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心理学家桑代克实验
![心理学家桑代克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50d125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d.png)
心理学家桑代克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世纪开始,进行了大量关于动物学习的实验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饿猫迷笼实验。
桑代克将饥饿的猫关入有三种开门机关的迷笼中,让猫反复尝试,看它是否能够逃出笼外获得鱼。
一开始猫被放入迷笼中时,显得十分惊慌,完全不管要怎么开门,只是随意的疯狂的扒拉箱子,试图逃出迷笼,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机关,侥幸逃出了笼外。
第二次桑代克又重新将猫放入迷笼中,并且逐次记录猫出笼所用的时间。
猫不断的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打开了笼子,可能是无意踩到了按钮,或是抬起了门栏,拉到了抓绳,都让猫越来越熟练。
终于猫被放进笼子后做出的无效行为越来越少,于是在最后一次入笼时,猫没有任何的挣扎,直接用一种正确的方式去开了门,这样桑代克就做出了一幅猫的学习过程曲线。
该曲线表明猫逃脱迷笼潜伏期与实验次数的关系。
桑代克认为猫是在进行“尝试错误”的学习,经过多次的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
因此有人将桑代克的这种观点称为:“尝试错误说”,简称为“试误说”。
桑代克的试误说,说明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在多次的错误后,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式,才能顺利完成一件事。
2、解读桑代克
![2、解读桑代克](https://img.taocdn.com/s3/m/c04b1f46852458fb770b56ad.png)
解读桑代克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家,学习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还有一个身份,他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的导师和伯乐。
了解桑代克首先得从他的动物学习实验说起。
实验是这样的:桑代克设制了一个迷箱,迷箱里面有一个踏板,接触踏板迷箱门随即打开。
桑代克将一只饿猫投置其中,在迷箱外面不远处放置一盘鱼肉。
饥饿已久的猫看到鱼肉这一美食肯定想一吃为快。
苦于困在箱中,无法吃到鱼食,只能在迷箱中乱蹦乱跳。
在乱蹦乱跳中无意间接触到踏板,箱门打开。
饿猫冲出箱外。
桑代克不让饿猫接触到鱼肉,再次将它投至箱中,饿猫依旧在箱中疯狂乱跳,在乱跳中再次无意间接触到踏板,冲出箱外,依然不让它接触到鱼肉。
如此反复几次,饿猫在箱中乱跳的动作不断减少即能接触到踏板,直到最后将饿猫投至其中时,饿猫能一次性的接触到踏板,冲出箱外。
从箱中冲出箱外获得食物的条件反射由此建立了。
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折磨饿猫,神经反射建立,猫学会了通过接触踏板开箱门的技能。
通过折磨饿猫的动物实验,桑代克得出了系统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这种学习过程又被称为“试误学习”。
试误学习又称为选择学习或连结学习,它是指当人或动物面临一个新情境时,会进行各种尝试,以求得动机的满足。
这种学习每个“刺激----反应”联结都是在盲目中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由开始的错误反应多于正确反应到最后全部为正确反应的过程。
桑代克在试误学习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桑代克的学习心理理论总结如下:1.学习的本质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2.学习的过程是不断尝试错误以形成联结的过程。
3.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等学习的主要规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前的预备定势。
4、桑代克认为通过训练迁移可以使学习者在相同或类似情境下形成连结,提高学习效率。
训练迁移只有在前后两次所学资料(刺激情境)有共同元素时才会发生,因此,又称为训练迁移的同元素论。
桑代课
![桑代课](https://img.taocdn.com/s3/m/0939b11cfc4ffe473368ab50.png)
桑代克(Edward.Thorndike 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目录
生平
主要著作
桑代克
(2)如何释放能量,如何利用各种能力去从事专门的智力和道德活动,都不是由先天的特性所决定的。自然提供了资本,学校应从事这项有益的事业。我们虽不能创造智力,但我们可以防止由于经院制度所造成的对智力的可悲的浪费。我们虽不能使人类的同情心加倍,但我们可以保持人类的同情心,杜绝那种感情用事的施舍行为。 (3)道德比智力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教育应在传授道德知识和培养道德习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在桑代克看来,人性由天赋本性和环境所造就,有善有恶,教育的真正任务就是以天赋本能为出发点,控制环境,扬善除恶,从而改变人性,因此教育可以对人类的幸福作出巨大的贡献。编辑本段桑代克理论的评价
迷笼实验
学习理论
试误说学习律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关系
桑代克理论的评价
桑代克与马斯洛生平
主要著作
迷笼实验
学习理论
试误说学习律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
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关系
桑代克理论的评价
桑代克与马斯洛
展开 编辑本段生平
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1874—1949)1874年8月31日出生于美国麻省,父亲本来是律师
《动物智慧》(1911) 《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03/1913-1914) 《智力测验》(1927) 《人类的学习》(1931) 《需要、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1935) 《人类与社会秩序》(1940)编辑本段迷笼实验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bcccc5e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a.png)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1. 什么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一种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框架,由美国心理学家杰克·桑代克(Jack Staub Deese)提出。
它旨在研究和理解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现象,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理念是认为教育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的系统,涉及学生、教师、学校环境和课程内容等多个方面。
2.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有哪些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几个研究领域:1) 学习和记忆:研究学生如何获取、组织和记忆信息,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和取得进步。
