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吴镇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中外艺术史上有许多的艺术家, 他们生前声名远播,为民众熟知,但死后却销声匿迹。也有这

样的艺术家,他们生前或由于其艺术的超前,或由性情的耿直孤高,而被排斥在艺术的圣殿

之外,但死后却被人传颂。元代画家吴镇就是后一类艺术家的典型。

吴镇,字仲圭,1280年生于浙江嘉兴魏塘镇。吴镇年青时,师从武进柳天骥学习易经, 研究“天人性命之学”。吴镇性情孤僻, 志行高洁,不喜欢接触达官贵显。他以梅花自比, 自号梅花道人、梅花和尚。他为学博大精深,研究理学,精通儒、佛、道三家之学,在他的言行中体现的

佛道精神尤重。他的画也被人称为“是有山僧道人气”,自云:“依村构草亭, 端方意匠宏。林深

禽鸟乐, 尘远竹松清泉石供延赏,琴书悦性情。何当谢凡近,任适慰平生”,因而他作画宁肯不为

人赏,也决不随俗。吴镇与同时代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合称“元四家”,在山水画上有卓越

的成就和极高的地位,尤其是对近古山水画的发展起着很大的作用。

二、吴镇山水画的特点

2.1师法董巨,得其气韵

吴镇的山水画艺术博览众家,勤于钻研。但师承方面,董源、巨然所得最多。1]董源、巨然

是五代的山水画家,以水墨淡彩创造性地图绘出江南山川,江河纵横,草木丰茂,山峦明秀

的风光。他们的作品“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笔下的“山水江湖,风雨溪谷,峰峦晦明,林霏烟云,与夫千岩万壑,重汀绝岸”等景物,能使人观之有“寓目于其处”,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董巨的这种画风正是宋代以后文人画家所追求的。元明以后,水墨点染带有抒情

意趣的董巨画法在山水画中占据主流地位,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等山水画大师无不

受到这一派的影响。北京故宫博物馆所藏巨然作品《秋山图》,上有董其昌题,曰:“僧巨然画,元时吴仲圭所藏,后归姚公绶,姚尝临此画,予并得之。”可知吴曾收藏过巨然真迹,受其影响是自然的。从吴镇传世墨迹看,吴镇主要继承了董、巨平远构图和披麻皴法。吴镇创

造性地发展了平远、深远的构图方法,并使之结合成为“近岸广水,旷阔遥山”的典型阔远构图,这种一水二岸式的构图,恰好符合元代文人平淡、与世无争的心境。吴镇皴法大多用披

麻皴,淡墨皴擦,浓墨点苔,显得清秀空灵。除此之外,山头多矾头、水纹的勾画均与董、

巨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作于1342年的《渔夫图》构图为三段式。最下端的近景,画平缓山丘,两株高树,山丘坳处,一个草亭,山丘后接几排水草,一条渔船,上坐隐者。中景为一片湖水,几近于一片空白。

远景画一片山丘和远峰,苍苍茫茫。画法以董、巨画风为主,用柔润的线条勾写,加以披麻皴,罩一层淡水墨,略分浓淡,以区分山石的凹凸向背。在吴镇那里,披麻皴是其基本的造

型手段,但在技法上,他比董源、巨然更胜一筹,因为他更注重笔墨的挥写以及意境的营造。吴镇除了师承董、巨之外,也注重博众家之长,在吴镇的传世作品中,有临荆浩《渔夫图》

16幅,也有类似马、夏的画风。如《松泉图》、《秋江渔隐图》,尤其是《芦滩钓艇图》为

典型的马、夏边角构图。晚年的吴镇似乎对南宋院体绘画产生了兴趣。北京故宫博物馆所藏《溪山高隐图》系吴镇晚年之作,画中山头采用横侧笔皴刷,明显接受了李唐的画法,这或

许是吴镇关于“南宋院体”的初步尝试。可以说吴镇是取董、巨之气韵,融众家之长,形成了

清淳、平实的艺术风格。

2.2题材上的渔夫情节

渔夫题材的绘画相传起自唐代诗人张志和,张因在政治上遭到挫折后即浪迹江湖,以舟为家,自号烟波钓徒,曾写下脍炙人口的《渔歌子》,并绘成《渔夫图》,以表现自由自在的隐者

