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

作者:江涛

来源:《时代教育·下半月》2013年第21期

摘要: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和实践,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现,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办出成效和特色的关键。本文基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市级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阐述了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25

1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09年底被列入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2013年5月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影视动画、软件技术、市场营销、工程造价、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其重要的改革与实践内容,在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关键的作用。

2 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全球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并大力发展本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先进职教人才培养模式,如:英国的BTEC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澳大利亚TAFE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加拿大和美国的CBE模式等,培养了大量高技能型人才,对本国乃至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呈爆发趋势。由于我国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和多规格,各高职院校也必须顺势而上,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才能形成学校特色。国内的高职教育由上世纪80年代起步,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到200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尤其是近十年,通过示范校、骨干校建设等一系列职教改革项目的推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

养模式,助推了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面向装备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的“1221”人才培养模式等。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无论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是什么,其改革实践的关键始终都在于要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这样的人”,以及“如何知道培养出了这样的人”的问题。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示范校项目建设实践,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全面加强课程建设、教学内容改革、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了专业服务社会能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固化了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影视动画专业“三进三循环”,软件技术专业“三段进阶式”,市场营销专业“四能四会职业能力递进”,工程造价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14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一中心,两主线,四化八期”的能力递进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以影视动画专业“三进三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为例,如图1所示。学生进入到校企共建的“实训室、工作室、校中厂”内,完成校企共同研发项目和引进项目分配的工作任务。“三进”,即:进实训室、进工作室、进校中厂。在实训室完成教学任务,由教师引导学生实训;在工作室完成教学及生产任务,将实训项目和真实项目引入工作室,教师带领学生做真实项目实训;在校中厂完成生产任务,由企业人员负责指导学生完成真实项目生产。“三循环”,即:通过“定格动画制作”、“Flash动画制作”、“Toon Boon Studio动画制作”三个阶段性实践教学环节,实现三次(设计→制作→后期)完整的工作流程循环。从“职业认知——职业基础——职业技能”的能力递进,来完成“学生——准职业人——职业人”的人才培养过程。

图1 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重点专业建设期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市级以上奖励达84项。毕业生就业三年就业率平均在97.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均在90%以上,毕业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4 认识与思考

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三年的实践,形成了以下一些认识与思考:

4.1 必须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与定位

要构建好一个适合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首先解决好培养目标、规格与定位的问题。先基于对行业、用人单位,以及就业市场的调研,找准问题,如: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一方面,过于关注学生基础较差,而忽视了高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技术应用能力的优势,降低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另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受到本科学科教学体系的结构影响,重理论而轻实践,重学校而轻企业;关注专业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而忽视了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等。然后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来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4.2 必须着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

高职专业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高,然而任何能力的培养与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必须基于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合理设计,以专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能力需求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对课程内容实施项目化的设计。结合职场认知、职场体验、职场实习与工作经验的获取等递进目标,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对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4.3 必须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取得成效,与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共建共享资源是密切不可分的。在明确培养目标定位、分析岗位职业能力、开发和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建设实训条件、引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实践、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实践等各个环节,光有好的想法,但离开企业的深度参与,是很难完成的。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与学校紧密、实质的互动双赢的合作关系,既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也能发挥企业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作用,这些都是直接作用于专业内涵建设,关系到专业的办学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的培养。

4.4 必须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推动者是教师。在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各专业教学团队也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不断成长。通过研究与建设,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深化,专业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拓展,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技能竞赛项目的频频获奖等,都促进了教学团队建设的不断加强,提升了教学团队的整体研究和实践水平,为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4.5 必须坚持素质教育不断线

在高职教育强调专业教学,强调技能培养的同时,作为培养对象的学生,不是一个劳动的机器,而应该是一个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在后期的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中,尤其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传统文化素养、职业素质等的培养,坚持素质教育不断线。通过这样的实践,也有利于对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强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培养和全面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 小结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龙头,最终落脚点在于培养人。一方面,必须特别关注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教育,提升学生个人价值,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把专业内涵建设和质量坚持不懈地抓实抓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