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_讲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 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一:大量运用比喻。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摹声与比喻结合。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雄浑、激昂、大气
特点 方法 以议评声
序曲(初弹):转、拨、掩抑、思、诉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 霓 裳 》 《 六 幺 》
浊杂粗重 以喻摹声 轻细凄切 以形绘声 清脆圆润 、不畅 过渡:间关—滑 幽咽—难 婉转 发展:冷涩—凝绝 不通—暂歇 声弦暂歇 直写 实 写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间写 高潮:银瓶-乍破-迸 铁骑-突出-鸣 雄浑激昂 结束: 收拨、划 一声、裂帛 清脆尖利 以人衬声 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悄无言 秋月白 尾声: 以景托声 点评:泼墨如水、气势恢弘、不同凡响。
三:叙议结合,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妙语点睛。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鉴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
《琵琶行》里写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 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弦的嘈嘈和小弦的切切,到底是怎样的音响,读 者很难想象,而比之于急雨,比之于私语,比之于大 小珍珠坠落在玉盘中敲出的音响,就可以使读者感 受到两弦的美妙各具特色。诗里还用“间关莺语花底 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比喻曲调的流转和凝涩,用“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比喻曲调的 高亢雄壮,都把琵琶的声音描写得淋漓尽致。元稹《 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 ,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 敲击水晶盘”,也都是以声喻声的。元诗比白诗为早 ,白诗“莺语”二句,可能受到元诗的影响,但较元 诗为胜。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第一曲
音乐特点 意象
琵琶女:排遣孤寂 诗人、客人: (离愁、沦落)
表现手法
悲凉、伤感
以人衬声
打动“惨将别”“不成 欢”的主客(忘归、不 发) 萧瑟、凄凉的景物 以景托声
方法: (以人衬声、以景托声)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 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 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 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体诗。音节、 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短不一,富于变化。唐
以后,歌行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可叙
事,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白 居 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 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 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 一个。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 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 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 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 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 同情。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其代表作《秦中吟》十首、 《新乐府》五十首影响尤大。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 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 半中腰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 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就听不见了。满 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 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 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 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 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 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 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哪一声的为是。正 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 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的妙境:五脏 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帖;三万六千 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 了十数句之后,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 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 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 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 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千 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 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 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
这一段对音乐的描写采用了哪些手法? 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的写法,运用了比喻、摹声、通感 等修辞手法。 写出了乐曲发展的几个过程? 舒徐流畅—— 起伏跌宕—— 悄无声息—— 激烈高亢—— 戛然而止
比较与《琵琶行》的异同:
相同点:wk.baidu.com
1、描写音乐的过程基本相同。 2、都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 法。
白居易书《楞严经》
• 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 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 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 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 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 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 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 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 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 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整衣敛容叙身世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君翻作《琵琶行》
却坐促弦弦转急
满座重离皆掩泣 江州司马青衫湿
行文结构有何特点?
双线结构:
明线:琵琶女的身世
暗线:诗人的感受
民间变化 朝政动乱
两条线索的联结点是:
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叙事和抒情同时进行。 明线从具体现象反映主题,暗线从事物的本质上来揭示主题; 也可以说一条反映民间的变化,一条反映朝政动乱的变化—— 社会的变乱,政治的衰落,在朝野均有十分明显的反映。 两条线一实一虚,虚实相生,使结构既严谨而又错落有致。
以声喻声,不在于声 音的完全相似,不能过于 黏滞。如“莺”在“花底 ”,“泉”在“冰下”, “瓶”是“银瓶”,“骑 ”是“铁骑”,“佩”, 是“神女佩”,“盘”是 “水晶盘”等等,有的并 不直接关系到音响,却能 够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 美妙。 描写音乐,除了较多 地运用比喻之外,还运用 其他的手法。妙语点睛,
3、都运用了比喻、摹声、通感等修辞手法。
不同点:
浔 阳 楼 浔 枫 楹 阳 叶 联 千 四 : 尺 弦 水 秋 * * 勾 枨 留 触 江 天 上 涯 别 迁 离 谪 情 恨 。 ;
四、品读: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第一次演奏:
朗读第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琵琶女:寂寞
描绘别时景象,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渲染离愁别绪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音乐演奏结束时的寂静的环境,烘托了音乐效果。
绕船明月江水寒 描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环境,渲染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 情。 ——以我观物,则万物皆著我之色彩。
风物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迁移扩展,比较阅读
1、清末刘鹗《老残游记》 片段《王小玉说书》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 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 中无限事。”又写道:“别有幽愁暗恨生 ,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是用来抒发感 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表达自 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从 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 倘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 受会是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 行家,于琵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 含感情,于演奏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 无限心事,于演奏终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 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哀愁。
读了这首诗歌,我们都为琵琶女掬一把同 情泪。琵琶女的命运确实令人感叹。但是,我 们是否能够从琵琶女的曲调变化中,捕捉到琵 琶女的生活变化的轨迹和感情的变化呢?
急切愉快。 激越雄壮。
“欢乐曲” “前奏曲”
倾诉悲情。
“悲愤曲”
“沉思曲”
幽愁暗恨。
琵琶声 ---------- 尽诉心中悲愤情
谁 解 青 衫 泪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时期 生活特点 诗歌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 以讽喻诗为 (从入仕到 抱着“为民请命”“兼济 主。代表作品 贬江州司马 天下”的宗旨。 为《卖炭翁》 以前)
以闲适诗和 是他“独善其身”的 感伤诗为主。 时期,揉和儒家“乐天 感伤诗:《长 后期 知命”道家“知足不辱” 恨歌》《琵琶 (即自贬江 和佛家“四大皆空”来 行》 州司马到死) 作“明哲保身”的法宝。 闲适诗: 悔恨“三十气太壮,胸 《赋得古原草 中多是非”。 送别》
三、整体感知:理清全诗结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邀见歌女 演奏名曲 听者陶醉 少年欢乐 晚年沦落 悲苦心境
琵 琶 行
江上聆听琵琶曲 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 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琶

