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高考中的巧思妙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高考中的巧思妙解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王淼生
2017年12月2日 福建教育学院
一、欣赏巧思妙解
案例 1:已知点 P 为曲线 xy 则 OP 的最小值为( ).
5 x 2 y 3 0 上任意一点, O 为坐标原点, 2
5 A. 2
6 B. 2
C.
2
2 3 D. 3
剖析 1:设 P( x,y ) ,则 OP
显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而且可以得到
( y 3) 2 4( y 2 3 y 3) 3( y 1) 2 0 .
剖析 6:利用上述剖析 2 的过程所得并构造二次函数:
f ( y) y 2 ( x 3) y ( x 2 3x 3) .
显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而且可以得到
由此可见案例1是在案例3的基础上“加工”而成,鉴于案例3属于轮 换对称,显得较为“单薄”,因此专家命制案例1时特意“避开”轮换对 称,并且“故意”将案例1中的数据变得“奇怪”,以此加大考生的心理 压力!案例2在“遗传”案例1的同时实施“变异”,以此掩盖问题的本 质,这就是为何仅从外观感觉案例1与案例2毫无关联的原因所在.案例1 通过设点P的坐标而与案例3靠近,案例2则通过三角自身的隐含条件(同 一个角的正余弦平方和等于1)与案例1靠近,这正是专家命制案例1与案 例2的心路历程.正是因为我们完全掌握了命题专家的“套路”,因此我 们完全可以借助案例3的解法来处理案例1与案例2,这就是前面案例1的 巧思妙解的由来.
案例 3:求证:对任意的实数 x 、 y 恒有 x 2 y 2 xy 3( x y 1) .
剖析 1:按 x 的降幂(即将 x 作为主元)排列可得
x 2 y 2 xy 3( x y 1)
x 2 ( y 3) x ( y 2 3 y 3)
1 巧思妙解源自回归教材
教材是人类获得完整、系统、准确知识的有效载体,教材是一个 国家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重要依托,教材是连接课程方案与教学实践的 桥梁枢纽,教材是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教材是教师教学 的蓝本依据,教材是学生阅读的规范文本,教材是顶尖专家、一流学 者及名家大师的智慧结晶,教材是历经多方论证、反复打磨、高度浓 缩的精品,教材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的不竭源泉,因此教材是是实施巧思妙解的根本动力,正如于永正先 生指出:“这法那法,研究教材才是根本之法.”
2
二、诠释巧思妙解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及间接反映.解题就是一种 思维活动.解题不仅要结果,而且要呈现解题活动的必要过程,更要充分暴露解题 的思维.巧思妙解则是解题的最高境界,因此巧思妙解的构思过程就是思维发散的 历程.而发散思维则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视 野广阔、多维发散,故而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巧思妙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优化思维品质,激发创新意识及创造力. 安振平先生指出:“巧思妙解不是低层次的一招一式或妙手偶得的雕虫小技, 而是一种高思维层次、高智力水平的艺术,是一种独立于史诗、音乐、绘画之外的 数学美.”罗增儒教授指出:“巧思妙解不是低层次技巧的堆切,而是对知识内容 的深层认识.巧思妙解不是特殊技巧的神秘操作,而是对题目结构特征的充分挖掘 .”基于此,怎样才能对知识内容达到深层次的认识呢?怎样才能对题目的结构特 征进行充分挖掘呢?
