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佝偻病教案

合集下载

小儿佝偻病教案模板范文(2篇)

小儿佝偻病教案模板范文(2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小儿佝偻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小儿佝偻病的定义和病因。

2. 小儿佝偻病的症状和预防措施。

教学难点:1. 如何预防小儿佝偻病。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图片。

2. 小儿佝偻病的相关资料。

3. 小组讨论环节所需的材料和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佝偻病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佝偻病,引出课题。

二、新课讲授1. 教师通过课件或图片,向学生讲解小儿佝偻病的定义、病因。

- 定义:小儿佝偻病是一种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骨骼发育异常的疾病。

- 病因: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摄入不足、紫外线照射不足、钙磷代谢紊乱等原因引起。

2. 教师讲解小儿佝偻病的症状:- 骨骼畸形:如方颅、鸡胸、O型腿等。

- 肌肉无力:表现为肌肉松弛、容易跌倒等。

- 消化不良:如食欲不振、腹泻等。

3. 教师讲解预防小儿佝偻病的措施:- 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通过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牛奶等。

- 紫外线照射:鼓励家长带孩子多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

-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钙、磷等营养素。

-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小儿佝偻病。

三、小组讨论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如何预防小儿佝偻病?- 我们可以怎样帮助身边的小朋友们预防佝偻病?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预防小儿佝偻病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五、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所学的知识,共同探讨如何预防小儿佝偻病。

2. 请学生收集有关维生素D和钙磷营养素的食物,制作成一份营养食谱。

公开课比赛认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教学设计

公开课比赛认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教学设计

《认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教学设计方案探索解决问题一:哪些原因会导致佝偻病的发生?一、佝偻病的概念3分钟教法:提问法、讲授法学法:诵读法解决问题一:一、概念:由于小儿体内VitD不足,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北方多于南方。

1.学生自己找关键词。

2.回答关键词思路:1.视频播放结束,询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

并马上做出点评。

从而正式进入课堂。

2.齐读并找出关键词,3.请学生回答哪些原因会导致佝偻病的发生?(缺乏维生素D)3.最后教师再总结。

意图:2.学会找关键词。

探索解决问题一:哪些原因会导致佝偻病的发生?一、维生素D来源二、佝偻病的病因8分钟教法:提问法、讨论法学法:合作学习法解决问题一:二、维生素D的来源:(一)母体:孕后期补足维生素D,生后前2周可以满足。

(二)食物:母乳,牛乳含量少(三)皮肤的光照合成★★★:是人类的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为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维生素D3。

三、病因1.日光照射不足★★★:主要病因。

小儿户外活动少,紫外线照射不足。

2.生长速度过快:早产儿、双胎、生长快速期容易导致缺乏3.维生素D摄入不足:没及时补充鱼肝油。

4.疾病与药物的影响:1.小组讨论出最主要来源、最主要的病因。

2.观看图片,聆听老师点拨、启发,做笔记。

思路:1.来源及病因给同学分别给2分钟讨论时间。

2.分4组讨论,然后我随机抽人回答问题。

(1)维生素D主要来源的是什么?(皮肤的光照合成)(2)哪些原因会导致佝偻病的发生?(日照不足、缺乏维生素D,未补鱼肝油)(3)佝偻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日光照射不足)3.最后我再作总结。

意图:1.通过讨论法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讨论中突出教学重点。

2.通过动态图的形式展现出来更生动形象,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

探索解决问题二:视频中的腿形是怎样产生的?四、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五、佝偻病的发病机6分钟教法:讲授法、提问法学法:理解记忆法解决问题二:四、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1)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教学设计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教学设计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理解:学生能够理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于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关注自己和他人的饮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维生素D的概念和作用。

2.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3.通过小组合作,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设计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方案。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份关于健康饮食的调查问卷,让学生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于健康饮食的了解程度,并引发学生对于健康的思考。

2.介绍维生素D(10分钟)3.学生小组活动(2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6人),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组长,并分发小组活动指南。