2) 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探讨如何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 学习动机和兴趣:研究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对学习的影响,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
4) 学生发展和个体差异:研究学生的发展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5) 教师角色和教学环境: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和影响,探讨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3.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桑代克教育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研究教育心理学问题。
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观察研究和问卷调查研究。
实证研究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
它通过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来研究教育中的心理现象和过程。
例如,研究者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观察研究是另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教育环境中的行为和表现,来研究他们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观察研究可以提供详细的描述性信息,帮助研究者理解学生的行为和动机。
问卷调查研究是一种收集大量信息的方法。
研究者设计问卷,让学生和教师回答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以了解他们的观点、态度和经验。
问卷调查研究可以提供广泛的数据,帮助研究者了解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和意见。
4.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何意义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桑代克
![桑代克](https://img.taocdn.com/s3/m/26b62f2de2bd960590c6775f.png)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概论》桑代克(EdwardL.Thorndike,1874—1949),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187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威廉斯堡。
1891年进威斯莱大学学习,临毕业前一年开始学习心理学。
1895年获文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跟着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做研究。
1896年在哈佛大学开始了关于动物学习的研究。
以后得到卡特尔的帮助,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
1898年在卡特尔的指导下,获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是《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1899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心理学讲师。
1903年升为该院心理学教授。
在任教期间,根据卡特尔的建议,把对动物研究的技术应用于儿童及年轻人,以后越来越多地用人做被试者,用大部分时间研究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成为心理测验运动的领导人物。
此外,还创建并主持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工作,培养了大批教师、教育行政领导人员和教育心理学研究人员。
桑代克在学院任教40年之久,于1940年退休。
1942年返回哈佛大学任詹姆士讲座教授,以此纪念40年前支持他进行小鸡实验的大师——詹姆士。
1949年逝世。
桑代克的著作很多。
他发表了507篇论著,其中有许多是巨著和专著,比较著名的有:《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1898年)、《智力测验法》(1904年)、《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13年)、《教育心理学概论》(1914年)、《课程研究》(1928年)、《成人学习》(1928年)、《教育之基本原理》(1929年)、《人类的学习》(1931年)和《人性与社会秩序》(1939年)等等。
桑代克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动物与人类的学习心理。
他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教育来改变人性,并且发表了许多专门的著作,被誉为美国动物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创始人。
他在动物学习、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独特研究,曾在西方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他的许多重要著作都被译成中文,对中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也有很深的影响。
桑代克(人物)
![桑代克(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5b244f05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7.png)
学习理论
桑代克还强调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有组织 的教育事业要特别重视以下3点:
(1)在人性中,那些较为原始和基本的特性,如精力、 能力、耐力、领导才能、同情心和崇高的情操等,无不 受到大千世界的刺激。 (2)如何释放能量,如何利用各种能力去从事专门的智 力和道德活动,都不是由先天的特性所决定的。 (3)道德比智力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因此教育应在传 授道德知识和培养道德习惯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习理论
共同要素说
传统教育中的形式训练或"心智训练"说认为,注意力、记忆力、推 理力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智官能,具有较好的某种官能在所有的情境 中都能表现良好的功能。因此强调用严密组织、艰深难懂的古典学科 训练学生的心智官能,以促进学生心智能力的整体发展,却忽视了实 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桑代克反对这种普遍的形式迁移,主张 共同的要素迁移。他指出,学习迁移的发生决不是因为任何古典学科
添加标题 一定作用,尤其是一些外文单词的识记和历史年代及一些数理常数的记忆,
仍然需要多次重复的运用和反复的识记才能保持得更好。在教学中,我们要 合理地、科学地运用奖励和惩罚。当然,正如桑代克所认识到的,奖励的作 用要优于惩罚的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适当地运用惩罚也会收到其他办 法起不到的效果。
主要观点及实验
学习理论
三者关系
1.动物和人类具有某些先天的或遗传的本性,即所谓不 学而会的本能,如好斗、乌合、残忍、好奇、建设和游 戏等。桑代克特别强调动物和人类的先天本性,认为这 些遗传的本性决定了人的发展倾向。
2.遗传和环境共同影响人添的加发标展。题
