颜体、柳体、欧体等)、行书、隶书等,或篆刻的风格特征,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基本轨迹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8、现代媒体艺术的学习内容包括两个模块:摄影摄像_和电脑绘画电脑设计
9、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艺术观念和_美术术语的学习与运用。
10、《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注重质性评价,提倡成长记录评定。成长记录主要有“过程性成长记录”和“_成就性成长记录”两类。成长记录评定的主要意义在于提供能使学生学会判断自己进步的机会。
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
1、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脑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x )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要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不是高考的平台,更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美术家,因此,学习内容应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高中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
3、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4、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应该创设能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情境,鼓励学生创作出富有集体智慧,体现团队精神的作品。( x )
5、美术教师应转变在教学评价活动中的角色,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教学成果以及需要改进之处。(√)
三、简述题(28分,每题7分)
1、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帮助学生实现哪几方面的价值。
答:(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二)理解美术文化,形成人文素养;(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五)拓宽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答:(一)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满足发展的需求;
(二)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三)注重学习方法和过程,提高美术素养;
(四)强调创新精神,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倡质性评价,促进个性发展。
3、简述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的成就标准。
答:参见课标
4、简述评价建议部分中的多主体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答:多主体评价是指采用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评价等方式,其中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指运用观察、记录、访谈、录像、摄影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表现的信息,对学生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四、论述题(32分,第1题12分,第2题20分)
1、美术是一门注重体验和实践的学科,请谈谈你是如何引导学生将鉴赏与体验、鉴赏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的。(回答要注重举具体的教学实例)
回答要注重举具体的实例,最好能有一个专门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展示性的答案。
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谈谈你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认识和理解。
(回答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突出学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答案略
1、《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新课程中“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5、《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6、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7、新课程提倡建立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8、新的课程改革要促进学生的多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着眼于认知方面的发展。
9、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计的。
10、课程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
11、课程改革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每个个体求得自身充分发展的内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