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波谱分析]核磁共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发展历史
1939:气态NMR试验成功; 1945:凝聚态NMR试验成功; 1945:美物理学家Block 和Purcell同时发现NMR现象, 证实了核自旋的存在,为量子力学的一些理论提供了直接的 验证,是本世纪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1950:W.G. Proctor 和当时旅美学者虞福春发现NH4NO3 中14N 的共振谱线为两条,说明同一核在不同化学环境会表 现出不同的核磁共振信号(化学位移δ不同); 1951:Gutowsky等发现POCl2F 溶液中19F 谱图中有两条 谱线,而分子中只有一个F ,由此发现了自旋--自旋耦合 (spin-spin coupling);
这类原子核的核电荷分布可看作一个椭圆体,电荷分布 不均匀,共振吸收复杂,研究应用较少;
(3)I=1/2的原子核 1H,13C,19F,31P
原子核可看作核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并象陀螺一样自 旋,有磁矩产生,是核磁共振研究的主要对象,C,H也是有 机化合物的主要组成元素。
三、原子核能级的分裂及其描述
总之, 自旋量子数 I ≠ O的原子核在磁场中都 将发生分裂,可以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而发生能级 跃迁,发生核磁共振。
一、 NMR简介
1. 一般认识
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NMR):低能电磁波(波长约10---1000 m)与暴露在磁场中的磁 性核相互作用,使其在外磁场中发生能级的共振跃迁而产生 吸收信号,称为核磁共振谱。
NMR是研究处于磁场中的原子核对射频辐射(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的吸收,它是对各种有机和无机物 的成分、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
1990年代----:高场超导核磁共振谱仪(目前世界已有 900MHzNMR谱仪)以及与其他仪器联用(如:与液相色 谱联用,LC-NMR)
3. NMR用途:
z 化学: 研究分析结构; z 医学:病变诊断(如:人体断层成像); z 药学:药物成分研究; z 生物学:研究蛋白质结构、构象;
4.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的特点
¾ 样品无损; ¾ 结构信息丰富; ¾ 新的分析测试技术不断出现。
二、原子核的自旋
I:自旋量子数;
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 h:普朗克常数;
自旋角动量:
ρ
=
h

I(I + 1)
γ:磁旋比或旋磁比 它是核磁矩与自旋角动
核 磁 矩:
μ = γρ
量之比γ=μ/ρ
自旋量子数(I)不为零的核都具有磁矩, 原子的自旋情况可以用(I)表征:
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同,m=+1/2,磁能级较低 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m=-1/2,磁能级较高
有两个能级=能级分裂
μ 顺磁 μ 抗磁
B0
(B0=0)
(B0≠0) m=-1/2(高能)
能级 分裂
ΔE
=
γh 2π
B0
磁量子数 m=+1/2
(低能自旋态)
受限下的核运动 原子核运动=自旋+回旋 (拉摩尔进动) —自旋:绕自旋轴(感应磁场轴)旋转 —回旋:绕回旋轴(外加磁场轴)旋转 进动频率=表征不同原子核的进动情况
四、核磁共振条件
当外来射频辐射能量(hv0)等于△E时,则原子核吸收
电磁辐射能量,发生核能级的跃迁----产生所谓NMR现象。

=
ΔE
=
γh 2π
B0
=
hυ0
ν
即,
0
=
γ 2π
B0
磁旋比—原子核特征常数
外加磁场强度
单位为特斯拉(T)
也就是说,当外来射频辐射的频率满足上式时 就会引起能级跃迁并产生吸收。—— 核磁共振条件
NMR);
1987: R. R. Ernst及其学生G. Bodenhausen 和A. Wokaun 合作出版《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原理》,此书与 A. Abragam 出版的专著《核磁学原理》被国际NMR领域 称为NMR发展史上的两块里程碑;
1991: R. R. Ernst因其创立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 (FT-NMR)及发展二维核磁共振 (2D-NMR)这两项杰出 贡献, 当之无愧的独享了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
第四章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NMR)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核磁共振仪和实验技术 第三节 核磁共振与化学位移 第四节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第五节 谱图解析与化合物结构确定 第六节 13C核磁共振谱简介 第七节 二维核磁共振谱简介
第一节 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一、NMR简介 二、原子核的自旋 三、原子核能级的分裂及其描述 四、核磁共振条件 五、能级分布与弛豫过程
质量数
原子序数 自旋量子数I
(核电荷数)
偶数
偶数
0
偶数
奇数
1,2,3….
奇数
奇数或偶数 1/2;3/2;5/2….
讨论:
(1) I=0 的原子核 O(16);C(12);S(22) 等 ,无自旋,没有磁矩,不产生共振吸收。
(2) I=1 或 I >1的原子核 I=1 :2H,14N I=3/2:11B,35Cl,79Br,81Br I=5/2:17O,127I
源自文库
1952: Block 和Purcell二人因发现NMR现象,获诺贝尔物 理奖;
1961: 法国著名物理学家A. Abragam 出版专著《核磁学原 理》,目前已成为物理学中广泛引用的专著;
1966:高分辨核磁共振谱仪出现; 1970年代:R. R. Ernst 创立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 (FT-NMR); 1970-1980年代: R. R. Ernst发展了二维核磁共振 (2D-
在强磁场中,原子核发生能级分裂,当吸收外来电 磁辐射时,将发生核能级的跃迁----产生所谓NMR现象。
射频辐射—原子核(强磁场下能级分裂)—吸收─能级 跃迁─NMR
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HNMR──氢原子的位置、 环境以及官能团和C骨架上的H原子相对数目。
与UV-Vis和红外光谱法类似,NMR也属于吸收光 谱,只是研究的对象是处于强磁场中的原子核对射频辐 射的吸收。
在无外加磁场时,核能级是简并的,各状态的能量相同。 有外加磁场(B0≠0)时,原子核自旋运动受限,表现为: 自旋取向受限(核自旋方向有特定取向),相对外加磁场方 向,只有2I+1种取向。
对氢核来说,I=1/2,只能有2×1/2+1=2个取向:+1/2和1/2。也即表示 H 核在磁场中,自旋轴只有两种取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