2 2
剖析 3:同时按 x 、 y 的降幂(即将 x 、 y 同时作为主元)排列可得
x 2 y 2 xy 3( x y 1) ( x 2 2x 1) ( y 2 2 y 1) ( xy x y 1)
( x 1) 2 ( y 1) 2 ( x 1)( y 1)
剖析 2:按 y 的降幂(即将 y 作为主元)排列可得
x 2 y 2 xy 3( x y 1) y 2 ( x 3) y ( x 2 3x 3)
x 3 3 2 3 3 y x x 2 4 2 4 x 3 3 y ( x 1) 2 0 . 2 4
先求 x 2 y 2 的最小值.以 y 作为主元(构造单主元)得到:
x2 y2
5 x 2y 3 2 5 y 2 ( x 2) y x 2 x 3 2 2 2 5 x 2 x 2 2 y x x3 2 2 2 x 2 y 2 xy
2 2
x 2 y 2 ,欲求 OP 最小值,
先求 x y 的最小值.以 x 作为主元(构造单主元)得到:
x2 y2
x 2 y 2 xy 5 x 2y 3 2
5 x 2 y x y 2 2 y 3 2 2 2 y 5 y 5 x y2 2y 3 2 4 2 4
x2 y 2 案例 1:已知双曲线 2 2 1 ( a 0 , b 0 ) ,过 x 轴上点 P 的直线 l 与双曲线的右支 a b
相交于 M , N ( M 在第一象限) ,如图所示,直线 MO 交双曲线左支于点 Q ( O 为坐标原点) , 连接 QN .若 MPO 60 , MNQ 30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 e 为(
y 3 3 2 3 3 x y y 2 4 2 4
y 3 3 2 x ( y 1) 0 . 2 4
当且仅当 x
2
2
y 3 0 , y 1 0 ,即当 x 1 , y 1 0 时等号成立. 2
1 深度剖析案例1
案例1源自2015年湖北省高三二月份调研考试理科选择题压轴题,显然案例 1起着把关作用.仅从表面上看,案例1是一道考查曲线、函数及不等式等相关 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因此一般思路是从导数的视角切入.倘若从导数切入,运 算量极大,解答过程极其复杂.那为何得到上述巧思妙解呢?依据又是什么呢? 换一句话说,怎样想到上述解法呢?俗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如果我们明白 命题专家命制案例1的心路历程,顺藤摸瓜,自然就可以获得上述巧思妙解.莫 斯科大学雅诺夫斯卡娅一语道破:“数学解题意味着什么?数学解题就是把问 题归结为已经见过的、熟悉的,甚至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非常有趣的是:2015年湖北省高三四月份调研考试理科试题中也有一道 填空题压轴题,原题如下(以下简称案例2):
x 3 3 3 5 y 1 x 2 x 2 4 2 4 4
2
1 3 5 5 y x 1 ( x 1) 2 . 2 4 4 4 1 1 当且仅当 y x 1 0 , x 1 0 x 1 , y 时等号成立. 2 2
( x 3) 2 4( x 2 3x 3) 3( x 1) 2 0 .
2 巧思妙解案例2
你会巧思妙解案例2吗?
数学既是神秘深奥的也是好玩有趣的!这就是数学教师独有的高雅的精 神享受!这就是数学王国对数学教师的最高奖赏!这就是数学迷宫吸引无数 人为之疯狂的魅力所在!试题是专家集体智慧结晶,因而这些试题呈现在我 们面前时显得高雅、高质、高贵,但命制试题又是有规律且可掌控的!应该 说绝大部分试题都是在原有试题(包括教科书例题、习题、高考试题、竞赛 试题乃至国际奥赛试题)上进行高质量加工、改编、拼接、组装、引申、拓 展.只是命题专家精心“无痕”“嫁接”,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现“庐山 真面目”而已,这也是数学高深莫测的缘由之一.一旦寻觅到命制原创试题 专家的意图,顺着思路与构思,我们就可以从源头上找到真正的巧思妙解.
案例 2:已知函数 f ( x) sin x cos x sin x
2 cos x ( 0 x ) ,则函数 f ( x) 的最 5 2
大值为( ). 案例1与案例2都是2015年湖北省高三调研试题的压轴题.这让我产生浓厚兴趣!一则 ,看似案例1与案例2毫不相干,其本质完全相同!二则,同一地区、同一届高三毕业班在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的调研试题所采用的解法本质相同.也许命题专家考虑到二月份作为 压轴题考过,应该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为了进一步巩固这类题型,有意在四月份作为选 择题(倒数第二)而不是作为倒数第一个选择题的原因吧;三则,一般来说在较短的时间 内不会考查同一解法的试题,尤其是“把关”题,毕竟调研卷还是面稍微大一些、题型多 一些,这样更利于学生全面铺开复习、见识更多题型、掌握更多方法,显然命题专家有其 明确用意.四则,对于重点知识、重要模块,尤其是涉及曲线、函数及不等式等高考必考 的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可以经常考、反复考、重点考也在情理之中;五则,这道优美试 题是如何构思的?换句话说,命题专家是如何命制出这样两道高质量试题呢? 原来命题专家之所以能够命制出上述案例1、案例2这样高质量的试题,源自2009 年中国科技大学自主招生中的一道试题(以下简称案例3),原题如下:
山重水复疑无路——砥砺前行
教材所选例题、习题都是历经长期打磨、反复检验,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丰富 的内涵性、高质的推广性、广泛的应用性.搞好例题、习题教学,特别是搞好教材 例题、习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必须将教材中的 习题、例题精雕细琢. 吃透这些例题、习题,领悟其本质,以不变应万变,摒弃无 休止“题海肉搏战”.一般来说,对教材例题、习题的剖析可以从横向剖析、纵向 剖析、变式剖析等方面入手.正因为这样,教材中经典例题、习题,既是专家命题 抓手,也是命制高质量试题原材料.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开发、 拓展教材例题、习题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与价值显得尤其重要而紧迫,对于参加自 主招生、各类竞赛的考生来说如虎添翼.遗憾的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未 真正领悟教材价值,流于表面,甚至出现完全脱离教材的现象,这是令人担忧的.
