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中医治慢性肝炎十八个秘方

治慢性肝炎秘方(18首)

44.1二甲调肝汤

【来源】何炎燊,《中国中医药报》1990年

【组成】炒山甲15克,鳖甲24克,三七6克,丹参15克,茵陈、田基黄各30克,太子

参、茯苓、黄芪各18克,白芍、女贞子各15克,糯稻根须2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消症、活血、清热、益气、养阴。

【方解】此方经长期临床实践、多次修订而成,乃“奇之不去则偶之”,所谓复方是也。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多是迁延日久,病机错综复杂,既有邪毒深入血络,久郁成

症之实证,又兼见肝阴暗耗、脾气受损之虚证,故用药宜各方照顾。且久病虚羸,不耐猛

峻之剂,过寒过温,偏攻偏补,皆足致变。本方取山甲、鳖甲血肉有情之品,入肝络以通

其瘀滞,以缓消其症;三七、丹参活血而不伤正,以通其瘀滞;茵陈、田基黄善能清肝搜

邪,且清而不克,此六者所以治其实也。益脾气选用太子参、茯苓之甘平,以济黄芪之温;

养肝阴选用白芍、女贞之中和,而避归、地之柔腻;又用糯稻根须,既是稼稻养脾之品,

又“得水土之气最全,能清阴分燔灼之热”者(语见《叶案存真》),参与其间,此六者所以

护其虚也。本方特点是性质和平,利于久服,无不良副作用。以此为基础,随证加减,多

年临床实践证明,颇有实效。

【主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加减】内热盛、口苦便秘者,去黄芪,加虎杖、栀子各12克;里湿盛、便溏、腹满

痛者,去女贞子,加苍术9克,厚朴6克;胁痛隐隐,痞闷不舒者,加柴胡12克,郁金9克;

胁痛阵发,如刺如锥者,加川楝子、元胡各9克;气分偏虚、面黄、倦怠、短气,纳差者,

加白术12克,怀山药24克;阴分偏虚,口干、舌燥、虚烦火升者,加玉竹24克,麦冬12克;

有腹水者,茯苓增至30克(用皮肉各半),加车前子15克,砂仁6克,茅根30克。

【疗效】临床屡用,颇具效验。

44.2燮枢汤

【来源】焦树德,《中医杂志》(4)1984年

【组成】北柴胡9~15克,炒黄芩、炒川楝子各9~12克,制半夏10~12克,草红花9~

12克,白蒺藜9~12克,皂角刺32.6克,片姜黄9克,刘寄奴(或黄草)9~10克,焦四仙各10

克,炒莱菔子10克,泽泻9~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白天与睡前各服1次。

【功用】疏肝健脾,调和气血。

【方解】此方着重于调转枢机,故名“燮枢汤”。方中柴胡条达疏发,推陈致新;黄芩

降泄清热,二药相伍,升清阳而降浊阴,能调转燮理阴阳升降之枢机,故用为主药。半夏

降逆和胃;白蒺藜下气行血。二药辛温入肝,寓有“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意。川楝子

行气止痛;红花活血通经。此四药为辅。片姜黄行血中气滞,散结除满;皂角刺开结行滞,

化痰消瘀,破坚除积;刘寄奴破瘀消积、行血散肿;炒莱菔子理气消胀,配焦四仙(焦神曲、

焦麦芽、焦山楂、焦槟榔)助消化而除胀满,运中焦而健脾胃,是为佐药。泽兰泄肝肾二经

水湿、火热之邪而助阴阳升降之机,用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调和气血之功,

故用之多效。

【主治】长期右胁(或两胁)隐痛、脘闷腹胀、食思缺乏、胁下痞块(肝脾肿大)、倦怠乏

力、小便发黄、大便欠爽或溏软、舌质红或有瘀斑,舌苔白或黄,脉弦或弦滑或兼数等症

状者,均可使用。可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胆道感

染等疾病出现上述症状者。

【加减】中湿不化、脘闷少食、舌苔白厚(或腻)者,加苍术6~9克,草豆蔻6~10克;

气血阻滞、胁痛明显者,加元胡9克,枳壳10克,制乳没各5克等;如血瘀明显、胁痛处固

定,或兼月经量少有块者,可改用茜草12~20克,乌贼骨6~9克,桂枝6~10克;胃纳不

佳、食欲不振、饮食少进者,加生谷芽、陈皮各10~12克;肝热扰心、心悸、失眠、多梦、

健忘者,加珍珠母30克(先煎),远志、天竹黄各9~10克,栀子仁3克(热象轻者可改用夜交

藤15~20克);血络瘀阻,面或胸颈等处有血丝缕(蜘蛛痣)者,加茜草10~15克,乌贼骨6~

9克,丝瓜络10克;下午低热者,加生白芍12克,银柴胡10克,青蒿15克;肝胆热盛、口

苦、尿黄、目红者,加栀子6~10克,胆草3克;胁下痞块、肝脾肿大明显者,加炙鳖甲15~

30克(先煎),生牡蛎20~30克(先煎),射干10克,莪术、三棱各3~6克,元参12~20克;肝

病累肾,脾湿不化而腹部坠胀、小便短少,有轻度腹水者,加大腹皮12~15克,茯苓、冬

瓜皮各30~40克,水红花子10~12克(猪苓20克,泽兰15克可代用),车前子12~20克(布包),

泽泻可改为30克;每逢情志不遂即各症加重者,加香附10克,合欢花6克;肝胆郁滞,疏

泄不佳,胃失和降而呕逆便秘、上部及胁部疼痛,舌苔不化者,加生赭石30克(先煎),旋

覆花10克(布包),生大黄3~5克、生甘草3克,炒五灵脂9克;兼有胆结石者,加金钱草30

克,郁金,炒内金各10克;肝功能化验较长时间不正常(尤其是谷丙转氨酶高者),可同时

加服五芦散(

五味子95克,芦荟1.5~2.5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或随汤

药服用);大便经常干燥,肝病久久不愈,或目赤涩,或月经闭止者,可酌加芦荟末0.3克

左右,装胶囊,随药服此药可引药力入肝;口腹部喜暖、遇凉隐痛者,减黄芩为6克,去

川楝子;饮食正常,可去莱菔子、焦四仙,只用焦神曲;口渴明显者去半夏;女子月经不

潮或经水量少者,可去刘寄奴,改用茜草15~30克;药后胁痛反而加重者,可去皂角刺,

减少片姜黄用量,以后再逐渐加入。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颇著。若能随证加减,坚持服药,每获显效或痊愈。

44.3补气养血汤

【来源】关幼波,《中医原著选读》

【组成】生黄芪、首乌、白芍、川续断各15克,当归、丹参、黄精、生地、五味子各

12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补气、养血、柔肝。

【方解】方中黄芪、黄精益气生津;当归、生地、白芍、丹参养血柔肝;首乌、川断

滋肾填精;白芍与甘草伍用,功能缓急止痛;五味子敛肺补肾,现代药理研究还有较好的

降低谷丙转氨酶作用。诸药合而为方,补气血,滋肝肾,用于气血两虚型肝炎患者,有助

于肝功之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