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动机理论案例只是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环境。 b.对于避免失败的人士,则要安排竞争少或不强
的环境,评定标准要宽泛些。
小测试 1
期望理论
1.提出者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
2.理论基础
激发力量等于预期目标的效价个乘人以对对实现现实目目标可标 的期望概率所得的乘积。 能性的估计
激发力量=效价×期望概率
达到目标对满足个人需要 的价值
归因理论
3.重要概念
习得性无助感 a.提出者:美国学者塞利格曼
b.某些外部事件无法控制的经验会导致习 得性无助感。
c.表现:动机降低;
认知出现障碍; 情绪失调 。
小测试 2
1=很不同意 2=不同意 3=不太同意 4=基本同意 5=同意 6=很同意 1.我能否当上领导主要靠我的能力。………………………1 2 3 4 5 6 2.我是否出车祸主要是取决于我的驾驶技术。……………1 2 3 4 5 6 3.我在订计划时,我几乎肯定能实行它。…………………1 2 3 4 5 6 4.我拥有朋友的多少取决于我这个人怎么样。……………1 2 3 4 5 6 5.我完全能够主宰我的生活中的一切。……………………1 2 3 4 5 6 6.我一般能够保护我的利益。………………………………1 2 3 4 5 6 7.我得到了我想要的,通常是因为我为之勤奋努力过。…1 2 3 4 5 6 8.我的生活由我的行为所决定。……………………………1 2 3 4 5 6
自我效能感
4.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a.个体成败的经验
个体成败的亲身经验 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
b.个体的归因方式
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二、学习动机的激发
1 设 置 合 理 目 标
2 利 用 反 馈 和 评 价
3 增 加 学 习 任 务 趣 味
4 运 用 奖 励 与 惩 罚
5 利 用 竞 争 与 合 作
6 表 达 明 确 可 行 期 待
7 增 强 自 我 效 能 感
8 进 行 归 因 训 练
1.设置合理目标
a.具体的、短期内能实现的、难度中等的 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动机。
b.总体目标要分解成具体的子目标; c.注意目标的可接受性。
2.有效利用反馈与评价
反馈对学生者的动机激发水平是不同的。 教师对学生的评定要注意方式。 常见不恰当的做法:
3.几个重要概念
强化:凡是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或刺激情 境据可称为强化。
正强化:增加一个正向刺激 负强化:减少一个负向刺激
4、理论观点
人们某种行为倾向之所以发生,完全取决于 先前的这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 固关系。
强化动机理论
5.理论的局限性 过分强调引起行为的外部力量,而忽视甚
至否定人的学习行为自觉性与主动性。
a.绘制分数曲线; b.强调标准化成就测验上的百分位排名; c. 将分数公布于众。
3.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
a. 通过教师使教学任务发生变化; b. 注意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
① 利用新颖的课程导入方式 ② 列举与学生社会文化背景有关的例子 ③ 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④ 运用变化的、有趣的呈现方式 ⑤ 使用模拟和游戏
期望理论
3.理论观点
个体动机依赖于他们对成功的机会和成功价 值的估计。成功可能性处于中等水平时,动机 最强。
4. 理论应用
a.选择的任务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 b. 教师要向学生表达积极的期待。
归因理论
1.提出者及其观点 a.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1958年)
个体总是试图要保持一个积极地自我形象 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 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为的原因,并预测人 们将如何行为。 两种归因:环境归因:自己不负责任
4.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有效表扬的特征:
a.针对良性行为 b.明确表扬的具体行为 c.真诚 d.学生投入适当的努力就可以成功 e.学生受到表扬,是因为他们喜欢这项任务,并
想形成相关的能力。
5.科学利用竞争与合作
合作与竞争对学习积极性的影响
6.向学生表达明确可行的期待
个体对成功的价值以及对成功可能性的估 计决定了动机的强弱。
成就动机理论
1.提出者
默瑞
1938年,成就需要
麦克兰德
1953年,成就动机研究
阿特金森
1963年,成就动机模型
成就动机理论
2.理论基础
成就需要
3.理论观点
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 诱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重要概念
力求成功
成就动机
避免失败
成就动机理论
5.理论应用 a.对于力求成功的人士,应该提供一个有一定难
第七章动机理论案例
一、几个重要的动机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 2、成就动机理论 3、期望理论 4、归因理论 5、自我效能感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
1.提出者 联结主义理论家
2.理论基础 联结理论: 刺激 反应 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由刺激-反应构成的,中 间没有任何中间过程,只能从行为的外部寻找 行为的原因。
强化动机理论
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 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六个因素。
归因理论
2.归因理论的应用
a.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 b.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 c.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首先,培养学生自觉的归因意向; 其次,重要的在于归因过程; 最后,培养学生正确而积极的归因。
自我效能感
1.提出者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1977年提出)
2.自我效能感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 观判断。
自我效能感
3.理论观点
认为人的行为是受两个因素影响,一个是行为 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另一个是行为的现行因素 即期待,但期待是更主要的原因。
期待有两种: 结果期待: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 效能期待: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判断
(书上p102示例)
7.增强自我效能感
通过要求学生形成适当的预期来实现; 通过提供挑战性的任务来实现。
个人归因:自己要负责任
归因理论
b.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1966年)
根据“控制点”的概念把人划分为:
内控型:自己可以控制环境,成败是由自己 的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的。
外控型: 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 论成败都归因于自己的他人的压力和 运气的好坏。
归因理论
c.美国心理学家韦纳 他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和外部归因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同时他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及行为责任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