小组活动指南内容:1)每组自由选择一个场景(如小孩在家中、在幼儿园、在学校等);2)每个小组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3)设计并展示一个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方案,包括饮食、户外活动、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4.小组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进行点评和问答。

5.整合总结(10分钟)教师对各组的展示进行总结,强调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危害以及预防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常见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份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方案,以及自己今后如何保持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建议。

四、教学评价方法1.听说评价:通过小组活动过程中的观察,评估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笔头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估,评判学生是否理解并掌握了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方法和意识。

五、教学资源准备1.课件。

2.健康饮食调查问卷。

3.学生小组活动指南。

4.电子或纸质素材收集,用于小组展示时的参考。

预防佝偻病初中化学教案

预防佝偻病初中化学教案

预防佝偻病初中化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佝偻病的病因和表现。

2.掌握预防佝偻病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

二、教学重点
1.了解佝偻病的病因和表现。

2.掌握预防佝偻病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1.佝偻病的病因和表现。

2.预防佝偻病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图片展示佝偻病的病因和表现,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佝偻病的病因和表现,让学生了解佝偻病是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骼疾病,表现为骨骼畸形和肌肉松软等症状。

3.介绍预防佝偻病的方法,包括多晒太阳、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等。

4.让学生讨论佝偻病对健康的危害,倡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佝偻病。

5.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整理一份预防佝偻病的小册子或海报,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和朋友。

五、教学评价
1.对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2.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对预防佝偻病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程,学生能够了解佝偻病的病因和表现,掌握预防佝偻病的方法,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健康保健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佝偻病。

医科大学医学教案佝偻病教案

医科大学医学教案佝偻病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医科大学医学教案-佝偻病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佝偻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

2. 培养学生对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儿童营养和骨骼健康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佝偻病的定义和病因2.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3. 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4. 佝偻病的预防措施5. 儿童营养和骨骼健康的重要性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佝偻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佝偻病病例,提高学生对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3. 小组讨论法:讨论儿童营养和骨骼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多媒体教学素材。

2. 佝偻病相关病例。

3. 讨论卡片:儿童营养和骨骼健康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佝偻病?它对儿童的健康有什么影响?二、讲解佝偻病的基本知识(15分钟)1. 讲解佝偻病的定义和病因(5分钟)2. 讲解佝偻病的临床表现(5分钟)3. 讲解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5分钟)三、案例分析(15分钟)分析佝偻病病例,引导学生掌握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四、小组讨论(10分钟)分发讨论卡片,让学生分组讨论儿童营养和骨骼健康的重要性,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预防佝偻病。

二、讲解佝偻病的预防措施(15分钟)1. 讲解佝偻病的预防方法(5分钟)2. 讲解儿童营养和骨骼健康的重要性(5分钟)3. 讲解佝偻病的监测和评估(5分钟)三、课堂小结(10分钟)四、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案例分析能力3.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4. 学生对佝偻病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佝偻病的临床症状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医科大学医学教案佝偻病教案

