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独立董事研究综述_卢溢洪

国内外独立董事研究综述_卢溢洪
国内外独立董事研究综述_卢溢洪

国内外独立董事研究综述

卢溢洪1,刘禄凯2

(1.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2.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400030)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机制之一,一直是各国学者和公司治理机构和组织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独立董事的定义目前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那就是不论何种表述,实际上都包含两层意思:其一,独立董事不能是公司的在职雇员;其二,独立董事与公司没有直接和密切的商业利益关系(Fama和Jensen,1983;Byrd和Hickman,1992;Rosenstein和Wyatt,1990)。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理论来源于公司治理理论。该理论认为,由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必须设计一个最优合同或选定一种最优契约安排来克服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矛盾,这种最优契约考虑了可能出现的或然情况,并能采取相应的决策行为。但实际上,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环境的复杂性和人的有限理性,以及交易成本的存在,不可能在初始合同中对所有的或然事件及其决策行为做出详尽可行的规定。因此,必须确立没有被初始合同规定的或然事件做出决策的剩余控制权及剩余索取权的制度安排,基于这种思路而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改变董事会构成。

国外关于独立董事的研究一般以1976年Jensen和M ecking提出的委托代理理论为开端,而国内有关的研究则从90年代开始。1997年12月,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开始使得独立董事制度崭露头角。2001年8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规定在2003年6月30日前,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应当至少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标志着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正式实施。

关于独立董事的研究已经过了30年,以下是对国内外学者围绕独立董事问题的研究现状和结果进行阐述和比较,希冀对国内学者,乃至整个独立董事研究有所启示和借鉴。

一、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

关于独立董事对公司绩效的作用,Fama(1980)指出独立董事的引进是为了降低管理层和董事会合谋的可能性,通过其监督职能的发挥,管理层将减少对剩余索取权的侵害,使之和股

东的目标保持一致。通过降低代理成本,从而促进公司业绩的提升。Johnson和Ellstrand(1996)认为,董事会通过履行三种职能来影响公司的产出:监督代理、资源提供和战略角色。独立董事一般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者本身是其他公司的高管,因此其拥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能力能对公司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William和Brown,1996)。

在关于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间关系的探讨方面,有许多的实证结果,但是没有取得一致。Baysinger和Butler(1985)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所占比例,与公司业绩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osenstein和Wyatt(1990)研究了独立董事与公司股票价格的关系。他们选取了1981年至1985年共计1251个样本,在控制了可能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影响因素后,得出结论认为,独立董事的任命对股票价格的提升是有正面作用的。Lee、Rosenstein和Wyatt(1999)认为那些具有金融业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够为公司提供一些有利的金融服务。

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者认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与公司业绩呈负相关(Yermack,1996;Agrawal和Knoeber,1996)。而更多的研究者倾向于第三种观点,即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并没有显著关系。Bhagat及Black(1997)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类似的研究如Core和Larcker(1999)也支持该结论。而更为有意思的结果是Friday和Sirmans(1998)通过研究独立董事和REIT的股东财富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在50%以内是与股东财富正相关的,超过该比例两者关系则是负的。

国内的研究尽管才刚刚起步,但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分析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而且所得的结论也未统一。胡勤勤和沈艺峰(2002)通过考察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独立外部董事之间存在不显著的相关关系。于东智(2003)研究也发现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业绩没有显著影响。李常青、赖建清(2004)以39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业绩负相关,从而

【摘要】文章立足国内外关于独立董事的研究,分析了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独立董事与C EO关系,独立董事与激励以及在不同制度下独立董事作用等几个重点问题。在把握现有研究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深入阐述和比较了国内外独立董事研究的结果。指出了国内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希冀为今后独立董事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独立董事;公司治理;综述

【中图分类号】F27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768(2009)01-0163-03

【收稿日期】2007-08-06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理论”(70525005);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关系综合性研究”(20050611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所有权结构与公司治理”(03JD630011)的资助

【作者简介】卢溢洪(1963-),男,浙江丽水人,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刘禄凯(1962-),男,重庆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财务审计。

质疑我国引入独立董事的有效性。而唐跃军和肖国忠(2004)则发现,独立董事对我国上市公司所起的积极作用明显,认为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经取得了成功。王跃堂等(2006)研究认为,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袁萍等(2006)也有类似结论。

尽管实证研究关于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的结果未达成一致。但是众多的研究还是存在一些共性。比如众多的实证研究都认为独立董事可能通过其监督代理、资源提供以及战略角色,这三种可能的途径来改变公司的业绩。而且一般实证研究所采取的独立董事变量是: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比例,各个独立董事的背景和声誉。而关于公司业绩的指标则包括市场指标(Tobin q等)和会计指标(资产回报率等)。

导致现有实证结果的不一致可能有如下的原因:

其一,所采取的变量不一致。比如Rosenstein和Wyatt(1990)对1251个样本进行研究认为独立董事任命对股票价格有益,但是不同职业背景的独立董事对此没有显著的影响。而王跃堂等(2006)的研究则表明独立董事的背景对企业业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两者的区别可能在于前者使用了市场指标来定义公司业绩,而后者则采用的是经过行业调整的总资产收益率。

其二,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性。现有的实证结果没有完全将这种复杂性考虑到模型中来。这种复杂性体现在,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占多数的情况下,其作用的发挥与其在董事会占少数的情况可能有所区别。Hemalin和Weisbach(1988)的研究认为在独立董事占多数的公司,CEO的更换与业绩变化有显著关系,但是在独立董事为少数的公司,这种关系就不存在显著性。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的复杂性还体现在,独立董事对公司业绩的作用可能受到其他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比如股权制衡能力,邵少敏等(2004)利用浙江省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独立董事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控股股东持有过高的股权比例是制约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王跃堂等(2006)的研究也认为,缺乏有效的股权制衡将会有损于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以及其降低代理成本的能力。另外可能的复杂性,还有如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间呈现非线形关系(Friday 和Sirmans,1998)。

其三,现有的实证研究大多采用的是单方程回归独立董事和公司业绩间的关系,其暗含的前提假设是独立董事作为外生变量存在,但事实上,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多的经验研究需要面对联合内生性(Joint endogenous)的问题(Hemalin和Weisbach,2003)。内生性的要求将独立董事和公司业绩放在一个系统内加以考虑,将两者共同作为内生变量。研究表明,运用系统的估计更贴近于现实(Beiner等,2004)。没有考虑变量的内生性是导致实证结果不一致的可能原因之一。

另外可能的原因还有样本的问题。比如胡勤勤和沈艺峰(2002)的研究是选取2000年的41家上市公司样本,而袁萍等(2006)的研究则选取了1999年至2003年共3589个观测值作为Panel数据,这样比较来看,似乎后者的结果更为可信。总之,样本选取的不同也有可能导致最后实证结果的偏差。

二、独立董事与CEO

独立董事与管理层的研究是独立董事问题的一个重点。尤其是关于独立董事与CEO之间的关系历来受到重视。

Hemalin和Weisbach(1988)研究了独立董事与CEO更换间的关系,以此来衡量独立董事是否能起到所期望的作用。董事会很多决策是不容易被外界所发现,而CEO的更换却是一个可以观察到的事件。该研究选取了1974年至1983年福布斯500中的367个样本,并按照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的多少将样本

