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发育ppt

合集下载

发育生物学神经系统发育课件

发育生物学神经系统发育课件
概述
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再生: 神经细胞的发生和增殖
细胞分化
细胞迁移
形成神经回路
神经活动 (正常)
修复和再生 (外伤&疾病)
第一节
神经管的发育
➢ 神经胚发育概述 ➢ 神经管的发育 ➢ 神经嵴的衍化 ➢ 小结
一.神经胚发育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织发生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嵴 神经胚
神经管 原肠胚外胚层
前脑泡
端脑 端脑泡腔 两个侧脑室
前N孔闭合
间脑前脑泡腔 第三脑室
脑 泡 中脑泡 中脑
Brain vesicle
后脑
菱脑泡 末脑 (后)
菱脑泡腔
背:四叠体 腹:大脑脚 中脑泡腔:中脑 导水管 脑桥、小脑
延髓
第四脑室
脑的发育(解剖学角度)
● 脑发育与脊髓比较
1. 脊髓的神经管壁形成典型的节段性,其结 构基本上一致;而脑部的分化速度则因部 位而不同,其结果在脑部出现了多个脑 泡—成体脑的各部结构;
2. 神经嵴细胞的多能性
表现: ➢周围神经系统的神经节和神经胶质细胞 ➢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 ➢黑色素细胞 ➢滤泡旁细胞 ➢颈动脉体ⅰ型细胞 ➢间充质细胞→头颈部的部分骨、软骨、肌肉及结缔组织
小结
神经胚形成:
(A) 神经板期 (B) 神经褶期 (C) 神经管期
神经管的形成:受分子调控的过程
神经管与神经嵴:一个过程的两个结果
神经胚的发育-神经板期
神经胚的发育-神经褶期Fra bibliotek神经胚的发育-神经管期
二.神经管的发育
(一)神经管的形成 (二)神经管细胞的增殖 (三)神经管细胞的迁移 (四)神经管的闭合 (五)神经管的分化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PPT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PPT

场地设计(作图题)解析
• 应从3~4个月开始训练 • 8~9月 用上肢拖着身体向前爬 • 12月 手膝并用
26
站(stand)
• 6~8月
扶物站
• 9~12月 独站片刻
• 22月~2.5岁 独足站
场地设计(作图题)解析
27
走(walk)跑(run)跳(jump)
• 6月
扶跳
• 9~12月 扶物走
可短暂注视物体,但只能看清15~20cm 内的事物。
12
视感觉发育
1个月后 可凝视光源,开始有头眼协调
3~5月 头眼协调后,喜看自己的手
6~9月 深度视觉发育,能看到小物体
1.5岁 已能区别各种形状
2岁
能区别垂直线与横线
5岁
可区别各种颜色
6岁
深度视觉充分发育,关键期在3月~6岁
场地设计(作图题)解析
小儿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场地设计(作图题)解析
在胎儿期,神经系统最先发育。新生儿 脑重已达成人的25%左右,神经细胞 数目已接近成人水平。神经髓鞘的形 成和发育约在4岁之前完成,而在婴儿 期,各种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传导速 度缓慢,并易泛化;难以形成兴奋灶 ,则易疲劳进入睡眠状态。
15
皮肤感觉的发育
场地设计(作图题)解析
• 触觉 触觉是引起某些反射的基础
新生儿 眼、口周、口腔、舌尖、手掌 、足底的触觉已非常敏感 2~3岁 可辨别物体的属性
16
痛觉
场地设计(作图题)解析
• 新生儿痛觉已存在,但因神经纤维髓 鞘发育不全,故对痛觉不敏感,2月后 才逐渐敏锐。
17
味觉的发育(taste)
5~6月 伸手抓物
32
精细运动发育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课件神经系统ppt课件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
情绪与行为的神经基础主要涉及边缘系统,包括杏仁核、海马、扣带回等结构。这些结构参与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 节等过程,同时也与行为决策和动机等密切相关。
情绪与行为的相互作用
情绪可以影响行为决策和执行,同时行为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体验。例如,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个体 的探索和创新行为,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的退缩和回避行为。
学习与记忆的神经基础
大脑皮层是学习与记忆的主要神经基础,尤其是前额叶、颞叶和顶叶等 区域。此外,海马、杏仁核等结构也参与学习与记忆过程。
语言与认知
语言的定义和要素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由语音、词汇和语法三要素组成。
语言处理的神经机制
语言处理涉及多个脑区,包括布洛卡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威尔尼克区(听觉性语言中 枢)和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等。这些区域分别负责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书写等功能。
运动单位
一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 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功能 单位。
运动神经元
位于脊髓前角或脑干运动神经核 内的神经元,负责将神经冲动传 导至肌肉或腺体,引起肌肉收缩 或腺体分泌。
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
起自大脑皮层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 其轴突组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
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 出的神经轴突,是接受锥体束、锥体 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 最后共同通路。
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应急反应,动员机体潜能,适应环境急骤变化
副交感神经系统
休整恢复、促进消化、积蓄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中枢控制
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 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包括反射性运动控制、模式化运动控 制和随意运动控制等。其中,反射性 运动控制是最基本的运动控制方式, 模式化运动控制是中枢神经系统通过 学习和记忆形成的固定运动模式,而 随意运动控制则是中枢神经系统根据 环境变化灵活调整运动策略的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4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广泛分布于内脏、血管和腺体等 器官,形成交感神经链。
通过反复练习和深化理解来巩固。
03
学习与记忆的关系
学习是记忆的前提,记忆是学习的结果。没有学习,就没有可回忆的内
容;没有记忆,则无法保持和再现学习的成果。
情绪与情感
情绪
情感
短暂的、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通常与 特定的生理唤醒和表情模式相关。例如, 愤怒、恐惧、快乐等。
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心理体验,通常与个 人的价值观、信念和期望相关。例如,爱 、恨、信任等。
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血管 收缩、心跳加快等效应。
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在应急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使 机体处于“战斗或逃跑”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
1 2
副交感神经元的分布
主要分布于心脏、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等器官。
副交感神经递质
主要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血管舒张、心跳减慢等 效应。
3
副交感神经兴奋表现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目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感觉神经系统 • 运动神经系统 • 自主神经系统 •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 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可塑性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包括 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和周 围神经系统(包括感觉神经、运 动神经和自主神经)组成。

