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绪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16
+ (3)中医学融合来自印度、 波斯等国外医学知识, 成为当时世界医学中心。 世界上最早由国家制定 颁布的官方药典《新修 本草》问世。
17
• 西晋医家皇甫谧(公元215~282) 《针灸甲乙经》12卷,128篇。
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专书 包括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针刺手法、刺
禁、腧穴主治等。 书中经过考查确定了当时的腧穴总数和穴位349个
11
+ 秦汉时期
+ 著名的医家 扁鹊 (秦越人)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
论述了脏腑、经络、脉学、针 法 分析了病例。 + 补充了《内经》的不足。
12
秦汉时期
+ 《神农本草经》全书收载365味中药,按 功效特点分成上、中、下三品,所录药物 功效的记载,屡经检验,大多准确可信。 书中提出寒凉温热、酸苦甘辛咸等性味学 说,确立了中药理论的基础。该书的问世, 使中药学科进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
+ 宋末 宋慈的《洗冤集录》 一书,达到了古代法医学 的顶峰。
+ 宋朝出现了官办药局的配 方规范《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
23
• 王惟一(公元1026年)
设计铸造铜人精细刻制了 十二经脉和354个穴位。 作为针灸教学和考试医师 之用。
考试官将铜人穴位注水, 外用蜡封。受试者如取穴 正确,可针进水出。
研究人体病理生理的变化 祥于结构 略于机能
5
东 方 医 学
东西方医学之差异
西 方 医 学
“经验和 直觉”; 模糊的 整体; 中医学 取类比象
认知方法
“实证加 推理”; 清晰的 局部; 西医学 实体解剖
中医学采用 宏观形象 以辨证论治
为核心

绪论中医基础理论PPT实用版课件

绪论中医基础理论PPT实用版课件
9
理论特色
• 融会了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哲学概念,以临 床实践为基础,吸收了古代自然、社会、生物、心理等多 学科的重要成就,从整体、联系、运动的观念出发综合地 研究人体的生命活动及病理变化
• 重视自然、社会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在其理论形成之 初,就确定了“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的整体医学模式雏形
• 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 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 的辨证论治原则,为中医临床医 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学辩证论治理 论体系的基础,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 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 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为中医临床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上 工治未病”,“方书之祖”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延续和目的
等 广义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创造的中医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体表、组织、官窍有病,也可影响脏腑; 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 “燧人氏始钻木取火,炮生而熟,令人无腹 天然中药及自然疗法具有毒副作用小、医疗成本低、易应用于基本卫生保健的突出优势
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组合在一起,即构成了证候; 反映了某一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
• 论述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的病源和症状
28
孙思邈
而辨病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
中药产业的现代化进程迅速,一批优秀中成药企业是强化中医药文化宣传的成功范例
• 唐代,著《备急千金要方》和《 弘扬中医药文化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医学家们在前代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大胆创新,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在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的学术争鸣中,中医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经典中医著作
《黄帝内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等经典 著作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现代中医发展
现代中医在继承传统理论 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与现代医学相互借鉴融 合。
中医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 整体,各个部分相互关联 ,需从整体角度考虑疾病 的治疗。
辨证施治
精神调养
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修身养性
通过修养身心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良好的作息习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治疗手段
中医治疗以中药、针灸等非手中医强调正气与邪气的平衡, 西医强调病因与病理机制的研
究。
CHAPTER 02
中医学的基本理念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两面,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 互制约。阳代表积极、向上、运动,阴代表消极、向下、静 止。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也受阴阳平衡或失调的影响。
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 录
•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 中医学的基本理念 • 中医诊断方法 • 中医治法 • 中医预防与保健
CHAPTER 01
中医基础理论概述
中医的历史与发展
01
02
03
起源与早期发展
中医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医 疗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 的理论体系。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路线和功能。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 道,与脏腑器官相连,具有联络全身各部,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

