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复习纲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复习大纲

1、教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子系统,包括三种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2、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看,可以将教育形态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在学术界被认为是对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批判,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观点: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4、《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

5、夸美纽斯代表作《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在该书中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6、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公认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不仅论述了教育学的独特性,而且还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即心理学和哲学。

7、文化教育学的目的: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

8、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

9、教育学的价值:①反思日常教育经验;②科学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10、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在教育功能系统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11、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

1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①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教育是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文化选择是文化变迁和文化发展的起始环节,它表现为对某种文化的自动选择或排斥。③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文化在传递的过程中不断吸收、相互融合。④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A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构建新的文化特质和体系,使文化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发展。B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C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13、教育对经济的正向功能:①教育通过劳动力的生产促进经济的发展;②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14、教育对政治的正向功能:①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②教育通过思想传播、制造舆论为统治阶级服务;③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

15、教育对社会民主的推进主要表现在:A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B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C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

16、教育目的与教育方法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配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规则。

区别: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17、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表现:一是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二是对教育对象的发展具有质的规定性。

18、价值性教育目的,即教育在人的价值倾向性发展上意欲达到的目的,内含对人的价值观、生活观、道义观、审美观、社会观、世界观等方面发展的指向和要求,反映教育在建构和引

领人的精神世界、人文情感、人格品行、审美意识、生活态度、社会倾向等方面所要达到的结果。

19、教育目的的功能:①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②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③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20、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基本依据:(1)社会依据:教育产生于社会需要,与一定社会的现实及其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必须依据社会现实和发展需要来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人的依据:教育目的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的身心发展和需要来确定。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从人的需要来说,人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

21、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1)社会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①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②适应与超越问题;③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问题;④民族性与世界性问题。(2)人的价值取向确立应注意的问题:①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问题;②人的理性与非理性问题;③科技素质与人文素质问题

22、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2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4、教育目的实现的理性把握:①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②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25、教育制度的特点: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26、现代大学和现代高等学校是经过两条途径发展起来的:一条是通过增强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把这些中世纪大学逐步改造成为现代的大学;一条是创办新的大学和新的高等学校。

27、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看单轨学制)

28、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趋势:①从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方向发展;②从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儿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阶段、初中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阶段。

P106从学校阶段分析,每个阶段发生了那些变化

29、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包括以下几个层次: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30、我国现行学制改革的方向:①适度发展学前教育;②完全普及义务教育;③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④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31、教师职业的作用:

(1)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其次,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再次,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

(2)教师职业的个体作用:教师职业的个体作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的体现。

32、教师职业的地位: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是通过教师职业在整个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所占有的地位资源来体现的,主要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

①教师职业的政治地位:即指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的获得、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②教师职业的经济地位:即指将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其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及医疗、保险、退休金等)的差异状况及其经济生活状态。

③教师职业的法律地位:即指法律赋予教师职业的权利、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