情怀。渔父形象大量出现并形成一种风气是在元代。由于元代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个少数民

族入主中原并统治全中国的朝代,蒙古统治阶级的残暴统治和民族歧视政策,使大量文人都

采取了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态度。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渔父清高、避世、逍遥的人生为许多隐

退文人所仿效,渔父形象成了文人、画家寄托情感的载体。这其中,吴镇对渔父最为情有独钟。在吴镇传世山水画中,渔父题材的作品占有相当数量,其中有立轴、横卷及册页多种样式,他笔下的渔父皆在明净清寂的山水中或垂钓,或酣睡,或鼓楫而歌,或停舟闲坐,仪态

悠然自得,又以草书题《渔父词》于画上抒写情怀。传世《洞庭渔隐图》横卷,图写太湖岸

边景色。画依左侧构图,右侧空阔一片,起手处为数棵古松,向上画茫茫的江面,一小舟,

泛泛江上,若隐若现,远处山峦起伏,坡势作披麻皴,线条婉转,与挺直的松干形成对比。

水面如琉璃,突出静绝尘氛的气象。题词亦清新可喜,如卷首一阙:“洞庭湖上晚风声,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诗词、绘画和书法相互辉映,表现了不慕荣利与世无争的志趣,取得极佳效果。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渔夫图》中有题诗道:“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翁相对酒葫芦。”图写一隐士在山间平溪泛舟垂钓,隐士带斗笠,盘腿而坐,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突出其适意的情怀。他要表达的

意思是,这里是他的天地,是他心路最舒展开的空间。

与历代渔父题材绘画的比较中我们可以感悟到吴镇是将文人的人生信仰与山水画有机地融会

成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重在表现士人阶层寄情于草野间的人生理想。渔父主题实质上是士

人的一种人生选择和情感归结。人们在吴镇的作品中体悟到的是一种至友情思和士人阶层的

一颗颠扑不灭的道心。这恐怕也正是吴镇所以被推举为元四大家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传统

绘画,尤其是文人画能自成流脉并绵延不息的一种重要的内驱力之所在。

2.3 形象塑造上突出局部

吴镇山水画师承董巨,因此画面显得格外宁静、平和,但吴镇有时也会有意打破这种气氛,

就是对近处大树和山石的表现。在宁静的画面里,近处的大树或直立挺拔、俯视向上;或摇

摇欲坠、欲倒还立;或枝条倒挂、曲折盘桓。而且几乎每张山水画里的近景树木都是类似的

形象。如果把吴镇和元四家其他三家中做一个比较,吴镇的独特个性就能充分体现。黄公望、王蒙表现高士的居住环境多用平和、冷静的笔触画群山诸峰,气势平和,很少突出某一大树。而倪瓒、吴镇在选景上有着一致性,均喜画几棵树。倪瓒的树是纤细、弱小的,树干上长出

几条树枝,枝上顶着几片叶子,立在空旷的荒野里显得孤独而又凄凉,而且倪瓒的树往往叫

不出名字。吴镇在树的种类上往往是有选择的,他喜欢选取古松来充实画面。如《双松图》,此画作于1328年,是吴镇现存画作中最早的一幅。两松平地直立,上顶天,下立地,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两树挺拔茂盛,形势奇特。左松树身中下部曲成弧形,卧于地,中部挺直、

劲健,顶部突然探向右方;右松直立挺拔,上部一个近于直角的弯曲,伸向右,于左松一树

枝的上方又一个近于直角的弯曲,然后冲向高空。这样两松空中交插,一种挺拔、孤傲、相

依相扶的形象展示于画面。两松枝叶间点缀以清溪茅舍、远山丛树,更显出双松的高大、雄伟。《洞庭渔隐图》,两松挺立秀拔、负势竞上,占据中间水面大部分,把三段式构图的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