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解题技巧.ppt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经典35页PPT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经典35页PPT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高考古诗鉴赏答题技巧——经典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高考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技巧ppt课件(61张ppt)

高考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技巧ppt课件(61张ppt)
评价是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或作 者的观点态度进行简评。简析诗歌的思想 意义、人生意义以及作者的生活情趣、审 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
二、近年考题 浏览与简析
(怎么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鉴赏诗歌作品的各类表达技巧
①修辞:如,比喻、比拟、对偶、借代、夸张、 互文、通感、双关、对比、反语、反复等。
②表现手法: 如,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
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映衬烘托、 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 以动写静、渲染、象征、用典、赋比兴等。
4、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观点 态度:
1、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2、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高考诗歌鉴赏大致包括以下内容:
1、鉴赏古诗作品里的形象
诗中的主人公形象、诗人自己的形象、 诗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2、鉴赏古诗的语言
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 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 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 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 术效果等。
•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1.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2.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 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3.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 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 雨中寥落月中愁。
中含情、直抒胸臆 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9.化虚为实 10、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

高考语文精品课件: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共140张PPT)

高考语文精品课件: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共140张PPT)

三、四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嵇康《琴赋》: “伯牙挥手,钟期听声。”“挥手”二字就是出自此处。“为我一挥手, 如听万壑松”,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 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客心洗流水”,这一句就字面讲,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自己的心好 像被流水洗过一般畅快、愉悦。但它还有更深的含意,其中包涵着一个 古老的典故,即《列子·汤问》中的“高山流水”,借此表现蜀僧和自 己通过音乐的媒介所建立的知己之感。“客心洗流水”五个字,很含蓄, 又很自然,虽然用典,却毫不艰涩,显示了李白卓越的语言技巧。后一
诗歌后两句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答案 诗人进行了生动的描写:白鹭蜷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 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静一动构成了江 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答案
精要点拨 动静结合,是指在一首诗歌中既有动态描写,又有静态描写。一
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动写静,二是以静写动。动静结合,往往 和衬托相关,动态和静态相互结合,相互映衬。
以动写静(或称“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如王维《山居秋暝》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 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 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贾岛 《题李凝幽居》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以响衬静,与王籍 《入若耶溪》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3.细节描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鉴赏 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难免焦躁不安,这大概是每个人都有的 经验,以此入诗,就难以写得蕴藉有味。然而赵师秀的这首小诗状此 种情致,却写得深蕴含蓄,余味无穷。

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ppt课件

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ppt课件
静安谧, 雄奇优美 生机勃勃,富丽堂皇 ,肃杀 荒寒 瑰丽雄壮, 虚幻飘渺 凄寒萧条 繁华热闹等
❖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
❖ 二.手法技巧题(分析技巧) ❖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 提问变体: 1)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方法点拨: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
.
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 表现手法:
❖ 1.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 间接抒情的主要手段有借景(物)抒情,托物言 志(象征) ,融情于景、寓情于理 、寓情于事 、怀古伤今和即事感怀等。
思想感情? ❖ 方法点拨: ❖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
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
❖ 答题步骤: ❖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 1)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 2)描摹出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
歌主旨的关系 ❖ (3)明确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
七.比较评价题
❖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 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 答题思路: ❖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
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
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 词的差异性。 ❖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 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PPT课件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PPT课件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 要分析。
【答题思路与步骤】①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对比。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上阕中以端午佳 节“碧艾香蒲处处忙”以及家家户户“庆端阳”的繁忙 喜庆氛围与自己“空惆怅”进行对比;下阕中以端午节 大家只知道欢庆佳节却“谁复吊沅湘”和作者“《离骚》 读罢总堪伤”进行对比。
现实。
3、答题步骤:
•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 什么。
8
答题示例一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答题步骤]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冬至夜深时分, 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
③此手法的效果或者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
15
巩固练习
小重山 端午 [元]舒 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 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 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 的画面,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来表现“思家” 的。(题目已经说明情感)
(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
9
巩固练习
军城早秋 严武