分为三组,使用Logit模型来估计CEO离职概率。研究结果表明,在独立董事比例占多的公司,其业绩变化与CEO更换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在独立董事比例较小的公司,这种关系没有显著性。这种结果与Fama和Jensen(1983)的观点一致。此结果和Renneboog(2000)的研究类似。并且Hemalin和Weisbach(2001)认为,在更换CEO的问题上,独立董事和董事会其他成员各自的表现是不同的:董事会其他成员不愿意轻易提出更换CEO 的决定。另外在关于CEO的提名问题上,Borokhovich等(1996)认为,独立董事倾向选择最适合的人选,而忽视该候选人是公司内部人员或者是外部人员。

而在国内,张俊生和曾亚敏(2005)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1999前上市的461家公司为样本,研究了董事会特征与总经理变更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对相对业绩下降公司的总经理变更,独立董事比例并没有出现显著的作用。换句话说,该研究认为独立董事对CEO的更换没有起到作用。这与Hemalin和Weisbach(1988)的结果出现不一致。但是,深入分析发现,张俊生和曾亚敏(2005)的研究选取的时间跨度是1999年至2002年。而证监会2001年出台规定,从2003年开始,上市公司必须有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这说明,国内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真正建立是2003年,而在这之前考察其作用的发挥可能有失偏颇。

独立董事除了对CEO更换有影响外,同时,CEO对独立董事的任免也能发挥作用。Hemalin和Weisbach(1988)认为CEO 任期对独立董事比例有影响。当CEO接近退休时,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下降,而如果CEO是刚履新的,那么独立董事比例会增加。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当CEO将退休时,内部董事增加,因为这些董事将参与CEO的竞争。而新的CEO出现后,这些董事就退出董事会。Yemack(1996)也认为CEO可能对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提名有一定程度的影响。CEO的介入可能导致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比例下降。Hemalin和Weisbach(1998)的博弈模型也说明了这点。另外,Arthur(2001)研究表明,在独立董事比例较高的公司,CEO的任期比独立董事比例较少的公司CEO要短。而CEO任职期越长,则独立董事比例越少。而M ark和Li (2001)的研究也支持这种观点。综合来看,这两者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两者间存在博弈。

在关于独立董事和CEO更换的关系方面,国内研究几乎很少涉足,可能的原因是,国内上市企业CEO任职制度还较短,而且CEO任免的权力大多不是在董事会自身而主要在控股股东(唐跃军和肖国忠,2004)。因此,国内独立董事在这方面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发挥多大的作用还有待商榷。

三、独立董事与激励

独立董事的设立是为了解决现代企业委托代理问题。通过设立独立董事来执行监督职能,使得企业管理层的目标与股东的趋向一致。独立董事通过监督代理,来降低企业代理成本,通过资源提供和战略角色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从而达到提供公司绩效的目的。那么,是什么因素促使独立董事努力工作呢?这就涉及到独立董事的激励问题。

事实上,Perry(2000)认为,独立董事在根本上是剩余索取者的代理人,和股东之间同样存在着代理关系。谢德仁(2005)也认为,独立董事在性质上首先是经理人,对其首要的素质要求应与内部董事一样,不是什么所谓的“独立性”,而在于其拥有的经营才能、时间和精力来投入企业剩余控制权的行使之中。基于此,他认为既然独立董事的性质是企业的经理人,那么本身就处于公司治理要解决的问题的中心,其首先就是代理问题的一部分,其次才是可能有助于减轻代理问题的公司治理机

制之一。而减轻这个代理问题的方法就是设计一个合理的激励补偿机制。

一般认为独立董事激励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声誉市场的激励作用。Fama(1980)认为存在一个高度发达的外部声誉市场,独立董事受到其约束。独立董事通过其所在公司的良好业绩向外界传达自身的信息,比如战略咨询作用,监督有效等(Fama和Jensen,1983)。独立董事若表现优良,将有利于在这个市场上提升自身的声誉,并有利于拓展自身的职业空间。

另一类是报酬激励。独立董事的报酬主要是现金报酬。也有一些公司用期权股权方式来激励独立董事(Udell,1988)。Hewitt(1991)的调查显示独立董事的现金报酬主要包括年金和会议费。几乎所有的公司都向独立董事支付年金。有86%的公司为独立董事支付出席董事会的费用,82%的公司向独立董事支付出席委员会的费用。Brooks、Taylor和Watts(1999)调查发现,大约有68%的公司向董事提供递延报酬。Hewitt(1991)的调查还表明,向独立董事提供权益性所有权计划的公司从1985年的29%增加到1990年的63%。

而关于股权激励的实际效果研究方面,M cLaughlin和Co (1994)调查发现,独立董事持有较多普通股的公司,其业绩往往优于独立董事仅持有少量股票的公司。Hermalin和Weisbach (1998)的研究也表明,向董事支付以激励为基础的报酬,能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并能提高其监督企业经营的效率。Bhagat 等人(1998)发现,外部董事个人拥有的股票数量与公司业绩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外部董事在公司持有权益的价值越大,就越有可能出现业绩差的公司更换CEO的情况。

在我国,研究普遍认为是缺乏有效的外部声誉市场作为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于东智和王化成,2003;李维安和张国萍,2005)。在报酬激励方面,目前国内仍然以固定薪酬支付给独立董事,没有权益性薪酬计划。国内独立董事激励问题整体现状是报酬单一,缺乏外部有效声誉的市场,因此可以认为国内的独立董事是缺乏激励的。唐清泉、罗党论(2006)对国内独立董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83%的独立董事认为报酬应该采用津贴与股票期权相结合模式,这样对于独立董事所面临的风险能够得以补偿,并有益于独立董事充分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看,国内独立董事的作用发挥受到限制也是有理可循的。

国内独立董事缺乏权益报酬激励,可能的原因是认为一旦独立董事持有公司股份,那么独立董事就有可能丧失其独立性,这样会影响其作用的有效发挥。在这个问题上,目前还缺乏理论与实证的研究。因此,如何解决独立董事激励问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领域。

四、独立董事与制度环境

不同制度环境下,公司治理的机制不同,独立董事作用发挥有可能也存在区别。

Chen和Jaggi(2000)研究了香港企业的情况。他们将重点放在家族企业与非家族企业的独立董事与信息披露情况的相关性问题上。家族企业是受到不同地区文化、习俗等的非正式制度的影响,而体现出不同的特点。香港家族企业的高层领导一般由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担任,这样董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Chen和Jaggi (2000)的研究表明,在家族企业适当加入独立董事有利于促进财务透明和增加信息披露的程度。但是实证结果还显示,非家族企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与信息披露的程度间的相关性要显著于在家族企业,这暗示了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可能受到企业本身是否为家族企业的制约。