医科大学医学教案佝偻病教案

医科大学医学教案-佝偻病教案第一章:佝偻病概述1.1 定义1.2 分类1.3 病因1.4 临床表现1.5 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二章:佝偻病的流行病学2.1 发病率2.2 易感人群2.3 地域差异2.4 季节性2.5 影响因素第三章:佝偻病的病理生理3.1 骨骼改变3.2 肌肉系统改变3.3 心血管系统改变3.4 神经系统改变3.5 其他系统改变第四章:佝偻病的诊断与评估4.1 临床表现评估4.2 实验室检查4.3 影像学检查4.4 诊断标准4.5 鉴别诊断第五章:佝偻病的治疗与预防5.1 治疗原则5.2 药物治疗5.3 营养治疗5.4 生活方式调整5.5 预防措施第六章:佝偻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6.1 骨骼并发症6.2 神经系统并发症6.3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6.4 肌肉系统并发症6.5 其他并发症6.6 并发症的处理策略第七章:佝偻病在不同年龄段的临床特点7.1 婴儿期佝偻病7.2 幼儿期佝偻病7.3 学龄前期佝偻病7.4 学龄期佝偻病7.5 青春期佝偻病第八章:特殊类型佝偻病8.1 遗传性佝偻病8.2 继发性佝偻病8.3 药物引起的佝偻病8.4 其他原因引起的佝偻病第九章:佝偻病的护理与管理9.1 病情观察与评估9.2 护理措施9.3 饮食管理9.4 功能锻炼9.5 心理护理9.6 家庭护理指导第十章:佝偻病的科研进展与未来趋势10.1 佝偻病的病因研究10.2 佝偻病的诊断技术10.3 佝偻病的治疗药物研究10.4 佝偻病的预防策略10.5 佝偻病的流行病学趋势10.6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佝偻病的病因:理解佝偻病的根本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佝偻病的临床表现:正确识别佝偻病的症状和体征,以便及时诊断。

三、佝偻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掌握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的方法,避免误诊。

四、佝偻病的治疗与预防:了解佝偻病的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实施有效的干预。

五、佝偻病的并发症及其处理:认识并发症的风险,并了解相应的处理策略。

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讲课教案

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讲课教案

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讲课教案一、背景介绍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骨骼发育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畸形、软骨和骨质的发育迟缓等症状。

本病是由于特定基因突变引起钙和磷的代谢异常,导致机体无法正常吸收和利用维生素D,进而影响骨骼的发育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2.掌握该病的病因和遗传方式。

3.熟悉该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4.了解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预防措施。

5.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定义与表现•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包括骨骼畸形、软骨和骨质发育迟缓等症状。

2. 病因与遗传方式•该病的病因是特定基因突变导致钙和磷的代谢异常。

•遗传方式主要为隐性遗传。

3. 诊断与治疗•诊断方法包括临床表现、基因检测等。

•治疗原则主要是通过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来改善症状。

4. 预防措施•饮食中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质。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

5.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讨论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加深学生对该病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介绍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病例,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互动讨论,与学生交流,解答疑惑。

4.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学习。

五、教学评价1.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包括定义、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2.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课后作业考核,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上是针对家族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讲课教案的大致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预防佝偻病初中生教案模板

预防佝偻病初中生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初中生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佝偻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和预防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健康生活的重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1. 佝偻病的定义、病因和症状。

2. 佝偻病的预防方法。

教学难点:1. 佝偻病的病因分析。

2. 预防佝偻病的具体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佝偻病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佝偻病的定义教师讲解佝偻病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佝偻病的基本概念。

2. 佝偻病的病因教师讲解佝偻病的病因,包括营养缺乏、遗传因素、疾病等。

3. 佝偻病的症状教师列举佝偻病的常见症状,如骨骼畸形、肌肉无力等。

4. 佝偻病的预防方法教师讲解预防佝偻病的具体措施,包括:(1)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2)合理膳食,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3)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4)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如何预防佝偻病?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总结与作业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预防佝偻病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1)收集关于佝偻病的资料,整理成一份报告;(2)设计一个预防佝偻病的宣传海报。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提问、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佝偻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和预防方法,达到了教学目标。

2.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了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对佝偻病知识的掌握,同时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预防佝偻病大班教案

预防佝偻病大班教案

目录CONTENTS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与反馈•教案总结与反思010102掌握佝偻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让幼儿了解佝偻病的概念、成因及危害。

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培养幼儿关注自身健康,珍惜生命的意识。

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自信心。

02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营养缺乏性疾病,主要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

佝偻病定义多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变软、弯曲、变形,肌肉无力,以及牙齿发育不良等症状。

佝偻病症状佝偻病的定义与症状主要原因是维生素D摄入不足,光照不足,以及生长过快等。

佝偻病的成因与危害佝偻病成因预防方法保证儿童每天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多晒太阳,合理饮食,定期检查等。

