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我国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摘要:由于我国长期无节制开发水资源,导致我国的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水土保持志在必行。本文分析了一下我国的水土流失原因,并对其提出解决对策,以此来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字: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生态文明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没有水土资源,人类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更谈不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不仅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在我国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由于我国复杂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上的无节制开发水土资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实行掠夺性的开垦,片面地强调粮食产量,忽略因地制宜的农、林、牧综合发展。大量开垦陡坡,乱砍乱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系统严重恶化。
1水土流失的原因
(1)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1]
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①土质。比如,我国的黄土高原大部分地质疏松,雨水极易分解,抗侵蚀能力极低,造成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②降雨。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雨水不足时,会影响植被的生长,引起风沙;而当雨水过多时,由于径流冲刷力的增强,土壤侵蚀强烈;
③植被。植被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大部分的天然植被已经遭受破坏,加大了土壤侵蚀;
④地形地貌。沟壑纵横,坡陡沟深的地形也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2)人口的增加与城市的发展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加大了土地的载荷。同时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城市的水土流失现象主要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和基本建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3)掠夺性的开发与人为破坏
人为破坏主要体现在开山、开荒毁坏植被上。许多地区都是广种薄收,随着
人口的增加,为了维持生活,人们不是在耕作方式上求得进步,而是扩大耕种面积,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过度的放牧与无规划的乱挖药材,对植被的破坏有时是毁灭性的,因为它不仅破坏了植被,减少了植被面积,而且会引起风蚀和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
水土流失是人类不合理开发水土资源或者滥用水土资源产生的严重后果,水土流失状况是衡量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2]。水土流失直接导致水土资源破坏,恶化生态环境,进而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
从现实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92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18%,年均流失土壤约50亿t。水土流失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的省(区、市),不但发生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而且平原地区和沿海地区也存在;不仅发生在农村,而且在城市、开发区、工矿区也大量产生。水土流失对我国的国土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饮水和生态安全已构成严重威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损失掉的耕地约7万hm2。东北黑土区初垦时黑土层厚度为50~80cm,现已平均减少了一半,有些地方的黑土已流失殆尽,无法耕种,仅侵蚀沟扩展损失掉的耕地就达48万hm2。西南地区石漠化面积已发展到30多万km2,而且每年还在以2%~4%的速度扩展,许多地方到了无土可流、无地可耕的境地。据调查,仅贵州省每年因水土流失减少的耕地达2万多hm2,云贵地区在近几十年时间内,由于土壤的迅速流失,使得很多地方成块的耕地消失,农民不得不种窝窝地、草帽地。按照现在流失速度推算,50年后东北黑土区几十万公顷土地的黑土层将彻底流失掉,我国最大的“粮仓”将不复存在;35年后西南岩溶区石漠化面积将翻一番,近1亿人口将失去生存空间。
目前,我国约80%的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区,这些地区长期不能摆脱贫困,主要原因是坡耕地面广量大。这些坡耕地既是群众赖以生存的命根子,也是水土流失的源地。严重的水土流失致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群众俗称是“种一年地,扒一层皮”。由于水分和肥力随土壤流失而流走,致使耕地质量不断下降,数量不断减少,生产力越来越低下,特色
产业很难发展。为了解决生计,不少地方的农民不得不向更陡的山坡开垦,从而产生新的更加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愈穷愈垦、愈垦愈穷”的恶性循环,严重削弱了当地农业生产基础,直接导致和加剧了农民的贫困,恶化了生态环境,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不协调。
据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的数据,“十五”期间,全国各类生产建设项目共有76810个,扰动土地面积达到5.53万km2,新增弃土弃渣总量92.1亿t,新增水土流失量9.5亿t。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估算,我国各类开发建设项目在“十一五”期间将产生弃土弃渣总量100.27亿t,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总量10.09万t,分别较“十五”期间增加8.8%和6.7%。如果按这一趋势发展,开发建设活动对水土资源造成的破坏,很可能超出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势必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压力。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就可能落空。加快水土流失防治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
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各项防治措施的基本原理是: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治坡与治沟相结合,以治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只有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和集中治理,持续治理,才能奏效[3]。
(1)强化森林保护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
一是严禁乱砍滥伐和不合理甚至过量采伐树木。对国有森林企业要实行经营方向的彻底转向,将现以砍伐树木、经营木材为主转到以营造林木、多种经营为主;对以消耗林木资源的加工性企业,国家应从严控制,并在税收等改革上实行限制性调控;对农民砍伐林木必须限量和报批,不能自由砍伐。采取轮转栽伐的措施。二是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省柴灶等节能型技术和使用电、气、煤等资源,改变这一地区的耗能结构,减少林木的消耗。三是营造和封山结合,加快荒山绿化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