M ark和Li(2001)利用新加坡的数据,分析了独立董事及董事会对公司的影响。他们研究发现在新加坡的企业中,大股东所占比例非常高,使得监督缺乏,这样不利于代理问题的解决,这和认为大股东的存在有利于代理成本减少的观点相悖(Jensen和M eckling,1976;Shivsasani,1993)。M ark和Li(2001)认为国有控股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有别于一般企业,它缺乏足够的动力解决公司存在的代理问题。这是和新加坡特有的制度和文化息息相关的。因此他们认为公司治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仅考虑公司内部的机制,还需要将公司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考虑进来。

而我国企业的现状也有别于其他国家,存在很多不同的特征,比如国内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国家控股比较严重,高层管理普遍缺乏激励等。在公司治理方面,最明显的特征是,我国将监事会和独立董事两种制度并行。这是将英美模式和欧陆模式相结合而产生的。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在一定程度上职责是重复的(唐跃军和肖国忠,2004),监事会对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应该会有影响,这不同于其他国家。

袁萍等(2006)采用国内A股上市公司1999年至2003年共5年3589组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独立董事对业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监事会所有相关变量对公司业绩指标没有显著影响。由于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存在着明显的职能冲突,高明华和刘金玲(2006)认为解决此冲突的方法应该区分两种,短期内要明确两者各自的职责界限,而在长期,他们主张要实现两者职能的融合,向单一监事会制度过渡。而龙卫球和李清池(2005)则从法律角度分析,认为通过适当的立法调整,可以实现两者的角色和功能上的互补。

可以看到,独立董事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更深入地进行考察。以上的一些研究提供给我们一个新视角,即从制度、文化背景等方面对独立董事和公司治理进行分析和探索。

五、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较全面地总结了现有对独立董事问题的研究,在几个方面,我们重点阐述了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比较。

在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方面,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尽管对独立董事职能意见比较统一,但是实证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分析认为结果的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有:变量的选择问题;独立董事制度本身的复杂性;没有考虑到内生性;样本的选择问题。今后的研究,如果能在以上四个方面引起重视,那结果将更为可信。

在独立董事与CEO关系方面,本文考察了CEO更换,CEO 提名以及CEO对独立董事的提名与更换等。经过比较发现,国外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众多,而国内却缺乏此类的研究。事实上,独立董事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对CEO的监督,而更换和提名权是独立董事的基本权力。国内在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国内独立董事制度的效率。

在独立董事激励方面,我国学者的研究表明现有国内独立董事激励方式单一,并且缺乏有效的外部声誉市场,因此可以认为是缺乏激励的。而国外独立董事激励除了现金报酬外,还有权益性计划,并且后者被认为是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独立董事有效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国内未有股权激励的原因,是因为现有研究还未能很好的阐释如果独立董事拥有股权是否会因此而降低其独立性。正因为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在此方面还未有进展,国内实务界还只能保持现有单一的激(下转第173页)

(上接第105页)的危机管理工作进行积极有效的认真监督。另一方面对于地方政府的危机管理工作在其隐瞒其工作状况无需任何成本的情况下,其存在通过隐瞒工作状况的方式逃避危机预防的任务,因此应该考虑设立群众直接举报和网络等多种沟通工具的作用,使地方政府隐瞒其工作的成本高昂,从而放

弃不责任的消极态度。

【参考文献】

[1]唐钧.公共危机管理:国际动态与建设经验[J].新视野,2003,(6).

[2]吴兴军.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特征与机制构建[J].华东经济管理,

2004,(3).[3]何志武,贾蓉治.政府危机管理述评[J].学术论坛,2004,(1).

[4]J.Harsanyi.Game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 Played by Bayesian Players

[J].M anagement Science,1997,14:159-82,320-34,486-502.

[5]谢识予.博奕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6]JOFRE-BONET,M.,M.PESENDORFER.Estimation of a Dynamic Auc-

tion Game[J].Econometrica,2003,71:1443-1489.

[7]Pearce D.G.,Stacchetti E..The interaction of implicit and explicit contracts in repeated agency[J].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2005,23(1):75-96.

[8]王性玉.反腐养廉博弈模型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2001,(4)

[9]郑利平.腐败问题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0.(责任编辑:Z校对:R)

(上接第165页)励方式。今后国内学者可在此进行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改善现有独立董事制度的形式化局面。

不同制度下的独立董事研究方面,有部分学者已经注意到制度、文化风俗等外部因素对独立董事的影响。而国内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并存,其职能相互冲突的现象也已被一些学者所关注。如何结合国内实际外部因素,解决两者并存的局面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主题。在此方面的先行者为我们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开辟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

尽管国内独立董事制度受到重视,但是仅仅在形式上规定三分之一的比例,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对现有独立董事研究的一些比较、分析和总结,希望能对国内学者在此方面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有所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高明华,刘金玲.独立董事和监事会的职权冲突及制度选择[J].中国

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2006,(6).

[2]胡勤勤,沈艺峰.独立外部董事能否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J].世

界经济,2002,(7).

[3]李常青,赖建清.董事会特征影响公司绩效吗[J].金融研究,2004,(5).

[4]李维安,张国萍.公司治理评价指数:解析中国公司治理现状与走势

[J].经济理论与经理管理,2005,(9).

[5]龙卫球,李清池.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改进:“董事会与监事会”二元

结构模式的调整[J].比较法研究,2005,(6).

[6]邵少敏,吴沧澜,林伟.独立董事和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研究:以浙

江省上市公司为例[J].世界经济,2004,(2).

[7]邵少敏,吴沧澜,林伟.国外独立董事研究[J].世界经济,2003,(4).

[8]唐清泉,罗党论.设立独立董事的效果分析——

—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问卷调查[J].中国工业经济,2006,(1).

[9]唐跃军,肖国忠.独立董事制度的移植及其本土化:基于对500家中

国上市公司的问卷调查[J].财经研究,2004,(2).

[10]王跃堂,赵子夜,魏晓雁.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公司绩效[J].经

济研究,2006,(5).

[11]谢德仁.独立董事:代理问题之一部分[J].会计研究,2005,(2).

[12]于东智.董事会、公司治理与绩效——

—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3).

[13]于东智,王化成.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J].会计研

究,2003,(8).

[14]袁萍,刘士余,高蜂.关于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与公司业绩

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6,(6).

[15]张俊生,曾亚敏.董事会特征与总经理变更[J].南开管理评论,2005,

8(1).

[16]Agrawal,A.,Knoeber,C.Firm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to Control

AgencyProblems between Managers and Shareholder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6,(31):377-397.

[17]Baysinger,D.,Butler,N.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the Board of Directors:

Performance Effects of Changes in Board Composition.Journal of Law,Economics,&Organization,1985,1(1):101-124.

[18]Beiner,S.,Drobetz,W.,Schmid,F.,Zimmermann,H.IsBoardSizeanIndepend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Mechanism?KYKLOS,2004,(57):327-356. [19]Bhagat,B.,Black,B.Do Independent Directors Matter,1996,Working

Paper,1996.

[20]Bhagat,S.,Carey,C.,Elson,C.Director Ownership,Corporate Performance,

and M anagement Turnover.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c95284585.html,/abstract=134488,1998. [21]Borokhovich,A.,Parrino,P.,Trapani,T.Outside Directors and CEOSelection.

JournalofFinancialQuantitativeAnalysis,1996,31(3):337-355.

