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黄河下游年水沙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1期2 0 1
2年1月水 电 能 源 科 学
Water Resources and PowerVol.30No.1
Jan.2 0 1
2文章编号:1000-7709(2012)01-0009-
04近60年黄河下游年水沙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任 健1,史红玲2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8;2.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北京100048
)摘要:以黄河下游花园口站为例,基于1952~2009年年水量和年沙量资料,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及Hilbert-Huang变换方法分析了年水沙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探讨了各波动分量的变化原因及影响因素,获得了不同波动周期的振荡分量及趋势分量,揭示了年水沙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结构,其中准3年左右的周期波动是引起水沙波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经验模态分解;Hilbert-Huang变换;多时间尺度;年水量;年沙量;花园口站中图分类号:TV142
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1-08-12,修回日期:2011-10-
17基金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0901021
)作者简介:任健(1982-),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E-mail:ren_j
ian@126.com 年水沙量时间序列是一个由观测得到的样本
信号,具有非线性和非平稳的特征。
以往采用常规直观判断或简单的数据平滑处理等方法,虽能大体解读水沙变化的大致趋势和波动幅度,却不
能揭示水沙变化的多尺度[1]和多层次结构。
频谱
分析方法可深入地分析水文序列的内在特征,但因建立在Fourier分析的基础上,在时域内无分辨率分析;
小波分析虽在时域和频域均具有多分辨率分析能力,但分辨率仍存在一定限制,且小波基函数的选择对小波分析的结果有显著影
响[2,3]。
Hilbert-Huang变换(
HHT)[2,3]
直接由序列自身自适应的构造基函数得到不同尺度的特征分量,并非在某种基底函数上展开原序列,能更准确反映序列的内在本质特征,并在时域和频域获得更高的分辨率,处理非线性、非平稳时间序列更为有效。
近年来,HHT技术在分析流量和径
流量等方面的研究较多[
4~6]
,而对输沙量序列的分析研究较少。
鉴此,
本文运用HHT方法对近60年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实测年水量及年沙量进
行多尺度的周期与趋势分析,以期获得花园口站年水沙量变化过程中蕴含的多时间尺度振荡结构和特征。
1 理论方法与数据资料
1.1 分析方法
采用HHT方法分析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年水
量及年沙量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先用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对非线性、非平稳过程的数据进行线性化和平稳化处理,并在分解过程中保留数据自身的特性,最后得到的是趋势分量和不同时间尺度的波动分量,后者被定义为本征模态函数(IMF)。
在此基础上再对不同的IMF分量进行HHT变换,从而得到时频、时幅精确特征值,具体计算步骤见文献[2
,3]。
因EMD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边界效应,本文采用镜像对称延伸
方法处理边界效应[
7]。
1.2 数据资料
采用黄河下游花园口水文站1952~2009年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资料(
资料来源为黄河水文年鉴及中国河流泥沙公报),图1为近60年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实测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变化过程。
图1 花园口站年水量和年沙量时间序列Fig.
1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series ofHuay
uankou Station2 年水沙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2.1 年水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图2为花园口站1952~2009年年水量时间
图2 花园口站年水量序列的EMD分解Fig.2 EMD decomposition of annual runoff
at Huayuankou Station
序列的EMD分解。
由图可看出:①花园口站实测年水量变化过程为非线性、非平稳,是由多种波动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解为3个具有不同
波动周期的振荡分量(c
1~c3)和1个趋势分量
(R
es
),反映出花园口站年水量变化具有复杂的多
时间尺度特性。
②c
1
分量具有准2~4年的波动周期,1970年前振幅较之后时段大,平均约150×108~200×108 m3;1970~1990年波幅较之前降低,平均约100×108 m3;1990年至今,波幅仍略
有减小,一般小于50×108 m3。
③c
2
分量大体具有准8~12年波动周期,1950~1986年波动周期以8~10年为主;1986年后波动周期加大,以10~12年周期为主;1950~1986年振幅呈缓慢衰减态势,由1950年的约130×108 m3降至1986年的约70×108 m3,1986年至今振幅一般稳定于30×108~50×108 m3。
④c3分量大致具有以准20~22年为主的波动周期,其波幅变化更缓慢、微小,整个时段内振幅衰减极小,由1950年约70×108 m3降至
近年约30×108 m3。
⑤R
es
