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典型模式的成功经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典型模式的成功经验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国内许多地区立足自身资源环境条件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并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成功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本文以国内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四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为背景,提炼分析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以提供借鉴。
标签:特色农业模式经验借鉴
发展特色农业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是区域对接市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有效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涌现出了以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发展为代表的专业批发市场带动模式,以内蒙古乳业产业发展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以陕西苹果产业发展为代表的主导产业带动模式和以云南花卉产业发展为代表的政府诱导模式等的典型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其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推动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1 要素禀赋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
区域经济学认为,经济空间存在不均质性,最初的空间地理要素特征和自然要素禀赋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经济性要素在时间上的变迁演进与空间上的动态积累形成的要素禀赋导致了地区发展的差异,而且要素禀赋会在一定的时段内锁定区域动态累积,强化或弱化区域经济的发展。自然生态气候环境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移动性,特定环境下生长的农业产品在品质或规模方面甚至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也只有结合本地的要素禀赋形成的特色农业,才具有形成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可能,只有结合本地要素禀赋形成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才具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国内现有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中,无一不是立足于当地的要素优势而不断累积发展的。
2 农业产业化是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路径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家庭经营和多元参与主体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依靠龙头企业及各种中介组织的带动,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诸环节联结为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的专业化分工和市场化发展,实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形成系统内部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利益互补、协调发展的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农业产业化的特点是农业布局区域化、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管理企业化、农业经营一体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业流通市场化,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市场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都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农业产业化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融合传统农业生产、工业企业加工及第三产业服务等,实现了农业产品的再造升值,兼顾提升了农业产业链条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与农业产业化相比,特色农业产业化更具有市场需求的针对性和地域生产的专业性,在农业科学技术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及市场化程度等方面更具优势,更易实现农业生产的价值目标。
3 标准化建设是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以质量求效益,以品牌建设求发展。农业标准化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是特色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特色农业产品实现价值的载体是品牌建设,而提升产品质量和推进标准化建设都是产品品牌建设的直接手段。各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都可以看成是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的样板,品牌在吸引消费者、创造消费者忠诚度、带来产品价格优势、给产品带来超越其功能的附加价值或附加利益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面对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诸多变化,在调整农业结构中要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市场竞争意识等,实现由以数量取胜到以质量取胜的转变。注意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提高特色农产品内在品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督体系,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为发展方向,切实提高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根据国内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加快特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先进实用技术、检验检测方法以及农产品管理等相相配套的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标准体系;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科学设置市场、基地检测点,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分工负责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三是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引导它们积极申报并运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标识;四是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体系建设。引进推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为实现农业标准化奠定基础。
4 产业集群是特色农业发展模式的本质路径和外在表现
农业产业集群具备农业产业的“地理集聚性”和“产业关联性”,但农业产业集群更强调以农业或农业关联企业为基本单位,以网络方式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农业产业集群的地理集聚性表现为农业生产的集聚即农业规模化及农业产业企业的集聚,其产业关联性表现为不同农业产业企业及农户商业化行为都围绕农业产业进行。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农业资源禀赋为基础,通过消费需求和市场竞争的筛选,在技术发展和制度变迁下路径依赖的强化惯性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业产业集群的细化,更具农业产业集群地理集聚性和产业关联性的特征。在增加区域特色农业产品的有效供应,增强区域特色农业产品的生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可持续的地域品牌效应以及实现集群内的公共资源协同效应、组织协同效应和服务协同效应等方面,产业集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是最新的农业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和形式。在催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模式时,一是要综合考虑资源条件、生产基础、市场环境以及资金、技术等多方面的因素,扬长避短,优先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品和产区,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二是必须要大力拓展农业产业发展领域和途径,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功能。
5 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是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政府、企业和农民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三个主体,在农业发展中担当着不同的
角色。发展特色农业,对政府而言,首先是提供良好的政策与制度环境,如针对特色农产品加工的优惠税收政策,开通特色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其次要拓宽特色农业发展的融资渠道,改变投资方式,采用多种办法,引导银行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向,形成政府引导,多渠道、多元化的特色农业发展投资机制,积极支持特色农业发展,重点扶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村农产品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是连接农民和市场的桥梁,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它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龙头企业的强弱和带动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产业化的规模和成效。政府和企业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主体,而农民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实施主体,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三个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应根据特色农业发展的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因势利导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促进特色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斌,张兆刚,霍功.中国三农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2]王永平.欠发达地区农村全面小康与可持续发展之路[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3]刘志澄.加快现代农业建设[J].农业经济问题,2003(4).
[4]万宝瑞.把发展现代农业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J].农业经济问题,2007(1).
[5]唐仁健.关于农业农村的阶段性变化及若干政策趋向[J].农业经济问题,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