三、研究巧思妙解
数学解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解题目的是为了理解概念、巩固 知识、提炼方法、渗透思想、发展思维、增强素养.我们每每欣赏别 人巧思妙解时心潮澎拜、热心沸腾、惊叹不已,可看完、听完之后却 两手空空、大脑空白、一无所获,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掌握巧 思妙解的源泉!巧思妙解确实高深莫测,但还是可以寻觅其中的奥秘 ,这也正是本讲座的目的,那就是巧思妙解源自回归教材、基本性质 、熟悉公式、原始概念、转化化归、解题理论、空间想象、题根演绎 、经验反思、多维视角等不同途径.
y 5 3 1 5 5 x y . 2 4 4 2 4 4 y 5 1 1 当且仅当 x 0 , y 0 x 1 , y 时等号成立. 2 4 2 2
2 2
剖析 2:设 P( x,y ) ,则 OP
x 2 y 2 ,欲求 OP 最小值,
y 1 3 ( x 1) ( y 1) 2 0 . 2 4
2
wk.baidu.com
剖析 4:同时按 x 、 y 的降幂(即将 x 、 y 同时作为主元)排列可得
剖析 5:利用上述剖析 1 的过程所得并构造二次函数:
f ( x) x 2 ( y 3) x ( y 2 3 y 3) .
0
0
)
y
A. 2
B. 3
C .2
D .4
M
案例1为2017届厦门市高三质检理科压轴题,得分率 极低.作为选择题,命题专家没有给出解答过程,仅仅 给出答案,导致不少教师直到讲评试卷时都不知道如何 解答.为何得分如此之低?为何不少教师都束手无策?
O Q
P
x
N
(1)回归教材
(2)领悟教材
(3)命题依据
(4)训练题组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 王淼生
2017年12月2日 福建教育学院
一、欣赏巧思妙解
案例 1:已知点 P 为曲线 xy 则 OP 的最小值为( ).
5 x 2 y 3 0 上任意一点, O 为坐标原点, 2
5 A. 2
6 B. 2
C.
2
2 3 D. 3
剖析 1:设 P( x,y ) ,则 OP
显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而且可以得到
( y 3) 2 4( y 2 3 y 3) 3( y 1) 2 0 .
剖析 6:利用上述剖析 2 的过程所得并构造二次函数:
f ( y) y 2 ( x 3) y ( x 2 3x 3) .
显然函数图象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而且可以得到
由此可见案例1是在案例3的基础上“加工”而成,鉴于案例3属于轮 换对称,显得较为“单薄”,因此专家命制案例1时特意“避开”轮换对 称,并且“故意”将案例1中的数据变得“奇怪”,以此加大考生的心理 压力!案例2在“遗传”案例1的同时实施“变异”,以此掩盖问题的本 质,这就是为何仅从外观感觉案例1与案例2毫无关联的原因所在.案例1 通过设点P的坐标而与案例3靠近,案例2则通过三角自身的隐含条件(同 一个角的正余弦平方和等于1)与案例1靠近,这正是专家命制案例1与案 例2的心路历程.正是因为我们完全掌握了命题专家的“套路”,因此我 们完全可以借助案例3的解法来处理案例1与案例2,这就是前面案例1的 巧思妙解的由来.
案例 3:求证:对任意的实数 x 、 y 恒有 x 2 y 2 xy 3( x y 1) .
剖析 1:按 x 的降幂(即将 x 作为主元)排列可得
x 2 y 2 xy 3( x y 1)
x 2 ( y 3) x ( y 2 3 y 3)
1 巧思妙解源自回归教材
教材是人类获得完整、系统、准确知识的有效载体,教材是一个 国家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重要依托,教材是连接课程方案与教学实践的 桥梁枢纽,教材是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教材是教师教学 的蓝本依据,教材是学生阅读的规范文本,教材是顶尖专家、一流学 者及名家大师的智慧结晶,教材是历经多方论证、反复打磨、高度浓 缩的精品,教材是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的不竭源泉,因此教材是是实施巧思妙解的根本动力,正如于永正先 生指出:“这法那法,研究教材才是根本之法.”