预防措施推广儿童佝偻病的预防知识,加强儿童保健工作,以及开展儿童营养教育等。

预防佝偻病的方法与措施03导入新课提问导入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佝偻病吗?佝偻病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什么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从而引出新课。

图片导入展示佝偻病患者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症状,引发学生对佝偻病的关注和思考。

知识讲解定义与病因讲解佝偻病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让学生了解佝偻病的基本概念和产生原因。

症状与危害介绍佝偻病的症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危害以及并发症,让学生认识到佝偻病的严重性。

预防与治疗讲解预防佝偻病的方法,如合理饮食、多晒太阳、适量运动等,以及治疗佝偻病的措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预防佝偻病,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加深对预防措施的理解。

游戏互动设计有关佝偻病预防知识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重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预防佝偻病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04通过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使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佝偻病的形成原因和预防方法。

小儿佝偻病教案模板范文

小儿佝偻病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儿佝偻病的病因、症状和危害。

2. 教授学生预防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1. 小儿佝偻病的病因和症状。

2. 预防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小儿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不易察觉,如何及时发现。

2. 治疗小儿佝偻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 小儿佝偻病相关资料。

3. 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儿佝偻病的概念,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小儿佝偻病吗?它有什么危害?二、讲授新课1. 小儿佝偻病的病因和症状a. 病因:讲解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失调等病因。

b. 症状:介绍小儿佝偻病的典型症状,如骨骼畸形、肌肉无力、免疫力下降等。

2. 小儿佝偻病的危害a. 影响生长发育:讲解佝偻病对骨骼、牙齿、智力等的影响。

b. 增加其他疾病风险:介绍佝偻病与其他疾病的关联。

3. 预防和治疗小儿佝偻病的方法a. 预防措施:讲解如何预防佝偻病,如合理膳食、适量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 等。

b. 治疗方法:介绍佝偻病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病例,了解佝偻病的早期症状和治疗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预防佝偻病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预防佝偻病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关注儿童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五、作业布置1. 撰写一篇关于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宣传稿。

2. 收集关于佝偻病的资料,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小儿佝偻病的病因、症状、危害和预防治疗方法。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小儿佝偻病教案模板范文

小儿佝偻病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幼儿园大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儿佝偻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2. 培养学生关注健康,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参与课堂活动的精神。

教学重点:1. 小儿佝偻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2. 健康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小儿佝偻病的病因及预防措施的理解。

2.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小儿佝偻病相关图片、视频3. 小组活动道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健康?健康的重要性是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健康的重要性。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展示小儿佝偻病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疾病的基本情况。

2. 学生讨论:什么是小儿佝偻病?它有什么危害?三、病因及症状1. 教师讲解小儿佝偻病的病因,如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失衡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病因,教师总结并强调维生素D和钙磷的重要性。

3. 教师讲解小儿佝偻病的症状,如骨骼畸形、肌肉无力、生长发育迟缓等。

4.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症状,教师总结并强调症状的严重性。

四、预防措施1. 教师讲解预防小儿佝偻病的措施,如补充维生素D、加强户外活动、合理饮食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预防措施,教师总结并强调预防的重要性。

五、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活动道具。

2. 小组讨论:如何预防小儿佝偻病?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本组的预防措施。

4. 教师总结各组的发言,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六、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小儿佝偻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2. 家长协助学生了解家庭中预防小儿佝偻病的具体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小儿佝偻病的病因、症状及预防措施。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关于佝偻病的幼儿园活动教案

关于佝偻病的幼儿园活动教案

关于佝偻病的幼儿园活动教案教案标题:关于佝偻病的幼儿园活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佝偻病的定义、病因和预防措施。