(1)同样的环境刺激对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个体对环境具有选择性。 3.教育的作用就是改变人性,造福人类。
桑代克的小总结
![桑代克的小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4373e3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3.png)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桑代克认知结构范文
![桑代克认知结构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583ee7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2.png)
桑代克认知结构范文桑代克(Jerome S. Bruner)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被誉为认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认知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认知结构的研究方面。
桑代克认为认知结构是人们理解和理解世界的基础,它是心智活动的核心。
桑代克的认知结构理论强调了主观的解释和理解对于认知活动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通过组织和塑造信息来构建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而这种组织和塑造是基于个体的知觉、思考、经验和个人的价值观等因素。
因此,认知结构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而是一种主观的框架,它影响着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解释。
桑代克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结构模型,即"操作性思维"(Enactive thinking)、"图像式思维"(Iconic thinking)和"符号式思维"(Symbolic thinking)。
操作性思维是指通过对物体和环境进行实际的操作来理解世界的过程。
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
例如,他们在玩具盒中找到想要的玩具,或者在解决问题时使用工具等。
图像式思维是一种基于感知图像的认知过程。
它包括对真实或内在感知的图像的构建和处理,通过图像思维,人们能够将物体或场景在脑海中重新呈现,并进行观察和比较。
符号式思维是一种基于符号系统的认知过程。
符号是一种代表特定含义的标志,如语言、数字和符号。
通过符号式思维,人们能够将感知和想法转化为符号,并使用符号进行推理和沟通。
桑代克认为这三种思维形式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相互关联和转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操作性思维逐渐转变为图像式思维,然后再转变为符号式思维。
他认为这种认知结构的转变是随着孩子的成熟和学习经验的积累逐渐发生的。
此外,桑代克还强调了社会文化和语言对认知结构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社会文化背景和语言系统对于塑造个体的认知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495ec6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4.png)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
1 简介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立的教育心理学
理论。
他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是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知
识输入和保存,更重要的是对知识的加工、应用和重构。
2 学习和记忆
桑代克认为,学习和记忆是两个相互依存的过程。
学习是知识输
入的过程,是面对新事物时,个体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
而记忆则
是对已学习知识的保存和再现,其过程需要用到记忆的意愿、意识和
意义三个方面。
3 学习和思维
桑代克认为,学习和思维是相互作用的过程。
学习的同时,个体
也在进行着思维活动,对知识进行加工和重构。
思维是一种发展活动,是人类个体不断把新经验塑造成更高水平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4 教学和学生
桑代克认为,教学与学生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
教师
应该更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情感状况,建立关爱、支持和指导的环境,
使得学生处于轻松、有趣和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5 教学策略
桑代克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控制,即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发展出自我控制学习的技能和策略,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分析和评价学习的过程,从而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6 总结
总而言之,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作用以及学习和思维的密切关系,通过重构学习的内容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这种理论对教育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041f5e1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f.png)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简介桑代克(Jerome Seymour Bruner)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也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
他在认知发展、教育、语言习得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提出了“发现学习”、“分类原则”、“故事范式”等概念,对于现代教育和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桑代克的认知发展理论1.1 桑代克的三种呈现方式桑代克提出了三种呈现方式:行动、图像和符号。
行动是指通过身体活动来获取信息;图像是指通过视觉形象来获取信息;符号是指通过语言和符号系统来获取信息。
这三种呈现方式都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
1.2 桑代克的分类原则桑代克提出了分类原则,即分类应该基于共同特征而不是单一特征。
他认为,分类能够帮助儿童形成概念,并且能够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分类原则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中。
1.3 桑代克的发现学习理论桑代克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即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来学习。
他认为,儿童应该能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而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二、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2.1 桑代克的教育原则桑代克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包括:重视概念形成、重视启示式教学、重视发现学习、重视个性化教育等。
