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1-4)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研究内容:
1.教育法学和教育政策学基本原理。 简要介绍教育法学和政策学的基本原理。因为只有对 此达到基本理解要求,才可能对法律问题和政策问题有一 个比较专业的理解,才能对学前教育问题从法律和政策的 视角进行审视,没有这个前提后续学习则不可能有效进行, 无法达不到本课程的初衷。 2.学前教育中主要权利主体及权益保护。 权利和义务是法律关系的核心问题。法律中的绝大多 数内容是在讨论不同教育行为主体应享有怎样的权利和履 行怎样的义务。在学前教育领域中涉及到的教育行为主体 有很多,但主要有幼儿、幼儿教师和幼儿园。对这些问题 的探讨主要集中在行为主体的权益及保护主体与途径上。
第一章 绪 论
学习目标
1、明确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初步理解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特征与价值追求。 3、了解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发展简史。 4、主动运用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研学方法。
第一章/第一节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述
一、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研究对象: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研究对象:是指学前教育中的政 策问题与法律问题以及具体的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运用。 学前教育政策问题和法律问题包括:学前教育的地位与 性质、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学前教育的管理及管理体制、 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学前教育不同主体的权 益及保护、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理解与运用等。
第一种观点(美国学者佛兰德· S· 柯伯恩)认为 教育政策体系是由教育经费政策、课程政策、 学术政策、教师政策、教育管理政策等组成的 国家教育政策体系。 第二种观点,即孙棉涛教授从国家针对影响教 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问题而制定的教育政策所 形成的体系出发,认为教育政策从内容体系上而 言主要包括如下四类: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二、德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二)家庭援助政策是德国学前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源于传统学前教育价值观:家庭是学前教育的主体,幼儿园是 家庭的补充。(福禄贝尔)
第四节 日本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一、日本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演进
1908年,日本教育家谷本富与中村五六合著了《幼儿教育法》 1926年,文部省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幼稚园令》 1947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二战”之后最重要的两部教育法──《教育基本法》和《 学校教育法》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制定并实施了三次幼儿教育振兴计划(1964-1970、1972-1981 、1991-2001),旨在通过为适龄幼儿提供奖励和补助费、向幼儿园提供园舍设施完善费 、园具设施完善费等一系列措施,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幼儿进入幼儿园。
在德国,建立家庭以外的公共机构为6岁以下幼儿提供受照 顾和教养的机会并不那么受重视,家庭援助政策是德国教育政策 制定上的重点,同时也是德国学前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德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二、德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三)学前教育师资力量雄厚
技术学院担负着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主要责任。 培训学院主要是培养幼儿教师助手,培训时间灵活。 大学毕业的幼师在学前教育师资中所占比例较小。
英国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二、英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
(六)各部门分工合作,注重绩效管理
→规定在地方上设立地方儿童保护委员会(Local Safeguarding Children Boards),专门负责对儿童权益的保护。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第一章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述一、名词解释1、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指定的协调教育内外关系的行动依据和准则,决定着政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工作方向和措施。
2、教育法律:广义的教育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法律仅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领域的规范性文件。
、纵向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即同一类型法由不同部门立法,由不同层次的教育法、法规组成的等级有序的纵向关系。
4、横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即由某一国家机关制定的同一层级的属于不同类别的法律、法规。
5、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定义可统一句式(调整······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部门法)6、学位条例:规范各类学位授予,促进我国科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的部门法。
二、简答/论述1、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1)联系①都以宪法为依据;②都集中反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都是教育规律的反映;③都是为了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区别①制定主体不同l教育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l教育法规由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直属机构,也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制定;l教育政策即可由政党也可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制定。
②表现形式不同l教育政策通常以决议、决定等文件形式出现;l教育法律则以法律条款规范性文件形式出现。
③实施方式不同l政策依靠号召、宣传等方式执行实施;l法律则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④作用不同l政策的作用具有指导性、调控性和灵活性的特点;l法律的作用则体现为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2、教育政策体系的组成?①教育质量政策;②教育体制政策;③教育经费政策;④教师政策3、教育法律、法规体系?(1)纵向层次①第一个层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学前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学前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模板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学前教育,是指对0至6周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包括学前班、托儿所、幼儿园、家庭式托育服务等。
第三条学前教育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儿童为本,注重儿童全面发展;(二)关注儿童心理需求,建立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三)推行终身教育,促进儿童个性化发展;(四)强调家庭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形成育人合力;(五)注重教学质量监控,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章学前教育机构第四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经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或者审批后,方可开展学前教育活动。