2. 培养幼儿对健康的意识和关注身体健康的习惯。

3. 提高幼儿园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起幼儿对佝偻病的好奇心,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佝偻病吗?它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呢?”知识讲解:2. 向幼儿解释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缺乏维生素D和钙而引起的骨骼疾病,会导致骨骼变形和生长发育障碍。

3. 讲解佝偻病的病因,如缺乏户外活动、不充足的阳光暴露、不良饮食等。

4. 强调预防佝偻病的重要性,如户外活动、适量的阳光暴露、均衡饮食等。

活动设计:5. 室内活动:准备一些与健康和骨骼相关的游戏和活动,如拼图游戏、骨骼模型拼装、骨骼舞蹈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幼儿对骨骼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6. 室外活动:组织户外活动,如阳光浴、进行骨骼运动,如跳绳、跑步等,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户外活动的乐趣和对健康的重要性。

巩固与评估:7. 通过问答、游戏或小组讨论等形式,检查幼儿对佝偻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估。

8. 鼓励幼儿制作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绘制骨骼图、制作阳光浴小贴纸等,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延伸:9. 建议家长在家中给幼儿提供均衡的饮食,多鼓励户外活动,并定期进行体检,确保幼儿的身体健康。

教案总结:通过本教案,幼儿将了解佝偻病的定义、病因和预防措施,培养对健康的意识和关注身体健康的习惯。

同时,通过室内和室外活动,提高幼儿对户外活动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他们的身体发展和健康成长。

医科大学医学教案佝偻病教案

医科大学医学教案佝偻病教案

医科大学医学教案-佝偻病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佝偻病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掌握佝偻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3)了解佝偻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佝偻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2)培养学生对佝偻病的预防和保健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佝偻病的关注和同情心。

(2)培养学生积极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佝偻病的定义和病因:介绍佝偻病的概念,讲解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佝偻病的病因。

2.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讲解佝偻病的临床症状,包括骨骼畸形、肌肉无力等。

3. 佝偻病的诊断标准:介绍佝偻病的诊断标准,包括血液维生素D水平、骨密度测定等。

4. 佝偻病的治疗方法:讲解佝偻病的治疗方法,包括维生素D补充治疗、钙剂治疗等。

5. 佝偻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介绍佝偻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包括饮食补充维生素D、户外活动等。

1. 讲授法:讲解佝偻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佝偻病的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佝偻病的预防和保健措施,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佝偻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临床诊断和治疗能力。

3. 预防保健计划:评估学生对佝偻病预防和保健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医科大学医学教案-佝偻病教案。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包括佝偻病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3. 案例资料:佝偻病的典型病例和临床资料。

4. 视频资料:关于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的视频资料。

5. 网络资源:相关佝偻病的研究论文和最新治疗方法。

六、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佝偻病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第二课时:讲解佝偻病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教案(公开课)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教案(公开课)

公开课教案
新课教学导入:案例分析1.
乐乐妈妈开始发愁了,儿子
已过两岁,可牙齿还没出齐,长
出来的几颗也是七零八落,排列
很不规则。

且已是寒冬季节,乐
乐晚上睡觉还是不停地出汗,并
且是睡一会,就惊一下,闹一阵,
好像有人吓唬他似的。

而隔壁的
莉莉和他同岁,已经跑的欢实了,
但乐乐的腿还是软软的,走路跌
跌撞撞,步态不稳。

思考:乐乐
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三维教学目标展示(同上)
一、概念: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又称“软骨
病”,由于vitD缺乏,以致钙、磷代
谢失常,引起骨化障碍和神经功能失
调。

二、病因
1、维生素D缺乏
内源性:日光照射不足
外源性:摄入含维生素D食物
不足或药物影响。

2、其他因素
※生长过速,需求过多
※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

※谷类食物摄入过多
※疾病影响
※肠道酸碱度
※发热、脱水、低体温等
三、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早期:以情绪、精神异常为主要
表现,烦躁、易激惹,
易惊吓,哭闹,枕秃
等。