高考古诗词答题技巧 ppt课件

高考古诗词答题技巧 ppt课件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 到,但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二,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 点。(常用的词语有幽静、萧瑟、生机勃勃、孤寂凄
清、雄浑壮丽、沉郁忧愁、和谐静谧、开阔苍凉、高 远辽阔等等)
步骤三,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根据
诗中的氛围特点具体地谈,切忌空洞)
2021/3/30
10
人家做反衬,滞留他乡的游子怎么能不断肠呢?马致远用他概括而
巧妙的艺术构思组成了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
图。暮色思归的乌鸦,安逸自适的人家,旅途劳顿的老马,烘托出
浪2迹02天1/3涯/30的游子思念故乡彷徨悲苦的情怀。
7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之
意象与意境
2021/3/30
8
高考试卷上的提问方式:
(2)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画出西南四五峰”。全 诗先写诗人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接者写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 白云之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 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
2021/3/30
18
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专题 之
表现手法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 “意”与“象”的统一。它是诗歌中浸染了作 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断肠人
2021/3/30
2021/3/30
16
【下海操刀】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之技巧精品PPT课件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之技巧精品PPT课件
古诗词鉴赏 之
技巧鉴赏
明确考纲要求 写什么? 怎样写?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为何写?
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内容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表达技巧?
广义:
一、修辞手法 二、艺术手法
1、表现手法 2、抒情方式
三、行文结构
比喻、双关、比拟、借代、对比、 夸张、对偶、设问、反语等
送 魏 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问:这首诗在艺术构思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 艺术手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香气的清秋 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 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 人以“忆”字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 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潇湘之上,一轮孤月高照,恐难 成眠,即使诗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 使他无法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 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 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 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作用)
掌握诗歌鉴赏的术语
诗的 句,运用 手法, [语言技巧] 描绘出 情景,塑造了 形象,[形 象] 从而表现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思想感情]
学以致用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映衬(写景) 、反衬(情与景)。 以乐景写哀情,语句分析(略)。以客 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乡 思之深厚。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 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 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解题技巧.ppt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解题技巧.ppt
21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 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 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 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 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6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 (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艺术手 法或表现手法)。 (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 何效果?
7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 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 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 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 大类。
•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18
• 这题要求对“网”字的表达效果进行定 向分析,答题时一般从修辞、动静、联 想、想象等角度考虑,方能体味其妙处。 要分二步走,第一步分析词义,第二步 分析它的艺术效果。
•这题可答为:这里的网是动词,网春即 把春天留住,用字新颖。(第一步析词 义)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用丝织成的网; 再由丝雨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留住。这 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 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 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方法PPT演示课件

