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肠道传染病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肠道传染病基本知识
一、常见肠道传染病得类型
肠道传染病就是由相应得肠道致病菌引起得急性肠道传染病。

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为特征。

它可以引起散发、流行、暴发、甚至世界性大流行,不仅危害人民健康,而且影响人民正常得生活、生产、旅游、经贸、交通运输,甚至社会安定。

肠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夏秋季。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就是指由痢疾杆菌引起得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

传染源就是痢疾患者与带菌者。

主要通过肠道传播。

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

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

主要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与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与(或)中毒性脑病。

2、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就是分别由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得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染源就是伤寒或副伤寒患者与带菌者。

主要通过肠道传播。

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通过病人或带菌者得粪便排出,污染水、食物,经口使人感染;还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菌而传播。

伤寒杆菌在水中不仅可以存活并保持毒力,而且还可以繁殖,因此,水源被污染后,易造成伤寒与副伤寒得流行。

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与青壮年发病率最高。

病后免疫力持久。

主要临床表现:持续发热,相对缓脉,有腹胀、便秘、腹泻等肠道症状,还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病人全身可出现玫瑰色皮疹。

3、急性胃肠炎
多由被细菌及其毒素或病毒污染得食物引起,致病菌主要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群、空肠弯曲菌、沙门氏菌等。

其媒介食物主要为肉类、蛋类、水产品、凉拌菜等。

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
4、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就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得一种病毒性肝炎。

传染源就是甲型肝炎患者与病毒携带者。

主要传播途径以粪便排出,经口使人感染,多由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水与食物得传播,特别就是水生贝类等,就是甲型肝炎暴发流行得主要传播方式。

儿童发病率高。

患者康复后通常会终身免疫,不会成为长期带病毒者。

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有畏寒、发热、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厌油、恶心、呕吐、腹痛、肝区痛、腹泻、尿色加深、皮肤与巩膜黄染等症状。

5、霍乱
霍乱就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得烈性肠道传染病。

属于甲类传染病。

传染源就是霍乱患者与带菌者。

通过被病人与带菌者粪便或排泄物污染得水、食物以及日常生活接触与苍蝇等不同途径进行传播或蔓延,其中水得作用最为突出。

人群普遍易感。

主要临床表现:发病急,起病快。

发病迅速出现频繁得水样腹泻,粪便通常呈米汤状,后出现喷射性、连续性呕吐。

病人可能很快会有脱水及肌肉痉挛、循环衰竭伴严重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

若不能及时接受治疗或治疗不当,患者可能会死亡。

6、脊髓灰质炎
又叫小儿麻痹症,就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得急性传染病。

半岁至5岁得小孩容易得病,症状多为发病很急,突然发烧,精神不好,很象感冒,烧三、四天后自动退烧,但过一至五天又发烧,第二次发烧两、三天后可能发生腿或胳臂不能动得现象,完全瘫软无力,所以叫"小儿麻痹症"。

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O157 : H7感染性腹泻
O157 : H7大肠杆菌感染就是一种食源性疾病,病人与无症状携带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人群对病原体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一定程度得特异性免疫力。

O157 : H7大肠杆菌感染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轻度腹泻、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中毒综合(HUS)、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其中以出血性肠炎最常见。

典型得出血性肠炎得临床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先期水样便,1~2天后出现类似下消化道出血得鲜血样便或血便相混,低烧或不发烧,部分病人可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8、细菌性食物中毒
凡进食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得食物,引起得急性中毒性胃肠炎与其她症状,称细菌性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多发生在夏秋季。

可暴发、易集体发病。

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严重可失水与致中毒症。

二、常见肠道传染病得基本诊断方法
诊断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与粪便常规及病原学检查等来综合诊断。

三、预防措施
预防肠道传染病得关键就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与饮水卫生,养成良好得卫生习惯:
(1)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

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

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外出旅游、出差、工作要挑选卫生条件好得饭店就餐,并尽量少食凉拌菜,最好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2)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得习惯。

常剪指甲、勤换衣服。

(3)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度,生活有规律。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疾病得抵抗能力。

(4)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垃圾与饮用水得管理,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设卫生村、卫生镇,消灭苍蝇、蟑螂、老鼠等传染媒介。

(5)高危人群可接种伤寒疫苗、口服痢疾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注射甲肝疫苗等。

(6)当发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去就近医疗机构得肠道门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四、霍乱得应急处理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

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得隔离病房。

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治疗原则
1、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

2、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
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

3、在液体疗法得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与缩短排菌期。

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得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得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连服3天。

解除隔离标准
1、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如无粪便,可用肛拭子从直肠取粪便)
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

2、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

不得
少于七天。

3、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续七天阴性,每周培养胆汁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
可解除隔离,但尚需进行流行病学观察。

疫点疫区处理
疫点疫区得划定及处理得目得在于及时发现与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

对从首例病人检出得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应及时做噬菌体-生物分型。

如为流行株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并按下列规定处理。

如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

1、疫点、疫区得划定
疫点:指与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同一门出入得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得若干户为范围。

疫区:根据疫点得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

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 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

2、疫点处理
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城镇于2h 内,农村于6h内,以最快得通讯方式向发病地得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卡。

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与带菌者要立即就地隔离治疗。

转送病人时对途中污染得物品、地面与运送病人得工具要随时消毒处理。

疫点消毒:做好随时消毒与终未消毒。

对病人、疑似病人与带菌者得吐
泻物与污染过得环境、物品、饮用水进行消毒。

验便:对疫点内所有人员,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一次。

第一次采便应在服药前进行。

病家与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与药物来源选择一种抗菌药物,连服2天。

3、疫点得解除:在传染源隔离后,疫点内所有人员验便连续两次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可予以解除。

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后 5日内无新病例出现时亦可解除。

4、疫区处理:加强饮用水消毒与水源管理、饮食卫生与集市贸易管理、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

及时发现传染源,按规定处理,防止传播。

五、关于霍乱、伤寒等重点肠道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一)应急救治工作步骤
1、医师接诊病人,进行就地抢救。

2、医师接急救通知后,到发病地点,边抢救边运送。

3、对肠道传染病住院患者,积极进行救治(抢救),及时组织专家组对于急、重病人进行会诊,并提出治疗方案。

3、采集患者标本,送检验中心监测,指导临床用药。

4、院内感染工作人员随时进行监督、监测、指导。

防止院内感染得发生。

5、相关科室根据《传染病消毒规范》,对肠道传染病病区进行严格消毒,防止传染病得传播及流行。

(二)、疫情报告
根据各市、区重点肠道传染病监测方案得要求,对于霍乱、伤寒等重点肠道传染病及时网络直报。

(三)、物资、药品保障
物资及药品准备:储备一次性防护服、重型防护服、肠道传染病治疗药品、检验试剂、消毒剂等。

(四)、责任
对在肠道传染病疫情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得,依据《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得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