04 持之以恒
养生保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 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05
中医基础理论对疾病的认识
疾病的概念与分类
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因正邪相争而导致的功能失调、形态结构 损伤和物质代谢异常等生命活动的异常。
疾病的分类
中医将疾病分为外感疾病和内伤疾病两大类,其中外感疾病主要是指由外邪 侵袭机体引起的疾病,内伤疾病则是由内因所致的疾病。
药物治疗
利用中药材,根据疾病的性质和部位,采用不同的药物组合和剂量,进行对 症治疗。
非药物治疗
采用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 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用中医基础治疗方法介绍
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改 善人体的生理功能,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推拿疗法
气血津液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 的基本物质和功能,气血运行不畅 会导致疾病。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1 2
古典医籍
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源于《黄帝内经》、《难经 》、《伤寒杂病论》等古典医籍。
历代医家
历代医家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 发展,形成了众多流派和学说。
3
现代发展
现代中医学者对中医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 ,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观点。
要点三
强调病因、病理
中医对病因、病理的认识非常深刻, 认为不同病因作用于人体会产生不同 的病理变化,因此,中医在诊断和治 疗时特别注重辨证施治。
疾病的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中医认为预防是治疗疾病的首要任务,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等,即在疾病未 发生或发生早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3、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明代.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 4、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 、
疾病的科学。
特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 的思维方法、自然科学为主体、人文社会科学相
交融 (一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二)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的特性 (三)中医学受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四)多学科交叉渗透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4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二)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
藏象学说
精气血津液神学说
经络学说
(三)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
病因
发病
病机
防治原则
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
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及关系: 病—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邪气抗争而
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 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包括病因、病理演变规 律、临床症状体征等
症—临床症状体征的总称。疾病的外在表现。
被誉为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三 大奇书 之一(另外两部为《易经》与《道德 经》)
《黄帝内经》成编于春秋战国到两 汉期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 论专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 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成为中国医药 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内容涉 及医学、天文学、历算学、生物学、 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 哲学、历史等,《黄帝内经》是第 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课件-PPT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课件-PPT
的个体,“完整”
一词的数学概念是不可分的意思。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指机体自身 的完整性和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一体,形神一体 (1)组织结构——不可分割。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经络内联 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构成了心肺脾肝肾五大生理 功能系统。
2.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 (1)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天人相应” ❖ ①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存。 ❖ ②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 ③ 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 ④ 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 调查资科表明:哈尔滨出生的足月婴儿身高比昆明出生 的足月婴儿要高18.31至15.30厘米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正、邪的含义
正:正气,指人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及其 抗病和康复能力。包括脏腑、经络、精气血津 液及其所产生的维护人体健康的能力。用阴阳 来区分其属性,可分阳气和阴精两部分。
邪:邪气,泛指各种致病因素。也有 阴阳之分:
❖ 如 六淫 寒湿——阴邪 风、暑、火——阳邪
❖ (2)说明病理变化的总纲
存,不可分离。

(4)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 体表组织器官与内脏的病变相互影响 ❖ 脏腑之间的病变相互影响 ❖ 形神病变相互影响
(5)诊断方面——为临床上从外测内提供 了依据。 《内经 》:“视其外应以知其内 脏,则知所病矣。” 朱丹溪曰:“欲知其内, 当以观乎外”。
(6)治疗方面——局部病变从整体治疗, 如《灵枢.终始》说:“病在上者,下取之, 病在下者,高取之”。
❖ (2)、证:证候,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 段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疾病的原因、疾病的性质、 疾病的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如:风寒表实证,