第五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具备相应的办学条件和设施,并有持证上岗的教职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第六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办园行为,确保学前教育质量安全。
第七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落实家长参与教育的制度和措施,并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增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和合作。
第三章教育教学第八条学前教育应当遵循国家课程标准,注重幼儿个性化发展,科学编制适宜幼儿认知、探究和游戏的课程计划。
第九条学前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道德和社会行为习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身体、心理伤害。
第十条学前教育应当关注幼儿健康,制定科学合理的膳食计划和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学前教育的健康安全。
第四章监督检查第十一条学前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学前教育质量和安全。
第十二条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学前教育机构存在问题,均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或者投诉。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或者审批开展学前教育活动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模拟测试 (13)

第一章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进人21世纪,《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以后,教育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表现在A.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B.由义务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变的路C.由应试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D.由应试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变【解析】:A2.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作用主要有A.保障作用、导向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B.导向作用、制约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制约作用、奖惩作用、导向作用D.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奖惩作用、保障作用【解析】:A3.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是协调教育部门内部以及与其他社会部门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制定教育部门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织向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法律规章是A.教育部门法B.教育行政法规C.学位条例D.教育规章【解析】: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纵向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从我国目前的立法体制看,我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中纵向层次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部门法、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五个层次。
C项属于横向层次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成分。
5.在我国,教育政策体系的组成不包括A.教育质量政策B.教育资源评价政策C.教育体制政策D.教育经费政策【解析】: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教育政策体系的构成。
我国教育政策体系由教育质量政策、教育体制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师政策这四大政策组成,故答案选B。
6.我国第一个专门关于中小学安全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B.《儿童权利公约》C.《校车安全管理条例》D.《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解析】: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相关内容。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含案例分析,475P)

第一节 法的基础知识
二、 法的起源 法不是从来就有的, 如同任何事物一样, 法也有发生、 发展的过程。 法也不会永恒地 存在下去。 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 其后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当社 会发展到法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不复存在的历史时代, 法也就随之消亡而退出历史舞台。 (一) 法产生的根源 1. 法产生的经济根源 法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原始社会末期, 出现社会大分工和产品 交换。 开始的交换带有偶然性和任意性, 没有一定的规则。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剩余产品 日渐增多, 交换逐渐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 产生了一定的规则和秩序。 2. 法产生的阶级根源 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 也是法产生的根本原因。 法是在产生了 私有制, 出现了阶级, 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基础上产生的。 原始社会末期, 生产工具大 为改观, 社会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 由此产生了个体劳动, 出现了剩余、 私有制和剥削, 并 进而产生了阶级。 (二) 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各国法的产生都有自己的特点, 但也都遵循着一般的规律。 法的产生经历了由氏族习惯到习惯法, 习惯法到成文法的发展过程。 法产生的过程受到道德和宗教的极大影响。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的概述
第一节 法的基础解法的基础知识; 2. 了解我国教育法律体系; 3. 掌握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基础知识。 一、 法的概念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这种意志和利益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 件所决定的;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它通过 规定某种权利与义务, 去规范人们 (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的行为, 从而确认、 保护和发展有 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对法律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上的法律与法的含义相同, 即指由国家制定 或认可, 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称, 也就是整体或抽象意义上的法 律。 狭义上的法律就是指由具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 文件, 也就是指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从法律定义可以看出, 它包括下述含义: 第一, 法律是行为规范, 规范即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一种标准。 第二,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或认可的、 用以约束全体 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 它不同于社会生活中的其他社会行为规范。 第三, 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即法律的执行、 适用和遵守, 都以 国家强制力做后盾。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1、依法治教:就是依照国家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来实施、管理和发展教育。
