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超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诱导效应的比较
(1)在同一族元素,由上到下原子序数增加,电负性减小,电 子受核的约束减小,电子的活动性、可极化性增加,动态诱导效 应增强。如:
Id : —I > —Br > —Cl > —F —TeR > —SeR > —SR > —OR
(2)在同一周期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的电负性 增大,对电子的约束性增大,因此极化性变小,故动态诱 导效应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降低。
[如]氯乙烯,当氯原子的p轨道的对称轴与π键中的p 轨道对称轴平行时,电子发生离域。
H C
H
..
Cl C
H
C
C
Cl
[问题] 羧酸具有酸性,苯酚与醇明显不同,苯胺比脂 肪胺碱性弱,酰胺碱性更弱?
O RC
OH
O RC
NH2
NH2
OH
3.超共轭体系
发生在重键和单键之间,如有些σ键和π键、σ 键和p轨道、甚至σ键和σ键之间也显示出一定程度 的离域现象,这种效应称为超共轭效应。
—OR > —SR > —SeR > TeR ;
—O– > —S– > —Se– > —Te –
带负电荷的元素将具有相对更强的+C效应:
—O– > —OR > —O+R2
(2)-C效应
在同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越大,电负性越强,C效应越强。
如: =O > =NH > =CH2
对于同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半径 变大,能级升高,即与碳原子差别变大,使π键与 π键的重迭程度变小,故-C效应变弱。
(1)引起的原因不同。静态诱导效应是由于键的永久 极性引起的,是一种永久的不随时间变化的效应,而 动态诱导效应是由于键的可极化性而引起的,是一种 暂时的随时间变化的效应。
(2)对化学反应的影响不同 动态诱导效应是由于外界极化电场引起的,电子转移 的方向符合反应的要求,即电子向有利于反应进行的 方向转移,所以动态诱导效应总是对反应起促进或致 活作用,而不会起阻碍作用。而静态诱导效应是分子 的内在性质,并不一定向有利于反应的方向转移,其 结果对化学反应也不一定有促进作用。
共轭效应的相对强度
C效应分为供电共轭效应(即+C效应)和吸 电共轭效应(即-C效应)。 通常将共轭体系中给出π电子的原子或原子 团显示出的共轭效应称为+C效应,吸引π电子 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共轭效应称为-C效应。 +C效应
-C效应
(1)+C效应 在同一周期中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如: —NR2 > —OR > —F 在同一族中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如: —F > —Cl > —Br > —I ;
H
H
H
H C CH=C H2 > H C CH=C H2 > CH3 C CH=C H2
H
CH3
CH3
共轭效应与反应性
1. 对化合物酸碱性的影响
羧酸的酸性是因为羧酸分子中具有p-π共轭,增大 了O-H键的极性,促使氢容易离解,且形成的羧基 负离子共轭效应增强,更稳定。醇一般为中性, 苯酚由于p-π共轭,有一定的酸性。
=O > —OR ≡N > =NR > —NR2
当某个外来的极性核心接近分子时,能够改变 共价键电子云的分布。 由于外来因素的影响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分布状 态的暂时改变,称为动态诱导效应,用Id表示。
A:
[X]+去去去 B
去[X]+去去去
正常状态(静态)
A:
B[X]+
试剂作用下的状态
动态诱导效应与静态诱导效应的区别
2.对反应机理的影响
在一些反应中,由于诱导效应等因素可以 改变其反应机理。如溴代烷的水解反应,伯溴 代烷如CH3—Br主要按 SN2历程进行,而叔溴
代烷如(CH3)3C—Br则主要遵从SN1历程进行。
3.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例1]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羰基碳原子的电子云
密度越低,就越容易和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分子所需要的活化能就比较小, 容易进入活化状态,因而反应速率较大。故取 代基的-I效应愈强,愈有利于亲核加成;取代 基的+I效应愈强,对亲核加成愈不利。
Id: —CR3>—NR2>—OR>—F
(3) 如果同一元素原子或基团带有电荷,带正电 荷的原子或基团比相应的中性原子或基团对电子 的约束性大,而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基团则相反, 所以Id效应随着负电荷的递增而增强。
