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主要经、书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主要经、书简介
《四书·五经》“四书”的名称,是从南宋宋孝宗赵?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才开始有的。

当时的大理学家朱熹,特从《礼记》一书中,提出《大学》、《中庸》两篇独立成书,与《论语》、《孟子》合称为“四子书”,也叫做“四书”。

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五经”指《易》、《书》、《诗》、《春秋》、《礼》五部书。

这几部经典,流传到今,已经两千多年,同为儒家的经典著作。

《论语》《论语》一书,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平日关于孔子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成书,叫作《论语》。

全书共20篇492章。

《论语》也是孔子学说的核心、儒家学派的主导思想。

它的体裁很像后代的语录。

其中有记孔子所言,有孔子答弟子所问,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材料。

曾有人将《论语》比作西方的《圣经》。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论语》是精华与糟粕的杂阵。

因它不少内容属客观真理、属传统的中华民族美德的精神财富。

我们要汲取其精华和智慧,这也是孔子的思想及《论语》2000多年历久不衰的缘故及其魅力所在。

《大学》《大学》阐述了儒家的社会政治观点。

按传统说法,《大学》的传文是孔子的门生曾参所作。

书中提出了“三纲
领”和“八条目”。

“三纲领”指的是“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指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特别强调修身的重要性,认为修身是治国、平天下的第一步,也是格物(研究事物)、致知(学习知识)的基础。

《中庸》《中庸》是儒家宣传封建道德的一部伦理教科书。

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传。

书中提出了“中庸”这个概念,来作为指导人们行为的标准。

所谓“中庸”,就是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要求人们的言行既不要过分,也不要不及。

“中庸”的人生观,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起了极大的影响。

《孟子》《孟子》7篇,是孟子的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著述。

里面记载着孟子的政治活动和对某些学术问题的观点以及
和其它学派的一些争论。

《孟子》的文字辞锋犀利、气势雄健、说理精辟流畅,轻松幽默。

它不仅是一部儒家的经典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

《周易》《周易》在先秦思想史上是比较重要的一部书。

又称《易经》,还简称《易》。

“易”有变易(穷究事物变化)、简易、不易三义。

相传为周人所作,孔子整理过,故名《周易》。

又有释“周”为周密、周疏、周遍之义则与“易”义对举。

《周易》包括“经”与“传”两部分:“经”是六十四卦的卦辞与爻辞;“传”是后人为“经”所作的解释。

《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社会和自然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
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并且对这些现象又力图作种种解释和说明,提出“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等富有朴素辩证法的观点。

因此,《周易》不仅仅是一部宗教迷信书,它还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周易》儒家称为“六经”之一,被汉代古文经学家列为群经之首。

《尚书》又称《书》、《书经》。

“尚”,即“上”意,上代以来之书,故称《尚书》。

是上古的政治论文集。

书中记录了上自唐虞、下至商周统治者的一些誓词、文告、训示、诰诫等等。

这是一部历史档案汇编,它包括了许多篇不同时代的史料,有些最古老的档案文献,其时代距今已有3300多年。

由此可见,《尚书》在全世界著名的古老文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汉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

《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后来儒家把它尊为经典,称其《诗经》,沿用至今。

书中所收集诗歌,上起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下至编辑成书的春秋中叶(前6世纪),前后历时约500多年。

共收集诗歌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

《诗经》中的作品是按《风》、《雅》、《颂》三部分编排的。

由于《诗经》都是古代的乐歌,所以《风》、《雅》、《颂》可能是音乐上的分类。

《风》就是声调,《国风》就是地方乐歌;《雅》是正调,是宫廷的乐歌,《大雅》是古乐,《小雅》是新乐;《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相传孔子曾经审定过《诗经》,他强调说:“不学诗,无以言。

”还把《诗
经》列为主要科目教他的学生。

到战国时《诗经》便列为儒家经典。

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珍珠。

《春秋》《春秋》是一部鲁国编年的历史,记载了公元前年~前481年间,240多年的历史。

东周时期各国都有史官记事,鲁国史官的记事,就叫《春秋》。

仲尼厄而作《春秋》,孔子对鲁国的《春秋》加以删修、整理。

《礼》《礼》有《周礼》、《仪礼》及《礼记》三种。

《周礼》是战国时的学者记述周朝官制的书。

《仪礼》就是孔子编订的《礼经》,原书已经不全,现在所见的是汉朝儒家的传本。

《礼记》是孔子弟子及后人传习《礼经》的纪录。

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相传西汉戴圣再撰,是儒家经典之一。

在封建时代,《礼记》被认为是“学术、治术、无所不包”的经典,受到高度重视。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作《四书章句》,特将《礼记》里的《大学》、《中庸》两篇收入,并且置于《论语》、《孟子》之前。