高考古诗词鉴赏答题方法PPT演示课件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 析这首诗。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 示例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地挤在小小的骑 廊下, 或单独 一人, 或三三 两两。 有的低 头私语 ,有的 莞尔窃 笑,没 有大声 的喧哗 和吵闹 ,似乎 谁都不 愿破坏 平和的 气氛。 放眼长 长的一 条街道 ,逛街 的人都 好象在 做服装 秀,尤 其是那 些披红 戴绿穿 着入时 的少男 少女, 是中山 路上最 亮丽的 风景。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课件(共17张PPT)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讲解 课件(共17张PPT)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
14
§ 古诗词鉴赏题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 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 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12
第三步,弄清怎么写的
13
◆注意作品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也就是说,要注意诗词是怎么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作者往往运用了一定的表达方法 和表现技巧。
常见的方法和技巧有: 比兴、对比、对照、比较、照应、衬托、铺垫、渲染、烘托、想象、联想、象征、炼字、用 典、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卒章显志、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借物咏怀、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精雕细刻、白描勾勒等。 准确地分析这些方法,解题将会事半功倍。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白居易平白朴实; ◆宋代的苏轼、柳咏、辛弃疾、姜夔等,分豪放、婉约两派。婉约派以柳咏、李清照为代表, 柳咏的词主要写离情别绪、缠绵绯恻,李清照的词含蓄清新。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PPT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PPT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题思路与步骤】 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描绘诗歌展现的图景画面。
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夕阳西下,炊烟四 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营造了清新恬淡的 意答境:。诗的后四句描绘的是绿竹青翠、红莲花 ③谢分,析夕作阳者西的下思,想炊感烟情四:起表,达人了们作采者菱对而乡归村的生活的 喜清爱新以恬及淡陶的醉景于象自。然表美达景了的作闲者适对悠乡然村之生情活。的 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悠然之情。
③此手法的效果或有效传达出诗人什么感情。通过对比, 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
16
巩固练习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题思路与步骤】①指出诗歌中的表达技巧。 视听结合、前后照应、以动衬静。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营造了宁静(或 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
淡、自在)(1分)的心情。
4
巩固练习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 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 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题思路与步骤】①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描绘诗歌展 现的图景画面。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 凝答重:的诗夜的景前:两昨句夜描深绘沉的,是秋一风幅呼初啸秋,边长关驱阴汉沉关凝;重天的空阴 云夜密景布: ,昨边夜关深冷沉月,高秋悬风,呼西啸山,战长鼓驱犹汉急关。;天空阴云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及答题技巧+课件
教材链接: 李白《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 《登高》、马致远《秋思》、李商隐《夜雨寄北》、苏轼《水调歌头》、周邦 彦《苏幕遮》。
七、送别怀人诗
题材特征:古人在送别之际,往往设酒饯行,折柳送别,吟诗赠别,表达依依 不舍之情。
常见标志: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样。 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 也常在送别诗中出现)。
一、题画诗
题材特征: 题画诗指题在画作上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把有形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
使画特征题材意与诗情互相补充、互相延伸、互相丰富,从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题画诗的特 点大致有三点:①化静为动;②变无为有;③借题发挥。 常见标志:
教材链接: 李白《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柳永《雨霖铃》、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八、其他类诗词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类诗词内容深沉浑厚、含 蓄隽永,多将抽象的哲学道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大都是 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教材链接:
王翰《凉州词》、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塞下曲》、 高适《燕歌行》、王维《使至塞上》、王之涣《凉州词》、王昌龄 《出塞》。
五、托物言志诗
题材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
常见标志: 1、从对象上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 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常见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2、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 内容: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寄寓高尚的节操, 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情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托物 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技法分析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题型答题技法分析ppt课件