分量显示了花园口站年水量的整体变化趋势,1980~1999年年径流量呈急剧衰减趋势,减幅达到48.2%,年减少量均大于8×108 m3,其中最大年减少量近12×108 m3。
2.2 年沙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图3为花园口站1952~2009年年沙量时间序列EMD分解。
由图可看出:①花园口站实测年沙量变化过程为非线性、非平稳,
是由多种波动
图3 花园口站年沙量序列的EMD分解
Fig.3 EMD decomposition of annual sediment
at Huayuankou Station
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分解为3个具有不同波动周期的振荡分量(c
1~c3
)和1个趋势分量(R
es
),反映出花园口站年沙量变化具有复杂的多时间尺
度特性。
②c
1
分量具有准2~4年的波动周期,1964年以前振幅一般为6×108~10×108t,而1964~1990年波幅较之前有较大程度减少,平均约3.5×108~4.5×108t;1990年后波幅一般小于2×108t,尤其2003至今,波幅减小至约0.5×108t。
③c2分量具有准5~7年的波动周期,1950~1973年波动周期以7~10年为主,波幅约4×108~5×108t,而后至1999年左右,波动周期以5~7年为主,波幅约减少1.5×108t。
1999年以后,波动周期又有所加大,波幅保持相对稳定,约为1×108t。
④c3分量在1980年前具有准19~21年的波动周期,其波幅在整个时段内缓慢增加,由1950
年的0.5×108t增加至近年来的3×108t。
⑤R
es分量显示了花园口站年沙量的整体变化趋势,1960~2000年年沙量呈直线下降减少的明显态势,减幅达73.4%。
2.3 问题
需指出的是,花园口站年水沙量的变化趋势项可能含有属于更长周期(更小频率)波动的组成部分,而限于观测资料时段长度,这种波动的周
期、频率和振幅尚不能从R
es
分量中有效分解。
3 年水沙量变化的HHT分析
将经EMD分解后获得的花园口站年水沙量
·
0
1
·水 电 能 源 科 学 2012年
第30卷第1期任 健等:近60年黄河下游年水沙量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
各IMF分量进行HHT变换分析,计算各IMF
分量的方差贡献并统计变换结果,见表1。
由表可
看出:①对花园口站年水量和年沙量系列,c
1~c3
分量的中心频率总体由高到低变化,而平均周期
表1 花园口站年水沙量各IMF分量HHT
变换后的统计特征值
Tab.1 Sta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IMFs of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after HHT
系列波动
分量
中心频率
/a-1
平均周期
/a
振幅/108 m3(108t)
平均最大
方差贡献
率/%
年水量c10.30 3.3 102.6 293.5 29.3c20.11 9.4 87.0 167.6 17.7
c30.05 19.8 59.2 79.8 7.7
Res45.2年沙量c10.32 3.2 4.5 13.0 33.6c20.13 7.6 2.7 5.9 12.6
c30.08 12.9 2.2 3.4 7.1
Res46.7由短变长,不同分量的最大振幅及平均振幅均呈现出频率越高(或周期越短)振幅越大的特点,波
动能量大小为c
1>c2>c3,这与图2、3分析结论
基本吻合。
②方差贡献代表了各分量对整体时间序列波动趋势的影响程度。
花园口站年水量和年沙量各IMF分量方差贡献的大小为R
es>c1>c2>c3,表明近60年来年水量和年沙量的整体变化趋
势是由R
es
分量控制,而对整个时段内的波动变化
趋势,c
1为最重要分量,c
3
影响作用最小,这亦与
图2、3分析结论基本吻合。
4 讨论
天然情况下,泥沙是依靠水流运动输送,径流与泥沙具有天然的相关性,两者并非完全独立的两个随机变量,因而年沙量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年水量的波动周期和结构特征。
降水的波动是影响径流及泥沙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降水的波动周期受到全球和区域物理、气候系统变化的控制和影响。
因此,年水量和年沙量波动的准3年、准8年周期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准3.5年、准4~8年周期一致,而年水量和年沙量波动的准10~12年、准20~22等周期可能与海气相互作用和太阳黑子变化等周期性现象有关[8]。
径流与泥沙的运动规律受气象、下垫面特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性,各分量的波动周期大体一致,但各自波动趋势并非完全
一致。
中短周期的波动(c
1、c
2
分量)特性体现出
较强的水沙同步性,而长周期的波动(c
3
分量)特性表现为较强的水沙对立性。
随着大型水库调度
运用和人类活动影响程度的加剧,水沙波动特征保持其周期无明显变化,但波动变幅与天然情况下相比有明显不同,中短周期的波幅随大型水库不同运用方式的改变而逐渐减小,长周期的波幅随大型水库不同运用方式的改变而逐渐增大。
包括人类活动影响在内的各种因素对黄河下游水沙变化特性的影响机制仍需进一步探讨。
5 结语
采用EMD及HHT方法对1952~2009年的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年水量和年沙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站年水量和年沙量变化过程具有复杂的多时间尺度特性,可分解为3个具有不同波动周期的振荡分量和1个趋势分量,表明年水量和年沙量序列存在准3年、准10年和准20年的近似波动周期成分,且近60来年水量和年沙量整体呈减少的趋势;IMF分量从第一分量到第三分量的中心频率总体表现由高到低的变化特点,而平均周期由短变长,振幅也呈现频率越高(或周期越短)振幅越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少文,丁晶,廖杰,等.基于小波的黄河上游天然年径流变化特性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
版),2004,36(5):32-37.
[2] Huang N E,Shen Z,Long R S,et al.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and the Hilbert Spectrum
for Nonlinear and Non-stationary Time Series Anal-
ysis[J].Proc.R.Soc.Lond.A,1998,454(1971):
903-995.
