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之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之比较
摘要:古风时代的雅典在经历从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度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先后产生了许多城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这两个城邦的教育各具特色,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介绍古希腊时期的斯巴达和雅典在地理因素、社会政体、社会结构上的三个维度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比较其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主体的异同,来认识和了解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
关键词: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比较
古风时代的雅典在经历从氏族制度向奴隶制度的社会转型过程中,先后产生了许多城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
这两个城邦的教育各具特色,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比较这两个城邦教育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借鉴和吸取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
本文从二者地理因素、社会政体、社会结构这三个维度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出发,来比较、认识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
一、斯巴达的教育
1)、斯巴达地理环境: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平原以北群山环绕,向南为沼泽地,由此延伸入海。
斯巴达土地肥沃,易于耕作,但由于没有适宜的港湾,因而与外界交往甚为不便。
环境往往对人们看待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行为和决策。
某种程度上,斯巴达纯粹尚武的教育制度与此有关。
2)、斯巴达的社会政体: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斯巴达走向农业奴隶制道路。
要统治和奴役奴隶阶层就必须产生与之相适应,并能为之服务的统治工具,即教育制度。
在希腊语中,“斯巴达教育”即“Άγωγή”一词有许多含义,其中包括捉住和诱拐,但在此大致意味着知道、引导或训练。
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看出一点端倪,那就是通过引导和训练公民来达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
“引导”是从思想层层面上培养忠于国家的公民,“训练”则是通过体力锻炼即“军事教育”来强身健体,用武力统治国家。
3)、斯巴达的社会结构:斯巴达国家的居民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斯巴达人,作为城邦的公民,他们享有一切特权。
但是,斯巴达人并非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他们作为入侵者多里安人的一只,在城邦中仅有三万人左右。
第二等级是皮里阿西人,他们拥有土地,可以经营工、农、商等经济活动,但是他们不具备政治权利。
作为奴隶阶层的希洛人从属于第三等级,他们原本是当地土著,约有三十万人口,被征服后,其政治、经济权利都被剥夺了。
4)、与斯巴达地理环境、社会政体、社会结构相适应的教育制度:斯巴达统治阶层与奴隶阶层人口比例悬殊,受奴役的希洛人难免奋起反抗,为了维护政权稳定,斯巴达人采取了全民皆兵的军事管理。
执政者注意到教育作为统治工具,可以统一受统治阶级的思想,执行统治者的意志。
因此,具有斯巴达民族特色的教育应运而生,教育完全由国家掌控。
斯巴达人一出生便要接受严格的体质检查,只健康的新生儿才有生存的权利。
儿童在7岁前才属于家庭,接受家庭教育。
7岁以后儿童便属于国家所有,7至18岁阶段,儿童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由国家“最高尚、最优秀”的公民出任儿童的监督者,负责儿童教育工作。
儿童过着艰苦的集体生活,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和道德灌输,培养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以及坚强、勇敢、爱国等气质。
儿童经常由于吃不饱而被教唆偷窃,如果被发觉还要接受鞭打,以此惩戒他的迟钝。
18岁起,公民子弟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军事教育;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到30岁,那些一直以来都接受着军事教育并且考验合格的公民子弟才能成为公民。
即使是女孩,也要接受某种形式的国家教育,包括舞蹈、体操和其他体育运动;以及阅读、写作和战争教育等科目。
这使得斯巴达妇女成为身体最有魅力的希腊妇女,并且能生出健康活泼的孩子。
优雅、文明的特征在这里不合时宜,而身体强壮和道德上操行端正受到鼓励。
斯巴达人对女子教育的重视和训练成功的效果,使斯巴达妇女作为母亲,在当时希腊人当中,和斯巴达男子士兵享有同样的崇高声誉。
二、雅典教育
1)、雅典的地理环境:雅典位于阿提卡半岛,三面环海,有良好的海运条件,便于航海和商业贸易。
优越的地理位置,给古代雅典对外经商、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雅典人意识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不能单靠农业基础。
显然,真正要实现城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愿望,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忠于国家的军人,而且还必须培养出大批有文化的灵活的商人、外交家等其他各种人才来掌管国家各部门。
这就给教育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客观要求并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这个历史时期的雅典教育体现出了它的交流性、包容性:东方世界的智者纷纷来雅典聚徒讲学,传播东方的文化科学知识。
在长期流动性的教育实践中,“智者派”适应民主制度的需要,创立了“三艺”(文法、修辞学和辩证法)的课程内容,并且还十分重视传播与航海和其他贸易关系密切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雅典学者也会到其他邦国访学,这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周游列国,他们吸取外邦文化精华,内化为本土特色的文化,形成自己的独特学派。
2)、雅典的社会政体:早期雅典同斯巴达一样实行贵族统治,但是历经梭伦和克里斯提尼的改革,雅典逐步向奴隶主民主制度过渡。