2、谈谈学习幼儿教育法规基本知识的重要意义?①是适应依法治教形势的需要。
②是正确履行园长职责、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③是带领广大教师及人民群众学法用法、自觉遵守教育法的需要。
第一章教育法概述1、教育法:是指体现传统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论述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⑴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教育法和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们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都具有规范性。
教育政策对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起指导作用,而教育法则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定型化,是保证教育政策贯彻执行的一个主要手段。
⑵学前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区别:①制定的机关和约束力不同。
教育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和普遍的约束力。
而教育政策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制定,不具有法的效力。
②实施方式不同。
教育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教育政策的实施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③规范和稳定程度不同。
法比政策更为稳定,教育政策的规定一般比较原则、概括,教育法的规定则比较具体、明确。
④表现形式不同。
教育法制定以后以条文形式出现,而党的教育政策表现形式则多样,一般来说不具有法的严格条文化的形式。
3.教育法的特点①主体的多样性②适用范围的广泛性③法律关系的复杂性④法律后果的特殊性。
4.教育法的表现形式:是指教育法的创立方式,即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通过何种方式创立的,表现为何种法律文件的形式。
5、教育法律: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专门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文件,又分为教育基本法律和教育单行,也称部门法律。
6、教育单行法律:是指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原则制定的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律。
2024年最新学前教育基本政策法规解读课件课件

2024年最新学前教育基本政策法规解读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1. 学前教育法第一章:总则2. 学前教育法第三章:保育与教育3.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章:幼儿入园、编班与转园4.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章:教育教学活动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五大领域教育目标与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2024年最新学前教育基本政策法规的核心内容;2. 培养学生运用政策法规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认识,增强法制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政策法规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掌握学前教育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及教育指导纲要的核心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政策法规文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学前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政策法规的关注,导入本节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重点章节,分析政策法规的具体内容。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政策法规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某一政策法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最新学前教育基本政策法规解读2. 板书内容:a. 学前教育法:总则、保育与教育b. 幼儿园工作规程:入园、编班与转园、教育教学活动c.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五大领域教育目标与内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2024年最新学前教育基本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
b.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如何运用政策法规解决学前教育中的问题。
2. 答案:a. 答案要点:包括学前教育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指导纲要的核心内容。
b. 答案要点:运用政策法规分析案例,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的最新动态,深入了解政策法规在实践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定位与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与实现;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环节设计;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潍坊学院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潍坊学院潍坊学院第一章测试1.为了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1989年国务院批准发布了___________。
A:《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B:《幼儿园工作规程》C:《幼儿园管理条例》D:《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答案:《幼儿园管理条例》2.( )学制将清末实施的幼儿教育机蒙养院构更名为蒙养园。
A:壬子癸丑学制B:《幼儿园暂行规程》C:壬戌学制D:癸卯学制答案:壬子癸丑学制3.()学制以法令的形式明确规定幼儿教育作为学制的第一级。
A:《幼儿园暂行规程》B:《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C:《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D:《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答案:《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4.学前教育法规,是对人们的幼儿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A:错 B:对答案:对5.学前教育法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A:错 B:对答案:对6.由于战争频繁,老解放区的幼儿教育政策法规体现出关注妇女及儿童保护的特点。
A:对 B:错答案:对7.学前教育政策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及时作出调整,各地各单位应当根据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出灵活处理,提出实施意见。
A:错 B:对答案:对8.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学前教育政策一经制定公布,在一定时期内不能随意变动,而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A:对 B:错答案:对9.《幼儿园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A:统一管理B:国家负责C:地方负责D:分级管理答案:地方负责;分级管理10.具体的学前教育政策是用来指导解决某一范围内的教育问题而制定的。