[22]Brooks,S.,Taylor,D.,Watts,K.Executive and Outside Director Benefits.

Compensation&Benefit Review,1999,(6):15-18.

[23]Byrd,W.,Hickman,A.Do Outside Directors Monitor Manager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2,(32):195-221.

[24]Chen,P.,Jaggi,B.Association between Independent Nonexecutive Directors,

Family Control and Financial Disclosures in Hong Kong,Journal of Public Policy,2000,(19):285-310.

(责任编辑:L校对:Z)

[30]Van Der Aalst W.Loosely coupled interorganizational workflows:Model-

ing and analyzing workflows crossing organizational boundaries[J].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2000,37(2):67-75.

[31]Wang Shuying,Shen Weiming,Hao Qi.An agent-based Web service

workflow model for inter-enterprise collaboration[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6,31(4):787-799.

[32]Jung Jae-Yoon,Kim Hoontae,Kang Suk-Ho.Standards-based approach-

es to B2B workflow integration[J].Computers&Industrial Engineering.In Press,Corrected Proof.

[33]Chen Yu Min,Liang Ming Wu.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ollabo-

rative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system for allied concurrent engineering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 anufacturing.2000,13

(1):11-30.

[34]Toussaint Pieter J.,Bakker Albert R.,Groenewegen Luuk P.J.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assessing its quality[J].Computer Methods and Programs in Biomedicine.2001,64(1):9-35.

[35]Xu Q,Qiu R,Xu F.Agent-based workflow approach to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cross-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C].Proceedings of 2003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

2003;Washington,DC,USA;2003:2633-2638.

[36]周庆,陈剑.基于Swarm的供应链多主体聚集模型及其仿真[J].系统

仿真学报,2004,(6):1308-1313.

(责任编辑:X校对:L)

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

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理论、经验与实践 于东智/王化成 【专题名称】投资与证券 【专题号】F63 【复印期号】2003年11期 【作者简介】于东智王化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领域也在20世纪 80年代初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目前,在该领域中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如果不存 在一些公司治理方面的控制措施的话,代理人可能会倾向于侵蚀股东的利益。 近年来,关于公司治理问题的大量讨论都集中于公司董事会内部的结构与组成上,市场参与者们非常关心如何改变董事会的内部构成以便增强它们的控制能 力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对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实行的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 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并基于经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 为我国企业的治理改革提供经验证据与理论支持。 一、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拥有相对较多的独立董事会有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吗?”这是关于 公司董事会研究中争论最多的话题。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并应 用不同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经验分析,但是这些研究却得出了相互矛盾的 结果。我们将这些研究归为九类:(1)检验相同会计期间绩效的会计衡量指标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这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上述两者之间并不 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重要联系(MacAvov et.al.,1983;Baysinger and Butler,1985;Hermalin andWeisbach,1991;Bhagat and Black,2000;高明华和马守莉,2001)。(2)检验相同会计期间的托宾Q值与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比例之间的相关性。使用这种方法的学者们都认为,托宾Q值可以反映治理这种无 形要素的“附加价值”。这种方法的结果显示,独立董事的比例与托宾Q值之 间并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重要联系(Hermalin and Weisbach,1991;Bhagat and Black,2000;胡勤勤和沈艺峰,2002)。(3)考察相同期间的公司股票的累积超常收益率与独立董事比例之间的相关性(胡勤勤和沈艺峰,2002)。这种方法 得出了与前两种方法近乎相同的结论,即独立董事的比例与股票的累积超常收 益率之间也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重要联系。(4)考察董事会的结构对公司未来股票收益率和绩效的会计衡量指标的影响。Baysinger和Butler(1985)发现, 1970年公司独立外部董事的比例与1980年的股票收益率呈正向变动关系。(注:Bhagat和Black(1999)发表了这一研究的评论。他们指出,得出这一结 论的学者只使用了单一的绩效衡量指标,而且10年的时间段对于依据董事会的结构来考察绩效的改进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然而,Bhagat和 Black(1997,2000)却发现来自美国证券市场的数据并不支持独立董事影响公司 未来绩效的观点。(5)考察董事会结构的变化对公司价值的影响。Rosenstein 和Wyatt(1990)考察了发布增加董事会中的独立董事人数消息当天的公司股票 价格的变化,他们发现,随着任命消息的发布,公司的股票价格平均上升0.2%,他们认为这样的结果表明市场预期股东将从独立董事的任命中获益。Rosenstein和Wyat(1997)在随后发表的文章中对他们自己1990年文章的方法 缺陷提出了疑问,他们指出,比如假设公司仅仅是为了提高其价值而改变董事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关联交易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与关联交易关系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现象十分显著,过度集中的股权使得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更加严重。根据Shleifer和Vishny的研究,当一个所有者拥有的股权集中到能够有效控制公司的程度时,出现的问题就会从经理层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转向控股股东与少数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Shleifer;Vishny,1996)。而关联交易就成为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此,中国证监会于2001年8月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希望加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通过对非公允关联交易等的限制,来约束大股东行为,从而保护中小股东利益。 1 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综述 1.1 独立董事制度的国外研究综述 独立董事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1940年美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是其产生的标志。 Fama指出独立董事的存在,可以在公司最高管理者取得董事会控制权时降低其合谋占用公司资源的可能性,并有效地降低管理者对剩余索取者权益的侵害。此外,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做出的战略决策意见可以改善公司经营业绩(Fama,1980)。 Anup和Knoeber的研究显示,不同因素对企业产生的影响程度对企业选择不同背景的独立董事有一定关系。例如,政治因素对企业(尤其是一些知名大企业)影响较大时,就会有很多具有政府背景的独立董事。但如果是由于环境污染或者垄断问题造成企业与政府存在较大分歧时,具有律师背景的独立董事就相应较多。在美国公司法中,独立董事主要是作为外部监控的替代者而发挥作用的(Anup;Knoeber,1996)。 Biao Xie等实证研究发现,拥有财务背景知识的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成员能够减少任意应计额。在对独立董事的选择上,会计专业的独立董事凭借其丰富的财务知识和经验,可以识别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行为,并进行制约(Biao Xie,2003)。

