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质体载药纳米粒的研究与制备结题报告 徐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质体载药纳米粒的研究与制备

摘要:目的:应用单因素考察法优化茶多酚柔性脂质体的制备工艺参数,筛选出最佳处方。方法:本研究采用逆想蒸发法制备包裹茶多酚的脂质体,以卵磷脂(EPC)和胆固醇(CH)作为膜材,以胆酸钠作为柔软剂,采用逆向薄膜蒸发法制备茶多酚柔性脂质体,并用离心法测其包封率。以脂质体的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脂质体膜材料中水油相之比,卵磷脂(EPC)与胆酸钠的质量比,超声时间对茶多酚柔性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并优化处方,得到最优结果并进行验证。结果与结论: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卵磷脂与胆酸钠比例为8:1,水相与油相比为1:4,超声时间为2分钟。单因素考察用于茶多酚柔性脂质体处方的优化筛选是可行的,具有很好的预测性,此处方工艺稳定,重现性好,能制得较高包封率的茶多酚柔性脂质体。

关键词:脂质体茶多酚柔性逆相蒸发

1.绪论

1.1前言

茶多酚(tea polyphenol, TP) ,是茶叶中所含的一类多羟基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大多属缩合单宁,因其大部分溶解于水,所以又称为水溶性单宁,是茶叶的主要有效成分,占茶叶干质量的20%~30%[1]。茶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衰老、抗肿瘤、抗辐射、降血脂、降血压等药理功能,还有消炎利尿、解酒等功效[2]。但茶多酚脂溶性较差,生物利用度低,易被氧化,从而限制了它在医药和食品等行业中应用。[3]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是一种相对较新的微胶囊化技术,具有有效防止被包裹药物氧化、提高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使被包裹药物具有靶向性、天然无毒、生物可降解、无免疫抑制作用等优点[4-5]。本试验利用脂质体将茶多酚进行包覆,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茶多酚脂质体,研究得出其最佳工艺配方。

1.2脂质体的概述

脂质体是人工制备的由磷脂双分子定向排列而成的微型囊泡(vesicles),脂质体的组成:类脂质(磷脂)及附加剂。

1.1.1磷脂类:包括天然磷脂和合成磷脂二类。磷脂的结构特点为一个磷酸基和一个季铵盐基组成的亲水性基团,以及由两个较长的烃基组成的亲脂性基团。天然磷脂以卵磷脂(磷脂酰胆碱,PC)为主,来源于蛋黄和大豆,显中性。合成磷脂主要有DPPC(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E(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DSPC (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等,其均属氢化磷脂类,具有性质稳定,抗氧化性强,成品稳定等特点,是国外首选的辅料。

1.1.2胆固醇:胆固醇与磷脂是共同构成细胞膜和脂质体的基础物质。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故可称为脂质体“流动性缓冲剂”。自1965年由英国的Bangham首先发现磷脂在水中可以自发形成脂质体(liposomes)以来,对其实验研究日渐广泛,其应用性已遍及很多领域。特别是在医药工程方面,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提高药物疗效、减轻药物不良反应及靶向作用的特点。其被动载药制备方法包括物理分散法、两相分散法及表面活性剂增溶法,逆相蒸发法是两相分散法中常用的一种;包封率和渗漏率是评价脂质体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7]。

1.2茶多酚的概述

由于茶多酚对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消除效应,可以抑制人体内脂质过氧化作用,因此对整个机体具有抗衰老性能。茶多酚又能提高人体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和活性,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茶多酚为无毒抗癌剂。tnf-α是一个关键的促肿瘤因子,茶多酚可以抑制tnf-α的表达和释放,抑制肿瘤细胞的分化,同时茶多酚具有诱导癌细胞自杀的功能。日光中的紫外线照射(uvr)与皮肤光老化有密切联系。紫外线照射促进机体产生过多自由基,同时减少细胞内抗氧化物(抗氧化酶等),造成生物大分子(DNA、蛋白质、脂质),的氧化性损伤;另一方面,自由基还调控ap-1信号转导通路,介导mmp基因表达,影响真皮基质代谢而促进皮肤光老化。茶多酚具有抗紫外线损伤的作用,可以保护表皮朗格汉斯细胞免于紫外线损伤,防止uvb诱导的嘧啶二聚体形成,同时也可以预防uvb诱导的免疫抑制,故显示出茶多酚的光保护作用。我们已有多项实验研究报告表明对细胞培养体系而言,茶多酚可明显减少紫外线引起的角质形成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光损伤效应、可减少多种炎症因子如tnf、il-6、il-1、mmp等的表达及分泌。皮肤作为完整的屏障结构是外界因素,如局部用药、紫外线照射损伤的重要靶位。皮肤角质层及表皮细胞是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虽然外界物质经正常皮肤吸收的途径可能有三个。角质层的角质细胞含脂质较少,而角质细胞间基质则由脂质双分子构成。一般改善角质细胞或角质细胞间脂质的通透性可以提高药物的透皮吸收作用[15-17]。本试验利用脂质体将茶多酚进行包覆,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茶多酚脂质体。

1.3柔性纳米脂质体的特性[8-11]

1.3.1高度变形性

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形变能力可比普通脂质体大5个数量级。研究表明,平均粒径在500 nm 的柔性纳米脂质体混悬液能穿过直径为其1/ 5 的小孔,而脂质体粒径在穿透前后几乎不变。原因是柔性纳米脂质体中胆酸分子能在高压力部位蓄积而产生形变, 形成较大高曲度结构(如形成胶团) , 这种结构可减少粒子形成过程中的能量消耗从而促进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形变。

1.3.2高度亲水性

柔性纳米脂质体多用于经皮给药系统,其穿透皮肤主要受向内的水化压力与自发脱水压差的驱动,此驱动力与柔性纳米脂质体的数目及单体的亲水性成正比。当柔性纳米脂质体混悬液涂于皮肤表面时,水分的蒸发导致部分失水,囊泡为了不完全失水而顺水化梯度移动,发生变形进入皮肤。而普通脂质体的磷脂与皮肤的角质层发生融合, 药物在角质层中大量贮存, 导致进入真皮的药量极少。1.3.3高效渗透性

柔性纳米脂质体具有高度的变形性,在受到足够大的应力时,可发生高效渗透,自如地穿过比其自身小数倍的孔道,且透过量和透过速度与纯水相当,尽管水分子和柔性纳米脂质体粒径相差1500倍。而普通脂质体当粒径为孔径的117倍时,则完全不能通过,滞留在皮肤表面直至完全失水而融合。柔性纳米脂质体的渗透性与其给药的环境有关,当柔性纳米脂质体开放用药时,95%以上的类脂量可进入或穿过皮肤的角质层,其渗透量取决于药物在柔性纳米脂质体中的分配;当封闭给药时,由于不会引起渗透压差,故不利于囊泡渗透进入皮肤。

1.3.4高度稳定性

有研究用2种荧光物质标记柔性纳米脂质体,并采用动态激光扫描显微镜和血清粒径排阻色谱测定发现:柔性纳米脂质体在透过角质层及血液时,不仅未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