Id :—O- > —OR > +OR2; —NR2 > —+NR3 ; —NH2 > —+NH3
CH3COO- + H3O+
C lC H2C O O H + H2O
K2
C lC H2C O O -+ H3O +
[例2] 乙醛的水合反应是可逆的,形成的水化
物很不稳定,只能存在于稀水溶液中。而三 氯乙醛的水合反应则比较容易,能生成稳定 的水合物并能离析和长期存在。主要是由于 三氯甲基强烈的-I效应使羰基碳原子带部分正 电荷,亲核反应容易进行,同时水合三氯乙 醛因形成氢键也增加了稳定性。
诱导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1. 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例] 丙烯与卤化氢加成,遵守马氏规则,而3,3,3-
三氯丙烯加卤化氢则按反马氏规则的方向加成。
Cl3C←CH=CH2 + HCl Cl3c—CH2—CH2Cl
在苯环的定位效应中,+N(CH3)3具有强烈的-I效应, 所以是很强的间位定位基,在苯环亲电取代反 应中主要得到间位产物,而且使亲电取代比苯 难于进行。
第一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
主要内容 化学键的属性 取代基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场效应) 前线轨道理论 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
一.化学键的属性
❖ 键长是形成共价键的两个原子之间吸引力排 斥力达到平衡时的距离的距离,一般为0.10.2nm
❖ 键能是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或化学键断 裂时吸收的能量,可用来标志化学键的强度
如:
C=O > C=S
带正电荷将具有相对更强的-C效应。
如:
=N+R2 > =NR
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是并存的,是综合作用于分子
的结果,通常是难以严格区分的。
动态共轭效应
动态共轭效应是共轭体系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由 于进攻试剂或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使p电子云重新 分布,实际上往往是静态共轭效应的扩大,并使原 来参加静态共轭的p电子云向有利于反应的方向流 动。
• 取代基效应:取代基不同而对分子性质产生不同的影响。 • 取代基效应可以分为两大类。 • 一类是电子效应,包括场效应和诱导效应、共轭效应。
另一类是空间效应,是由于取代基的大小和形状引起分 子中特殊的张力或阻力的一种效应,空间效应也对化合 物分子的反应性产生一定影响。
1.诱导效应
δ-
δ+
YA
δδ+
[问题]
当烷基连在sp2杂化的苯环上时,与氢比较应呈
现供电的诱导效应,而且诱导效应的强度顺序应为叔 >仲>伯。
(CH3)3C- > (CH3)2CH- > CH3CH2- > CH3- > H-
对苯环在亲电反应中活性的影响如何?
进行苯环上的硝化反应和卤代反应时,得到的结果 却恰恰相反。
CH3 CH3CH2 (CH3)2CH- (CH3)3C- H-
CH2==CH—CH==CH2 CH 2==CH—CH==CH—CH==CH 2 缺电子共轭体系:CH 2==CH--CH2+ C 6 H 5CH2+ 多电子共轭体系:CH 2==CH—CH 2 –
CH 2==CH—CH==O
2、p-共轭体系
具有处于p轨道的未共用电子对的原子与π键直接相 连的体系,称为p-π共轭体系。
..
溴化 340 290
180
110
1
硝化 14.8 14.3
12.9
10.8
1
烷基碳正离子稳定性顺序 3°>2°>1°>CH3+ 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顺序 3°>2°>1°>CH3
烷基超共轭效应的强弱,由烷基中与不饱和键处于 共轭状态的C—H键的数目而定,随着C —Hσ键数目 的增多,超共轭效应增强。如:
α-氯代丁酸 β-氯代丁酸 γ-氯代丁酸 丁酸
K×104 14.0 0.89 0.26 0.155
诱导效应的强度
主要取决于有关原子或基团的电负性, 与氢原子相比,电负性越大-I效应越强, 电负性越小则+I越强。
-I效应:—F > —OH > —NH2 > —CH3 —F > —C l > —Br > —I —OR > —SR > —SeR ;
Cl3C
O C + H2O
H
OH Cl3C C H
OH
H Cl O
Cl C
CH
Cl
O
H
2. 共轭效应( conjugative effects)
由于原子间电负性不同,引起分子中电子密度分布的
不均衡,通过共轭π键传递,而且不论距离远近, 其作用贯穿整个共轭体系中,这样所产生的电子
效应。
CH3 CH2 CH O
[例如]氯苯,在静态下从偶极矩的方向可以 测得-I效应大于+C效应。
..