此后800年间,《四书》内容一直被列为科举考试的题目,成为天下士子们的必读之书,影响深远。

《孝经》《孝经》论述的是封建孝道和孝治思想。

讲的是“孝”,是“广敬博爱”,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优异的道德准则。

相传孔子整理过此书。

数千年来,《孝经》被视作金科玉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对其推崇备至。

历史上仅为《孝经》注疏解译的就达500多家。

《孝经》是一部奇书,
是一本使人崇高、使人圣洁的书,其不灭的光辉思想润育了前人、今人,也将继续润育后代百世。

《左传》《左传》是一部用历史事件来解释《春秋》的史书,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因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所作,故又称《左传春秋》和《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它和《公羊传》、《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比较完整的记叙了春秋250余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情况以及多次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等。

在世界科技史上来说,都是最早的宝贵资料。

《国语》《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分国记事的史书,也是历史散文的汇编。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两书虽同出一人,《国语》与《左传》相比,从内容上看:《国语》重在记言,《左传》重在记事。

就史书体裁而言:《国语》属国别史,《左传》属编年史。

以文学成就看:《国语》记载琐屑,议论支蔓,远远逊色于《左传》。

《老子》《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是春秋时期哲学家、道教的创始人老聃所著。

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37章;下篇为德经44章;共81章,约5000多字,亦叫《老子五千言》。

是有韵的理论文。

因为这本书所讲的是“道”和“德”的问题,后来人们称之为《老子道德经》。

《老子》一书包含某些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因素,是道家学派思想经典。

倡导“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天下,集中体现了老子
的思想。

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后来唯物、唯心两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吸收了它的思想。

《庄子》《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经》。

共52篇,现存33篇。

其中又分内篇(7篇)、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

据考证,内篇为庄子所作,外篇和杂篇则是庄子弟子所著。

但《庄子》一书的思想倾向基本是一致的,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法自然”的观点。

反映了庄子及其学派的思想主张,是道家经典之一。

《荀子》《荀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重要著作之一。

也是先秦理论散文的重要著作。

现存32篇,其中大部分是出自荀子手笔,也有其弟子的著述。

《荀子》内容丰富,涉及到哲学、政治、教育、治学方法、立身处事等方面,是研究荀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战国策》《战国策》是继我国《左传》、《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历史著作,简称《国策》。

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史料汇编。

同时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西汉末年经刘向整理校订、分编,概括了春秋以后至楚汉以前245年间的史实。

《楚辞》《楚辞》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

继《诗经》之后把我国诗歌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由群众文学进入作家独立创作的全新时代。

所谓“楚辞”,是指以屈原作品《离骚》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作的诗歌集。

西汉末年刘向整理古文献,把屈原和其后楚国的宋玉、唐勒、景差
等人的同体裁作品汇编成集,名曰《楚辞》。

这样《楚辞》又成了专书的名称。

《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一部秦代以前各派学说的论著汇编,也是理论散文最早的总集。

它是先秦时代的重要典籍之一。

其思想内容,包括它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军事思想、教育思想、养生思想等等,堪称我国古代语言宝库之一。

此书是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的一部杂家代表著作。

该书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需墨、法、名、农、兵、乐、阴阳、方技等各派的营养,全书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共160篇,20余万言,因有“八览”,后人又简称其为《吕览》。

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载:书成,“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予千金。

”吕不韦一是夸权耀势、淫威四海。

二是说明,该书虽出自众手,但全书体例一致;虽包罗万象、内容繁浩,但编辑严谨、纲举目张;虽20万言,但句斟字酌、条分缕析,确是一部代表了当时最高思想成就的著作。

对后来的《史记》有明显的影响。

《史记》《史记》是对司马迁这部书的专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在汉代,司马迁这部书被称做《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或直称《太史公》。