经过了平民和贵族的激烈反复的斗争,雅典国家的民主政体终于确立和完善起来了。
在雅典国家内部,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能参与政事,发表政见或直接担当起国家重任。
这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尽管它排斥奴隶阶级的参与,但它毕竟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尝试行使民主权利的第一次伟大的实践。
雅典的民主制度为其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3)、雅典的社会结构:包括奴隶主、农民和手工业者(自由民)、奴隶三个等级,全体20岁以上的合法公民(不包括女性和奴隶),也就是不到一半的人口组成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对城邦进行管理。
4)、与雅典地理环境、社会政体、社会结构相适应的教育制度:雅典的儿童出生后,同样经过严格挑选,由父亲决定是否抚养。
儿童7岁前在家中受教育,由雇佣的年长女奴隶担任家庭教师,父母不对孩子的教育负责。
在幼儿教育中,比较重视玩具的作用,同时还给幼儿讲故事等。
7到16岁,儿童要进入文法学校、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
文法学校主要传授给儿童简单的读、写、算的知识以及文学知识;音乐学校又叫弦琴学校,传授儿童歌唱的技能;体操学校又叫角力学校,实际上只是一大块空旷的场地而已,以体育操练为主要内容,项目有: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等五项竞技。
这三种学校中都有道德教育的内
容。
16岁时,绝大部分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少数贵族子弟可进入国家办的体育馆学习,接受高一级的训练,兼学一些文化知识,参加一定的社会活动。
18岁时,就成为青丁,可自愿地接受军事训练。
20岁时,经过一定的仪式,遂成为一名正式的公民。
雅典教育机构以私立为主,学生上学是要缴费的,且有“教仆”护送。
教仆是由有文化的奴隶来担任的,负责孩子上学的有关事宜,帮助提拿学习用具,辅导孩子的学习,还要负责孩子的道德培养。
雅典社会中,教师的地位极其低下,收入菲薄,不受社会的尊重。
雅典人追求多才多艺、全面和谐的发展,反对从事专门的职业或拥有专门的技能而作为谋生之道。
雅典人不重视女子教育;而且妇女地位低下,只能在家中学习一些家务知识,为将来成为一名家庭主妇做准备。
三、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比较
1)、从教育目的比较:我们说希腊文明是海洋文明,但就斯巴达来说,似乎更接近于农耕文明,而雅典才是真正的海洋文明。
很显然,这是由于二者的地理因素所造成的。
而文明必然涉及教育,地理上的因素造成斯巴达教育的封闭性、单一性却造就了雅典兼容并包的教育。
从社会性质而言,同为奴隶制国家的斯巴达和雅典为稳固自己的政权,必然实行统一的军事教育,以达到统治目的。
不同的是,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实施民主政治的需要,教育目的已不满足限于培养训练成身强力壮的军人武士,而还要把青年培养成为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修养的政治家和善于通商的交际商人。
作为政治家要能言善辩、擅长演说;作为商人要具备知识、头脑灵活。
因此,雅典教育除了军事体育、道德教育外,还重视智育和美育的教育,逐渐形成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
正如雅典伟大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在评价雅典教育时,谈到:"我们爱好美的东西,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奢侈;我们爱好智慧,但是没有因此而至于柔弱。
我们把财富当作可以适当利用的东西,而没有把它当作可以自己夸耀的东西。
至于贫穷,谁也不必以承认自己的贫穷为耻;真正的耻辱是不择手段以避免贫穷。
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就是那些最忙于自己事务的人,对于一般政治也是很熟悉的——这是我们的特点: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
"这番话表达了雅典教育追求的目标和教育的宗旨。
2)、教育内容的比较:既然二者的教育目的各有不同,在教育内容上也会有所不同。
斯巴达人在受教育阶段主要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其他方面的教育也只是服务于军事教育。
而雅典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上,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体育方面不再单纯的为军事教育服务,而是作为培养健美的体格和完美的人格的一个重要环节,使每个公民都能全面、协调发展。
3)、教育主体的比较:首先,斯巴达学校机构全部由国家创办并统一管理,而雅典教育组织机构大致分三级五种:初等教育,有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音乐学校亦称弦琴学校。
这两种学校都是私立学校,学生要交学费才能入学。
中等教育,有体操学校,亦称角力学校,也由私人办理。
高等教育,有国立体育馆,由国家主办派人监督管理。
还有埃弗比团的高级教育。
以上这些教育机构,均为奴隶主阶级子弟设立,教育的阶级性异常明显。
我们现在所看到西方的许多著名高校都是私立的,这与雅典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有关。
二者在教育上还涉及了教育的集权和分权问题,对当代教育都有借鉴意义。
师资上,斯巴达的教育机构主要
由本国奴隶主阶层的成员负责,而雅典除了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其他城邦、国家的智者充当教师的人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
这使得雅典的学术发展得以百花齐放。
再者,学生方面斯巴达重视女子教育而雅典却忽视女子教育,这是与统治者的意识形态有关。
斯巴达要求妇女为国家生育健康儿,并且在男人外出征战时也能担当起保家卫国的只能;而雅典只要求妇女能够持家就行。
通过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比较,我们可以找到当代各种教育的雏形,当然,雅典的教育更接近于我们理想的教育,对后代的教育影响也较为广泛。
参考书目
1、吴式颖等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马骥雄著《外国教育史略》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版
3、Liddell,Henry ,Robert Scott.A Greek-English Lexicon.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18.ISBN 0-19-864226-1
4、Hodkinson,Stephen,Agoge//Homblower,Simon,Oxford Classical Dictionary,牛津: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