(董事会管理)公司治理和独立董事的作用美国的经验

公司治理和獨立董事的作用——美國的經驗 有效公司治理的基礎 有效的公司治理必須具備某些重要的條件,以便股東行使其權利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施加積極影響,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 有效的公司治理基礎應該包括以下重要的基本條件: 1、適用的法律法規、監管體系和會計準則; 2、比較有效的資本市場和作爲其支柱或主要力量的機構投資者,實現資本的有效配置以實現股東(包括國家股東)投資回報的最大化; 3、由於管理水平高而盈利的公司應該受到鼓勵,可以更優惠的條件進入資本市場融資籌資,而效率低的公司則很困難或根本不可能從市場上融資籌資。 在公司治理中,獨立董事的作用爲建立有效的資本代理構架提供了基礎 1、股東有權選擇董事會成員和影響董事會的決策對於保證企業增進股東(出資人)利益爲目的而進行經營,而不是單純從管理人員即"內部人"利益出發行事,這一點至爲關鍵。獨立董事對於現代公司治理制度能否成功也同樣很關鍵。 2、健康的公司治理實踐與有效的資本市場(尤其是公司股票市場的發展有著直接和強固的聯繫。健康的公司治理實踐對於促進資金流動和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爲它使管理良好的企業得以低成本從資本市場融資。爲此,公司必須願意和能夠向潛在的投資者提供充分的資訊,使其能夠做出明智的投資或貸款決定。 3、對於有外部公衆持股的公司,運用股東權利對董事會及公司管理層進行控制和監督,使其切實對自己的行爲承擔起責任,這就需要一個比較有效的公司股票市場。而有效的股票市場又依賴於那些應當能夠及時獲得可靠資訊的投資者(股東)。這就是體現在企業層次上的有效公司治理與資本市場效率二者之間的主要關係,它也是將儲蓄引導到用於最有效的經濟投資儲蓄,以使資金有效配置所需要的。 公司治理與問責性 1、公司治理的目的是建立一種問責性制度(accountability),以使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人員切實承擔其責任,有效地運用他們受託管理的資金,爲投資者(股東)謀取利益。健康的公司治理要求董事會內設置足夠多的外部獨立董事(甚至過半),而不是讓負責經營管理公司的內部人員控制董事會; 2、董事會任命的某些附屬委員會應該完全由外部獨立董事組成,以便保障健康的公司治理實踐。對審計委員會而言,這一點尤爲重要。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

国内外研究综述范文国内外文献综述写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2) 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1、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 ___。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

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 ___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结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2、文献综述规定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Word资料●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博白县教育局教研室朱汝洪发布时间: 2009 年 4 月 2 日19 时24 分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第一步: 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第二步: 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第三步: 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第五步: 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第六步: 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第七步: 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第八步: 按要求复印份数;第九步: 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第十步: 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第十一步: 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以2009 版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容。 不同级别的课题申报表(课题申请、评审书)要求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包括两大方面的容: 一是关于本研究课题的论证,二是关于对课题实施的论证。 3、课题论证例说。

独立董事制度文献综述

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叙述了独立董事制度的背景起源,还有独立董事制度的定义及其最主要的特征——独立性。独立董事是否独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现状并不乐观,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独立性不够,“花瓶董事”的存在…… 然而也有很多的学者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相信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在学者和企业共同的努力下会更加健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推动公司治理等等。 独立董事制度是起源于西方,中国在90年代将其引入中国的。所以在文章的最后将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与美国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健全的独立董事制度对企业甚至是社会都是有很大的益处的,且是必须的。 一.独立董事制度的起源及定义 1.1起源 独立董事制度(The Independent Director System)的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30 年代,首先发端于欧美。美国国会为了解决证券欺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在1940 年颁布了《投资公司法》, 该法要求投资公司董事会至少40%的董事必须是“非利益相关人士”, 也称为外部董事。之所以投资公司设立独立董事,目的主要是避免投资公司董事掌握控股权及管理权,都不乏大股东的意志体现。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造成全体股东和公司整体利益受到损害。上世纪90年代独立董事制度进入我国,2001 年8 月证监会下发《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随后我国各上市公司根据规定设置企业外部独立董事。 1.2定义 独立董事制度是指在董事会中设立独立董事、以形成权力制衡与监督的一种制度。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独立董事对上市公司及全体股东负责。 在独立董事制度中, 独立性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也是基础和前提,它是针对于公司股东和董事而言的。它是通过一系列的配套制度合力而得以实现的, 这

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职能划分

一、独立董事的职能定位 独立董事的职能应主要定位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关联交易的防范。对控股股东及其派入上市公司的董事、经营管理人员与公司的关联交易进行监督和审查。这一点对独立董事而言具有实质意义。(2)就公司的重大决策发表独立意见。独立董事应主要充当维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角色,对公司重大的经营决策导入独立的判断。具体包括到对诸如资产分配、对外投资、资产重组、产权购并、公司发展战略等等重大决策的决策依据、决策内容、决策程序、决策风险与收益、经理层对决策执行的结果及其受经理人利益与偏好的干扰度分析等等的监督、制衡、审查和评价。其手段可以采用独立董事本人监督和外聘独立评审机构评估相结合的办法进行。(3)人事、薪酬方面的独立裁断。在人员的任免聘用、内部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业绩、薪酬、董事的提名等问题上享有决定权,并有权检查、约束内部人的职权行为和评价其经营业绩,以期能在诸如此等易受内部人私利掣肘的重大事项上,以相对超脱的地位进行“独立”裁断。这主要是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的专门行权范围,独立董事通过在其中任职履行职责。(4)咨询、顾问作用。独立董事应以其特殊的知识背景、技能及经验,为公司带来多样化的思维,向董事会提供专门化的支持(信息、经验、知识、技术等),并通过参与董事会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改善董事会决策的质量。(5)就公司财务信息的审核和控制方面与监事会进行协作。独立董事为履 行其监督职能,有权了解公司财务状况,查阅公司的财务会计资料或聘请中介机构制作财务报告。 二、监事会的职能定位 对于监事会而言,其监督职责重心则应仍然放在由我国《公司法》所赋予的“检查公司财务”、监督董事会规范运作、遵守信息披露原则、监督董事、经理经济行为合法性等方面上。对经股东大会批准后的董事会重大决策的执行过程,公司监事会作为一种常设性监督机构,比起独立董事具有更多的时间与工作条件上的保障性,故而应承担起主要的监督职责。而对执行的结果及其偏离度评估,可以会同独立董事及外聘评估机构进行联合评估,并做出相应的事后评估报告。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知识分享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1)人力资源外包 Lever觉得外包是一种管理策略,将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家执行,使公司能专注于本身核心业务发展,以提高竞争优势[3]。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则是一种特殊的外包形式。greer认为,外包是由外部伙伴在重复基础上从事原来由企业内部从事的人力资源任务[4]。 对于人力资源外包,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对许多企业来说,外包浪潮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实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很强,往往对适合的企业才最好。 在总结外包优势的基础上,Rodriguez和Carlos指出与专业的雇佣组织签订合同来处理企业的人力资源职能是一个可变的结论,专业雇佣组织可以与他的顾客建立一个雇佣合作关系。Greet认为有五项竞争因素使企业将人力资源部分或是全部外包,分别是企业精简、快速成长或衰退、全球化、竞争增加以及企业再造,而在这些竞争因素背后的根本因素其实就是降低成本与增加人力资源的服务品质。 关于人力资源外包的风险,Quelin认为一个是企业在外包过程中对外包商的过分依赖,他们认为外包后企业就不用再过问这部分工作了,全部由外包商负责就行,很少进行沟通。另外一个是外包商的工作效率及能力不能达到既定目标,影响组织绩效的完成,把工作交给外包商后,企业失去了对这部分工作的控制,至少不能完全控制,于是当外包商的能力及效率不能达到原来期望的时候,就会影响企业的整体绩效。Bahli,Bouchaib等根据交易成本的观点,归纳了外包所具有的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以下两点:交易的不确定性;委托的不确定性和所提供服务的不确定性。 以上研究表明国外的人力资源外包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外包决策、外包作用与外包风险上。主要关注的是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实际运用中的可行性与实践中的问题。在人力资源外包中引入信任的研究不多。国外学者对信任的研究集中在信任的作用、类型与建立上。这里只摘录其中的一部分。 2)信任 梅耶、戴维斯、斯库尔曼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Sabel认为:“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胡孔河将信任定义为:在一定情境下,一方凭借自己对对方的