[3] Huang E N,Shen Z,Long S R.A New View ofNonlinear Water Waves:the Hilbert Spectrum[J].
Ann Rev Fluid Mech,1999,31:417-457.
[4] 李兴燕,丁志宏.汾河天然年径流量波动特征多时间尺度分析的EMD方法[J].水电能源科学,2008,
26(1):30-32.
[5] 邵骏,袁鹏,张文江,等.基于HHT变换的雅鲁藏布江径流多时间尺度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09,27
(5):8-10,227.
[6] 欧阳慧,邵骏,李秀峰.大朝山电站入库径流变化及预测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0,28(7):6-8,46.[7] Flandrin P,Rilling G,Goncalves G.Empirical ModeDecomposition as a Filter Bank[J].IEEE Signal Pro-
cessing Letters,2004,11(2):112-114.
[8]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长江黄河源区水文和气象序列周期变化分析[J].中国沙漠,2005,25(3):351-355.
(下转第36页)
·
1
1
·
3 结语
a.三维变形体离散元法可通过引入各种材料非线性、接触非线性本构关系,实现结构体系的大变形力学行为的仿真分析,
在模拟混凝土坝体与坝基耦合系统的稳定分析及破坏仿真方面优势突出。
b.
以天花板拱坝为例,采用三维可变形离散元程序,
建立了能充分反映两岸坝肩各潜在滑动岩块的错动、滑移及整体失稳过程的非线性动态数值分析模型,
提出了判断拱坝系统由局部受损的最大设计工作状态到整体失效溃决的极限承载状态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工程指标和抗震安全评价方法。
结果表明,该拱坝在设计地震(PGA=0.143g)作用下达到最大设计工作状态、极限承载状态的抗震超载安全度分别为3.7、5.6。
参考文献:
[1] 林皋.
混凝土大坝抗震安全评价的发展趋向[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26(1):1-
12.[2] 涂劲,
陈厚群,张伯艳.小湾拱坝在不同概率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安全性研究[J].水利学报,2006,37(3):278-
285.[3] 张楚汉.
论岩石、混凝土离散-接触-断裂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2):217-235.[4] 侯艳丽.
砼坝—地基破坏的离散元方法与断裂力学的耦合模型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5.[5] Zhang
Chuhan,Pekau O A,Jin Feng,et al.Applica-tion of Distinct Element Method in Dynamic Analy-sis of High Rock Slopes and Blocky Structures[J].Soil Dynamics and Earthquake Engineering,1997,16(6):385-
394.[6] Pekau O A,Cui Yuzhu.Failure Analy
sis of FracturedDams during Earthquakes by DEM[J].EngineeringStructures,2004,26(10):1 483-1
502.[7] Cundall P A.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
sis of Ac-celeration in Rock Slopes[D].London:University ofLondon Imperi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71.[8] ITASCA Consulting Group
Inc..Three-dimensionalDistinct Element Code,Version 3.0User’s Manual[Z].USA:ITASCA Consulting Group Inc.,2003.[9] 张冲,
金峰,徐艳杰.拱坝-坝肩整体动力稳定分析方法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7,26(2):27-
31,36.Analy
sis of Seismic Disaster Failure Mechanism andDam Break Simulation of Hig
h Arch DamZHANG Jingkui,ZHANG Liaoj
un(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Abstract:Taking Tianhuaban high arch dam in domestic meizoseismal region for an example,a nonlinear numerical a-nalysis model of damage and failure process of dam-foundation system is built by using 3Ddeformable distinct elementmethod(3DEC)and its secondary development functions,which is accord with the actual workability
state of arch dam.Dam foundation reservoir coupling effect,nonlinear contact influence of opening and closing of dam seam surfaces and a-butment jointed rock structural planes during strong earthquake,and radiation damping of far field energy dissipation areconsidered in the analysis model.And operable engineering index and safety assessment methods are proposed to judgearch dam system disaster process from local damage to ultimate failure.The instanc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method i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Key
words:high arch dam;complex foundation;disaster mechanism;dam break simulation;aseismic safety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櫀
evaluation(上接第11页)
Multip
le Time-scale Characteristic of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in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in Recent
60YearsREN Jian1,SHI Hongling
2
(1.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48,China;2.International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 on Erosion and Sedimentation,Beijing
100048,China)Abstract:Taking
Huayuankou Station in low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for an example,based on the data of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from 1952to 2009,the methods of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and 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multiple time-scale characteristic of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series.Andthe reasons and influence factors for the variation of each fluctuation comp
onent are discussed.Then oscillation and trend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fluctuation periods are obtained.Finally,multiple time-scale structure of the variation of annualrunoff and sediment is revealed,and the variation of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is caused by
the periodic oscillations of 3-years.Key words: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Hilbert-Huang transform;multiple time-scale;annual runoff;annualsediment;Huay
uankou Station·
63·水 电 能 源 科 学 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