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病病因及预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龋病的分级预防
一、 一级预防 病因预防,是根本性预防
1. 促进口腔健康 2. 实施特殊防护措施
龋病的分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辅助性的预防措施,早诊断,
早发现,早治疗, 防止病情加重。 1.定期口腔检查 2.特殊诊断方法 3.早治疗
龋病的分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预防疾病的恶化,减少后遗症,
保持器官功能为内容,以降低失牙 率、病死率。 1. 防止龋病并发症 2. 促进康复
治疗
• 治疗原则 彻底去除龋坏病变组织,尽可能多地保存牙体硬组织。
治疗
• 治疗方法 ✓ 龋坏组织磨除法 ✓ 药物疗法 ✓ 再矿化法 ✓ 充填法和修复法
•方法
✓口腔摄护 ✓口腔卫生 ✓氟防龋 ✓窝沟封闭
口腔预防技术
✓抗生素防龋 ✓激光防龋 ✓免疫防龋 ✓微量元素防龋 ✓中药防龋
第二节
龋病致病因素
❖原则
口腔预防技术 病因性预防
阻断性预防
扶正性预防
口腔预防技术
❖内容
口腔 黏膜病
口腔癌
唇腭裂 牙周病
牙颌异常 龋病
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概括起来就是色、形、质的变化。 • 色: 白垩色→黄褐色或棕褐色; • 形:局部发生脱矿→龋洞的形成; • 质: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疏松软化。
龋病的好发部位
临床表现
龋病病因来自百度文库预防
本课内容
1 2 3
口腔预防技术概述 龋病致病因素
龋病易感人群的检测
4
龋病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第一节
口腔预防技术概述
口腔预防技术
口腔预防医学 是在公共卫生原则下, 采取社会性预防措施,预防口腔常见疾病 的发生,增进群体口腔健康水平。
广义:包括整个口腔预防保健体系。 狭义:专指预防技术而言。
• 根据龋坏程度分类 浅龋:亦称釉质龋,龋坏局限于釉质。 中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浅层,临床检查有明显龋洞。 深龋:龋坏已达牙本质深层。
临床表现
• 根据病变类型分类
1)慢性龋 2)急性龋 3)静止性龋 4)继发性龋
诊断
• 牙齿龋坏部位颜色由半透明的乳黄色变为白垩色、黄褐色或黑褐色。 • 牙齿正常形态出现缺损,进而有龋洞形成。 • 牙齿质地由光滑坚硬的表面变为松软乃至崩溃。 • x线检查龋损部位透射影。 • 除浅龋外,对冷热酸甜有刺激痛,但龋坏牙齿无自发痛。
龋病的分级预防 四、高危及易感人群的特殊防护
1. 建立对高危人群长期专项管理制度, 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2. 对高危人群进行调查、筛选,具体分 析致龋的危险因素,提供具体的预防对策。
3. 采取有效的防龋措施,特别是对致龋的 主要危险 因素,要制定一套完善的防治措施。
龋病预防方法
牙菌斑的控制
机械法清除菌斑 生物学方法 化学方法 糖代用品
易感人群的检测
❖引起疾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外来感染源
感染途径
易感人群
龋病的易感因素

致龋菌在口腔内的数量及在牙体聚集滞留的时间。
• 宿主抗龋能力低,如唾液、宿主牙等抗龋机制下降。 • 人群口腔卫生状态不佳。 • 不合理的膳食结构。 • 有利于龋发生的社会生活环境及人的行为。
第四节
龋病的分级预防
Company Logo
增强牙齿抗龋力
Company Logo
龋病致病因素
•四联因素学说
宿主因素
饮食因素
细菌因素
(一)唾液内变形链球菌比例增加 (二)唾液乳杆菌比例增加 (三)牙菌斑呈酸性 (四)牙表面菌斑致龋菌及产酸菌数量增加
时间因素
第三节
龋易感人群的检测
Company Logo
易感人群的检测
•定义
人群龋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 群,并存在共同的易感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