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法学

论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选题背景:

人类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经济的同时,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酸雨、臭氧层空洞、公害事件频发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使得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给地球以及人类自身造成的灾难。“自从八大公害事件”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加强了环境保护工作,从传统的行政手段管理为主发展到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当然环境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法律,各国都建立了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以解决严重的环境问题,从实践效果来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各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推动了各国环境的全面保护。

在国内,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是环境状况的日益恶化:大气污染严重、沙尘暴频发,沙化土地和沙漠面积不断扩大,江河断流等等。环境纠纷事件不断增多,但是,我国现行的环境救济法律制度没有对环境公益的保护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反而还对原告的资格进行了限制,环境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时的司法救济基本为空白。鉴于环境问题的严峻已经环境公益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打破传统的环境保护模式、借助全社会的力量,以加大对我国环境公共利益的保护成为一种必然。

“没有原告就没有法官”,环境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是进行环境公益诉讼的前提,也是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前提,没有适格的原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就无从提起。原告资格的认定是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前提,有鉴于此,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对原告资格的研究必将对整个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研究起到极大地推动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分析

(一)环境公益诉讼的内涵

(二)环境公益诉讼的类型

(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

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法理分析

(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成立要件

(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适格原告

三、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一)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立法不足

(二)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制度完善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的研究总结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试图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制度,特别是法律上的突破。

技术路线:

1.通过阅读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专著,对民事公益诉讼概况作出整体了解;

2.进一步搜集和查阅关于民事诉讼公益原告资格在立法中地位问题的基本理论;

3.分析我国相关立法,深入评析我国环境民事公益原告资格现状,从而提出立法建议,以完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在我国立法中的规定。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11月26-30日前,与指导老师面谈确定正式选题。

2.12月10日前,撰写好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上交开题论证小组。

3.12月25日前,参加本系组织的论文开题论证会。

4.2011年1月10日前,初期检查。检查内容为:选题、指导教师、任务书、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开题论证结果等。

5.2011年2月10日,交初稿给指导教师。

6.2月30日,交二稿给指导教师。

7.3月10日前,中期检查。检查内容为:工作过程记录卡、纪律情况、翻译文章的原文来源、学生的过程记录卡、指导教师的工作指导卡。

8.3月30日,把装订好的毕业论文与过程材料终稿交给指导教师。

9.4月9、10日,第一轮答辩。

10.4月23、24日,第二轮答辩。

11.4月25日-5月8日,后期检查。检查内容为:答辩过程、成绩评判、各类评语表、答辩记录表等。

12.5月15日,根据学院毕业论文装订要求,把装订好的毕业论文与过程材料以班级为单位交学院教务办。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3] 梁慧星:《关于公益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齐树洁、林建文:《环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 朴光洙、刘定慧、马品懿:《环境法与环境执法》,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 [日]原田尚彦:《环境法》,于敏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8] 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 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0] [奥]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11] [美]伯纳德.施瓦茨:《行政法》,群众出版社,1986年版。

[12] 吴汉东:《司法研究创刊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 别涛:《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4] 徐祥民,陈书全等:《中国环境与资源法的产生与发展》,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 邵道萍:《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载《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6] 卫国平:《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载《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7] 高美艳:《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载《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2期。

[18] 刘明明:《论中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缺失与构建》,载《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9] 解安宁,姚硕珉:《构建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法学探讨》,载《法制与经济》,2009年第2期。

[20] Anne Peripierre. Environmental Law in Swizerland,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1999.

[21]Ellen Margrethe Basse. Environmental Law in Denmark ,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