神经系统的发育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发育ppt课件
神经系统的发育
1
哺乳动物的脑
2
anterior or
rostral
dorsal
posterior or
caudal
ventral medial
lateral
midline
鼠神经系统的解剖示意图 (a) 侧面图(b)俯视图
3
(rostral)
(caudal) (sagittal plane)
解剖平面
大,因此两种状态的质子都有足够量的布。•MRl的关健是使质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对于置于强磁场两
极间的质子,可以利用穿过脑的电磁信号将能量传递给质子。如果信号的频
率被设定在一个合适的数值,就能使那些吸收电磁波能量的质子从低能态跃
迁到高能态。质子吸收能量的这种频率称为共振频率(磁共振名字的由来)。
蛛网膜下腔
脑室
脉络丛
大鼠的脑室系统
如果脑脊液的正常循环 被阻断,将会导致脑组 织的损伤——脑积水
• 脑脊液在大脑半球的脑室中生成并流经脑干中心处
一系列不成对的脑室。脑脊液通过小脑基底部附近
的小缝隙,进入蛛网膜下腔后被吸收入血。
13
活体脑成像

几个世纪以来,解剖学家一直在研究脑的结构。他们将脑从颅骨

由Godfrey Hounsfield和Allan Cormack发明的计算
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computed tomagraphy,CT)绝妙地
解决了这一难题,二人因此分享了1979年的诺贝尔奖。
CT的目的是拍摄脑的切面图。于是将X射线源在设定的
Allan M. Cormack
平面上围绕头进行旋转。在X射线的轨道内,头部另一
视柄发育成为视神经视杯发育为视网膜位于眼球后的视网膜以及连接眼和间脑的视神经都属于脑的一部分而并非外周神经系统视杯的剖面31端脑沿着如下4条途径发育端脑泡朝后继续生长后位于间脑上面和侧面图a另一对脑泡从大脑半球的腹面长出形成嗅球olfactarybulb和参与嗅觉的其他相关结构图b端脑壁上的细胞分化成各种结构白质系统开始发育它们由传出或传入端脑的神经元轴突构成端脑两个大脑半球中脑间脑后脑间脑大脑半球端脑的分化32哺乳动物早期的前脑冠状切面图a前脑两个主要结构