《 琵 琶 行 》 结 构
江头送客闻琵琶
移船相近邀相见 东船西舫悄无言
月夜船上弹琵琶
千呼万唤始出来 曲终收拔当心画
又闻此语重唧唧
第三次演奏:
琵 琶 女 : 却 坐 促 弦 弦 转 急
满座皆泣
感我此言良久立, 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 人 : 重 闻 琵 琶 青 衫 湿
第三曲
( 虚 写 )
凄凉、悲伤
无 尽 的 感 伤
却坐、促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 皆掩泣
本是京城女
名满京都的艺人
去年辞帝京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谁 解 风 物 意
《琵琶行》还注意到景物描写,请问诗歌景物描写有 几处?各有什么作用?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点明江边送客的环境 ,描摹如画的意境,渲染凄凉 愁惨的感情,奠定凄苦惆怅的情感基调。
别时茫茫江浸月
大弦—嘈嘈—急雨 开始:小弦—切切—私语 错杂弹、落玉盘
余音绕梁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用悄寂无声的环境来衬托演奏的效果,乐声 已停,然而余音绕梁,经久不息,人们还久久 沉醉在音乐创造的氛围中。“悄无言”的寂静, 实则是充满了感情的时刻,听众的忘情和如痴 如醉的神情,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绝妙。诗人所创造的这个画面,有着及其感人 的艺术魅力。
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都
是歌行体。
琵琶

唐 宣 宗 挽 白 居 易 联
胡 人 能 诵 琵 琶 篇
孺 子 解 吟 长 恨 曲
听朗读,
注意字音
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 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 用?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 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 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 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 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 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以音写声、以人衬声、惜墨如金、无尽感伤 点评:
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技艺时, 用了哪些手法?
正面描写:描写其演奏过程。
1)运用比喻、通感、博喻
A、形容乐声急骤粗重 C、形容乐声清脆圆滑 E、形容乐声低回不畅 G、形容乐声激越雄壮 B、形容乐声急切清细 D、形容乐声宛转流利 F、形容乐声低沉停顿 H、形容乐声戛然而止
间接描写、虚写
第二次演奏:
朗读第二段
江心聆听琵琶曲
浓墨重彩地描 写了琵琶女的出场、 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
琵琶女出场 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
场景描写 人物形象
寻 问
诗 人
邀 见
移 千呼 停

添 万唤
回 重开宴
欣喜急切
琵琶女
欲语

矛盾含羞
抱琵琶 半遮面
评:未见其人,先现其神,形神兼备。
第二曲
过程 场景
2)描摹声音:“嘈嘈、切切、间关”等。 更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 3)叙议结合,妙语点睛,曲中带情 。
侧面描写: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通过听众的反映、环境气氛来衬托琵琶声强 烈的艺术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