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文化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的文化使命
文化涵盖了语文,语文就是一种文化。文化是语文的背景和土壤;语文植根于文化,在文化的大环境中生长。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不仅是单纯的职业活动,而且负有重要的文化使命。
一、语文教学有发掘文化内涵的使命
语文教育是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意蕴的母语教育,而文化意蕴是由语言文字来承载的、表达的。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语言的工具意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会文字中包含的代代相传的历史文化内涵。要领会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必须先敲破语言这个外壳。有的文本语言,其所传达的意蕴比较显明。有的文章,文化内涵丰富,学生读上几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有的文章,文化内涵幽深,学生细细读来,也不知其中真味。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找到发掘文章内涵的正确途径。如必修二《兰亭集序》首段仅百字,而其内容则涉及古代民俗文化(修禊事也)、士人文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山水文化(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宴饮文化(流觞曲水)、诗酒文化(一觞一咏)等内容,每一种文化都有深远的历史和厚重的积淀,学生若要全面理解就离不开教师的讲解与引导。
二、语文教学有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育必然要与民族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传承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必然任务。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让青少年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会因阅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学习树立心怀天下的广阔胸怀,会因阅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受到忧国忧民精神的感染,会因读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学到做人做事的基本原则,会因读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而崇尚有气节的人生,会因读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想到人生在世应当勤奋上进奋斗不息,……如此等等,无不于学生高尚情怀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树立益处良多。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精华,那就是在语文教育的终极目的靠近。
我们的诸子百家、诗经楚辞、二十四史、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无不是先贤思想智慧的结晶,亦是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明证,更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精粹传承下去,乃是语文教师的使命和荣幸。
三、语文教学有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使命
在全球一体化加剧的今天,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交融是必然趋势。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呢?我们应该尊重
对方文化,承认其合理性,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之,理解对方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差异,学会将母语文化融入对方文化中,将对方文化融入母语文化中。
语文教学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外国名着名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理解其原有内涵,更要引导学生寻找中外文化的契合点,寻找人类共通的文化情结,实现语文教学中文化融合的目标。例如必修四有一篇法国思想家蒙田的散文《热爱生命》,其中写道:“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文章所表达的珍惜时间、热爱生命的思想并非西方独有,比如中国诗人食指作有同题的诗歌,其中写道:“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而在汪国真的同题诗歌则如是写:“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然后让他们先谈谈三篇文章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再让他们思考讨论三者所反映出的人类精神层面的共性是什么。这样做,既是语文知识的拓展,也将促进不同文化在学生内心的和谐与融合,从而逐渐培养其博大的跨文化胸怀。
四、语文教学有培养学生文化创新意识的使命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文化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语文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文化的意识。
例如李密的《陈情表》一文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孝道。为了让学生对古代孝道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我给他们讲读了《孝经》中的部分段落,简述了《二十四孝图》的内容,又指导他们课后阅读鲁迅的《我们怎样做父亲》,然后让他们思考:什么是传统的孝道文化?它有哪些好的方面,哪些不好的方面?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尽孝?我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成演讲稿,专门用一节课的时间来开展孝道文化的主题演讲。这样做,既让学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也让他们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即在领会实质,继承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
又如鲁迅的《拿来主义》一文,开头两段写送古董到欧洲展览、大师们捧着画到欧洲展览、梅兰花要到苏联去催进象征主义,作者对旧中国奉行的“送去主义”进行了辛辣的嘲讽,然后针锋相对提出“拿来主义”。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提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鲁迅所批判的“送去主义”的本质是什么?(2)“送去”是否一定不好?为什么?(3)今天,我们应该如何“送去”?
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与时俱进、辩证
地看问题的方法。
结语:语文脱离不了文化,语文教学负有重大的文化使命,这是对语文教学目标的一个应有的认识,身为语文教育人的我们,任重而道远,肩责而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