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消化和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生物七年级《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一、教学内容分析
知识掌握上,学生在上学期接触过系统的概念,但是没有系统的学习,对系统概念理解不是很深刻,所以在讲解消化系统时应对学生明确系统的概念。学生刚刚学习了食物中的营养,可以在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时进一步巩固食物中有哪些营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由于初中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③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④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能力目标: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对生物课有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生物课的科学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五、教学环境要求
1、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
2、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
3、其他:相关的实验准备(实验工具:每小组试管3个,试管架一个,滴管1个,玻璃棒1个,清水(37 ℃),唾液,馒头块(等重)、碘液、温度计、量筒一个。)
六、教学策略选择
教法选择:借助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
学法指导:“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八、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本节的“想一想,议一议”将一家三口吃饭的场景设为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吃饭应该细嚼慢咽的道理,引出食物的消化这一话题。教师继而指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学生通过看图,找出哪些是消化道,哪些是消化腺。指出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是口腔,提问学生在吃馒头时你的口腔都对馒头进行了哪些处理?馒头有什么味道?这样引导学生对口腔的消化过程有了感性认识,同时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
二、新授课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展示课件3-5(学生通过看课本分小组预习交流完成所示关于消化系统的问题,总结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1、展示课件6(提问馒头为什么变甜了?并作初步的解答。)
2、展示课件7给予学生温馨提示注意事项,并分成8个小组进行实验。
3、展示每小组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原因并与预猜想的结果比较得出各自的结论(教师展示课件8-9进行小结)。
4、展示课件10,进行本知识点的问题解答。
5、展示课件11,得出实验的正确结论。
6、展示课件12,比较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
7、展示课件13描述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学生齐读一遍消化的定义,加深对消化定义的理解。
(三)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1、展示课件14-15通过问题及图示完成拓展延伸题目(教师间接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2、展示课件16,解释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
三、技能训练
展示课件17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四、交流共享(先由学生交流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师补充)
五、作业《学考精练》p10页选择题
九、板书设计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二、探究馒头在口腔的变化
三、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