中晚期:以骨骼发育异常为主要
表现
PPT展示
设疑
讲解
分析讲解
讲解、图片展示
观看
思考
听讲
听讲
记录
观看
记录。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教案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教案
[治疗]
了解
1
治疗:包括抗惊厥的一般治疗、Ca剂、病因治疗
总结
利用图示归类总结内容,指出要求。
2
总结及补充修正
授课年级
总结及修正补充内容
备注
2004级儿科系
暂无
2.VitD的代谢及生理功能:熟悉VitD作用的三个靶器官,便于理解临床表现
3.VitD代谢的调节:熟悉VitD与钙的关系,PTH对钙磷的调节
[病因]
10
病因包括:
围产期缺乏;生长发育过快;围产期缺乏;食物中补充VitD不足;其他
讲解和列举常见病因,强调日照的重要性。归类讲解
[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10
备注(参考文献、授课形式)
时间安排
(分钟)
PPT
第六版《儿科学》、儿童保健学讲议、Nelson 17th版
70
[概述]
5
1.VitD缺乏性佝偻病定义
简介
[VitD代谢及调节]:
15
1.VitD的来源:强调日光照射为VitD的主要来源
了解VitD代谢过程,熟悉VitD作用的三个靶器官及VitD与钙的关系,PTH对钙磷的调节。应用图示帮助理解,便于讲解发病机理。
要求掌握
鉴别诊断:了解与佝偻病体征相似的疾病;了解其它原因造成的佝偻病。
课后自学
[治疗和预防]
6
治疗:包括一般治疗、VitD治疗、其它注意点。 强调口服VitD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强调用口服VitD治疗,及中毒的可能性
预防:
强调户外活动
VitD缺乏性手足搐搦
(Tetany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简单介绍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诊治。
8

佝偻病教案

佝偻病教案

吉林大学教案七、诊断与鉴别诊断粘多糖病、软骨发育不良、脑积水及与佝偻病体征相同的其它佝偻病。

教学内容提要教学内容提要六、临床表现结合发病机制讲解营养性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临床表现中各期的临床、生化、 X线特点,主要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神经兴奋症状。

临床上分为初 期、激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初期的表现是神经精神异常兴奋的表现,重点讲解激期骨骼改变,强调营养性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特征改变。

简述恢复期 和后遗症期的表现。

(一)初期:简单介绍初期神经系统兴奋症状。

与开课前病例相呼应,加深印象。

(二)激期:1.骨骼改变 按人体骨骼从上到下顺序讲解,在干骺端 形成的特征性的骨骼改变介绍几种常见体征(方颅、漏斗 胸、鸡胸、“ O'形腿及“ X ”形腿等等)。

结合发病机理及 图片进行讲解。

采用多媒体形式。

2.肌肉改变3.血生化及X 线改变在讲解过程中结合患者骨骼X 线片讲解,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三)恢复期与激期对比介绍血生化与X 线改变6min第三节下课20mi n插入民谣、病例 课件展示体征不同时期X 线的改变:图 1、2、3、4(四)后遗症期留下不程度的骨骼畸形,严重的考虑手术矫治。

断、早期治疗,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强调早期诊不同时期体征特点10min部位名 称 好发年龄颅骨软化 3〜6月 头部方颅7〜8月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 1岁出牙,3岁才出岀牙迟齐 胸部 肋骨串珠、肋膈沟 鸡胸、漏斗胸 1岁左右 四肢 手镯、脚镯 >6个月 0形腿或X 形腿 >1岁 脊柱后突侧突学坐后骨盆 扁平展示相应疾病的体型 特征时间分配与与备注营养性VitD 缺乏性佝偻病活动期骨骼畸形与好发年龄。

公开课教案佝偻病教案

公开课教案佝偻病教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阜阳卫生学校徐文兰授课教师徐文兰课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授课班级中护1399班授课地点儿科护理多媒体教室授课类型公开课授课时间2011年11月10日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目标1.掌握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2.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

