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安全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疗器械安全管理
Safety management for medical devices
目次
前言 (Ⅱ)
引言 (Ⅲ)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管理要求 (2)
4.1基本原则 (2)
4.2管理组织 (3)
4.3管理职责 (3)
4.4管理制度 (3)
4.5风险管理 (5)
4.6安全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6)
4.7安全与性能控制体系的监督检查 (6)
4.8档案管理 (6)
5人员要求 (7)
6环境与设施控制 (7)
6.1环境7
6.2设施7 7过程的控制 (8)
7.1临床使用前的安全确认 (8)
7.2使用过程中的控制 (8)
7.3不良事件应急处理 (8)
8安全与性能检测 (8)
8.1检测实验室 (8)
8.2检测标准与器具 (8)
8.3检测周期 (9)
8.4检测记录 (9)
9供应商管理 (9)
附录A(规范性附录)安全与性能状态标识 (10)
附录B(资料性附录)医疗器械风险等级分类 (12)
参考文献 (16)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药品仪器监督检验总站、首都医科大学、中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本标准起草人:孙喜文、李咏雪、李怡勇、段新安、米永巍、彭明辰、张志强、孟建国。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医疗器械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的规模与水平已成为现代医疗机构医疗技术能力的重要标志。医疗器械在医疗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成为推动医疗技术和医学发展的关键支撑技术。
许多大型的高、中风险的医疗器械已在我国医疗机构广为使用,不仅在大型三级医院,也覆盖至二级医院,乃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推动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基础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医疗器械技术性能和状态参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任何失准与偏离都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医疗质量,对人员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安全管理,降低医疗器械临床使用的风险,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医疗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标准编制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研究分析我国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总结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本标准。
医疗器械安全管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入医疗机构的有源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前及使用期间的安全管理要求,包括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管理组织建立的架构、各级组织的职责、应建立的各种管理制度之要素、安全管理的方法等;同时规定了保障医疗器械安全和有效的性能检测、操作规范、维护保养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疗机构临床使用的有源医疗器械的安全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6895.24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710 部分:特殊装备和场所的要求医疗场所
YY/T 0841 医用电气设备周期性测试和修理后测试
3术语和定义
GB 16895.2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3.1
医疗器械medical device
为了达到对疾病、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对妊娠控制;对人体样本进行检查的目的,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的总称。
3.1.1
高风险医疗器械high risk medical device
具有较高潜在危险,必须严格控制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注:该类医疗器械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第三类医疗器械相对应。
3.1.2
中风险医疗器械medium risk medical device
通过特殊控制可以保障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注:该类医疗器械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第二类医疗器械相对应。
3.1.3
低风险医疗器械low risk medical device
通过常规控制可以保障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注:该类医疗器械与《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中第一类医疗器械相对应。
3.1.4 有源医疗器械active medical device
需要使用电、气等驱动发挥其功能的医疗器械。
3.23.2
医疗场所medical venue
用以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监测和护理的场所。
注:为确保患者免遭可能发生的电气危害,在医疗场所内采用附加的防护措施,这些危害的类型和表现视所进行的治疗的不同而不同。根据场所的不同用途和不同医疗程序划分场所。
3.2.1
1类场所venue of class 1
以下列方式使用有源医疗器械部件的医疗场所:
——有源医疗器械部件接触躯体外部;
——接触部件侵入躯体的任何部分。
3.2.2
2类场所venue of class 2
有源医疗器械部件用于诸如心脏诊疗术、手术室以及断电(故障)危及生命的重要治疗的医疗场所。
3.33.3
医学工程专业人员medical engineering personnel
具有医学工程专业背景,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同等学历,从事医疗器械安全与质量技术保障的人员。
4管理要求
4.1基本原则
1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控制管理应贯穿医疗器械全寿命周期,涵盖医疗器械的采购、安装、验收、临床使用、维护保养、检验校准、储存、应急调配、人员培训、安全与质量评价及档案管理等所有过程。
2医疗机构应使用依法注册,具有合格证明文件的医疗器械。
3医疗机构应制定医疗器械安全管理计划,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医疗器械制定运行管理制度与程序、适用标准、操作规程,使用与检测和评价记录格式等,并应形成规范性文件向相关部门与相关人员下达。4医疗机构应配备满足医疗器械安全管理的管理人员和安全与质量技术保障的医学工程专业人员。
5医疗机构应为医疗器械安全管理提供相应的工作与储存场所和必要的检测设备。
6对诊断治疗活动和紧急救治不可缺少的医疗器械应制定紧急调配的预案。
7医用电气设备的安全防护应符合 GB 16895.24 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