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简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水三字经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都江堰水文化,其内涵深 刻,是都江堰工程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 。“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原则,是治理都江堰 工程的准则,人们称之为“八字格言”。都江堰的 治水三字经,更是人们治理都江堰工程的经验总结 和行为准则。“深淘滩,低作堰,六字旨,千秋鉴, 挖河沙,堆堤岸,砌鱼嘴,安羊圈,立湃阙,凿漏 罐,笼编密,石装健,分四六,平潦旱,水画符, 铁椿见,岁勤修,预防患,遵旧制,勿擅变”。
2 建设沿革
修建环境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 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 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 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 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3 主要景点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 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 “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 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 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 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 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 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 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 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都江堰风景区主要有 伏龙观、二王庙、安 澜索桥、玉垒关、离 堆公园、玉垒山公园、 玉女峰、灵岩寺、普 照寺、翠月湖、都江 堰水利工程等
1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 都市都江堰市(原灌 县)城西,坐落在成 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距成都约56公里,距 离青城山风景区20公 里。 气候特点 都江堰市属中亚热带 季风湿润气候区,年 均气温15.2℃, 年均降水量近1200毫 米,年均无霜期280 天。这里四季分明,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修建过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 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 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 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 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 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 和宝瓶口进水口。 品牌建设 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 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 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0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根 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第 二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由于都江堰水利工程 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且与环 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因此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007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 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其他景点 奎光塔、虹口景区、南桥、园明宫、清溪园、都江堰城隍庙、玉垒关、离堆公园、秦堰楼、玉垒山公园、 掷笔槽、青城外山景区、青城前山景区青城后山景区两河漂流药王庙、幸福大道、翠月湖、灵岩。
4 相关文化
景区文化 水文化 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 “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 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 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深淘滩,低作 堰”字样。
4 相关文化
二王庙庙会 时间: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农历6月26日 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是二郎神生日,两日后为李冰生日,正值鸟语花香之时,受到都江堰恩泽的人们纷 纷走出家门,来到二王庙焚香祭祀,怀念都江堰的缔造人李冰父子,由道庙主持举行盛大的“川主清源 妙道真君”祭典大会,摆设道场三天。今二王庙庙会,不仅增添了歌舞表演、川剧表演等内容,还有川 剧变脸等绝活展示;每岁庙会,二王庙内烟霞蒸腾,万人朝拜,空前盛况,不减当年。
2 建设沿革
修建ຫໍສະໝຸດ Baidu景
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李白在《蜀道难》这篇著名的诗歌中“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人或成鱼鳖”的感叹和惨状,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这种状况是由岷江和成都平原“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 的。 都江堰的创建,又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战国时期,刀兵峰起,战乱纷呈,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渴望中国尽快统一。适巧, 经过商鞅变法改革的秦国一时名君贤相辈出,国势日盛。他们正确认识到巴、蜀在统一中国过程中特殊的战略地位,“得蜀则得楚 ,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在这一历史大背景下,战国末期秦昭王委任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太守。 李冰上任后,首先下决心根治岷江水患,发展川西农业,造福成都平原,为秦国统一中国创造经济基础。
2 建设沿革
名称由来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 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所以都江堰就叫“湔堋”。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 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 ”,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关于都江这一名称的来源,《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 ,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 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的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 至今。
3 主要景点
水利工程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 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 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 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 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卧铁
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 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 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 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 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父子治水时 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 “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 ~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 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伏龙观又名老 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 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 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
伏龙观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其下临深潭,传说因李冰父子治水时 曾在这里降伏孽龙在离堆之下,故于北宋初年改祭李冰,取名 “伏龙观”。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 ~220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 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伏龙观又名老 王庙、李公词、李公庙等。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四川巡抚祟 实以为:“于虽齐圣,不先父食。况以公之贤:又有功于蜀, 其施力程能固无待乎其子。今乃数典忘祖,于掩其父得无紊钦 ?”
鱼嘴 宝瓶口
3 主要景点
二王庙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 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 “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 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 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建筑 群分布在都江堰渠首东岸,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地极清幽。 是庙宇和园林相结合的著名景区。占地约5万余平方米,主建筑 约1万平方米。二王庙分东、西两菀,东菀为园林区,西菀为殿 宇区。全庙为木穿逗结构建筑,庙寺完全依靠自然地理环境, 依山取势,在建筑风格上不强调中轴对称。
[dū jiāng yàn]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录), 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 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3 主要景点
安澜索桥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横 跨内外两江,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 景观。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古名“珠浦桥 ”,宋淳化元年改“评事桥”,清嘉庆建新桥更名为“安澜桥”。原索 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 为栏,全长约500米,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索桥在四川西部地区起源较早。安澜索桥修建具体年代已不从所考,但 据《华阳国志· 蜀志》记载李冰“能笮”。《水经注· 江水》载“涪江有 笮桥”,证明至少安澜桥的修建,不会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 为竹索,这是川西古代索桥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澜索桥又被称为竹桥 、绳桥、竹藤桥等。桥为1974年重建,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 ,承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混凝土桩。
都江堰楹联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余秋雨
END THANKS!
4 相关文化
相关诗词 清山春《灌阳竹枝词》诗: “都江堰水沃西川,人到开时涌岸边。喜看杩槎频撤处,欢声雷动说耕田。” 清何盛新《伏龙观》诗: “盈盈一水隔,兀兀二山分。断涧流红叶,空潭起白云。凭空桥架索,薄暮树浮曛。龙女今何在,悬崖问柳 君。” 清董湘琴《游伏龙观随吟》: “峡口雷声震碧端,离堆凿破几经年!流出古今秦汉月,问他伏龙可曾寒?” 清黄俞《都江堰》诗: “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恩波浩渺连三楚,惠泽膏流润九垓。劈斧岩前飞瀑雨,伏龙潭底响轻 雷。筑堤不敢辞劳苦,竹石经营取次裁。” 《都江堰二王庙对联》①一门两禹,六字春秋②上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 下联: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