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法学 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美国,作为一项在“一元制”公司治理结构中发展起来的制度,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发展迅速,大大促进上市公司的发展,有效控制一股独大的局面,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当然一项制度本来就是复杂的,其的发展历程不乏存在问题,从而带来很多的争议,激起了大家对其发展的关注,促进独立董事制度的理论发展以及实践发展,迎合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国外研究现状 独立董事制度的功效到底有多大,历来众说风云,越来越多的文献都重点讨论了公司治理、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问题,主要形成两派对立观点:一是“乐天派”的肯定说,该派对于独立董事制度在完善公司治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持肯定态度。该主张来自美国的商界、专业界、学术界以及法院人士。侯赛因(Hossain)、普列沃斯特(Prevost)和劳(Rao)三位学着对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结论就是独立董事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陈(Chen)和杰基(Jaggi)在2000年对非执行董事在公司信息披露中的作用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就是独立董事比例高的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比较全面;OECD认为独立董事能对董事会的决策做出重大贡献。二是怀疑派的否定说,迈尔斯.麦思(Myles Mace)教授很早就提出这个观点,相继地在美国也有不少的学着就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在现实中产生的作用并不大,贝辛格(Baysinger)和巴特勒(Butler)指出努力提高独立董事比例的公司并没有改善运作;拜德(Byrd)、赫哲曼(Hichman)、罗森斯坦(Rosenstein)和沃特(Wyatt)的研究也表明独立董事对改善公司治理效率和公司业绩的作用也是有限的。 综上所述,可见海外对独立董事制度评价不宜,两派各持一词,当然独立董事制度仍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阶段,现阶段只是出于某个层次的探索凡是都有两面,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当然总的来说独立董事制度是在不断地发展中,“1999年世界主要企业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报告中说到独立董事比例美国为62%,英国为34%,法国为29%,比例是在不断增长,制度是在不断规范当中,独立董事制度正在不断地完善当中。独立董事的比例成为判断董事会是否独立,是否起到有效监督作用的一个标准。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较独立董事制度较成熟的美国来说,中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当然我国对于

独立董事的作用

独立董事制度的作用 1、独立董事对董事会影响力明显 据一项调查显示,独立董事在董事会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力,有79%的独立董事认为他们发表的意见多数被董事会采纳,10%的独立董事认为其意见总是被董事会采纳,没有独立董事认为他的意见从不被董事会采纳,这表明上市公司董事会对独立董事的意见非常重视。 2、独立董事在避免上市公司虚假行为、改善治理结构、促进信息披露和保护中小投资者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经调查结果显示,独立董事作用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咨询、财务顾问和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96%的董秘认为独立董事在避免上市公司虚假行为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独立董事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方面,也有95%的董秘认为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独立董事能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认同率也高达96%;92%的董秘认为独立董事在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方面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 提高董事会对股份公司的决策职能和公司的专业化运作水平 董事会成员中引入一定数量的独立董事,可以为董事会带来公正、客观的意见和观点,并在执行董事会决策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从独立的角度帮助公司进行决策。 4增强董事会对公司经营管理的监督职能 由于我国还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公司的内部治理与控制都不很完善。公司经营者集决策、经营大权于一身,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失去了对股份公司经营管理的有效监督,从而导致了企业经营的各种违规行为,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由于独立董事能够超脱于公司利益之外,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可以通过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和责任心对公司经营者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从而使公司董事会制度更加完善。 5有利于股份有限公司两权分离和完善法人治理机制 独立董事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利益结构,弥补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投资机构推荐或委派董事的缺陷和不足,使董事会决策职能被大股东控制的现象得以有效的制衡;独立董事依照法律规定享有代表全体股东行使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决策权和监督权,这从法律制度、组织机构两个方面保证了股份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在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对于完善董事会内部的组织结构,改善股东会、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三者之间的分工协调关系,提供了组织机构上的保障。 6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有关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与股权向国家股股东或法人股股东的集中度成正相关关系,股权越集中,上市公司的内部人控制度就越高,因此在决策层中安排代表中小股东利益的独立董事就是平衡权力的重要的制度设计。引进独立董事,将形成对大股东权力的有力制约,可以保障中小股东的权益。独立董事的比例越高,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就越好。独立董事的设立,对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和资金运作都有直接的制约,可以防止大股东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 7维护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加强词汇教学的策略研究是当前小学英语课改的要求之一。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说“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Wilkins 1976 。”有研究表明,词汇水平对英语写作有直接影响,高水平的英语写作者都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掌握词汇量的多少与阅读速度成正比,词汇量越大,阅读中遇到的生词越少,理解程度就越高,返之亦然。(杨梅珍,1997)。词汇的习得,无论是母语还是第二语言,是一个终身的认知过程,没有人能掌握英语或汉语的全部词汇。(戴曼纯,2002)但习得足够多的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因此,对于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扩大语言词汇量是永无止境的。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投提出的一种完整的独特的智力理论。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引起了世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它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他们是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学生找到最合适他们的天性和意愿发展、成长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智能强项得到充分的发展,并使其利用自己的智能强项来带动和发展其他领域的智能,尤其是他们智能弱项的发展。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组把本阶段的研究目标确定为: 1.通过教学理论学习与英语教学实际相结合,通过分析研究词汇的特点,优化词汇教学方法。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有效的教授学生英语单词记忆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单词教学水平。 2.研究学生的记忆特点,教授学生英语单词的记忆的方法,学生根据自身记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通过多元化的词汇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学习兴趣。 3.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开发和拓展英语语教学资源的能力,锻炼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有探索、创新精神,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方法灵活的英语教师队伍,活跃我校活动教学的研究并形成特色。 六、研究内容 1.改变创新词汇教学模式,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数学效率; 2.探究多种词汇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词汇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 3.加强学法指导,注重学生调汇学习策略的培养; 4.课外巩固记忆的系统化指导方法。 七、研究重难点 研究重点:调查整理五、六年级英语教材中的词汇教学内容,研究这些词汇教学与学生识记词汇的方法和习惯为切入点,研究高年级英语语汇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研究难点:研究五、六年级英语教学的模式和方法,研究一套适合高年级词汇识记和运用效果的课堂评价机制。 八、研究的创新点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仅关注学生个体、教师个体、学生群体间的多向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合作情况,更加关注的是“互动场”这个“整体生活空间”的营造,追求词汇教学多向互动所形成的整体性、和谐性、有效性。 九、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2010 级 学院:会计学院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日期:2013-06-10 年月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及应对策略和建议 摘要: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成就备受瞩目,然而随之出现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现象也越来越重,不仅损害上市公司自身的健康发展,破坏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机制,而且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由此形成的审计报告丧失应有的风险预警作用。本文在总结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机,从CPA 审计的角度探讨如加强审计监督舞弊行为,并就公司治理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我国证劵市场的财务舞弊现象起到遏制作用,更好地维护公司各利益相关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财务舞弊上市公司公司治理 正文: 证券投资的效率决定着证券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发挥,而财务舞弊则是影响证券市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风险因素,使证券投资效率大大降低。自证券市场开市以来,财务舞弊就如影随形不曾间断,近年来,国外频频发生影响力巨大的舞弊案件更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巨大震荡和社会广大公众的强烈不满,这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构成了重危机。 一.财务舞弊概念的界定 对于舞弊的定义,美国SAS16 解释为: “舞弊指故意变造虚假的财务报告。可能是漏列或错误地反映事项与经济业务的结果; 篡改、伪造记录或文件; 从记录中或文件中删除重要的信息; 记录没有实现的交易; 蓄意乱用会计原则以及为管理人员、雇员或第三者的利益随意侵吞资产。”2006 年,我国财政部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1 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

