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务管理中对新会计制度谨慎性原则运用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财务管理中对新会计制度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摘要】谨慎性原则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对具体会计核算行为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一些公司在会计核算中滥用谨慎性原则,造成企业会计报表不真实,影响了债权人的投资决策。例如,会计计提体现的本是谨慎性原则,然而在上市公司里,由于计提比例和方法由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来确定,在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却变成了随意性,甚至演变成了部分上市公司调节利润韵手段。各上市公司出于自身的考虑,确定的比例也各不相同,随意性较强,其对损益的影响可想而知。增强对谨慎性原则的可操作性、可监督性,防止执行过程中的扭曲行为已刻不容缓。本文基于新《企业会计制度》就财务管理过程中谨慎性原则的应用问题做以分析。

【关键词】财务管理新会计制度谨慎性原则

一、关于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主要关心的是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资产减值准备制度正是适应该需求而产生的。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新《企业会计制度》在原来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跌价准备等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这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其出发点就在于要求企业将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价值损耗,予以充分考虑并计入相关费用,以确保企业的资产更加真实、有效,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稳妥可靠,确保投资者的长远利益得到很好的保障。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角度看,这种处理方式可有效防止企业利用历史成本来掩饰利润背后巨额亏损,实现资本保全,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二、关于借款费用的资本化

《国际会计准则》中关于借款费用及其资本化的相关规定,与我国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有些差异,尤其是在允许资本化的借款费用的范围上,我国比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要窄。我国《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对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的范围限制较多,规定只有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且在符合规定的情况下,才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的成本。在固定资产的购置或者建造过程中,如果购建活动发生了非常中断,并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含3个月),则中断期间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应当暂停资本化,将其计人当期损益,直至购建活动重新开始。这样就把资本化范围以外的其他借款费用计人当期损益,可以更恰当地说明企业的当期现金流量,促进企业加强当期的经济核算,避免短期行为,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这种规定是根据我国较为特殊的经济状况而作出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公司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企图通过将大量的借款费用计入资产,虚增企业

资产价值以及企业的盈利水平,从而达到粉饰财务报表的目的。

三、或有事项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或有事项是企业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形成的,具有不确定性,其结果只能由未来发生的事项确定,且影响未来事项的不确定因素不一定是企业自身能控制的,因此,其结果对企业将产生的是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现在都是无法肯定的。从稳健的角度考虑,企业的或有资产一般不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但若或有资产很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资产应披露的内容,通常是披露其形成原因、预期对企业产生的财务影响等,并且企业应特别注意不能让会计信息使用者误以为所披露的或有资产肯定会实现。企业的或有负债披露的基本原则是,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一般不予披露,但对某些经常发生或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的或有负债即

使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极小,也应予以披露,以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足够充分和详细的信息。对或有事项的处理作这样的要求,遵循了谨慎性原则,同时也能让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全貌,掌握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状况,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谨慎性原则在财务管理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注意谨慎性原则的适度运用。任何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在会计实务中的贯彻和运用都离不开会计行为的主体———会计人员。鉴于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可选择

性”的范围日益扩大,如何保证会计人员在应用谨慎性原则时把握好一个“度”是一个关键问题。过度谨慎或不够谨慎都会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不到准确揭示,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决策等方面受到误导。因而需寻找一个应用谨慎性原则的平衡点,以使谨慎性原则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将其缺陷约束在最小的范围内。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讲究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能够准确把握谨慎性原则的实质,力求客观和公正,避免主观随意性,对会计交易或事项做出谨慎性的处理。

2.充分发挥独立审计的外部监督作用,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

虽然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规定得更加规范,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难避免主观随意性。因此,为防止企业基于自身利益,以运用谨慎性原则为借口随意变更会计核算方法,高估损失,低估收入,虚列成本费用,歪曲真实的经营成果,把谨慎性原则当作成本、利润的调节器,就需要加强以独立审汁为核心的外部监督体系,同时强化企业内在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优化会计行为,从而确保会计信息的公允性和谨慎性原则的正确运用。

3.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进行充分披露。

谨慎性原则作为一种原则性规定,是较为抽象的,并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对这一原则的确存在着可能对它进行随意滥用的潜在危险。凡是与谨慎性原则运用有关的、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

对目前和未来理性判断的信息都应在财务报告中作全面披露,包括影响金额、会计事项的本来情况以及会计人员的处理方法等,以便信息的使用者明确事实、独立判断。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应认识到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仅是会计中对风险加以防范和管理的一个环节,它相对于经济业务而言具有滞后性,所以不要过分信赖谨慎性原则运用的潜力而忽视企业管理的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