CH3 Cl
Cl
μ=1.86D
μ=1.70D
共轭体系的分类
按参加共轭的化学键或电子类型,共轭效应包括ππ共轭体系、p-π共轭体系、σ-π共轭体系和σ-p共轭体 系等。
1、-共轭体系 (1)π-π共轭体系,是指由π轨道与π轨道电子离域 的体系,一般由单键和不饱和键(双键和叁键)交 替排列组成。这些体系中参与共轭的原子数与π电子 数相等。如:
(3)诱导效应是由于键的极性或极化性沿σ键传 导,而共轭效应则是通过π电子的转移沿共轭链传 递,是靠电子离域传递;共轭效应的传导可以一直 沿着共轭键传递而不会明显削弱,不象诱导效应削 弱得那么快,取代基相对距离的影响不明显,而且 共轭链愈长,通常电子离域愈充分,体系能量愈低 愈稳定,键长平均化的趋势也愈大。
[例]1,3-丁二烯在卤化氢试剂进攻时,由于外电 场的影响,电子云沿共轭链发生转移,出现正负交 替分布的状况,这就是动态共轭效应。
H+
+
δ+
CH2
δ_ δ+
CH CH
δ_
CH2
+
CH2 CH CH CH3
动态共轭效应是在帮助化学反应进行时才会产 生。静态共轭效应是一种永久效应,对化学反应 有时可能会起阻碍作用。与诱导效应类似,动态 因素在反应过程中,往往起主导作用。
动。随着共轭链增长,吸收光谱的波长移向波长更长的区域,
进入可见光区。
颜色
最大吸收峰波长(nm)
丁二烯

217
己三烯

258
辛四烯
淡黄
298
蕃茄红素 红色
470
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区别
(1)共轭效应起因于电子的离域,而不仅是极性 或极化的效应。
(2)共轭效应只存在于共轭体系中,不象诱导效 应那样存在于一切键中。
CH2 CH CH O
μ = 2.49
μ = 2.88
CH3 CH2 Cl μ = 2.05
CH2 CH Cl μ = 1.66
共轭效应的主要表现:
(1)电子密度发生了平均化,引起了键长的平均化
(2)共轭体系的能量降低。各能级之间能量差减小,分子中电
子激发能低,以致使共轭体系分子的吸收光谱向长波方向移
键的极性
❖键的偶极矩用正负电荷中心的电荷与正负电荷 中心的距离乘积μ=q·d来表示;可衡量键的极性。 ❖方向:从正电荷指向负电荷;
H Cl
❖多原子分子的偶极矩是分子中各键的偶极矩的矢
量和。
CH3
H
CC
H
μ= 0
CH3
CH3
CH3
CC
H
HFra Baidu bibliotek
μ≠ 0
例题: 比较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的偶极矩的大小?
二.取代基效应
δδδ+
B
C
由于原子或基团电负性的影响沿着分子中 的键传导,引起分子中电子云按一定方向转 移或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 称为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或I效应。
这种效应如果存在于未发生反应的分子中 就称为静态诱导效应,用Is表示。
诱导效应的传导是以静电诱导的方式沿着单键或重 键传导的,只涉及到电子云密度分布的改变,引起 键的极性改变,一般不引起整个分子的电荷转移、 价态的变化。 这种影响沿分子链迅速减弱,实际上,经过三个原 子之后,诱导效应已很微弱,超过五个原子便没有 了。如:
如下列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的活性顺序为:
Cl3C—CHO > Cl2CHCHO > ClCH2CHO > CH3CHO
4.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例1]
酸碱的强弱是由其解离平衡常数的大 小来衡量的,在酸碱的分子中引入适当 的取代基后,由于取代基诱导效应的影 响,使酸碱离解平衡常数增大或减小。
CH3COOH + H2O K1
+I效应:—O- > —S- > —Se- > —Te-
+
+
OR2 > NR3
中心原子带有正电荷的比不带正电荷的同类基团 的吸电诱导效应强, 而中心原子带有负电荷的比同类不带负电荷的基 团供电诱导效应要强。
+ -I效应: NR3 > NR2
+I 效应: —O- > —OR
不饱和程度增大,吸电的诱导效应增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