绪论中医基础理论徐财神课件

绪论中医基础理论徐财神课件

简便廉验
中医学的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成本相对较低,适 合基层医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
文化传承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深厚的 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传承 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中西医结合的实践与展望
实践经验
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中药与西 药的联合应用、针灸与西医手术的结合等,为患者提供了 更多的治疗选择。
05
中医学的未来发展
中医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机遇与挑 战
机遇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医学逐渐受到 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为中医学的 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挑战
全球化也带来了文化交流的挑战,中 医学需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 差异,同时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和有效性。
中医学的创新与发展方向
创新
中医学应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和医 学成果,不断创新和发展,提高中医学的诊疗水平和科学性。
04
中医学的特色与优势
中医学的特色
01
02
03
04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强调从整体的角度看待疾病和 健康问题。
中医学通过望、闻、问、切等 多种手段收集病情信息,进行
综合分析,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预防为主
经验积累
中医学注重预防保健,强调“ 治未病”,提倡通过调理饮食、 运动等方式增强体质,预防疾 病。
总结词
脏腑经络理论是中医学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认识体系,它认为人体内部各个脏腑器官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制约 的关系。
详细描述
脏腑经络理论认为,人体内部各个脏腑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相互联系的经络,这些脏腑器官的协调工作是维 持人体健康的基础。同时,经络也是疾病传变的途径,通过针灸、按摩等中医疗法可以调节经络,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2024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2024年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脏腑经络学说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 价值,医生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 体征等来判断病变脏腑和经络。
脏腑经络学说还可指导临床治疗,医 生可根据病变脏腑和经络的特点制定 相应的治疗方案,如针灸、推拿、中 药等。
2024/2/2
17
04
病因病机理论
2024/2/2
18
外感六淫致病因素及特点
综合化
中医正在与西医相互融合,形 成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 ,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
务。
7
02
阴阳五行理论
2024/2/2
8
阴阳概念及其关系
阴阳定义
阴指事物的阴暗、寒冷、 静止、内敛等属性;阳指 事物的明亮、温暖、活动 、外放等属性。
2024/2/2
阴阳关系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 变化的根本动力。
闻诊方法介绍
听声音
听病人语言、呼吸、咳嗽等声音 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以
分辨病邪性质和脏腑虚实。
2024/2/2
嗅气味
嗅病人身体、口气、分泌物、排泄 物等气味,以了解脏腑气血盛衰和 病邪性质。
注意事项
要在安静环境下进行,避免噪音干 扰;要结合望诊和问诊,综合分析 判断。
25
问诊策略与技巧
问寒热
2024/2/2
运动调理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 太极拳、八段锦等,注重调息 、调身、调心。
精神调理
保持心情愉悦、精神宁静,避 免过度情绪波动。
12
03
脏腑经络学说
2024/2/2
13
脏腑功能特点与分类
脏腑功能特点
脏腑是人体内脏的总称,包括五脏和六腑。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指胆 、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主要功能是受盛和传化水谷。

中医基础理论ppt

中医基础理论ppt
早期发展
自清代至近现代,中医理论逐渐与现代科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特色。
现代化发展
脏腑经络
中医将人体分为脏腑和经络两大系统,脏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
阴阳五行
中医基础理论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认为人体由阴阳五行所构成,相互制约、平衡。
气血津液
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经络活动的基础。
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和力度,避免过于用力或使用不适当的手法。同时,治疗前应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史,避免因推拿导致病情加重。
要点三Leabharlann 操作步骤饮食疗法是通过选择适当的食材,根据中医理论进行搭配和烹饪,以达到调理身体功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适应症
饮食疗法主要用于调理身体功能、预防疾病和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从现代医学角度解析中医的生理病理理论,深入理解中医治病的原理。
生理病理
现代医学对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
03
临床决策
为医生提供临床决策支持,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现代医学实践
01
综合治疗
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综合治疗,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02
预防保健
通过中医养生保健理论,指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疾病。
加强中医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
中医基础理论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传承创新
加强中医标准化的研究与建设,促进中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标准化建设
促进中西医结合、交叉融合,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
交叉融合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2023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ppt课件
ppt课件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张子和
ppt课件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李杲(字明之,号
东垣老人)倡“内伤脾 胃,百病由生”,治疗 以调理脾胃为主 —补土派(脾胃学派) 李东垣
ppt课件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朱震亨(字彦修,后
人尊为朱丹溪),“郁
症”“百病多因痰作
祟”,倡“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善用滋阴
降火治疗杂病
—养阴派
ppt课件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㈠整体观念 ㈡辨证论治
ppt课件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㈠整体观念
⒈概念: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各个 部分之间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事物与事物 之间亦密切联系,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的有机 整体。
ppt课件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⒉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 人体的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 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 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 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 条件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医疗实践中,必 须注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 境之间的统一性和联系性。
ppt课件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二、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五脏、六腑、形体、官窍、气血津液
三、中医对疾病的认知
病因、发病、病机
四、中医养生和治病原则
ppt课件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教学回顾
㈠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㈡熟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及其有重要影响的医家和论著 ㈢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㈣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理论绪论课件-PPT课件

