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建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和建设
[摘要]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是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

一所学院的精神文化一旦形成,便可以振奋学生的情绪,调节学生的心理,规范学生的行为。

因此,充分了解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大力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内涵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是从20世纪80年代建立,并于其后十年迅速崛起。

各类高职院校的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突飞猛进、面貌日新月异,但其校园文化建设层面却面临先天“发育不足”和后天“营养不良”的尴尬境地。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学生成长进步的一种潜在的“动力系统”。

因此,充分了解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大力加强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对实现校园人的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
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精神、校园文化传统和校园人际关系等。

1.校园精神是指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尤其在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校园文化主体活动,并经过历史的积淀、选择、凝聚、发展而形成的,是校园文化体系中高度成熟并正被学校师生一致认同的主体精神文化。

它通过校风反映出来。

校风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和精神力量,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但它作为一种规范力量,又是有形的、摸得着的,常常以心理氛围的形式表现出来。

它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背景作用,是任何规章制度和任何管理机构所不能替代的。

2.校园文化传统是指一所高职院校区别于另一所高职院校的文化物质,是学校在办学方针、文化底蕴、学校风气等方面的综合反映。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任何东西,也不像传统那样巩固集体。

培养传统、保持传统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

”大学文化传统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的具体表现,要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积累、积淀而逐渐形成。

它所形成的学校气氛能使大学生产生归属感、安全感、和自豪感,并使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大学生不断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便与学校文化传统保持一致,同时得到师生的肯定,实现文化整合。

同时,校园文化的新发展又是在继承和发扬原有校园文化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予以延续和创新。

3.校园人际关系是指高职院校中人与人之间直接的心理关系和交往关系。

在校园精神文化中,师生是主体,其中,学生是学校的主要群体,他们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等,都将深刻地折射校园精神文化状况,成为校园文化的聚焦点。

同时,在营造和参与校园精神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他们的思想境界、行为作风对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成为校园文化的晶核。

因此,作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学生和教师,他们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校园精神文化发展的关键。

二、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学校所拥有的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是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

一所大学的精神文化一旦形成,便可以振奋大学生的情绪、调节大学生的心理、规范大学生的行为。

因此,职院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甚至可以说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1.加强校风建设
校风是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综合反映。

高职院校校风建设应逐步推进,一是孕育校风。

它的培育和确立原则上要不空泛、不抄袭、有内涵、有特色,要用科学的哲学思想为指导,引导人们的价值取向和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确立。

二是宣传校风。

校风一旦确定就要多方宣传,提高学生对校风的感性认识,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理论导向和政策导向。

三是强化管理。

对于所倡导的校风,切不可变成空洞的口号,应重在引导人们去践行。

最后,内化校风,即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行为感化教育工作,促使外在要求逐步内化为大学生的思想和自觉行为。

2.培育创新精神
创新是建设校园精神文化的原则。

我们不仅要有弘扬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要结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主体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并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吸收国内外先进文化素养,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

只有遵循“批判继承”的原则,才会建立起先进、健康的校园文化。

3.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生社团以其自身特点,深受大学生的青睐。

一个优秀的社团,更能给社员以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和一种对集体的责任感;社团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
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达到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目的。

加强大学生社团的建设,一是要明确社团的重要地位。

高职院校应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学生社团存在的积极意义,确保社团在学校党委领导和团委指导下,健康成长发展。

二是引导社团发展方向。

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指导方针的基础上,引导社团坚持走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之路。

三是完善社团管理机制。

制定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使社团活动规范化、制度化,避免因个人感情、经验、兴趣给社团发展带来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是教育、培养和关心社团骨干。

我们应加大对社团骨干队伍的选拔和考核力度,同时,应关心爱护社团干部,注重干部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升。

4.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而在求学与做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

教师的率先垂范是真实而鲜活的,学生易于接受和效仿,这种教育示范作用常常是主动的、自觉的内化过程,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应以真诚、热情消除学生的排斥心理,使学生从内心感到关心、获得满足,从而愿意接近老师,最终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

第二,教师应以尊重、理解赢得学生的支持认可。

要形成尊重学生的良好教风,鼓励学生表达观点,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质。

第三,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教师本身就能成为学生学习和仿效的榜样。

5.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校企联合使校企文化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是促进职业院校校园精神文化与企业精神文化融合的主要方式。

其途径主要有:一是强化专业知识,促进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二是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理解企精神文化的具体内涵。

三是邀请企业文化工作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

四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企业文化内容的展示,实实在在地把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融入并发展校园精神文化。

总之,发展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要在充分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新的时代特征和高职院校的特点,进行合理有效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心灵和性格的塑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2]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陈启文.论高校校园精神文化的优化[J].云梦学刊,2005.
[4]吕春雷.优化成才环境校企合作共建校园文化[J].教书育人,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