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的范围》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
月亮
太阳
2
【教学过程说明:《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学习 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找一找相关的情景,一是为了更好理解和体验观察 点与观察范围的密切联系;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 就在我们身边。
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数学问题“观察的范围”。(板书:观察的范围) (二)、自主尝试,合作探究。 1、师:大家看!(课件出示情景图)
复备人:
第二课时:《观察的范围》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课本第六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第 108-109 页的内容----《观察
的范围》.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 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 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 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自主练习,达成目标。 1、第 1 题:画出夜晚路灯下秆子的影子。
光 线
杆子
练习步骤:
影子
(1)教师讲解示范。(用课件演示)
(2)画一画。(画出光线和杆子的影子)
(3)量一量。(量一量影子的长度)
(4)算一算。
(5)想一想。
思考:同样高的杆子离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
4
【教学过程说明:将电灯和杆子的上端看做两点,过这两点画线。可以让有兴趣的学
如果汽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看到 B 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
②汽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 B 吗?
(2)练习步骤:
①想象建筑物 B 的变化。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C B A
2、观察与思考:
(1)站在 A 点小猴能看到离墙最近的哪个点?
(2)站在 B 点小猴能看到离墙最近的哪个点?
(3)站在 C 点小猴能看到离墙最近的哪个点?
(4)小猴爬得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
3、学生活动:
分组进行观察,交流(教师活动: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学生从
不同面看到的视图。教师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获得相应的结论。)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 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2、教学难点:
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四、教学准备: (一)教学方法: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教材创设了猴子观察到的桃子的范围,电灯下的影子,汽车由远及近行驶时, 观察物体的范围的变化等学生熟悉的、有趣的情经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 紧密,但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涵着数学,因此,选择这样的内容,既发展 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同时,教材
生量一量,算一算,告诉他们影子的长短与杆离路灯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数量关系,通过这个
问题,学生再次体会到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第 2 题:如图。有一辆小汽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 (1)课件出示情景图:
B
A


(2)课件出示问题:
①小汽车行驶到某一位置时(如位置①),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 B 的一部分,
(二)教具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具准备: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品读古诗,创设情境。 1、品读古诗。 师: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古诗,下面我们再来品读一下王之涣的《登鹳鹊楼》。 (课件出示,齐读。) 师:诗人在登楼赏景时,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须“更上一层楼”呢? 2、创设情境。 古代说法:“天狗食日” ,现代说法:“日食现象”。同桌之间说一说这是什么现 象,为什么?
1
将眼睛、视线与观察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 的一些现象,发展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 验和数学知识联系紧密,并伴随学生的推理、想象、交流、创造等一系列的数学 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情分析 :
新课程提出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根据本节课教 材内容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了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 (1)谈话法: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2)演示法:小猴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桃子,引导学生动手画一画、观察找到 规律。 (3) 练习法:练习可以促进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可以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学 生智力,本节课设计了不同的练习。
如图:从 A 点看: 从 B 点看: 从 C 点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明确视线、观察点、阻碍点等概念并板书,得出确
定观察范围的方法。)
4、追问质疑:
3
(1)为什么从一棵树上看到的距离不同? (2)比较三次的结果,有什么发现?
【教学过程说明:这部分的评价要以学生是否按要求进行有序的观察和有条理的思考 及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为重点。对于空间观念较薄弱的学生,要注意他们的思考过程,以及 积极参与操作的程度多给予关注。同时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 为数学中的“线”,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让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 画出草图。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讲体会到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发生变化,小猴 爬得越高,看到的车越多,这正是运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新课标 倡导把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进行提炼与加工,上升为数学问题去研究的时,又必须回归生 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展与深 化对这一问题认识的飞跃。因此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从生活中逐渐抽象出点、线、区域三者 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解决问题。在初步理解比例尺的基础上,让学生 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并进一步理解和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