中医基理论绪论课件-PPT课件

• 中医药的辉煌成绩引起了国际 医学界的重视,从20世纪70年 代,以后数度出现了国际性 “中医热”、“针灸热”、 “中药热”,法国和其他欧洲 国家先后成立了“国际针灸学 会”、“国际耳针协会”、日 本的针灸师达10余万人,目前 世界上已有近三分之一人接受 过中医中药、针灸、气功、按 摩的治疗。
第二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到1992年全国已有中医院2187所,病床182728 张,中医技术人员362612人,中医药大学30所。
• 1956年开始,全国各地普遍开办西医离职学习 中医班,培养了一大批中西医结合的骨干,对 中医理论的“肾”、“肝”、“脾”、“阴虚 证”、“阳虚证”、“血瘀证”、“脉诊”、 “经络”、“气功”的研究和对急性阑尾炎, 急性肠梗阻、急性胰腺炎、胆道蛔虫症、乙脑、 肝炎、慢性肾炎、冠心病的治疗都取得了可喜 的成就。
《伤寒论》(外感病)
《金匮要略》(内伤病) 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书。“第一部临床专著”、 “方书之祖” 4.《神农本草经》 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记载365种 , 提出最原始的药物分类方法:三品分类法(上、中、下)
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晋.皇甫 謐《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 专著。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二者的关系: 辨证是论治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结 果和目的,论治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辨证论治的体现
• 同病异治:由于在
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 病理变化不同,即证 不相同,根据辨证论 治的原则,治法也不 同。
异病同治:在不同的
疾病中,出现相同的或 相近的病理变化,即出 现相同或相似的证。根 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治 法也相同。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八岁,小的约两岁。这两个小女
孩被送到米德纳波尔的孤儿院去抚养 ,还给她们取了名字, 大的叫卡玛拉,小的叫阿玛拉。到了第二年阿玛拉死了,而
卡玛拉一直活到 1929年。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狼孩"一事。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启发
如果狼孩在出生时不属于先天缺陷,则这
一事例说明:人类的知识与才能不是天赋的,
精选ppt课件最新
10
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 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 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 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 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这就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人类社会环境 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精选ppt课件最新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除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起到过重要作用外,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 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矿物学、 植物学、军事学、数学以及酿酒技术、冶炼 技术等,都曾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 展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气象学知识促进 了六淫病因学说的产生,兵法知识奠基了治 病原则与方法的形成,对四时物候变化的认 识促成了“天人相应”思想的建立等等。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包括理、法、方、药 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 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 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 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 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 展规律的学科。人不仅具有自然物质(生 物)的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 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 引起一系列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问题。 社会环境的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 件的变化,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常产生较大 影响。因而中医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 性。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中医基础理论绪论ppt课件

15
ppt课件.
一 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一)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二)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三)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四)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1)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性
(2)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双重性
(3)东方传统文化的综合性
(4)科学、仁术和技艺的融合性
16
ppt课件.
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 2.扁鹊《难经》 3.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伤寒论》(外感病)
《金匮要略》(内伤病) 创立了辨证论治的诊治理论 4.《神农本草经》--为中药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18
ppt课件.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1.魏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晋·王叔和《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
&.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吴又可《温疫论》 ---- “戾气说” 清·叶天士《温热论》 —“卫气营血辨证”
吴鞠通《温病条辨》 —“三焦辨证” 薛生白《湿热条辨》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改正解剖错误、发展瘀血理论
3
ppt课件.
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国医药学有 着辉煌的历史,16世纪之前一直 遥居世界医学之先,创造了许多 世界之最。
4
ppt课件.
华佗在东汉末年,约公元2~3世纪就 发明了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并成功 进行腹部肿瘤和胃肠吻合术,而西方 医学在19世纪40年代才使用乙醚全身 麻醉,外科手术则更晚,比华佗足足 晚了1600余年。
感 受很深,我觉得中医真的是博大精深,我要好好看 中医方面的书,多了解中医。”
12
ppt课件.
我国当代的科学泰斗钱学 森先生,20多年之前曾说过: 中医的合理内核一旦被揭破, 整个现代科学都要改写。虽然 改写的时代远未到来,可是, 从中却透出了一线亮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 然 环 境

