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中药制剂的稳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一)延缓水解的方法

3、改变溶剂

在水中不稳定的药物,可采用乙醇、丙二醇 、甘油等极性较小(介电常数较低)的溶剂 ,或在水溶液中加入适量非水溶剂可延缓药 物的水解。
如牛磺胆酸钠:人工胃液t1/211.37天, 25%乙醇t1/260.57天。
16

(一)延缓水解的方法

4、制成干燥固体 对于极易水解者,应制成干燥的固体制 剂,在制备工艺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与水 分接触。
9

一、影响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三)空气(氧)的影响
氧化反应是最常见的药物降解反应。
制剂中药物的氧化分解,通常是在大气中氧的影响下 进行的缓慢的氧化过程。称自动氧化,为游离基的链 反应,包括链引发、链传播、链终止三步。 光、热、氧气与金属离子能加速游离基链反应进行。

药物氧化的结果不仅使含量降低,而且可改变颜色或 出现沉淀,甚至产生有害物质,严重影响制剂的质量 。

游离基抑制剂X,或二个游离基结合形成一个非游离基
5
二、氧化
酚类、烯醇类、芳胺类、吡唑酮类、噻 嗪类药物较易氧化。 效价损失;颜色或沉淀;不良气味。

6
第三节 影响中药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 稳定化方法

一、影响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处方因素:pH值、溶剂、离子强度、附加剂等。
外界因素:制剂工艺、水分、空气、温度、光线
第一节 概述

稳定性:是指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 临床应用前的一系列过程中质量变化的速 度和程度。 是评价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核 定制剂有效期的主要依据。 新药申请须呈报有关稳定性的研究资料。
1


第一节 概述

制剂的稳定性变化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 学 1 、化学稳定性变化: 水解、氧化、聚合等化学

19
(二)防止氧化的方法


5、控制微量金属离子 微量金属离子对氧化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如 0.0002mol/L 的铜能使 VC 氧化速度增大 1 万倍。铜、 铁、钴、镍、锌、铅等离子都能缩短氧化反应的诱 导期,加快游离基生成的速度。 措施:控制原料质量、避免与金属器械接触、加入 螯合剂。如依地酸盐或枸橼酸、酒石酸、磷酸、二 巯乙基甘氨酸,有时螯合剂与亚硫酸盐类抗氧剂联 合应用,效果更佳。依地酸二钠常用量为 0.005%~0.05%。 6、调节pH值
11
一、影响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五)pH值的影响


水解:酯类、酰胺类、苷类 常受H+或OH-催化水解。 lgK - pH值作图,可得一V字 型的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 pH值为最稳定时的pH值,以 pHm表示。
氧化:还原型药物在pH值较 低(pH3~4)时比较稳定。
12

一、影响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pH调节要同时考虑稳定性、溶解度 和疗效三个方面。
14
(一)延缓水解的方法
2、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可以使水解反应减慢。
提取、浓缩、干燥、灭菌时应尽量降低温度 和减少受热时间。 如血府逐瘀汤提取物中芍药苷 85℃ 干燥时剩余量55%


60℃ 干燥时剩余量87%
减压干燥时剩余量92%

(六)光线的影响

光是一种辐射能,其能量大小与波长成 反比。 药物对光是否敏感,主要与其化学结构 有关。酚类、具不饱和双键的化合物、 挥发油的自氧化由光触发。

13
二、中药制剂稳定化措施

(一)延缓水解的方法



1、调节 pH值至pHm
确定pHm是溶液型制剂处方研究首 先要解决的问题。
保持处方中其他成分不变,配制一系 列不同pH值的药物溶液,在较高温度 下进行恒温加速试验,求出药物在不 同pH值溶液中的K,然后以lgK对pH作 图,可得。
10
一、影响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四)温度的影响


温度↑,反应速度↑。
Van’t Hoff: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度约增加2~4 倍。 Arrhenius:

K Ae
E RT

K是反应速度常数,A是频率因子,E是活化能,R是气体常数,T绝对 温度。

Arrhenius定量描述了温度与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 是预测稳定性的主要理论依据。
、金属离子、包装材料等。
7
一、影响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一)制剂工艺的影响

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和成型等阶段, 多数需经溶剂和热的处理,各阶段都可能 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导致制剂中有效成 分的降解和损失。
8
一、影响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二)水分的影响 物理变化: 潮解、结块、流动性降低、崩解度及 溶出度发生变化等; 生物学方面: 引起发霉变质、微生物超标等生物 学方面的变化; 化学变化:水是反应的媒介,固体药物吸附了水 后,表面形成一层液膜,分解反应在膜中进行, 水分可以加速药物的水解、氧化等反应。 固体制剂吸湿情况取决于临界相对湿度(CRH)。
17
二、中药制剂稳定化措施

(二)防止氧化的方法 1、降低温度 2、避免光照:操作过程、包装应避光。 3、驱除氧气:在溶液中和容器空间通入 CO2(残存氧0.05ml/L)或N2(0.36ml/L) 至饱和。固体制剂可采用真空包装。
18
(二)防止氧化的方法

4、添加抗氧剂
1)强还原剂:它首先被氧化,从而保护主 药免遭氧化。亚硫酸氢钠 酸性药液可选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 碱性药液可选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 2)链反应的阻化剂:能与游离基结合,使 链反应中断,抗氧剂本身不被消耗。油溶 性抗氧剂BHA、BHT 。 3)协同剂:枸橼酸、酒石酸、磷酸
药物由于化学结构的不同,其降解反应也 不一样,水解和氧化是药物降解二个主要 途径。 其他如异构化、聚合、脱羧等反应,在某 些药物中也有发生。

3
第二节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一、水解 是药物降解的主要途径。主要有酯类(内酯) 、酰胺类(内酰胺)等。

4
来自百度文库
第二节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二、氧化
自氧化反应常为游离的链式反应: 热,光 R.+H. 第一步 链形成: RH 激光 第二步 链传播:RO + O2 ROO ROO + RH ROOH + R
金属离子能催化此传播过程。



第三步
链终止: ROO
ROO ROO
+X +R + ROO
非活性产物 非活性产物
R +R
反应,使药物含量(或效价)下降,色泽发生变化 。

2 、物理学稳定性变化: 物理性状发生变化,如
挥发油的逸散;混悬液中微粒粗化、沉淀和结块; 乳浊液的分层和破裂;溶液剂的混浊、沉淀;固体 制剂的吸湿;片剂的崩解度、溶出度的改变等。

3 、生物学稳定性变化: 微生物的污染,引起发
霉、腐败和分解
2
第二节 制剂中药物的化学降解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