(课件)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

(课件)学前儿童神经系统的特点

3.轴突的髓鞘化
• 刚出生的新生儿,许多轴突(神经纤维)还没有髓鞘,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 神经纤维逐渐穿上了这层外衣(相当于“电线绝缘皮”)。在髓鞘还没有完全 形成时,会发生“串电、跑电”现象,这使学前儿童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慢且不 精确。到了6岁左右,儿童大脑半球神经传导通路髓鞘化完成,儿童对刺激的 反应日益迅速准确,条件反射的形成比较稳定。
(二)神经系统的发育速度不均衡
• 大脑髓质发育较早,皮层发育较晚,即先皮下,后皮上。 • 新生儿出生时,脊髓和延脑的发育基本成熟,功能基本完善,所以保证了婴幼儿
的呼吸、消化、血液循环和排泄等器官的正常活动。而小脑发育则相对较晚,这 使婴儿肌肉活动不协调。1岁时,小脑发育迅速,此时动作发育较快(学会很多基 本动作)。3岁时,小脑发育基本与成人相同,幼儿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大大增强, 幼儿的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这为3岁儿童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提供了生理基础 。 • 大脑皮层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成熟。出生时沟回较浅,神经元体积小, 轴突短,分支少,对外来刺激不能迅速准确传导和分化,直到8岁时皮层的发育才 接近成人。
(五)脑能量来源单一
• 大脑正常活动所需能量只有糖类才能提供,也就是说,学前儿童要维持脑的正 常活动必须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糖类,即碳水化合物。所以,米、面等主食的 量每天必须供应足量。
汇报完毕
谢谢观看
2.条件反射建立少
• 学前儿童对外界感知相对较少,所以条件反射建立较少,这使学前儿童的知识 较为贫乏,因此对外界实物充满兴趣,表现为好奇、好问、好模仿,有强烈求 知欲,所以学前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积极地科学施教。
3.第一信号系统发育早于第二信号系统
• 6岁之前,儿童语言中枢发育不成熟,左脑没有定型,基本上活在右脑的形象 世界里,用右脑观察和分析事物。所以学前儿童的第一信号系统发育早于第二 信号系统,容易对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且注意时间较长。因此,学前 教育教学活动应以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实践性活动为主。

《神经系统发育》课件

《神经系统发育》课件
《神经系统发育》ppt课件
目 录
• 神经系统概述 • 神经系统发育的过程 • 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因素 • 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 如何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 总结与展望
01
神经系统概述
神经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总结词
神经系统的组成
详细描述
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 和脊髓,负责处理和协调身体的各种活动;周围神经系统则是由神经元组成的 网络,负责传递信息,控制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VS
详细描述
多动症患者难以集中注意力,行为活动过 多,且常常表现出冲动行为。病因可能与 遗传、环境因素有关。治疗和康复训练对 于多动症患者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提 高注意力、自我控制能力和生活质量。
05
如何促进神经系统发育
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家庭氛围
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 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神经系统
神经环路机制
深入探究神经环路的形成、功能和调 控机制,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提供新思路。
神经系统的应用前景
神经康复工程
脑机接口
利用神经调控和神经刺激技术,开发新型 的神经康复设备和方法,提高神经系统疾 病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研究和发展脑机接口技术,实现人脑与计 算机或其他设备的直接信息交流,为残障 人士提供更便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新生儿和婴儿的语言和认知能力也开 始发展,开始能够理解和使用简单的 语言。
运动能力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儿的运动能力逐 渐增强,开始能够爬行、坐立和行走 。
学龄前期和学龄期
社交能力发展
学龄前期的儿童开始对社交产生 兴趣,与同龄儿童和成人建立关
系。
学习能力发展

神经系统发育

神经系统发育
前后体现; • 6) FGF8旳体现在峡部后脑一侧体现:En和Gbx2可诱导FGF8
旳体现,Otx2则克制FGF8旳体现,所以FGF8只有在峡部后脑 一侧体现; • 7) FGF8诱导中脑体现Wnt1:FGF8进而诱导中脑细胞体现 Wnt1; • 8) En从峡部向前和向后分别形成浓度梯度,拟定中后脑旳极
1、神经管旳总体分化
• 1) 整体分化情况 • (1) 整体水平:神经管头段形成脑,尾段形成
脊髓,神经管旳管腔将形成脑室及脊髓中央管。 • (2) 组织水平:神经管壁旳细胞群以多种不同
方式迁移和重排形成脑和脊髓旳不同功能区 • (3) 细胞水平:神经上皮细胞分化为各类神经
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 2) 脊髓和延髓,保存了神经管旳室管膜层、外
• 分化出成星形胶质细胞

