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电研究背景意义与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无线电研究背景意义与现状

1 认知无线电的产生背景

2 认知无线电的产生

3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 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技术的研究意义

5 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的主要任务

1 认知无线电的产生背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用户的数量急剧增加,可用频谱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当今绝大多数频谱资源都是采用固定的分配模式,由专门的频率管理部门分配给特定的授权用户使用。而对于另外一些非授权用户的通信需求,如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无线个域网(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等,由于其近几年发展迅速,导致这些网络所工作的非授权频段逐渐趋向饱和。据美国研究结果指出,现有的频谱管理与分配策略是造成频谱资源紧缺的重要原因之一,导致某些网络频谱资源相对较少但其承载的业务量很大,而相当多的已授权的频谱并没得到充分的使用。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FCC)在2002年出版的报告中指出,已分配的频谱利用率为15,,85,,已经分配的3GHz以下的频谱资源中多达70,未被充分利用。一项中国移动的研究表明,大多数频段利用率不到5%,密集城区一周频段占用度的测试结果显示,占用度较高的频率主要集中410-954MHz频段,GSM下行频段占用度最高,广播频段、集群系统下行和ISM频段次之,其他频段的占用度则极低。其中GSM频段资源块的占用度明显高于广播频段。GSM频段占用度大于0.1的资源块约占总数的62%,广播频段占用度大于0.1的约8%。

[15] 图1 频谱利用情况调查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频谱资源实际上是很充裕的,频谱的缺乏主要是由于静态(固定)的频谱分配体制而不是频谱资源本身的缺乏。这种在空域、时域和频域中出现的可以被利用的频谱资源被称为“频谱空穴(Spectrum Holes)”。对此开发一种新的更优化的频谱资源利用方法变得十分重要。

2 认知无线电的产生

基于以上的现状,为了解决频谱资源运用匮乏的问题,基本思路就是尽量提高现有频谱的利用率。

通过对静态频谱资源分配体制问题研究,人们开始考虑是否可以允许没有频谱使用许可权的用户在对法定用户不产生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按照“伺机”的方式工作在已授权的频段内。这种创新大胆的思路对解决现有频谱资源缺乏的问题很有意义,后来这个概念就被称作认知无线电。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的概念是由MITRE公司顾问、瑞典皇家技术学

院博士生Joseph.Mitola和GERALD Q. MAGUIRE, JR教授于1999年8月在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首次提出的。

随着概念的提出,FCC于2004年5月颁布了TV频带的NPRM(Notice of Proposed

Rule Making),同年9月批准了IEEE(SA标准委员会IEEE 802(22的项目授权请

[1]求(PAR) 。这作为认知无限电由概念到实现的首个标准,主要任务是为没有

VHF/UHF(Very High Frequency/Ultra High Frequency)频谱使用许可的设备制定基于认知无线电的物理(PHY)层和媒体访问控制(MAC)层空间接口标准,以使这些设备能够工作于VHF/UHF频段而不对电视广播业务产生干扰,其在认知无限电技术的演变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思。

认知无线电(CR)也被称为智能无线电,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无线终端具备足够的智能或者认知能力,通过对周围无线环境的历史和当前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学习、推理和规划,利用相应结果调整自己的传输参数,使用最适合的无线资源(包括频率、调制方式、发射功率等)完成无线传输。认知无线电应该具备以

[2]下两个主要特征:(1)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使CR能够从其工作的无线环境中捕获或者感知信息,从而可以标识特定时间和空间的未使用频谱资源(也称为频谱空洞),并选择最适当的频谱和工作参数。(2)重构能力,重构能力使得CR设备可以根据无线环境动态编程,从而允许CR设备采用不同的无线传输技术收发数据。可以重构的参数包括:工作频率、调制方式、发射功率和通信协议等。

总之,认知无线电的核心思想是认知无线电具有学习能力,能与周围环境交互信息,以感知和利用在该空间的频谱空穴,并限制和降低冲突的发生。但由于认知无线电的相关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的研究还没有成熟,导致了有各种不同的解决观点。主要的观点有:

(1)Mitola的观点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的Joseph Mitola 博士认为,软件是实现认知无线电的理想平台。认知无线电的认识强调其学习和推理能力,认为认知无线电系统能够通过学习不断感知无线环境的变化,并通过自适应地调整自身内部的通信机理来适应无线环境的变化。图2为Maryland大学的Thomas博士提供的认知无线电网

[14]络模型。

射频政策

事实知识库推理引擎

观察感知配置

CR应用编程接口

学习引擎哦软件定义无线电

[14]图2 Thomas对认知无线电模型的认识

(2)FCC的观点

FCC认为,认知无线电是通过无线电设备根据与它的操作环境进行交互而改变其传输参数而实现的过程。软件只可能是作为定义无线电,没有要求实时可编程的要求。

(3)Simon Haykin的观点

Simon Haykin 博士结合Mitola博士与FCC的观点,重新解释了认知无线电,他认为:“认知无线电是一个智能无线通信系统。它能够感知外界环境,并使用比如传输功率、载波频率人工智能技术从环境中学习,通过实时改变某些参数(

和调制技术等),使其内部状态适应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统计性变化,以达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高度可靠通信和对频谱资源有效利用的目的。”如图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