下面属于具体的学前教育政策的是:A:《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B:《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C:《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答案:《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第二章测试1.幼儿园教师应“有效保护幼儿,及时处理幼儿的常见事故,危险情况优先救护幼儿。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学前教育的功能:①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②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③解放劳动力,减轻家长教育孩子的负担④对环境不利幼儿给予补偿教育学前教育政府职责的内容:一,明确政府学前教育职责的提出背景①法律规定发展学前教育是政府的职责②目前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责任落实不力二,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职责:①适应各地实际的事业发展规划②加大财政收入,扩大普惠性资源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④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机构监督机制幼儿园的权利:一,民事权利二,教育权利:①招收新生权②组织实施保育教育活动权③自主管理权④学籍管理⑤人事聘任权⑥设施和经费的管理使用权⑦排除非法干涉权⑧其他合法权益幼儿教师权利:①教育权(最重要)②科学研究权③管理幼儿权④获取报酬待遇权⑤民主管理权⑥进修培训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损害幼儿身心健康行为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的保教计划,履行聘用合同,完成保教任务3、对幼儿开展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并且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保教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方面全面发展5、保护幼儿,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指导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活动,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保教业务水平幼儿权利: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名誉权、姓名肖像权、著作权、财产权、宗教信仰权、游戏权幼儿法律权利的保障遵循以下原则:1、儿童优先原则2、公平、平等,儿童不受任何歧视的原则3、保障儿童生存,生命和发展的原则4、尊重儿童的原则幼儿园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执行国家保教标准,保证保教质量的义务3、维护幼儿,教师及其他教职工合法权利的义务4、以适当方式为幼儿监护人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等有关情况提供便利义务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费并公开收费项目的义务6、依法接受监督的义务监督:国家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政治或社会组织的监督、社会舆论的监督、公民的直接监督幼儿园开办资质与程序:一、开办幼儿园主体资格1、不得以营利为目的2、具有法人资格(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被剥夺政治权利不可以二、开办幼儿园的实体条件: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幼儿园建筑:园舍建筑面积:辅导用房、办公及辅导用房、生活用房用地面积:建筑占地、室外活动场地、绿化及道路用地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学前教育性质:1、是教育事业组成部分具有教育性2、是一项公共事业,具有福利性和公益性教育法律关系:是教育法律规定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教育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在这关系中享有权利和义务的人和组织客体: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质财富,非物质,行为,人身行为,财产内容:主体依据法律关系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学前教育运行机制改革主要方向:制定、加大、关注、理顺、提高学前教育运行机制改革的主要方向(如何做)?1、制定学前教育法规,完善学前教育法规体系2、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学前教育专项基金3、关注弱势儿童群体,促进教育公平4、理顺政府与专业组织的关系,保证学前教育质量5、提高学前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社会地位教育法律概念:广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狭义: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有关教育领域的规范性文件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联系:1、两者本质上一致2、政策指导法规的制定与实施,法规使政策定型的规范区别:①制定者不同②表现形式不同③约束力不同④执行方式不同⑤稳定程度不同⑥调整范围不同政府通过对幼儿园施加义务的方式来实现幼儿教育的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享有教育权的形式应当以游戏为主,由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保障实现<<幼儿园管理条例>> 1989年9月11日发布1990年2月1日起执行幼儿园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教育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一

第一节 概述
五、教育法律与教育法觃的兲系 (一)联系 1、都是调整教育兲系和觃范教育秩序的觃范 2、都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后者更多是制定的 3、都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觃范 4、都是以权利、义务双向觃定作为兵调整的机制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五、教育法律与教育法觃的兲系 (事)区别 1、制定机兲不同:前者是立法机兲而后者是行政 机兲,这也决定了兵敁力位阶的不同; 2、敁力层次不同:后者要以前者为基础,不同与 前者相抵触; 3、适用的范围不同:前者全国有敁,后者多半是 地方性的。
理解教育法律
1、教育法律是调整和觃范教育活动和兲系的一种觃 范(兵中权利义务是法的核心范畴); 2、教育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活动觃范(教 育活动觃范可出自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及社会 团体,而教育法律只能出自国家); 3、教育法律是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觃范 (不同于依靠信仰和自律的宗教、道德和习俗) 4、教育法律是反映广大人民利益和教育觃律的一种 觃范(客观觃律与主观意志的统一,三个代表)。
第事节 教育政策及法律法觃的体系
一、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觃的渊源 (事)教育法律 现行的教育法律主要有: 1、基本法:《教育法》; 2、单行法:《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 《民办教育促迚法》(《学前教育法》的缺位)。
第事节 教育政策及法律法觃的体系
第一节 概述
一、教育法律 (事)教育法律的特点 法的一般特点: 1、国家意志性: 2、强制性: 3、觃范性: 4、普遍性 :
第一节 概述
一、教育法律 (事)教育法律的特点 教育法律的特殊性: 1、权利的主动性、积枀性:发教育权的特征 2、对象的确定性与广泛性的统一:挃教育兲系 3、形式的分散性和集中性的统一:以前者为主 4、内容的稳定性和収展性的统一:恒定与収展 5、人文性:更体现人文兲怀,体现以人为本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论第一节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一、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概念(一)教育法律的概念1、广义的教育法律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法律、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法律、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制定的部门规章,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教育行政规章等。
2、狭义的教育法律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领域的规范性文件。
在我国,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它是我国教育法的主要渊源,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地方权力机构等制定的教育法规、规章、规定等都不得与此相抵触。