他认为,这些原则能够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2.2 桑代克的语言教育理论桑代克在语言教育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果。
他提出了“语言为工具”、“语言作为社会交往工具”等概念,强调语言应该是一种交流工具而不是单纯的表达工具。
他还提出了“语言结构”、“语境”等概念,对于语言习得研究有重要意义。
2.3 桑代克的故事范式理论桑代克提出了故事范式理论,即故事是一种基本的认知结构。
他认为,故事能够帮助儿童理解和记忆知识,并且能够促进儿童的思维发展。
这种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中。
三、桑代克的影响桑代克对于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心理学原则、语言习得研究等成果都为相关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桑代克是什么之父】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资料简介
![【桑代克是什么之父】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资料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7e368c9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49.png)
【桑代克是什么之⽗】美国⼼理学家桑代克资料简介 19世纪70年代,⼼理学逐渐成为⼀门独⽴的学科。
与其他学科相⽐,它是⼀门⽐较年轻的新兴学科,但它的发展是迅速的。
1903年桑代克发表《教育⼼理学》⼀书,标志着教育⼼理学开始起步。
桑代克是美国著名的动物⼼理学家。
他对⼼理学发⽣浓厚的兴趣并不是在⼉童、少年时代,⽽是他在韦斯理扬⼤学当学⽣时读了詹姆斯(著名⼼理学家)的《⼼理学原理》以后引起的。
后来,他在哈佛⼤学跟着詹姆斯做研究。
在那⾥,他起初⽤⼩鸡做研究,他训练它们⾛迷津,⽽这些迷津是⽤⼀些书隔起来的。
当时,桑代克为他的⼩鸡找个空地⽅都有困难,因为他的房东太太讨厌他在寝室⾥养⼩鸡。
他⼀筹莫展,向詹姆斯请求帮助。
可詹姆斯⽆论在实验室还是在陈列室都找不到地⽅,只好安排在他家的地下室。
桑代克后来由于⼀些私⼈的原因,未曾在哈佛完成学业,他在哥伦⽐亚⼤学找到了⼀个职位,于是桑代克带着他的两只受过最好训练的⼩鸡到了纽约。
他在哥伦⽐亚⼤学继续他的动物研究,⽤猫和狗作被试者,并且使⽤他⾃⼰设计的迷箱。
经过上千次的实验验和精⼼的观察、研究,桑代克在1898年获得了博⼠学位,他的论⽂是《动物的智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这篇论⽂后来同其他有关鸡、鱼和猴⼦的联想等研究⼀起发表。
桑代克 桑代克在1899年成为哥伦⽐亚⼤学师范学院的⼀个⼼理学讲师。
根据⼼理学家卡特尔的建议,桑代克把他的动物研究技术应⽤于⼉童及年轻⼈;之后,他越来越多地⽤⼈作被试者,并把⼤部分时间花在⼈类学习、教育及⼼理测验诸领域。
1903年,桑代克根据掌握的⼤量事实发表《教育⼼理学》⼀书,实现了⼼理学上的⼀次突破。
桑代克在《教育⼼理学》中阐述了教育⼼理学的⼀些基本原则。
后来,他⼜详细地阐述了伴随律。
伴随律就是练习律,它说明在特定的情境下作出的任何反应都同这个情境联系着,反应在情境中⽤得越多,则它与这个情境发⽣的联系越牢固。
反之,长期不⽤这个反应,这种联系就趋于减弱。
桑代克
![桑代克](https://img.taocdn.com/s3/m/a0cf951214791711cc7917e4.png)
效果律
三大学习定律
准备律
练习律
Hale Waihona Puke 准备律–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 的预备定势,当某一刺激与某一 反应准备联结时,给予联结就引 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 烦恼。
效果律
三大学习定律
准备律
练习律
练习律
•
练习律: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刺 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 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 变弱。刺激—反应联结的应用会增 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 (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与弱或 遗忘。
桑代克的生平
• 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1874—1949) 1874年8月31日出生于美国麻省 。 •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 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 • 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 国家科学院院士。 • 在他的学术生涯中,他共出五百零七种书、专论 和学术论文,这创纪录的成就,后来的心理学家, 可能除了皮亚杰之外,没有人能与之相比
效果律
三大学习定律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 效果律: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 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这个 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 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 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 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后来, 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消弱联结,其效果并 非与奖励相对,于是,他取消了效果律中 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
主要著作
• 《动物智慧》(1911) • 《教育心理学》(三卷本,1903/1913- 1914) • 《智力测验》(1927) • 《人类的学习》(1931) • 《需要、兴趣和态度的心理学》(1935) • 《人类与社会秩序》(1940)
(完整版)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完整版)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https://img.taocdn.com/s3/m/ed06749c844769eae109ed63.png)
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也是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标志着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测量理论的诞生。
泰勒首次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概念,泰勒也被称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1.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时机划分)2.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常模参照评价是指在评价的过程中,以学生所在团体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其在团体中的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3.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从功能看)一般在教学实施之前,已确定目标和安排教学。
