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小问题大智慧——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论文之小问题大智慧——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提问技巧

小学美术论文小问题大智慧——谈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提问技巧温岭市锦园小学林景【摘要】课堂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启迪学生思考的驱动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美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普遍成为美术教师关注教学技能。本文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性提问的理解,分析了当前小学美术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提出实施小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并结合实例进行了说明。【关键词】美术课堂提问的误区提问的策略和方法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最常见的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它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转换、反馈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问”大致分为教师质疑、学生回答、评价总结这三步曲。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由于好多艺术观点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调控,需要我们老师的教育机智,更需要把握好“提问”曲步的节奏与进程。当前美术课堂提问的误区在平常美术实践教学与听课过程中,笔者注意到的在我们的美术课堂师生交流活动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许多学生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堂讨论气氛不够热烈,年级越高此现象越明显。教师无奈点名,学生也只能支吾以对。学生呼而不答,老师自问自答,这种情况给美术教学带来很大的尴尬。而有的课堂气氛看似热闹,其实教学效果却极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提问过难,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课堂教学时,有的教师提问内容难度太大,过于空泛,例如:二册美术教学《水彩游戏》在欣赏完图片作品以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这两幅画的表现手法吗?(学生面面相觑,教室一阵沉默)学生“跳来跳去够不着”,这样提问很容易造成“冷场”的局面。教师将问题高度拔高,缺乏知识连接性,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断层,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如果将问题改成这样的提问“你知道这两张画分别是怎么画出来的?”相信回答的效果就大相径庭。随后,教师可以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我们把这种染、吹、淌、滴等绘

画方式称做为艺术表现方法”。随着日积月累,相信学生对美术专业术语的理解能力会大大的提高。(2)提问过多,占用学生的创作时间美术课最讲究精讲多练,有的教师不明白问题的数量不等于质量,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使学生来不及自己去研究思考,思维浮躁化,探索浅尝辄止。留不足等待时间学生就不可能展开思维的空间,更别说启发学生的创造力。由于过多的提问大量的占据短短的40钟课堂时间,导致美术课堂上学生无法进行创作练习。笔者认为在美术课堂中安排师生交流时间应把握在18分钟以内,留以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练习操作。(3)提问缺少评价牵引,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过程有很强的变化,课堂提问即带有预设性又有很多的生成。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作答时有错有对,有的更是出乎意料。有的教师忽视对学生回答的点评,只有当学生到达自己预设的答案时候,才给予肯定。尤其当学生答非所问时,为了维持教学进程,教师往往就会直接请下一个学生回答。没有注意有效及时的对问题进行牵引来帮助此学生,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将会不再积极动脑,而是消极等待,把自己置身于交流之外。(4)提问语言不科学,学生缺少思考兴趣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中会不经意使用一些不科学语言,这是要值得我们注意的。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例如:“哦,我觉得这个答案或许也可以。”这种语言不仅不能准确、科学地传递信息,使学生茫然不知所云,困惑不解。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经常脱口而出:“谁能来回答一下?连怎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吗?”想以此言语激励学生发言。熟不知这样的提问,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大伤自尊心,即使回答出来,毫无成就感可言,大大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有些老师只要遇到作品欣赏,堂堂课都是雷同的提问:“这张画美不美?美在哪里?”发问不少,收效甚微,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另外有些老师习惯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好不好”的口头禅式语言,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美术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方法一、提问趣味性,激发学习情趣小学美术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情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问要力求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获取美术知识。例如《图形联想》在导入时精心设计好语言问:老师带来三位小朋友,它们是谁?(出示图形)圆形、三角形和方

形。别小看了这貌不惊人的朋友,它们都具有七十二变的本领,你看,圆形变呀变,变成了太阳、扇子、气球、小朋友的脸。小朋友们来想一想:圆形还会变什么?生:圆形会变猫头鹰、小鸡、甲虫、猪……。师:看圆形这么能变,这三角形与方形也不示弱,小朋友们,你能先帮它们来变一变吗?三角形能变成什么?方形呢?问题一下去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已经悄然进入课堂情境,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通过这样的巧妙而有趣味性的问题设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会举一反三的图象联想。二、提问重启发,紧扣教学重难点每节课都有它的重难点,只有把这些重难点解决,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才算完成。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启发性,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惑。问题的设计更要环环相扣,先难后易,先点后面,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问题过多,且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如“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还有不会的吗?美不美?”等无效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一定吃透教材,每一个问题要经得起推敲,只有深入才能浅出。下面是浙江嘉兴平湖钟埭小学彭晓宁执教的《纸雕塑》课堂上的教学实录。彭老师展示《苹果之泪》雕塑图片,给予学生欣赏交流。提问一:画家想告诉我们什么?提问二:给这个雕塑作品取个名字?之后的名家雕塑欣赏中不断被强化的。提问三:《苹果之泪》你看见泪了吗?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它的泪。提问四:作品想告诉我们什么?当我们听学生评述雕塑《苹果之泪》时说:作品想告诉我们,地球象一个苹果,正被人类蚕食,请爱护地球。于是听课的现场,掌声想起。那是一件苹果腐蚀的内核的肌理效果,与残存的光滑的表皮的肌理的对比,通过对比并不直接地而是婉约地表达的这样一种忧思。由于老师设计提问层层递进,抽丝剥茧,在交流中把美术的人文性、思想性、开放性自然而融入与课堂,智慧在交流中增强,情感在交流中融合,这样的教学把学生引入更广阔的生命的课堂。启发性提问容易激发学生思维延伸思考,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经过思考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既非伸手可及,但是跳一跳又能够的着。这样,学生的知识能力就都得到发展。三、提问灵活性,适时评价、有效牵引课堂是千变万化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卡壳”,有时也可能答非所问,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教学智慧,关注教学生成性,注意灵活多变。学生做答以后,教师的反应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