和成少突胶质细胞,成
星形胶质细胞分化为原
神 经
浆型和纤维型星形胶质
上 皮
细胞,成少突胶质细胞
细 胞

分化为少突胶质细胞
分 化
(图12-11)
四、中枢神经系统旳组织分化
• 1、神经管旳总体分化 • 2、大脑皮层旳组织分化 • 3、小脑皮层旳组织分化 • 4、非层状构造中旳组织发生
3,5菱脑节中体现 5-6菱脑节中体现
奇数菱脑节中体现 偶数菱脑节中体现
(3) 菱脑节旳分化 (图12-5)
• ① Hox基因使菱脑节分个hox基因,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旳 4个基因簇中,每个基因簇中涉及9~11个基因。
• ③ hox基因沿胚胎前后轴体现区域、时间和对视黄酸 旳敏感度与其在染色体上旳排列顺序呈线性关系:越 接近3’端旳基因体现区域越靠前,开始体现越早,对 视黄酸诱导越敏感
• (二)脊髓背腹轴旳图式形成机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生理学神经系统》PPT课件

CHAPTER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负责整合和处理各种信息,控制机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连接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各部分,传递感觉和运动信息。

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030201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根据功能可分为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的分类包括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以及突触后膜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突触传递的过程神经元与突触传递1 2 3包括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它们在突触传递中起关键作用。

神经递质的种类根据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性可分为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型受体和酶联型受体。

受体的类型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结合后,可改变受体的构象或激活相关酶,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理效应。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相互作用神经递质与受体CHAPTER感觉器官与感受器感觉器官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受器类型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等感受器的生理特性适应、换能、编码等听觉传导通路耳蜗→ 听神经→ 脑干听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层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放射→ 大脑皮层触压觉传导通路外周触压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痛觉传导通路外周痛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温觉传导通路外周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脊髓→ 丘脑→ 大脑皮层感觉传导通路感觉中枢及感觉整合感觉中枢大脑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感觉整合多种感觉信息在大脑皮层的整合,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感觉剥夺与感觉过敏感觉剥夺指长时间缺乏某种感觉刺激,导致相应感觉能力下降;感觉过敏指对某种感觉刺激过于敏感,产生不适或疼痛等异常感觉。

CHAPTER03运动单位与肌纤维类型关系不同运动单位包含的肌纤维类型不同,影响肌肉收缩特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个月握拳
2个月握拳放松
3个月玩手
5个月吃手
-
7-8个月摆弄玩具
9-10个月拇指食指 取物摆弄玩具
12个月几页几页翻书
10
-
视觉
1.新生儿能注视,满月时能看30厘米处的 物体。 2. 1-3个月能逐渐调节45°-180 °的视 线范围。 3. 5-7个月手眼协调。 4.7-8个月能看到小物品,用拇食指抓。 5. 12-18个月对图片、图书感兴趣。
13
-
动作技能训练
0-3岁婴儿的动作技能主要包括大动作和精细动作 两个方面。大动作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包括:抬 头、翻身、爬、坐、走、跑、攀登、平衡、投掷 等;精细动作包括:技能训练、摸、抓、拿、握、 敲、捏、取、撕、拼、插等。
训练方法:体操训练或以动作为主,辅以简单轻 巧的玩具和游戏活动。
训练效果:促进婴儿肌肉动作的流畅性;促进身 体的敏捷性和柔软性;训练身体的活动平衡能力。
松。配合婴儿的生理发育来做,不要勉强进行。 次数越多越好。
-
婴儿主被动操
动作名称:横托抱 动作说明:育婴员或家长站在床前或坐在床上,右手抓住婴儿的右手
腕上提,左手托在婴儿的颈背部,在用右手托住婴儿的臀部,托至胸 前后两首举例逐渐加大。 联系方法:新生儿每日练习2-3遍,每遍重复2-3次,每次3-5分钟。可 根据婴儿的实际承受能力增加时间和次数。 训练效果:训练婴儿背部尤其是底脊肌力量,身体的自控能力;增加 腹部压力,促进肠胃成熟和大便通畅;让头部的自如控制力提前出线, 为坐姿听吧、预防驼背奠定基础。 注意事项: 1、如果做操时两手距离过窄,会达不到锻炼目的。 2、不要裹着被子做操,这样产生不了对身体的刺激。 3、细致观察婴儿身体和情绪情况。 4、在可控制的范围内操作,距离床的位置要近一些。
抬头 颈后肌