教学要点1.重点讲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

2.难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机制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病例讨论、讲授、多媒体。

教材分析佝偻病是我国儿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本节结合病例、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病例、提出讨论问题、教学设计等;学生课前结合病例和问题预习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出预习中遇到疑问。

板书设计和时间分配组织教学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第五章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疾病概要(一)、维生素D的来源与代谢组织学生讨论——讲解佝偻病的病因 (二) 、病因(三)、发病机制(四)、治疗原则二、护理(一)护理评估举例、讨论,强调最主要的病因和预防的关键(二)护理诊断讨论、分析(三)护理目标(四)护理措施举例讨论三、健康指导四课堂小结结合病例对该课进行总结、分析、讨论,布置作业及预习思考题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哪些临床表现?2. 如何给佝偻病患儿的家长进行健康指导?5’5’5’10’5’25’5’5’15’5’5’参考资料《儿科护理学》主编范玲人民卫生出版社《儿科学》主编汪翼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五章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疾病概要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是因体内维生素 D缺乏,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临床上以骨骼改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不良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儿童保健工作大力开展,重症患儿已不多见,但轻、中度佝偻病患儿仍较常见,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佝偻病医学教案模板范文

佝偻病医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佝偻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

2.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提高学生运用医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佝偻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

2. 营养不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2. 营养不良与佝偻病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教学视频3. 实验器材:牛奶、钙片、维生素D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佝偻病吗?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了解佝偻病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 佝偻病的病因:a. 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钙、磷摄入不足等。

b.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佝偻病病史。

c. 疾病影响:慢性腹泻、肺炎等。

2. 佝偻病的症状:a. 生长发育迟缓: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低于同龄儿童。

b. 骨骼畸形:佝偻病性串珠、鸡胸、漏斗胸等。

c. 精神状态:易激怒、烦躁不安、多汗等。

3. 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a. 预防:补充维生素D、钙、磷等营养素;合理膳食;加强户外活动。

b. 治疗:药物治疗(维生素D、钙剂等);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等)。

三、课堂活动1. 观看教学视频,了解佝偻病的临床表现。

2. 分组讨论:如何预防和治疗佝偻病?3.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实验演示1. 实验目的:观察钙片对佝偻病的影响。

2. 实验步骤:a. 将牛奶分成两组,一组加入钙片,一组不加。

b. 观察两组牛奶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总结:钙片对佝偻病有预防作用。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佝偻病的病因、症状、预防和治疗。

2. 强调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佝偻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2. 撰写一篇关于佝偻病的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验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佝偻病的相关知识。

2.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了学习兴趣。

佝偻病医学教案模板范文

佝偻病医学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佝偻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佝偻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3.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佝偻病的定义和病因。

2. 佝偻病的症状和危害。

3. 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1. 佝偻病病因的讲解。

2. 佝偻病预防和治疗方法的指导。

教学准备:1. PPT课件:佝偻病相关知识。

2. 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 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佝偻病吗?2. 引导学生回答,简要介绍佝偻病。

二、讲解佝偻病相关知识1. 定义:佝偻病是一种由于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的骨骼疾病。

2. 病因:维生素D缺乏、钙磷代谢异常、遗传因素等。

3. 症状:骨骼畸形、骨骼软化、肌肉无力、生长发育迟缓等。

4. 危害:严重危害骨骼健康,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残疾。

三、讲解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1. 预防措施:a.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晒太阳。

b. 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D和钙。

c. 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d.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2. 治疗方法:a. 调整饮食,增加维生素D和钙的摄入。

b. 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c. 针对骨骼畸形进行手术治疗。

四、课堂活动1. 分组讨论:如何预防佝偻病?2. 角色扮演:模拟医生为患者讲解佝偻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五、总结1. 回顾佝偻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危害、预防和治疗方法。

2. 强调预防佝偻病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佝偻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了佝偻病的定义、病因、症状、危害、预防和治疗方法。

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 结合实际案例,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