该准则于2007 年1 月1 日起执行。在新准则中,对舞弊进行了明确的定义: “舞弊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治理层、员工或第三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甚至非法利益而使用欺骗手段的一种故意行为。” 借鉴上述定义,本文所研究的财务舞弊具有违法性、蓄意性和危害性三个面的特点。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分析 国学者娄权( 2004) 提出了财务报告舞弊四因子假设,认为当文化、动机、机会和权衡四因子皆备时,财务报告舞弊就会发生。根据会计学院《会计诚信教育》课题组( 2003) 对216 家企业总会计师进行的问卷调查,45. 24% 的被调查者认为作假账的根源在于“政府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到位”,44. 54% 的被调查者认为作假账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要“业绩”,另有33. 61% 的被调查者认为作假账款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一些官员要“政绩”。 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催生舞弊 股权结构首先决定了股东大会的决策,从而决定了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人选和效率,进而作用于经理层,最终在企业的经营业绩中得到综合体现。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是作为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引入的制度安排,而不是古典企业制度发展的自然结果,因此,绝大部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是由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剥离改制上市的,当时考虑到国有经济控制地位问题,往往会“刻意安排”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占据绝对控制地位。对民营控股上市公司来说,也是因为考虑到控制权的问题,设置控股股东过高的股权比例。因此,在我国目前的股权结构中,无论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还是民营

国外独立董事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独立董事研究文献综述 一.引言 独立董事(outside directors)是指排除执行董事(executive directors)(注:有时执行董事也称之内部董事(inside directors),这两者的概念是完全等同的。)、关联董事(affiliatedirectors)、灰色董事(gray directors or grayoutsiders)后的董事会成员(Mark and Li,2001),也即是独立于公司的管理层、不存在与公司有任何可能严重影响其做出独立判断的交易和关系的非全日制工作的董事。这儿执行董事是指既是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又是公司董事会成员的董事。关联董事是指与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或执行董事有亲戚关系的人、前任总裁、关联企业的董事担任的董事。灰色董事是指其和雇主公司有大的交易的董事。灰色董事通常是借款给公司的银行家、公司的供应商,政府关联企业中的政府公务员等。之所以要将独立董事和关联董事、灰色董事区分开来,就是因为他们和公司之间的关系足以使得人们有理由对他们做出的判断的独立性提出质疑(Hernalin and Weisbach,1988)。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为了解决股份有限公司中股权日益分散化、所有权和控制权日益分离、管理层日益获得公司控制权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股东权益不被管理层侵害而设置的。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关于股份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将有可能导致公司治理结构不同于传统公司的治理结构,Berle and Means在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洞察到了这个问题,甚至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也有论述,但是即使是B erle和Means(1932)也只是模糊地觉察到了股份公司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和关于股份公司控制权的不清晰概念,这使得他们不可能对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作出深入的理论探讨,同时也不可能对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做出深入的理论分析。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Jensen和Meckling(1976)对现代企业所有权理论的阐述,以及Fama(1980)、Fama和Jensen(1983)对所有权和控制权做出理论阐述之后,才使得分析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成为可能。例如用上述理论可以解释独立董事在对公司管理层监督,防止管理者侵害股东权益的重要作用。这些理论也部分说明了公司管理层拥有的股份和独立董事对其监督之间的关系,以及独立董事的激励问题。但这些理论仍然不足以解释独立董事对公司的全部影响和作用,更多的学者从更广泛的角度继续对该问题做了分析和研究。 在研究独立董事在现代股份公司中的作用时,考察独立董事和管理层,特别是和首席执行官(CEO)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的一个重点。由于独立董事和CEO的目标是不同的,因此两者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CEO和董事会在对公司控制权的竞争过程中,CEO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独立

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的作用分析

上市公司中独立董事的作用分析 摘要:为了检验我国上市公司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否发挥了作用,本文采用自愿设立独立董事的公司2001~2006年的数据,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对自愿设立独立董事的公司进行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量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量呈倒U型曲线关系;独立董事津贴与盈余管理量呈U 型曲线关系。 关键词:独立董事;盈余管理;董事会 一、引言 为了完善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正式实施。该文件要求,2003年6月30日前,各上市公司董事会成员中至少应包括三分之一的独立董事。对于独立董事制度能否对我国的上市公司治理起到预期的改善作用,众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因为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照搬国外的做法,制度因素、法律因素、环境背景等的不同可能会对独立董事发挥作用产生影响。而且由于我国的上市公司必须拥有独立董事是由上而下强制实施的,与国外为了满足公司治理发展而自然形成有所不同。为了检验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运作效果如何,本文选取了在证监会要求设立独立董事前自愿设立独立董事的公司为样本,并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来回答这个问题。 与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切入点不同,本文暂不研究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而是研究实施了独立董事制度是否有效抑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关于盈余管理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目前普遍被认可的是Healy等(1999)对盈余管理的定义,即企业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时,利用职业判断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行为。虽然关于盈余管理有不同的定义,但是通过大部分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盈余管理的实质是管理当局通过选择会计政策或者是变更会计估计,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市场价值最大化,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的行为。而有关的反映公司绩效的指标,正是基于这些经过“修饰”的信息体现出来的,所以说研究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当中是否发挥作用看其是否抑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更合理。 二、文献回顾