五脏一体观 形神一体观
社 会 环

五脏一体观
• 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 整统一的
• 五脏(心、肝、脾、肺、肾) •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 形体(筋、脉、肉、皮、骨) • 官窍(目、舌、口、鼻、耳、前阴、后阴)
五脏六腑 奇恒之腑
肝心脾肺肾
胆、胃、小肠、大肠、 膀胱、三焦
经 络
形体 官窍
十二经脉及其附属结构、奇经八脉
筋、脉、肉、皮、骨
目、舌、口、鼻、耳、前阴、后阴
心肺


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
肝肾
•精 •气 •血 • 津液

人体生理系统简表
• 心系统:心—小肠—脉—舌—手少阴心经—手 太阳小肠经(循环系统、精神)
• 肝系统:肝— 胆 —筋—目—足厥阴肝经—足 少阳胆经(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系统:脾— 胃 —肉—口—足太阴脾经—足 阳明胃经(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
• 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手太阴肺经—手 阳明大肠经(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 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足少阴肾 经—足太阳膀胱经 (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
辨证论治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与环境有密切的联系
中医学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人是有机的整体
天人相应
辨证论治
根据四诊所得确定证候
根据证候确定治疗原则
(一)整体观念
1、含义 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
即事物是一个整体,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是互相 联系不可分割的,事物和事物之间也有密切的 联系。
重视人的整体性,全面认识和处理医学问题的 思想方法,就称整体观念。
(3)治疗上的整体性
强调在整体层次上对病变部分进行调节 —治内愈外。如泻心火治疗口舌生疮。 —下病上取。如灸百会治疗小儿腹泻。 —上病下取。如刺照海、列缺治咽喉病。
二、辨证论治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
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 征—体征 证—是指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
举例
• 感冒: • 望:初期无明显异常,舌尖红,苔薄黄 • 闻:声音异常 • 问:发热、鼻塞、流涕、咽痛、头痛 • 切:脉浮数 • 辨证:风热犯表证 • 论治: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感冒
• 病因 外感 • 部位 在表 • 病情性质 个人体质状态 • 邪正状态 实证、虚证、虚实夹杂 • 总结:风寒束表,风热犯表等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同病异治:由于在疾病 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 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 治法也不同。
异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 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 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 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 的原则,治法也相同。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都是认识疾病的思维过程。 分别是对证候和对疾病的辨析。 区别在于一为确立证候,一为确定诊断。
泌尿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






舌 脉
膀胱
小肠


肺 大肠 皮 鼻
脾 胃


2.人体的整体性——两大方面 (1)人体自身的整体性 结构上的整体性——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生理功能上的整体性——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脾胃、肝胆) (2)人与环境的整体(自然、 社会) 自然——天人一体(四季对人的影响) 社会——社会关系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
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 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中医对正常人体的认识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 中医养生和诊疗疾病的原则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
闻诊
问诊
• 十问歌 •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
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 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 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 (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 月经史、过敏史、家族史)
切诊
• 触诊(局部与整体) • 切脉(寸口脉及其他)
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内容 • 中医学的主要特点: a整体观念 b辨证论治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括①疾病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等)、②疾 病的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③疾 病的性质(如寒、热等)和④邪正关系(如虚、实等), 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该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
望诊(局部与整体)
• 面色 • 形态 • 舌诊
• 闻声音 • 闻气味 a口气 b身上气味 c粪便气味
3、意义
(1)病理上的整体性——相互影响(形 神之间、脏腑之间、内外之间等)
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生理机能失调在局部 的反映;
腰痛病(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 脾胃病(消化系统疾病对其他脏腑的影响) 肺病(呼吸系统疾病在上胸段的表现)
(2)诊断上的整体性
整体的病变也多通过局部反映出来,故才 有舌诊、脉诊——整体观念的直接体现
症、病、证










• 疾病当前阶段多方面病理本质的概括





疾病
证:表现为一组症状、体征(证候)的一种个体对致病
动因作出反应所处的状态。简称个体反应状态。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
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