《史记》是一部具有独创性的史书。

它运用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来叙述我国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3000
多年的历史大事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贯穿古今的通史。

《史记》130篇,52万多字。

本纪,按年代顺序记述帝王的言行和政绩;世家,记载诸侯国的兴衰;列传,主要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表,则按年代谱列各时期的重大事件;书,是有关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专篇;本纪和列传是全书的主体。

《史记》也是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著作。

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汉书》《汉书》亦称《前汉书》。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

它规模宏大,题例统一,记事丰富,文辞精练,常被后世看作和《史记》并列为封建社会“正史”的典范。

而且又是一部优秀的史传文学作品。

《汉书》100篇,共80万言,记载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公元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即西汉一代230年间的历史。

班固是《汉书》的主要撰写人。

班固死后,有班固之妹班昭补写,后来又有马续协助班昭,前后经历34年,《汉书》才最后完成。

父班彪、兄班固、妹班昭父子兄妹三人一个接一个撰《汉书》,成为历史佳话。

《后汉书》《后汉书》共120卷,是纪传体东汉史,南朝范晔所撰。

《后汉书》以后作为“正史”流传下来,并且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

《乐府民歌》乐府原指汉武帝开始设立的采诗制乐的官署。

派音乐家李延年主持乐府,音乐家张仲春做助手。

所收集配
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

有的出自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多为五言歌谣。

两汉乐府民歌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在中国诗歌史上形成了继《诗经》、《楚辞》之后第三个诗歌高潮。

对魏晋南北朝及唐代作家有很大影响。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编年体史书,北宋司马光主撰,刘颁、刘恕、范祖禹助撰。

“资”是资助;“治”是治理;“通”乃“通志”之通;“鉴”是鉴戒,寓它是一部有助于治理天下的通代鉴戒之书。

《资治通鉴》全书共354卷,记载了上起战国周威烈王(姬午)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迄五代周世宗(柴荣)显德六年(公元959),共1362年的历史,约300余万字。

由于《资治通鉴》卷数很多,司马光又编了一个简本,叫《资治通鉴目录》,共30卷。

《金刚经》《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全书共32品。

意为此经是能修成金刚不坏之身;能修得悟透佛道精髓智慧;能脱离三界而达苦海彼岸的经典。

它主要通过释迦牟尼佛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来启发修佛者,必须身在修行佛法而心中绝无佛法,心念虚空而不执迷于空虚,才能修得正果。

《坛经》亦称《六祖坛经》,全称《六祖法宝坛经》。

全书共10品。

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得道经过及他对佛法的讲述。

它强调佛性存在于人自己的本性中,每个人都可通过自己本心
来观照本性而顿悟成佛。

《金刚经》、《坛经》这两部经典是佛教及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重要经典。

它是植根于痛苦辛酸的土壤而开出的超脱飘逸的奇葩,是看破红尘后无奈的微笑。

《忍经》《忍经》是元朝吴亮所撰。

忍学是中国儒家思想之精髓,《书》云:“有容德乃大”皆忍之谓也。

吴亮曰:“忍乃胸中博闳之器具,为仁者事也,唯宽恕二字能行之。

”“集忍之经史语句,名曰《忍经》。


《劝忍百箴》《劝忍百箴》是元人许名奎所著,忍之箴言百篇。

“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性情然后修。

”古人云:“忍诟二字,古人格言,学者可以详思而致力。

”忍学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每个人都可从中受到启悟。

《颜氏家训》我国现存古代最早的一部家教名著《颜氏家训》,是北齐人颜之推所撰。

始作于北齐,成书于隋朝。

宋刊本7卷,明刊本2卷,20篇。

它内容丰富、体系宏大、也是一部学术名著。

述立身治家之法、辩正时俗之谬,以训子孙。

兼论字画音训、考证典故、品第文艺。

内容多可取,文笔亦朴实。

可谓弘扬传统,堪资鉴戒,启悟后人,建功立业。

优秀版本有清人赵曦明、卢文朝补注本。

其论述内容为儒家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强调幼年教育的重要性。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后世产
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十四史》《二十四史》是一套中国古代史书的总称,我国纪传体裁史书的总汇。