(二)教育政策的概念教育政策是一个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协调教育内外关系的行动依据和准则,决定着政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工作方向和措施。
(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它们都以宪法为依据,都是国家和政党在教育方面意志的表现,都是上层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规律的反映。
目的都是为了调整和规范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调整和规范教育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2、区别(1)制定主体不同教育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教育政策可以由政党和国家机关,政府部门,各级政府制定。
(2)表现形式不同教育政策以决议,决定,纲要,通知,意见等文件形式表现;而法律以法律条款规范性文件等形式出现。
政策在表述方式上注重原则性和导向性,法律注重条款的规范性,确定性,通常包含处罚的规定。
(3)实施方式不同政策靠号召,宣传,运动,动员来实施。
法律的实施具有约束力,任何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应该遵守。
(4)作用不同政策对于国家和政党的作用具有指导性,调控性,灵活性的特点,法律的作用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1

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2012年1月12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和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规范学前教育,维护学龄前儿童、保育教育人员和学前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的实施与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学前教育,是指对三周岁以上不满六周岁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
不满三周岁学龄前儿童实施保育教育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条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发展学前教育,应当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学体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学龄前儿童能够平等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免费学前教育。
第四条学前教育应当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行儿童优先、儿童平等发展的原则,保障儿童利益最大化,遵循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将学前教育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前教育机构之间保育教育条件和水平的差距,提升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促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负责全省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统筹规划和政策制定工作。
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的协调管理和监督指导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前教育的规划和布局调整,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保障学龄前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学前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组织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学前教育相关工作。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越来越注重学前教育的发展。
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加强对学前教育的规范,促进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学前教育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一、学前教育政策1.实施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为确保全民受惠,政府出台了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政府将对6周岁以下儿童全民实施的预算,用于公立学前教育及津贴补贴幼儿园。
2.推行义务教育延伸为保障儿童充分发展,推行义务教育延伸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学前教育入园幼儿家庭提供适当的资助和优惠政策,确保普惠性教育的公平性。
3.实现家庭、幼儿园分担义务教育根据教育部门的统一安排,家庭和幼儿园都应分担义务教育中的育龄儿童免费入学、课本购买、午餐等需负担的费用等。
4.加强幼儿园管理政府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了相关的法规规定,包括规范幼儿园的建设、环境卫生设施、劳动用工、保育质量安全等方面,从根本上规范幼儿园的管理,加强幼儿园的信誉度。
5.推广早期教育理念政府出台早期教育政策,鼓励建立符合现代理念的早期教育体系,并支持早期教育相关的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研究和实践。
同时推广关于儿童的优秀文化、艺术、体育、健康的早期教育理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二、学前教育法规1. 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是支持幼儿教育托管机构的一个教育法规。
该法规主要包括幼儿园的接收标准、设施和设备、师德、安全管理等方面。
2. 《幼儿园卫生管理办法》该规定主要规定幼儿园的卫生要求和卫生管理的具体操作方法。
该法规提到的事项包括:厕所清理、儿童衣着、消毒、健康检查、饮食控制等方面。
3. 《学前教育法》该法规内容涵盖了学前教育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意愿、学前教育入学、学前教育机构的条件和管理、学前教育质量和评定等方面。
该法规是学前教育的根本法律。
4. 卫生部关于幼儿园防疫规定这个卫生规定内容是为了规范幼儿园的防疫工作。
规定中对通风、消毒等进行了具体的要求,同时针对幼儿园肺炎等传染病进行了防疫控制和警示。
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

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③是带领广大教师及人民群众学法用法、自觉遵守教育法的需要。
1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2.论述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⑪学前教育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联系:我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教育法和教育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它们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并为之服务的,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意志的体现,都具有规范性。
教育政策对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起指导作用,而教育法则是教育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定型化,是保证教育政策贯彻执行的一个主要手段。
⑫学前政策与学前教育法规的区别:①制定的机关和约束力不同。
教育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国家意志的属性和普遍的约束力。
而教育政策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制定,不具有法的效力。
②实施方式不同。
教育法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而教育政策的实施主要是靠宣传教育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③规范和稳定程度不同。
法比政策更为稳定,教育政策的规定一般比较原则、概括,教育法的规定则比较具体、明确。
④表现形式不同。
教育法制定以后以条文形式出现,而党的教育政策表现形式则多样,一般来说不具有法的严格条文化的形式。
3.教育法的特点①主体的多样性②适用范围的广泛性③法律关系的复杂性④法律后果的特殊性。
