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容量复苏:羟乙基淀粉 200/0.5氯化钠250ml 序贯
• 参考文献
• 1 史爱珍,姜梅,王芝.刨伤性休克患者急救护理补液速度的探讨 • 口].护士进修杂志,2003,18(4):302~303. • 2杜晓冬,余海放,王玲.ISS、补液量、BE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 的 • 影响.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837—838. • 3张英泽.创伤急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中华创伤杂志, • 2004,20(12):705—706. • 4 高劲谋.创伤急救与治疗模式探讨[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 • (12):707~708. • 5王正国.多发伤的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3. • 6朱兰英.休克体位的护理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3,10(4): • 7延凤梅,王江滨,张亚仙.颈椎手术患者安全转运的护理.中国 • 实用护理杂志,2007,23(8):26. • 8冯丽洁,沈洪.创伤院前急救中的高级生命支持[J].中国危重 • 病急救医学,2003,15(4):254~256. • 9宁勇,侯振才,刘晓冰,等.34例创伤性休克病人低血压性液体 • 复苏应用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O):765~766.
组织水肿 75%-80%输注的液体迅速进入血管外的细胞间隙
增加血管外肺水肿 毛细血管灌注不良 降低组织氧合 扩容时,须输注4到5倍的液体才能满足血管内容量的扩充
大量输入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COP)
胶体溶液
• 胶体溶液主要包括白蛋白和人工合成胶体 (羟乙基淀粉溶液)
• • • •
扩容效能强 扩容时间持久 所需液体量少 组织水肿轻
对于现场救治时限制性复苏或充分复苏的选 择,应综合判断。
出血未控制的失血 性休克患者,早期 可采用限制性复苏, 收缩压维持在80-90 mmHg,出血控制 后进行积极容量复 苏。
颅脑损伤的失血 性休克患者、老年 患者及高血压患者 应避免限制性复苏
[15]
液体复苏的原则
• 晶、胶并用,各尽其能 • 因人而宜,灵活应用
但推荐小容量复苏 (250ml)7.5%高渗 盐水
没有足够数据支持哪一种 液体复苏效果更好。
小容量复苏
双重作用机制:
7.2%NaCl高渗溶液——提高 晶体渗透压,通过内源性液 体转移,促进组织间液及细 胞液进入血管内 6%HES200/0.5——通过维持 胶体渗透压,可延长液体在 血管内的维持时间。
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 液体类型、用量及晶体液与胶体液的比例
急性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简要流程
急性失血性休克 可控性出血 SBP目标值为 >90 mm hg 不可控性出血 SBP目标值为 >70-90 mm hg 小容量复苏:羟乙基淀粉 200/0.5氯化钠(静滴直到 SBP>70 mmHg) 控制出血 后序贯 充分容量复苏:晶 体+等渗胶体羟乙基 淀粉130/0.4氯化钠
即刻复苏(正压液体复苏)
• 杨锦平等[9]主张在创伤性休克病人伤后 1 h内,迅速补充1 000 mL~2 000 mL平衡 液,然后输血及补充胶体(血浆、羟乙 基淀粉液)。
即刻复苏(正压液体复苏)缺点:
• 1.早期大量输液可以使凝血因子稀释,破坏 已经形成的血栓,从而加重出血[10] • 2.造成液体超负荷,面部、四肢、躯干、内 脏器官水肿,增加死亡率和并发症。
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扩容策略观点 和意见尚未统一[5]
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如何选择不 同性质液体扩容观点和意见尚未 统一
一、液体复苏的两种观点
• 即刻复苏(正压液体复苏) • 限制性液体复苏(低血压性液体复苏)
即刻复苏(正压液体复苏)定义
[8]
• 以最快的速度,争取在短时间内恢复有效 循环血量,维持重要脏器的灌注,防止休 克的进一步发展,是休克液体复苏传统的 方法及临床措施。
应用小容量复苏
避免使用固定剂量或持续给液
活动性出血或渗血处置后给予液体复苏
二、复苏液体的选择
• 等渗 • 晶体溶液 ? 胶体溶液?
高渗溶液 高渗高胶溶液
等渗晶体的优点
• 晶体液低廉 • 扩容有效(静脉输注后即达峰)
• 能更好保护肾功能
• 万一过量能很快在组织和血管之间重分布
等渗晶体的缺点
只有一过性血流动力学稳定
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 液体复苏
苏州市立医院东区急诊室 金丽娜
我国每年发生创伤患者约350万[2]
创伤所致死亡中 性失血性休克引起
1/3是由急
急性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急危 重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 也是休克最常见类型。
创伤失血性休克定义
• 是指机体受到创伤后大量失血、失液、有 效循环不足,微循环灌注不足,使组织和 器官缺血、缺氧,产生多器官功能障碍、 代谢紊乱等病理变化的综合征[1]。
பைடு நூலகம்
•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 凝血障碍
高渗高胶溶液
小容量复苏:高渗高胶溶液(7.2%NaCl+ 6%HES 200/0.5,商品名:贺苏)同时兼容 了高渗盐水溶液与等渗晶体溶液的优点
更快速、更强效、更长久的复苏效果
改善微循环、调节休克复苏过程中的炎 症反应
容量小、便于携带
• 美国创伤患者院前液体复苏指南 (2009)
郑伟华等⒁两种液体复苏 效果比较
限制性液体复苏优于积极液 体复苏
限制性液体复苏限制到什么程度
• 方国美[17]提出限制性液体复苏目标SBP、 MAP分别为9.31 kPa和6.65 kpa。 • 血压回升到70 mmHg左右,以防大量输液 使血压升高,反而加重出血[10,11]。
2009美国创伤患者院前液体复苏指南推荐[12]
限制性液体复苏(低血压性液体复苏)
• 指机体处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创伤失血休克 时,通过控制液体输注的速度,使机体血 压维持一较低水平的范围内,直至彻底止 血[11]。
限制性液体复苏模式的优点
减少出血量,避免过多、过快输液导致的内 环境紊乱、心功能急性衰竭、各种形式的 肺水肿、出凝血平衡失常等危及病人生命 的并发症。
• • • • • • • • • • • • • • • • • • • • •
10马威,张森煌.多发伤的一体化急救模式分析[J].齐齐哈尔医 学院学报,2005,26(6):623~624. 11 刘玉仁,罗素琴,吕传柱,等.严重多发伤急救一体化探讨[J].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7):413. 12杨自力,吴恒义.多发伤及其急救[J].创伤外科杂志,2004,6 (1):75~ 77. 13何忠杰,张宪,文字,等.链式流程急救复苏非手术严重创伤病 人的研究口].中国急救医学杂志,2002,22(7):395~396. 14郑伟华,汪新良,徐华,等.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与积极液体复 苏救治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比较.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血 杂志,2007,2(9):9. 15田甜,蒯丽萍,陈盛新,等.用于失血性休克的输液类药物的选 择研究.药学实践杂志,2008,26(2):123—125. 14 吴耀建,曾岚,王文锋,等.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研 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5,25(2):135~136. 15 余如平.创伤患者急诊手术中的静脉输液管理[J].解放军护 理杂志,2005,22(5):68~69. 16乃远福.创伤与失血性休克的院前急救.Journal of Qiqihar Madi— cal college,2005,26(9):1038—1039 17方国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探讨.护士进 修杂志,2007,22(13):1200—12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