2
二、诠释巧思妙解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及间接反映.解题就是一种 思维活动.解题不仅要结果,而且要呈现解题活动的必要过程,更要充分暴露解题 的思维.巧思妙解则是解题的最高境界,因此巧思妙解的构思过程就是思维发散的 历程.而发散思维则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主要表现为视 野广阔、多维发散,故而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巧思妙解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优化思维品质,激发创新意识及创造力. 安振平先生指出:“巧思妙解不是低层次的一招一式或妙手偶得的雕虫小技, 而是一种高思维层次、高智力水平的艺术,是一种独立于史诗、音乐、绘画之外的 数学美.”罗增儒教授指出:“巧思妙解不是低层次技巧的堆切,而是对知识内容 的深层认识.巧思妙解不是特殊技巧的神秘操作,而是对题目结构特征的充分挖掘 .”基于此,怎样才能对知识内容达到深层次的认识呢?怎样才能对题目的结构特 征进行充分挖掘呢?
2 2
剖析 3:同时按 x 、 y 的降幂(即将 x 、 y 同时作为主元)排列可得
x 2 y 2 xy 3( x y 1) ( x 2 2x 1) ( y 2 2 y 1) ( xy x y 1)
( x 1) 2 ( y 1) 2 ( x 1)( y 1)
剖析 2:按 y 的降幂(即将 y 作为主元)排列可得
x 2 y 2 xy 3( x y 1) y 2 ( x 3) y ( x 2 3x 3)
x 3 3 2 3 3 y x x 2 4 2 4 x 3 3 y ( x 1) 2 0 . 2 4
先求 x 2 y 2 的最小值.以 y 作为主元(构造单主元)得到:
x2 y2
5 x 2y 3 2 5 y 2 ( x 2) y x 2 x 3 2 2 2 5 x 2 x 2 2 y x x3 2 2 2 x 2 y 2 xy
2 2
x 2 y 2 ,欲求 OP 最小值,
先求 x y 的最小值.以 x 作为主元(构造单主元)得到:
x2 y2
x 2 y 2 xy 5 x 2y 3 2
5 x 2 y x y 2 2 y 3 2 2 2 y 5 y 5 x y2 2y 3 2 4 2 4
x2 y 2 案例 1:已知双曲线 2 2 1 ( a 0 , b 0 ) ,过 x 轴上点 P 的直线 l 与双曲线的右支 a b
相交于 M , N ( M 在第一象限) ,如图所示,直线 MO 交双曲线左支于点 Q ( O 为坐标原点) , 连接 QN .若 MPO 60 , MNQ 30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 e 为(
y 3 3 2 3 3 x y y 2 4 2 4
y 3 3 2 x ( y 1) 0 . 2 4
当且仅当 x
2
2
y 3 0 , y 1 0 ,即当 x 1 , y 1 0 时等号成立. 2
1 深度剖析案例1
案例1源自2015年湖北省高三二月份调研考试理科选择题压轴题,显然案例 1起着把关作用.仅从表面上看,案例1是一道考查曲线、函数及不等式等相关 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因此一般思路是从导数的视角切入.倘若从导数切入,运 算量极大,解答过程极其复杂.那为何得到上述巧思妙解呢?依据又是什么呢? 换一句话说,怎样想到上述解法呢?俗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如果我们明白 命题专家命制案例1的心路历程,顺藤摸瓜,自然就可以获得上述巧思妙解.莫 斯科大学雅诺夫斯卡娅一语道破:“数学解题意味着什么?数学解题就是把问 题归结为已经见过的、熟悉的,甚至已经解决了的问题.” 非常有趣的是:2015年湖北省高三四月份调研考试理科试题中也有一道 填空题压轴题,原题如下(以下简称案例2):
x 3 3 3 5 y 1 x 2 x 2 4 2 4 4
2
1 3 5 5 y x 1 ( x 1) 2 . 2 4 4 4 1 1 当且仅当 y x 1 0 , x 1 0 x 1 , y 时等号成立. 2 2
( x 3) 2 4( x 2 3x 3) 3( x 1) 2 0 .
2 巧思妙解案例2
你会巧思妙解案例2吗?