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1为师生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充足的反馈信息;2是学校鉴别学生学业成绩、家长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3是教学过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4作为教学评价和决策依据标准化成就测验以教师自编测验在教学评价中的比较:类型标准化成就概念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国莫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特点 1.客观性2.计划性3.可比性类型教师自编测验概念教师自编测验是由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测验目的,自己编制的测验特点 1.灵活性2.适宜性3.编制的简易性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教育评价领域的研究中出现了教师评价的概念,这对于教师的发展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也由此逐步形成了教师评价制度。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教师教学效能感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学习与提高。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从教师自身方面来说,首先要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其次向他人学习建立积极的教师期望为了充分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影响,应助于以下两点一是要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对每个学生都应建立积极的期望。
二是教师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理解每一个学生,避免教师期望的消极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做过的实验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做过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7065d061783e0912a2162a54.png)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做过的实验1.桑代克的联结学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用科学实验的方式来研究学习的规律,提出了著名的联结学说。
桑代克的实验对象是一只可以自由活动的饿猫。
他把猫放入笼子,然后在笼子外面放上猫可以看见的鱼、肉等食物,笼子中有一个特殊的装置,猫只要一踏笼中的踏板,就可以打开笼子的门闩出来吃到食物。
一开始猫放进去以后,在笼子里上蹿下跳,无意中触动了踏板,于是它就非常自然地出来吃到了食物。
桑代克记录下猫逃出笼子所花的时间,然后又把它放进去,进行又一次尝试。
桑代克认真地记下猫每一次从笼子里逃出来所花的时间,他发现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多,猫从笼子里逃出来所花的时间在不断减少。
到最后,猫几乎是一被放进笼子就去踏笼中的踏板,即猫学会了开笼子门的这个动作。
通过这个实验,桑代克认为所谓的学习就是动物(包括人)通过不断地尝试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从而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
2.斯金纳的强化学说继桑代克之后,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用白鼠作为实验对象,进一步发展了桑代克的刺激—反应学说,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条件反射。
与桑代克相类似的是斯金纳也专门为实验设计了一个学习装置——“斯金纳箱”,箱子内部有一个操纵杆,只要当饥饿的小白鼠按动操纵杆,小白鼠就可以吃到一颗食丸。
开始的时候小白鼠是在无意中按下了操纵杆,吃到了食丸,但经过几次尝试以后,小白鼠“发现”了按动操纵杆与吃到食丸之间的关系,于是小白鼠会不断地按动操纵杆,直到吃饱为止。
斯金纳把小白鼠的这种行为称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与桑代克的主要区别在于:桑代克侧重于研究学习的S—R联结,而斯金纳则在桑代克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小白鼠乐此不疲地按动操纵杆的原因——因为小白鼠每次按动操纵杆都会吃到食丸,斯金纳把这种会进一步激发有机体采取某种行为的程序或过程称为强化,凡是能增强有机体反应行为的事件或刺激叫做强化物,导致行为发生的概率下降的刺激物叫做惩罚。
有关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准备律的叙述
![有关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准备律的叙述](https://img.taocdn.com/s3/m/bf0b101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c.png)
有关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准备律的叙述
桑代克试验向学习理论及准备律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桑代克试验(Thorndike's Law of Effect)是美国心理学家拉尔夫·桑代克于1899年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他表明:通过奖
励或惩罚,会让一个行为变得更密切地和特定的刺激事件相偿。
它指出,行为可以通过积
极地想到其结果而增强或减弱,而这种增强或减弱是任何行为发展所必需的
桑代克试验所提供的最重要的观点是,行为如果在一定的环境中被奖励或惩罚,它们可以
被历史累积,并以一种积极的或消极的方式得以增强。
桑代克认为,这就是准备律的概念,其中行为会因为情境的变化而准备,从而增强或减弱。
例如,在某些情境中,在过去被奖
励的行为很可能会照常做,而在另一些情境中,在过去被惩罚的行为则会被减弱或避免。
其他学者也在通过桑代克试验所提供的信息,并结合其他感知、认知和行为理论,丰富了
准备律的理解。
例如,卡特勒的再认的准备首次将桑代克试验的概念应用于动物考验,而
橡树路德和卢斯曼的情境学习理论,强调准备律的认知组成部分,提供的是一个更加完整
的物理现象模式。
此外,桑代克试验的许多思想也对许多当代心理学做出了深远影响,许多心理理论在它的
基础上进行了深入发展,以及准备律和桑代克试验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广泛应用。
总之,桑代克试验和准备律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学习理论,它不仅改变了心理学,而且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准备律不仅扩展了我们对行为与环境关系的理解,而且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即动物和人类可以通过历史和经验而学习新行为,从而改变它们的
行为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https://img.taocdn.com/s3/m/ef81e1160b4e767f5acfcec8.png)
桑代克桑代克(EdwardLeeThorndike,1874—1949)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1903年,他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他早年从事动物学习的研究,后来将动物研究技术应用于儿童,并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人类学习、教育及心理测验诸领域。
