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
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
一、人际沟通
1、广义:人与信息的相互作用,包括人与自然、人与机系统、人与社会。
2、狭义:社会生活中的人际沟通,是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
✧个人与个人之间
✧个人与群体之间
✧群体与群体之间
信息包括思想、情感、态度、意见
3、人际沟通的功能
✧相互了解
✧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
✧适应社会环境
✧形成自我概念—自信
✧满足需要
二、舒茨人际需要三维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W.Schutz,1958)提出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他提出了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其次,他根据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以及个体在表现这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将人的社会行为划分为六种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
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
三、人际吸引
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在态度上互相接受,情感上互相肯定,互相喜欢,并有进一步接触的倾向。
人际吸引的条件:
(一)相似性与互补性
1、相似的年龄、性别、社会背景、教育水平、职业、经济收入等方面的相似性会增进人际吸收。
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
2、当交往双方的角色不同时,当双方需要不同时,互相的期望也就不同,人们喜欢那些与自己能互补的人。
(二)个人品质
随着人际交往的深入,外在因素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而交往者的内在品质变得越来越重要。
热情、开朗、幽默。
(三)接近性与熟悉性
空间上距离较近的个体,相互间接触的机会较多,能够增近彼此的了解,有更多的机会增进吸引。
第三节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影响
一、群体的一般特性:
(一)群体规范(的作用)
(二)群体的凝聚力(正性力量)
(三)群体中的角色
(四)群体的领导
二、社会影响:
(一)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二)去个体化
(三)群体的决策行为:1、群体极化;2、群体思维。
(四)从众
1、定义: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影响或压力,而向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人云亦云,随大流
当你拿着电影票去看电影时,明知时间还早,可路上的纷纷开始加快脚步,甚至跑了起来,时有几句话:“时间不早了,要快了!”你会怎么想?会不会还相信你的表了呢?群众运动、团伙犯罪都是在从众效应作用下产生的。
在辨别方位,谈论社会问题解决数学习题方面,女子男子容易从众,而在购买商品,谈论人的情感反应方面,男子比女子容易从众。
实验:郑P257,谢利夫阿希
教师的从众。
青少年校园暴力,亲情与义气
2、下列情景,容易发生从众现象
(1)任务难度高,已知条件模糊不清
(2)群体高度凝聚力
(3)个体有自卑感
(4)个体反应会公布
(5)群体有一定的规模,3人以上
(6)社会文化背景是求同的,而不是求异的。
3、从众的原因
行为参照
个体信任他人,群体对个体有吸引力,与他人保持一致的倾向
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压力(有明确和意想之分)、制裁、孤立
(五)服从
1、服从是指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
德国纳粹。
校园暴力。
服从好的一面。
2、服从有两种:
✧对权威人物命令的服从
✧对群体规范的服众
3、服从与从众的区别
✧从众非按本愿,但自愿做出一致反应;
✧服从完全是不自愿的。
4、服从的影响因素
✧权威人物的权威性
✧执行者的道德水平、人格特征
✧情境因素
5、影响服从的原因
✧合法权力
✧责任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