腰肌
走 下肢肌
脊柱弯曲
颈曲
(颈部脊柱前凸)
胸曲
(胸部脊柱后凸)
腰曲
(腰部脊柱前凸)
婴幼儿动作发育的顺序
新生儿
1-2个月 注视
3个月 抬头
-4个月 扶坐6个月 Nhomakorabea翻身6-7个月
8
坐(不稳)
-
七个月 独坐
8-9个月 爬
10个月 扶站
10个月 学走路
12个月 独走
18个月
9
走梯
婴儿手的动作发育
(二)比例的变化 (三)旧特征的消失 (四)新特征的获得
-
二、定期健康检查
-
频度:
出生后第1年
4次;
出生后第2、3年 2次;
3岁以后
1次;
视力、听力、牙齿 每半年1次
-
二、定期健康检查
内容:
1.体格测量与评价:
身高、体重、头围 囟门:前囟门在生后18个月内闭合,
后囟门在生后3个月内闭合。 脊柱发育
11
听觉
味觉 嗅觉
-
1. 出生就有听觉反应。 2. 3-4个月能区别声音的 方位。 3. 6个月对母亲的声音有反 应。 4. 7-8个月对名字有反应。
新生儿就有味觉和嗅 觉, 特别对甜味,对妈妈 的气味有分辨。
12
-
皮肤觉
1.新生儿对温、痛、触觉有反应。 2.新生儿对温度觉敏感,对痛觉 稍不敏感。
4、大动作技能训练有利于培养婴儿的毅力、胆量、自信 心、自控能力和良好个性。
5、大动作技能训练可以增加婴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促 进其更快的从自然属性向社会属性发展。
-
婴儿益智健身操
婴儿身体的本能行为需要通过游戏加以训练使之 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益智健身操就是根据婴儿的 生理特点和游戏规则,配合优美的音乐设计的。 可以促进婴儿血液循环与呼吸功能,增强新陈代 谢、锻炼骨骼肌肉和身体活动的协调性、灵活性、 身体的自控能力。可以在家中结合日常生活进行。
状态,向前走步。 划船:先两脚前伸,两手半握拳,两臂于体侧,由前向后转动,做划
船动作。 两岁半以上的婴儿,动作比较灵活、熟练,语言也逐步发展,可以伴
随着儿歌的节奏做模仿操
-
爬行训练
婴儿爬行能力的发展要经过三个阶段 1、抵足爬行:用手抵住婴儿的两只脚,使腿呈蛙形,使
之趁势以腹部为支点向前爬行。 2、手膝爬行:8-12个月的婴儿能够用手和膝盖制成身体爬
益智健身操分为被动操、主被动操和模仿操等形 式,经过培训育婴员可以直接也可以知道家长配 合音乐的节拍对婴儿进行基本动作训练。
-
婴儿被动操
适合年龄:0-6个月 每次时间:2-3秒 每天次数:随时操作 举例: 动作名称:扩胸运动 动作说明:第一个8拍,重复4次 注意事项:两臂分开时稍微用力,胸前交叉时放
行。 3、手足爬行:1岁左右的婴儿能够用两手和两脚掌支撑身
体,向前爬行。 小步骤爬行训练和爬行游戏
-
上肢训练
-
大动作技能训练
1、大动作技能训练是婴儿身体生长、智力发展、社会行 为培养(人格成长)的基础和重要途径。
2、大动作技能训练师婴儿大脑成熟的“催化剂”。通过 运动,将使人脑各有关部位的神经联系更加丰富、更加精 确。
3、大动作技能训练能够增强婴儿体质和体能。抬头、翻 身、独坐、爬行、站立、行走、跑跳等可以提高婴儿动作 的准确性、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性。
-
小儿发育
1
-
一、生理发展变化的特征
(一)大小的变化 1.年龄越小生长速度越快。 新生儿时以天为单位计算,
1~3个月..周………….., 4~6个月..3个月………., 6~12个月.半年……….., 1~3岁……年…………..。 2.生长发育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不能越级发展。
一、生理发展变化的特征
-
婴儿模仿操
婴儿1岁半左右,能够独立完成行走、跑、跳等基本动作时,可以让婴 儿模仿一些动物的常见的动作以及成人劳动的动作,通过模仿训练, 达到增加婴儿体质的目的。
适合年龄:1-3岁 每次时间:3-5分钟 每天次数:2-3次 举例: 小鸟飞:两臂侧平举,上下摆动,在原地做跑步动作。 大象走:向右转,体前屈,两臂下垂,两手相扣,左右摇摆向前行进。 开汽车:两臂于胸前模仿司机手握方向盘的动作上下摇动,做开汽车
2.全身各系统检查 3.常见病的定期实验室检查
-
体重
频度: 5次--生后一年即生后1、3、5、8、12个月 3次-- 第二年即生后15、20、24个月 2次-- 第三年即生后30、36个月 内容:
定期、连续的为儿童测量 体重 ,记录在生长发育监测 图上。
脊柱发育
-
年龄
3月 6月 12月
动作
肌肉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