桑代克是一位多产作家。
他的书目包括507项,其中许多是巨著和专著。
比较著名的有:《教育心理学》(1903)《智力测验》(1926)《成人的学习》(1931)《人类的学习》(1931)以及与其学生盖茨(A.1.Gates)合著的《教育之基本原理》(1932)。
他在美国被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联结”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起初,桑代克用小鸡做实验,训练它们走用书隔起来的迷津。
以后,他又用猫和狗作被试者,并使用自己设计的迷箱,进行动物学习的研究。
根据这些实验,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并把这种看法照搬到人类的学习。
英国的联想心理学早已提出过关于联结的概念(最早见于洛克的《人类理解论》)。
桑代克在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机能主义的观点,以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代替了观念的联合。
桑代克把行为分为先天的反应趋势(本能)和习得的反应趋势(习惯)两类。
他重视本能,视之为一切行为的基石。
本能的特点是不学而能,是先天的联结,而习惯是后天的联结。
桑代克指出,人性只是为教育提供了出发点,教育的真正任务是根据人的需要来逐渐改变人性。
因此,他重视研究人的学习的规律。
学习心理学是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部分。
他把学习过程看做形成后天习得的联结的过程,并提出了他的尝试错误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的三个定律。
三个定律指桑代克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练习律指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联结的失用(不练习)会导致联结的减弱或遗忘;效果律指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
桑代克学习规律
![桑代克学习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e4df7d9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11.png)
桑代克学习规律
桑代克学习规律是一种学习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桑代克(John B. Sankey)提出。
桑代克认为,学习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知识获取、知识掌握和知识应用。
一、知识获取
知识获取是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学习者需要先接受有关知识,并将其转化
为自己的知识。
常见的知识获取方式有阅读、观看视频、听讲座等。
例如,学习音乐理论时,可以阅读有关乐理的书籍,观看相关的视频,或者听取老师的讲解。
这些都是知识获取的方式。
二、知识掌握
知识掌握是学习的第二步,目的是让学习者能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这一步需要学习者
进行思考,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和归纳出知识的规律。
例如,学习音乐理论时,学习者需要深入理解音乐理论的内容,总结出音乐理论中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知识应用
知识应用是学习的第三步,也是最终目标。
学习者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
将知识付诸实践。
例如,学习音乐理论时,学习者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创作音乐,或者解决实际的音乐
制作问题。
总结
桑代克学习规律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将学习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知识获取、知识
掌握和知识应用。
学习者需要在每一步中都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最终掌握知识,并将其
应用于实践中。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4a76a9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fb.png)
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桑代克(Jerome Seymour Bruner)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的先知"。
他的贡献对于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围绕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展开讨论,从其教育理论、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以及教育实践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桑代克的教育理论桑代克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理论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构建主义理论。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构建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其参与到知识的构建中。
他强调了教育的过程对学生的发展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桑代克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注重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
他强调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使其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桑代克提出了触发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两种学习方式。
触发式学习是指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促使其主动探索与学习。
而发现式学习则是指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
桑代克认为学习过程中的"框架"(scaffolding)非常重要。
框架可以理解为知识结构和概念的脚手架,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组织学习内容,促进学习的深入和扩展。
他主张教师应该对学生提供合适的框架,引导其学习并逐步实现自主学习。
三、桑代克的认知发展理论桑代克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
他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认知发展理论,分别是行动性阶段、象征性阶段和符号性阶段。
行动性阶段是指学习者通过直接的身体行动来获取知识,此时感知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象征性阶段是指学习者通过使用符号和语言来表达和组织知识,他认为这是儿童发展认知的关键阶段。
而符号性阶段则是指学习者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理解和运用抽象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