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 杜荀鹤
深山大雪懒开门,门径行踪自尔新。 无酒御寒虽寡况,有书供读且资身。 便均情爱同诸弟,莫更生疏似外人。 昼短夜长须强学,学成贫亦胜他贫。 16.后人认为“学成贫亦胜他贫”一句意味深长,请说说这句诗蕴含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6分)
答案:①这句诗的意思是:只要学习有成,即使缺少衣食也好过其他困 苦状况。 ②这既是对堂弟刻苦求学的劝勉(别人的维度),也是对自我的宽慰 与勉励(自己的维度), ③同时阐述了深刻的道理,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做官,更是为了追求 充盈的精神世界。(社会的维度)
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有人说“坼”、 “浮”两字很有表现力,请探究这两个字的表现力体现在哪里?
炼字题:①释义-②翻译、描画面-③手法+效果-④感情
①“坼”:分裂、划分,“浮”:漂浮。(释字) ②洞庭湖浩瀚无边仿佛把吴楚东南划分开,日夜 星辰昼夜好像都漂浮在湖面上。(翻译、描画面) ③运用想象、夸张手法,借景抒情,写出了洞庭 湖的磅礴气势,具有鲜明的动态感,描绘了一幅浩瀚 壮阔、气势宏大的洞庭湖景图。(手法+效果) ④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孤独漂泊之感。(情感)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平乐 白朴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1.这首词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特色?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明特色:这首词语言朴实无华,平易晓畅。②列例证:词
中“浑过了”“老夫”“恋杀”“青山未必留人”等词句比 较口语化,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气息。③析作用:表现了诗 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抒发了洒脱闲逸、恬淡自在的人生 态度。
句的精妙之处。(6分)
(步骤一)1、释句意。理解诗句含义,描述诗句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
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
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
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
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
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
“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
三)。
17
如08年的安徽卷和全国卷Ⅱ:《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 声中自掩门。
•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 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 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21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 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 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 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 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11
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1)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 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 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 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 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 练生动……
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 1)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 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
29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见使人愁。
27
• 情感的考查 • “诗缘情而作”,诗歌的本质就是抒情。近年来,诗词“情感”
类试题越来越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08年全国18套高考语文 试卷有9套直接考查学生对诗词情感的把握和评价,占据诗歌鉴 赏的半璧江山。 • 一般提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变式提问: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请说出 理由。 • 答题步骤:1、表述自己的观点(明确)2、用原诗句证明此观 点(具体) • 答题套路:我认为( ),原因是( )(从原诗中找到理由并 分条陈述)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用 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等。
8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 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以动静 衬,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
12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诗歌的语 言特色 ;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 特色 ;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
答题示例: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夜行人。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质朴无华(步骤一), 如 “过冬至” “影伴身”“想得家中”“还应说着” 等语言明白如话(步骤二),表达了游子的思家之情 (步骤三)。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对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白描,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10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 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 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 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古诗词鉴赏的解题技巧
1
考点要求
1.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 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2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 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 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 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28
07(福建卷)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 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 山雨歇, 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 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 (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
25
练一练
日暮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注释: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
节),写下了这首诗。
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
26
答:这首诗描绘了山村从日暮到月 出时的景象:夕阳西下,牛羊已经回 来很久了,各家各户柴门深闭,虽然 这是个月白风清的夜晚,但灯影下须 发花白的诗人却只感受到石壁上泉流 的幽咽和草丛里秋露的哭泣。诗歌营 造了一种寂静冷清的意境,表达了诗 人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 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注:答出两种手法以上,取其答得较好的一种给分。要点 完整,可得满分;但错别字较多,有明显语病的,扣1分。
33
四、典型答例分析
1、 作者用了白描及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由宏观到微 观,由远及近,先写茅斋矮小,江上燕子频频飞来筑 巢,又写了燕子衔来的泥点弄赃了琴书,以及小飞虫 到处能碰到人身上等细节,突出了草堂的简陋与条件 的艰苦,抒发了作者在简陋条件下仍不忘修养自身, 安贫乐道的思想与淡淡的寂寞无奈之情
14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 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 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 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 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 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15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 展 开 联 想 把 该 字 放 入 原 句 中 描 述景象 ; (3) 点 出 该 字 烘 托 了 怎 样 的 意 境 , 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4
答:储、谢两诗句都别具匠心,但各有妙 处(步骤一)。谢句写鱼儿戏水触动新荷,富 有情趣,说明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细微变化,观 察细致,描写生动,景中有情。储句也有这样 的特点。二者的不同在于,谢句是写实,储句 是想象。“荷动知鱼散” 关键在“知”,是 想象与推断。由“荷动” 而知“鱼散”,想 象群鱼戏水由聚而散,产生荷动的微小变化。 从这个意义上说,储句比谢句更胜一筹。但是, 储句未必不是受谢句的启发而产生。从这个意 义上说,储句的想象之辞就并无多少新意了, 难说更胜一筹(步骤二)。
•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
答题步骤有二:第一步解释诗句的含义,第二步指 出诗句中包含的感情,要全面具体。
30
•如上述题目答案为:尾联用比喻修辞, “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邪小人, 遮住了自己眺望长安的目光,使人心 生无限哀愁。(第一步)这里的愁含 义甚广,作者一愁君王为奸邪所蒙蔽, 二愁奸邪为非作歹,三愁贤者包括自 己不得任用,四愁国家如何才能繁荣 昌盛。(第二步)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等, 给1分)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给1分)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2分)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2分)
5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 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 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 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 适的心境(步骤三)。
31
一、试题传真:08年诗歌鉴赏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32
二、结论: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四步走
3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 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 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