数学既是神秘深奥的也是好玩有趣的!这就是数学教师独有的高雅的精 神享受!这就是数学王国对数学教师的最高奖赏!这就是数学迷宫吸引无数 人为之疯狂的魅力所在!试题是专家集体智慧结晶,因而这些试题呈现在我 们面前时显得高雅、高质、高贵,但命制试题又是有规律且可掌控的!应该 说绝大部分试题都是在原有试题(包括教科书例题、习题、高考试题、竞赛 试题乃至国际奥赛试题)上进行高质量加工、改编、拼接、组装、引申、拓 展.只是命题专家精心“无痕”“嫁接”,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现“庐山 真面目”而已,这也是数学高深莫测的缘由之一.一旦寻觅到命制原创试题 专家的意图,顺着思路与构思,我们就可以从源头上找到真正的巧思妙解.
案例 2:已知函数 f ( x) sin x cos x sin x
2 cos x ( 0 x ) ,则函数 f ( x) 的最 5 2
大值为( ). 案例1与案例2都是2015年湖北省高三调研试题的压轴题.这让我产生浓厚兴趣!一则 ,看似案例1与案例2毫不相干,其本质完全相同!二则,同一地区、同一届高三毕业班在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的调研试题所采用的解法本质相同.也许命题专家考虑到二月份作为 压轴题考过,应该大部分学生基本掌握,为了进一步巩固这类题型,有意在四月份作为选 择题(倒数第二)而不是作为倒数第一个选择题的原因吧;三则,一般来说在较短的时间 内不会考查同一解法的试题,尤其是“把关”题,毕竟调研卷还是面稍微大一些、题型多 一些,这样更利于学生全面铺开复习、见识更多题型、掌握更多方法,显然命题专家有其 明确用意.四则,对于重点知识、重要模块,尤其是涉及曲线、函数及不等式等高考必考 的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试题可以经常考、反复考、重点考也在情理之中;五则,这道优美试 题是如何构思的?换句话说,命题专家是如何命制出这样两道高质量试题呢? 原来命题专家之所以能够命制出上述案例1、案例2这样高质量的试题,源自2009 年中国科技大学自主招生中的一道试题(以下简称案例3),原题如下:
山重水复疑无路——砥砺前行
教材所选例题、习题都是历经长期打磨、反复检验,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丰富 的内涵性、高质的推广性、广泛的应用性.搞好例题、习题教学,特别是搞好教材 例题、习题的剖析教学,不仅能加深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必须将教材中的 习题、例题精雕细琢. 吃透这些例题、习题,领悟其本质,以不变应万变,摒弃无 休止“题海肉搏战”.一般来说,对教材例题、习题的剖析可以从横向剖析、纵向 剖析、变式剖析等方面入手.正因为这样,教材中经典例题、习题,既是专家命题 抓手,也是命制高质量试题原材料.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创造性开发、 拓展教材例题、习题中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与价值显得尤其重要而紧迫,对于参加自 主招生、各类竞赛的考生来说如虎添翼.遗憾的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未 真正领悟教材价值,流于表面,甚至出现完全脱离教材的现象,这是令人担忧的.
三、研究巧思妙解
数学解题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解题目的是为了理解概念、巩固 知识、提炼方法、渗透思想、发展思维、增强素养.我们每每欣赏别 人巧思妙解时心潮澎拜、热心沸腾、惊叹不已,可看完、听完之后却 两手空空、大脑空白、一无所获,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真正掌握巧 思妙解的源泉!巧思妙解确实高深莫测,但还是可以寻觅其中的奥秘 ,这也正是本讲座的目的,那就是巧思妙解源自回归教材、基本性质 、熟悉公式、原始概念、转化化归、解题理论、空间想象、题根演绎 、经验反思、多维视角等不同途径.
y 5 3 1 5 5 x y . 2 4 4 2 4 4 y 5 1 1 当且仅当 x 0 , y 0 x 1 , y 时等号成立. 2 4 2 2
2 2
剖析 2:设 P( x,y ) ,则 OP
x 2 y 2 ,欲求 OP 最小值,
y 1 3 ( x 1) ( y 1) 2 0 . 2 4
2
wk.baidu.com
剖析 4:同时按 x 、 y 的降幂(即将 x 、 y 同时作为主元)排列可得
剖析 5:利用上述剖析 1 的过程所得并构造二次函数:
f ( x) x 2 ( y 3) x ( y 2 3 y 3) .
0
0
)
y
A. 2
B. 3
C .2
D .4
M
案例1为2017届厦门市高三质检理科压轴题,得分率 极低.作为选择题,命题专家没有给出解答过程,仅仅 给出答案,导致不少教师直到讲评试卷时都不知道如何 解答.为何得分如此之低?为何不少教师都束手无策?
O Q
P
x
N
(1)回归教材
(2)领悟教材
(3)命题依据
(4)训练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