国外研究综述

在国外的经济史上,学者们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将效率和公平作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两个目标。但效率和公平似乎一直都很难保持同步,提高效率的政策同时也会降低公平,这样的效率和公平的失衡在所得税中尤其突出(Mirrlees 1971; Ramsey 1927)。人们普遍认为实现效率的最好方法是进行一次性征税(lump sum taxes),这样不会扭曲人们的选择,但要实现纵向公平则要求实行累进税。结果,有效率的税收就会降低公平,反之亦然。 国外的学者对个人所得税促进公平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Wagstaff收集了OECD中12个国家的20世纪80年代晚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家庭调查数据,采用AJL的分解法,利用实证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效应进行了研究,从而得出结论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主要依靠税收抵免和大量使用非标准扣除的个人所得税体系的国家,更容易在实际和潜在的再分配效应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作者并未对税率结构和税基扩大的改革哪个的影响是占主导作用给出结论;同时,作者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人所得税上,排除了其他一切税种的影响,包括社会保险,这使得其研究不是很全面。 。Wagstaff收集了这十二个国家, 然后利用(AJL是指J. Richard Aronson, Paul Johnson and Peter J. Lambert于1994年提出的一种方法,利用税前和税后基尼系数的不同来测量税种对收入分配的影响),(empirical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得出结论:结果还表明在20实际80年代末期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那些进行税率结构和税基扩大的改革在收入再分配上更容易产生相反的作用。税率结构的改革能够减少税率等级,降低平均税率,结构会导致纵向分配的下降。税基扩大改革,能缩短实际和潜在再分配效应的差距。作者在文中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数据,从横向不公平和再排序方面对个人所得税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很多实证分析的结果。这对后来对个人所得税公平方面的研究将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Richard和Eric(2005)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的再分配作用,二人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比研究,认为发展中国家不应该依靠个人所得税来实现再分配的功能,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个人所得税现在不够完善,累进税的实施也是需要成本的,而且存在着机会成本。二者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为了有效维护公平,在个人所得税税制完善方面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实施综合所得税,二实施推定征税法,三实行二元所得税。 最后作者还提出在发展中国家里普遍存在这市场失灵的特征,所以最好的政策是引入税基广泛的增值税来提供政府的支出。Richard和Eric的这篇文章对长期以来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提出了新的见解,给依赖个人所得税调节贫富差距的发展中国家一个警醒,不能完全只依靠个人所得税来调节贫富差距,这对以后的个人所得税的研究很大程度上给了一定的借鉴,但文中的实证分析较少,问题可能反映的不全面,理论结果也存在不全面问题。 Denvil Duncan.和Klara Sabiranova Peter(2008)则探究了国家个人所得税体系是否会影响收入的不公平。二人利用多国详细的个人所得税信息,建立1981年至2005年全面随时间变化的国家所得税体系的结构性累进税体系,并采用理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参考文献

股利政策的影响因素参考文献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探讨和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更显重要,不仅关系到投资者的经济利益,也关系到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成长。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受到法律、债务契约、公司自身、股东等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入手,有针对性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股利政策股利分配 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如何确定分配给股东的股利占净利润的比率(即股利支付比率),以及选择和确定股利分派的时间、方式、程序等方面的方针和对策。长期以来,国内外财务管理学者对于股利分配与企业价值、股利分配应该采取的政策都有很多争论。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对策。 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主要类型和影响因素 股利支付的方式主要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负债股利等。在我国,股利分配方式在派现送股的基础上,还衍生出派现并送股、派现并转股、送股并转股、派现送股并转股等多种方式。本文所指派现指的是上述现金股利,送股指的是股权式股利,转增股本是上市公司用资本公积或盈余公积向股东转送股份的行为。 股利政策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低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这些股利政策的优点和缺点比较如表1: 一般而言,投资者更倾向于固定股利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但是企业在制定股利政策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有: 1.法律因素

法律为股利政策限定了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决策者再根据其它因素决定其具体的股利政策。法律对股利政策的规定各国之间 的差别比较大,但是主要有资本保全约束、资本积累约束、偿债能 力约束、超额累积利润约束等。我国目前有关的法规对上市公司的 利润分配做了明确规定,如盈余分配顺序一般为:弥补以前年度的 亏损;按10%的比例计提法定公积金;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分配优 先股股利;分配普通股股利。 2.债务契约因素 债务契约是指债权人为了防止企业过多地发放股利,影响其偿债能力,增加债务风险,而以契约的形式限制企业现金股利的分配。 这种限制通常包括:规定 每股股利的最高限额、规定未来股息只能用贷款协议签订以后的新增收益来支付,而不能动用签订协议之前的留存收益、规定企业 的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低于一定标准时,不得支付股利等。这 些措施都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 3.公司自身因素 公司自身韵影响因素是指股份公司内部的各种因素及其面临的各种环境、机会而对股利政策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现金流量、筹资 能力、投资机会、资本成本、资产流动性、盈利稳定性、股利政策 的惯性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有充足的现金,否则就会发生 支付困难,因此这往往也是是股利政策最重要的限制因素。公司在 分配现金股利时,必须考虑现金流量以及资产流动性,过多地分配 现金股利会减少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影响未来的支付能力,甚至可 能会出现财务困难。公司的股利政策也受其筹资能力的限制。 4.股东因素 影响股利政策的股东因素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稳定的收入,规避风险。部分小股东主要依赖于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维持生活, 如一些退休者,更倾向发放现金股利。二是控制权的稀释。有的持 股比例较高的大股东,因为担心公司过分分配股利后需要后续融资 造成控制权被稀释,往往倾向于公司少分配现金股利多留存利润。

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现状

摘要:本文对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和实证分析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以期为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2001年8月21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开始在上市公司中实施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西方,独立董事是指在上市公司担任董事之外不再担任该公司的其他职务,并与公司及其大股东之间不存在妨碍其独立做出客观判断的利害关系(尤其是直接或者间接的财产利益关系)的董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一大制度创新,当它被当作一帖灵丹妙药引入我国时,人们希望它能解决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小投资者保护等问题。因此,了解国外独立董事制度研究的最新动向,借鉴它们在这方面的经验,有助于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本文将对国外董事制度的学术研究、国外企业的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状况做较为全面的介绍,以期为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的应用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独立董事制度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企业在营运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道德风险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这也是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传统模式下,这一问题主要是由董事会来解决,即董事会通过选拔、监督经理人员,把握公司的重大方针,从而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实践中,一般的董事会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为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股东根本无法对经理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企业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像企业董事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等内部人实际上操纵着企业的重大决策,时常进行关联交易并严重影响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另一种情况是董事会成员自己为自己制定报酬。基于上述诸多情况,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已经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而独立董事制度正是适应这一要求而产生的。独立董事又称外部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他们既不代表出资人,也不代表公司管理层,不拥有上市公司的股份,与公司没有关联的利害关系。因此,独立董事可以更加客观、独立地考虑公司的决策,从而保证决策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减少公司的重大决策失误。2000年5月,一些学者向韩国政府提交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他们指出,韩国公司治理结构弱化是导致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同时他们在报告中又提出了一项重要建议:在韩国企业引入独立董事制度。 目前很多国家的机构和组织都积极实施了独立董事制度,大部分国家都把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作为完善股份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举措。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9年世界主要企业统计指标的国际比较”资料显示,在美国企业中,独立董事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为62%;英国34%;法国为29%。美国是施行独立董事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美国全国公司董事协会(Na— tional Association of Corporate Directors)在1996年就曾指出,董事会的成员应当大多数是独立董事,甚至还建议在公司中只需设立一名内部董事,即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 ricer,以下缩写为CEO),其余的均可为独立董事。①这一点可以从1997年标准普尔(S&P)公司对美国500家企业的调查中得到证实。在当年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有将近56%的董事会其成员大多为独立董事,内部董事只有1—2名;而仅仅有2%的企业董事会成员主要由内部董事组成;在大部分企业的董事会成员构成中,独立董事占大多数(majority);还有不少企业独立董事占绝大多数。②另外,美国的机构投资者委员会(Council of lnstitution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