素有古史精萃之称,享有中华文化瑰宝的美誉。

它是由《史记》西汉人司马迁撰、《汉书》东汉人班固撰、《后汉书》南朝宋人范晔撰、《三国志》晋人陈寿撰、《晋书》唐人房玄龄等撰、《宋书》梁人沈约撰、《南齐书》梁人萧子显撰、《梁书》唐人姚思廉撰、《陈书》唐人姚思廉撰、《魏书》北齐人魏收撰、《北齐书》唐人李百药撰、《周书》唐人令弧德等撰、《隋书》唐人魏征等撰、《南史》唐人李延寿撰、《北史》唐人李延寿撰、《旧唐书》后晋人刘昀等撰、《新唐书》宋人欧阳修等撰、《旧五代史》宋人薛居正等撰、《新五代史》宋人欧阳修撰、《宋史》元人脱脱等撰、《辽史》元人脱脱等撰、《金史》元人脱脱等撰、《元史》明人宋濂等撰、《明史》清人张廷玉等撰,共24部史书组成。

全书3200多卷,800多册,约4000万字。

内容所载:起自传说中的上古黄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时代,讫于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长达4000多年的历史。

从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刘彻)时代开始撰写,至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四年(公元1739)告成,成书时间长达1900余年。

是世界罕见的卷帖浩繁、史料宏富的历史巨著。

《蒙学十篇》“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

中国古代儿童启
蒙教育的基本目标,主要内容是对儿童进行初步的品德训练和基本文化知识教学。

《蒙学十篇》就是中国古代按儒家思想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主要专著。

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名贤册》、《弟子规》、《神童诗》、《小儿语》、《增广贤文》、《闺训千字文》、《改良女儿经》、《朱柏庐治家格言》。

后又选《二十四孝》、《百家姓》作为书后附录。

《三字经》是古代蒙学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书。

相传是宋末大学问家王应麟编撰。

全书结构严谨、文字简练、概括性极强;三字成句,或三字倍数成句,句句叶韵,读来琅琅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许多人少时读过,竟终生不忘。

全书仅千余字,内容丰富,涵盖面极广。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孝,不知义。

”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代代传颂,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被誉为“千古一书”。

《千字文》为南朝梁武帝时周兴嗣所著。

四言叶韵,二百五十句,全书千字,无一复字,故《千字文》。

本书以识字为主,包括天文、地史、道德规范、农业知识,还吸收了不少民间谚语,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记诵、流传久广。

《名贤册》作者不详。

本书汇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加以选择提炼而成。

如“积善之家,必由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贫在闹市
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等等。

这些格言、名句、谚语多富有哲理,耐人寻味无穷。

《弟子规》是清人李毓秀撰辑。

原文《训蒙文》。

经贾有仁修订后,改名为《弟子规》。

它是以学规、学则的形式对蒙童进行学习指导和品德修养的启蒙读物。

《神童诗》既是以诗歌形式对儿童进行品德、知识教育的蒙学读物,又是教儿童习作诗歌的示范教材。

《神童诗》采用按诗的内容分类编写的方式,首选“劝学”诗,计14首,全书共24首。

该书全部选用五言绝句,篇幅短小、诗味浓郁、格律严谨、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于背诵。

后人又仿《神童诗》选编成《千家诗》。

《小儿语》为明代吕得胜、吕坤父子编选的。

该书选取流行的格言、谚语,均以白话写成整齐而有韵律的警语。

主要内容是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浅显易懂,儿童乐闻喜读,哲理性强,又富亲切感,所以甚为流行。

《增广贤文》全称为《增广昔时贤文》,与《名贤册》、《小儿语》同属一种伦理道德教育类型的蒙学读物,流传于明清时期。

《闺训千字文》和《改良女儿经》是专为女子编写的蒙学教材。

教育女子守妇道、习女事,成为贤妻良母、孝女节妇。

《改良女儿经》影响更大。

《朱柏庐治家格言》是清人朱用纯(号柏庐)所撰,继《颜
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所撰)之后的又一部家训式家庭教育材料,也有人称《朱子家训》。

共506字,简称《治家格言》。

《朱子家训》以“修身”、“齐家”为宗旨,集儒家作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粹。

该篇集中了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官绅、殷户、书香世家,津津乐道,倾心仰慕的治家良策。

也含勤俭持家、常至劳作、清洁健康、邻里和睦、合家欢乐等。

300年来流传后世,脍炙人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