是指教育法的创立方式,即法是由何种国家机关、通过57、我国的教育单行法律有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8我国的教育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为实施、管理教育事业 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10.简答教育法的表现形式?①宪法②教育法律,又分为教育的基本法律和教育单行法律③教育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教育法规⑤教育规章,又分为部门教育规章和政府教育规章11、目前我国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渊源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哪些?目前我国涉及教育法律、法规渊源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自治性教育法规、教育行政规章、教育法律12是指教育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根据法学原理,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一个相互协调、完整统一的整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 一、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的渊源 (一)宪法 (二)教育法律 (三)教育行政法规 (四)地方性教育法规 (五)自治性教育法规 (六)教育行政规章 (七)教育法律解释 (八)国际教育条约
二、我国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一)教育政策体系 1、教育质量政策 2、教育体制政策 3、教育经费政策 4、教师政策
(二)教育法规的特点 1、遵循教育自身特有的规律与顺应市 场经济的要求相结合。 2、系统性与独立性相结合 3、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4、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5、立法自主与择优借鉴相结合
三、教育政策
(一)教育政策的含义 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 发展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 一定历史时期为了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 和任务而协调教育内外关系所规定的行 动依据和准则。
五、教育法律与教育法规的关系
(一)教育法律与教育法规的联系 1、两者都是调整教育关系和规范教育秩序的 规范 2、两者都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国家意志 3、两者都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4、两者都是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作为其调 整的机制
(二)教育法律与教育法规的区别 1、制定机关不同 2、效力层次不同 3、适用的范围不同
(二)教育政策的特点
1、教育政策的目的性与可行性 2、教育政策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3、教育政策的权威性与实用性 4、教育政策的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四、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的关系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律的联系 1、目的一致性 2、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二)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的区别 1、制定主体不同 2、执行方式不同 3、效力等级不同
(二)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1、纵向层次 2、横向层次
第三节 教育法律责任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概念 (一)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是由于法律保护的权利遭到侵害或 者法律要求的义务未能切实履行,根据法律 规定相关主体应当承担的不利后果。 (二)教育法律责任 指法律关系主体因实施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 依照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应当承担的否 定性的法律后果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下列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 任:1、侵占、破坏幼儿园的场地、房屋和设备;2、 侮辱、殴打教师、幼儿;3、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4、 将幼儿园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移作他用,妨碍 教育实施。 案例分析:教材P21
(三)刑事法律责任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河《实施细则》 第七章的规定,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 为有以下6种:1、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 育经费;2、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秩序 情节严重的;3、侵占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和 设备情节严重的;4、侮辱、殴打教师、学生 情节严重的;5、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6、 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 情节严重的。 案例分析:教材P21
学前教育政策法规概论
如何看待学前教育政策法规? 为什么需要这些政策法规?
全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
今年,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制定即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以来, 学前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入园难、入 园贵的呼声此起彼伏。 首先,老百姓有意见,社会不满意,上幼 儿园越来越越难了,也越来越贵了,工薪阶层 越来越承担不起了,从幼儿园阶段教育不公平 就开始出现了,有权的进公办园,有钱的进私 立园,无钱的进黑园或者不入园。
什么是政策? 什么是法规?
“开办一所学校,就等于关闭一所监狱。”
――(英)教育家、原教育部长萨德勒语。
这是一句具有时代气息的哲理名言。它揭 示了办学校与办监狱的辩证关系,指出了 现代教育与法制之间的必然联系,提出了 依法办教育的重要课题。
第一章 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 概述 一、教育法律 (一)教育法律的含义 1、教育法律是调整和规范教育活动和关系的一种规 范 2、教育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教育活动规范 3、教育法律是用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规范 4、教育法律是反映广大人民利益和教育规律的一种 规范。
(二)教育法律的特点 1、权利的主动性、积极性 2、对象的确定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3、形式的分散性和集中性的统一 4、内容的稳定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5、人文性
二、教育法规
(一)教育法规的含义 是法律文件的一种,是通过一定的国家 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的 法律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 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规则要见
(一)有损害事实 (二)损害的行为必须违反教育法 故意 (三)行为人有过错 过失 (四)违法行为与损定原则 2、责任自负原则 3、罪刑相当原则 4、责任平等原则 5、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分类
(一)行政法律责任 1、行政处罚 2、行政处分 案例分析:教委取缔非法学校P19
(二)民事法律责任 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主要方 式有15种(1)停止侵害;(2)排除妨碍;(3)消 除危险 (4)返还财产;(5)恢复原状;(6)修理、重做、 更换;(7)赔偿损失;(8)支付违约金;(9)消 除影响,恢复名誉;(10)赔礼道歉;(11)训诫; (12)责令具结悔过;(13)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财 产和非法所得;(14)罚款;(15)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